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界,你看!凡圣同居土就是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当下就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当下就是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横超,横遍这三土,一土就是四土,所以他那个世界是很不可思议,事事无碍法界的世界,哪有可能只有九品莲花,而且要记得四土分作九品,凡圣同居土,九品莲花哦!记得哦!方便有余土又九品莲花哦!实报庄严土,又九品莲花哦!常寂光净土就是一真法界,没有分品位,方便还是有分九品莲花,但是事实上已经大家都证到这个佛位,九品莲花我们说凡圣同居土的九品莲华,藉着什么来分呢?来分呢?就是以见思惑的轻重,见思惑比较重的人品位比较低,见思惑比较轻的人品位就比较高,方便有余土断什么,断见思惑,阿罗汉二乘人在住的,二乘人在住的,佛菩萨当然是权巧方便住在那个地方,二乘人是什么?修这个菩萨行,菩萨行要断这个法执,断这个法执,我们讲断这个尘沙惑,尘沙惑比较轻的人在方便有余土品位就比较高,尘沙惑比较重的人在方便有余土品位就比较低,再来,方便有余土断这个无明,实报庄严土就断这个无明,无明重的人品位比较低,无明比较轻的人就渐渐接近佛,所以四土皆分九品莲花,九品莲花藉着见思惑轻重,藉着尘沙惑的轻跟重,藉着无明的轻跟重分品位,分品位,如果说极乐世界只有九品而已,这是方便讲,若只九品而已,那它的色彩就比我们娑婆世界还少了,我们这娑婆世界不只九色,千百万色都有,难道不是这样,所以要了解佛他是方便,讲太多你会记不起来,干脆讲九品比较好分别。所以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简单讲……,这句话就是说我们今天,讲堂的里面、外面只要听到《弥陀经》这本经,每一个都有可能往生,每一个,你有深信,有发愿你就往生,但是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低就不晓得了,看大家的功夫了,所以认真拿着一串念珠,二十四小时不离手,有益无害,有益无害,看到要记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念,知道吗?所以要持名念佛,认真念佛,无路可走,【故慧行为前导。】你看!这句话很重要。【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行行(xíng xíng)就是解如目,行行就是行如足,教理的解答,了解,彻彻底底了解,对净土宗加以了解用智慧去深信,这就像眼睛,解如目,你没有眼睛你不能走路,你有眼睛也不能走路,你没有脚怎么走,解如目,行如足,对净土宗的了解就像我们两个清净的眼睛,清净的眼睛看得很清楚,不会走错路,这解如目,行如足,我们若好好认真念佛就像脚在走路,好好去走路,好好持名念佛,所以慧行为前导,还是要用智慧,还是要用智慧作前导,行行为正修,好好去修行这是正修,如目足并运,像眼睛、脚并运。
【讲】蕅公】就是说蕅益大师,蕅益大师【判此经正宗。不出信愿行三科。为千古独唱。】自古以来没有人这样讲,【深合佛意。】很合佛的意思,【无人能及。】没有人能够比他更厉害。
乙初中分二】初就是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我们现在分作两个,【丙初依报妙 二正报妙
丙初又二 丁初征释 二广释
丁初又二 戊初征 二释今初
戊 初征
【经】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那个地方为什么叫做极乐世界?
【讲】佛自征极乐之名。乃欲广释其义。令闻者生信也。
戊二释分二 己初约能受用释 二约所受用释
今初 约能受用释
【经】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解】众生是能受用人。】众生是能受用的人,这众生就是我们四大假合五蕴合起来叫做众生,集合一切色、受、想、行、识,地、水、火、风而生这叫做众生,众生、众生,集合这些元素而生的名为众生,众生是能受用的人,【等觉以还皆可名。】以还,底下写个以……,以“还”就是下,等觉菩萨以下的统统叫做众生,等觉菩萨以下全都叫做众生,叫做众生是能受用的人,等觉以还就是等觉菩萨以下,比等觉菩萨还差的,二乘、权教菩萨、初地、二地全都是叫做众生,但是现在在讲众生不是在讲那些,【今且约人民言。】就是只要凡夫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指这里的众生。【以下下例上上也。】意思就是说……,下下就是说凡夫,下下,我们现在先解释,下下是凡夫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例,例就是何况,何况上面的三土,叫做以下下例上上。我整条再解释一下:众生是能够受用的众生,到极乐世界能够享受,受用,等觉以下,等觉菩萨,比等觉菩萨还差的那些都可以说众生,但是这本经在讲的众生是在讲凡圣同居土那些众生,就见思二惑未断,那么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今且约就人民来讲,凡圣同居土的人民就有这种这么好的不可思议的受用,何况说上三土,以下下例上上,像我的徒弟现在在教,A班的考试,出去,跟人家教理讲起来语出惊人,噢!你是读那里的,文殊讲堂A班的,噢!他们学生就这样,何况他们师父,意思就是这样,意思就是这样,有时候是徒弟行,不是师父行,意思就是说底下的人就那么好了,何况上面的,不必讲了。【(净宗不可思议在此)
【讲】此略明众生。众生者。色受想行识五阴。众法相集而生也。外身】,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属色阴。前五识。】前五识,【领纳五尘之境。】眼、耳、鼻、舌、身领纳五尘的境界,【为受阴。】受阴,前面是四大假合,是色嘛!五尘是受嘛!【第六识。攀缘六尘。忆想分别。】分别心,【为想阴。】这第六意识就想阴,【第七识。恒审思量。】永恒的在那边审判,又永恒又有这个思惟的能力,叫做恒审思量,恒就是永恒,审就是分别,永恒的分别,永恒的执著,永恒的思量,【念念迁流。】每一念、每一念他就像水湍流般没办法停,没办法停。【为行阴。】所以在座诸位!我们若有什么痛苦你就要想世间无常,本来就这样,就没什么痛苦,你每一天都要欢欢喜喜说我这辈子虽然有比较痛苦,但是我能够听到佛法我是世间最幸运的人,这样你就很好过年了,两大的痛苦你都不会痛苦,难道不是这样,你今天没有钱,没钱,我有听到佛法,我今天病苦,病苦,我有听到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我今天婚姻失败,婚姻失败,我有听到阿弥陀佛,我今天眷属都不孝顺我,不孝顺我没关系,我还有阿弥陀佛可依靠,听起来就很好过年,没有红包也没有关系,难道不是这样,很好过年,【第八识。执持根身器界种子。】把笔拿起来,根身、器界、种子是第八意识影现出来的这个相分,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因为起心动念,有无明,无明有见相二分,精神跟物质,精神跟物质还没有分叫做一念不觉,无始无明,分开,就是精神跟物质,精神跟物质就是见分跟相分,见分跟相分。我们这极乐世界也是我们的本性显现出来,但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我们第八意识的无明影现出来的,影现出来的,这就是硬的东西,因为我们的心固执,固执到这个世间都变硬的,极乐世界没有,柔软,所以到极乐世界去一片都是地毯,花都帮你铺着,知道吗?所以说无论如何,到你临命终那一口气吹出来,你就要:我要往生,我绝对要往生,这样就去了,这样就去了。真的,我告诉你,这一句是很重要,到临命终你可要记得,但是有一种人没办法往生,感情太重没办法,到临命终的时候,百年之后你没安排好,子孙不会为你安排,障碍,回去尽早交代好,真的,不管你几岁,不管你几岁,交代清楚,交代清楚,你家的人若不信佛,你必须要赶快度他们进来学佛,若度不了,赶快放下,要用你的功,要用你的功,跟这些同参道友在一起,临命终计程车赶过去开始助念,要不然没有人帮忙你,你父亲也没学佛,你太太也没学佛,你先生也没学佛,你临命终怎么有办法,靠你自己,你没人助念没办法,除了你是开悟的明心见性,于一切境界内不为烦恼所惑,外不为境界所扰,我临命终,我证到无生,明心见性就是证悟到无生,无生他就不会起心动念,本性就是妙用,妙用就是极乐世界现前,极乐世界现前,所以说我们这个往生有福跟没有福差别很大,这印光大师开示的,讲到临命终的助念是非常重要,一个平常修行只有50%的人,临命终又有高僧大德加持,又念佛号,推你一把就变成一百,平常若念佛念一百的人临命终遇不到善因缘,刚好剩下五十,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福报修不够也不可以,福德、因缘,你念佛念不到那个功夫也没办法,虽然你念到那种工夫,临命终障碍你就完了,完了,所以这临命终是太重要,看不行不要再送医院了,送回来赶快助念,真的,去为人家助念也有很大的功德,有很多人不晓得去听谁开示,我想不透,说:我若若去为人助念,要担人家的业。哪有这种事情,我才相信这样,助念,我就坐在那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帮助他提起正念,难道不是这样,怎么说我去为人助念还要担人家的业,哪有这种道理,若这样我也不要讲经,马上就死,众生业障这么重,我讲经时业障靠过来,我马上死翘翘,难道不是这样,讲那种话,大家都不能行菩萨道了,没有道理,没有道理,要去为人家助念,以后人家才会来为我们助念。我听到一个故事,我觉得很好:狮头山有一个比丘,比丘,这个比丘,人家要叫他助念,他却是懒得去,都不去帮忙助念。有一天这个斋僧大会大家都去参加,突然死掉,刚好山上没半个人,外面叫也没有人,全都找不到人为他助念,都找不到人为他助念。你看!这因果准不准,多厉害,比电脑还厉害,平常人家叫他助念,他懒惰不去,也不去帮忙俗家,到临命终没有人帮忙他,因果比电脑还厉害,确实是真的,真的,福德因缘嘛!难道不是这样,所以说在座诸位!不要随便听人家说就不去助念,不要这…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