..续本文上一页则正当释迦说法时。弥陀亦在说法。弥陀寿命无量。释迦虽灭度已久。弥陀还是现在说法。佛世难值。此土弥勒。尚未下生。当来下生。未知我在何道。】将来你出世哪一道你不知道,我在何道,不知道,六道轮回是很痛苦在过日子,【正应发愿往生。亲觐弥陀。常随佛学。速成正觉也。】所以诸位众生赶快去吧!以前若在送葬的时候就这样,赶快去吧!意思是说送那些往生的人。再来:
【解】复次。二有现在。劝信序也。】说这个依报跟这个正报,这确确实实是有,是现在,劝信,劝告你要相信,这个序就是开始,这序有很多,劝告你相信,【世界名极乐。劝愿序也。】就是在序分当中他属于愿,劝告你要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世间是很痛苦,有结婚也痛苦,没结婚也痛苦,为了金钱也烦恼,为了名也烦恼,整天打架、吵架、嫉妒、杀人、放火、伤害,世界就是都这样,所以我看到报纸,看到电视或是什么,我都觉得我们这世间害人的比较多,电视乱讲,有时候报纸乱写,杂志乱写,都害人的比较多,讲好话就没有人要听,讲坏话比较多人看,【佛号阿弥陀。劝持名妙行序也。】序就是序分,简单讲要转回来。
复次,二有现在劝信序,也就是说在序分当中它是属于劝信,劝你相信的,世间名曰极乐,劝愿序也,意思就是在充分里面有世界名曰极乐,劝你发愿,这个倒回来读,佛号阿弥陀,劝持名妙行序也,就是个序中他叫你持名妙行,简单讲就是倒回来读的意思。【复次。[阿]弥(陀)序佛。】阿弥陀佛序佛就是说这个佛,有一尊佛,【说法序法。】序法,序分当中就是在说法。【现在海会(所有大众)序僧。佛法僧同一实相。序体。】体,体就是我们所讲的本性的意思,【从(此字指一体三宝)此起信愿行。序宗。】宗就是他这个中心思想是什么,《弥陀经》这本的中心思想,从此起【信愿行成。】这是这本经典,你要深信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你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行,证悟到自性唯心的净土,自性的弥陀。序宗,宗就是一本经的宗旨,就是信愿行,信愿行若实行,【必得往生。见佛闻法。序用。】就是这本经的作用在做什么,作用就是要教我们往生,研究净土法门的思想做什么,简单讲就是要往生,所以我都劝告这些听经的人一定礼拜二要来共修,共修当中又有开示,很好。世间第一大享受就是听经,辛苦了我倒是真的,我们在看都已经看得懂了。【唯一佛界为所缘[境]】唯这个佛界为所缘境就是佛……,我们的真心我们的本性,就是唯一佛界,就是自性弥陀,就是唯一叫你往生极乐世界,你不要求他方世界,单抄一个佛界,让你专一,叫做唯一的佛界,唯所缘境,这样念佛才不会念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还有东南方、东北方、西南方、西北方,这样都乱了,西方,西方极乐世界,唯一佛界为所缘境,众生在念念得才会专。【(是真指南)。不杂余事。序教相[也]。】不掺杂其他,就是佛这样教,教如何做,直接,单刀直入教你就是教相,【言略意周矣。】就是讲得简略,但是这个道理很圆满。【初序分竟。】【
【讲】此结出发起序之义。经中不外信愿行三资粮。此先序其由致。】序其由致,他的来源是怎样叫做序其由致,【前六句即劝信。劝愿。劝行之序】分【。】底下说,【依正二俱现在实有。非假设理想。应当深信不疑。世界名极乐。循其名则乐之极。应当切愿求生。佛号阿弥陀。光】,无量光,【寿】,无量寿,叫做光寿【无量。】光就是究竟,寿就是时间,简单讲就是无量的时间,无量的空间,就是极乐世界,【闻说应当力行念佛修行。】听到之后应该好好地赶快去修行念佛。
○【复次阿弥陀序佛。】就是说佛,序佛就是说佛,【说法】就是说【序法。
现在海会序僧。此合序三宝。】佛、法、僧都具足,【及经中五重玄义。佛法僧是住持三宝之名。】住持三宝之名。【序名。】(“序”:叙述、叙说。)
住持,什么叫做住持三宝呢?有一尊佛,有法可听,有清净大海众菩萨叫住持,像我们现在后面有一尊释迦牟尼佛,也有经典,也有法师在说法,这也叫做住持,但是我们现在这个娑婆世界住持三宝用这个假的佛像,印刷的经典,凡夫僧来说法,若极乐世界是真佛,阿弥陀佛,佛是真佛,不是木柴雕的,不是像我们这大理石,或是石头雕刻的,是实实在在阿弥陀佛在那里说法,不同,差别很多,【住持不离实相。则佛法僧。同一实相。】实相。【序体。
从此实相之体。起信发愿力行。】好好去做,【序宗。
信愿行三资成就。必得往生。见佛闻法。横超生死。序用。
唯一佛界为所缘境者。惟念一佛。不念他佛。即以一句佛号。为所缘之境。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心中不杂余事。序教相也】序教相也。【(一乘圆顿教)。】不简单。
【言虽略(指发起序)。】就是说虽然一点点而已,【意则五重玄义俱周。】简单讲几句话,但是五重玄义就全都俱足。
【初序分竟也。】底下大字的先放下,看中间,中间这才是重要,中间那些小字。
甲二】现在开始讲【正宗分三】你整个头脑里面要记得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正宗分就像我们的五脏六腑,充分就像我们头、脸、五官,一看到这个人就知道,医生看病人脸色枯黄,五脏六腑不好,老是跑厕所,膀胱无力,一看脸色,黑眼圈,噢!你睡眠不足,肝病很重,一看到这个人,噢!气色很好,就知道身体的五脏很健康,看到这个序分了解现在这个正宗分,这个正宗分要讲什么呢?要记得三个阶段:
【乙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起也)信】第一就是信,广陈彼土,一开始就讲极乐世界依报环境有多好,阿弥陀佛有多么伟大,往生到那里都是阿鞞跋致不退转。噢!证到这个不退转的妙果,依正妙果以启信,让众生相信,这第一段,所以我们若读这《弥陀经》,噢!那个世界有多么好,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琉璃所造成的七宝,先讲极乐世界。
第二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他现在讲这极乐世界多好、多好,第二就叫你发愿了。
第三就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不用说你的心怎样,你到一心不乱,佛自然现前,自然加持你让你不颠倒,所以修行净土的人不会着魔,修净土法门的人不会着魔,一心都是佛,都是佛。【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现在正式跟你开示,行者,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以立行,要好好持名念佛,不可以荒废,不可以简简单单,随随便便念,不可以。
乙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
【解】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持名,这一本经典【(即正宗)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行就是当作动词用,行当作名词,就是他努力地去做叫做行行,信愿为慧行,信跟愿这要靠智慧,靠智慧,所以不了解经典的人,念认为我们念佛就好,经典都不用看,也不用开智慧,像阿婆这样一直念佛,都不要去看经典,那不行。自古以来全都是教理通达的人在往生比较多,若是阿婆,一部分,那是不识字,执持名号,所以不可以拿阿婆以偏概全说我们不识字,一心念佛就好,当然这样是很好,但是有经典可听,有法启示,应该以法为主,不可以说我都不用听经,我都不用用功,我一句佛号念到死,关在家里自己用功,不可以,绝对不可以,佛也没有这样做法,佛在教众生,你想想看,受菩萨戒四十里内讲经没来听经都犯菩萨戒,四十里内就是从这里(高雄)到台南,为什么?为什么佛一定要坚持叫你要来听经闻法,受菩萨戒的人四十里内讲经说法没来听经就是犯戒,有几种开缘:第一、你的经教比这个法师的经教还通达,不用来听经。第二、你有残障,你的色身不方便,我要来听一次经我没办法亲近法师,你可以不用来。第三、病苦没办法来,没办法来。除了这几项可以开缘,其他的不可以开缘,只要你能够了生死的,哪一个法师讲都没关系,哪一间讲堂、寺庙有办法度你了生死的都没关系,这样十方来,十方去度量才会大。老是烦恼他来不来马上就心脏病,不须要这样,对不对?问题是我们不用怕没有众生,怕我们没有能力度众生,怕我们腹中自己没有经教,没有佛法,所以说信愿为慧行就是说要用智慧去信,你看这句就是,要用智慧去信,要用智慧去发愿,难道不是这样,不可以懵懵懂懂,随随便便修行,不是拿一串念珠就随便念佛,念佛念一念,念什么自己不晓得,道理都不懂,这样不行,持名为行行,修行的宗旨,持名就是修行的宗旨叫做行行(hèng xíng)。【得生与否?】你是否会往生?不会往生,这句话你要用红笔画两条线,这句就是我们修净土宗最重要的要诀,得生与否,你会往生不会往生,【全由信愿之有无(语如山岳,不可移动)。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句话是所有净土宗,每一个出家、在家都一定要牢记在心的,你会往生,不会往生,简言之,就是说往生很简单,你只要深信,这句话很重要,深信切愿,我确实要往生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有一个极乐世界,有一尊阿弥陀佛在说法,我就是要往生,这样就往生,这句话就是这样,这句话就是十念就决定往生的意思,得生与否,你会往生不会往生,你有修,没有修,没关系,佛大慈大悲,你有修行没有修行,没有关系,你一定要记得,决定要求往生,我愿意往生,我绝对不怀疑,这样就往生了,这句话就是全由信愿之有无,没有讲到行,底下,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句话就分这个品位,那么这个品位,诸位!都不了解,以为……,再解释一下,以为西方极乐世界九品莲花对吗?不对,九品莲花这是方便讲,方便讲,九乘以九就八十一,八十一乘以九就七二九,极乐世界是几个阶层面的东西,它是多元化的一个世…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