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P45

  ..續本文上一頁界,你看!凡聖同居土就是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當下就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當下就是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橫超,橫遍這叁土,一土就是四土,所以他那個世界是很不可思議,事事無礙法界的世界,哪有可能只有九品蓮花,而且要記得四土分作九品,凡聖同居土,九品蓮花哦!記得哦!方便有余土又九品蓮花哦!實報莊嚴土,又九品蓮花哦!常寂光淨土就是一真法界,沒有分品位,方便還是有分九品蓮花,但是事實上已經大家都證到這個佛位,九品蓮花我們說凡聖同居土的九品蓮華,藉著什麼來分呢?來分呢?就是以見思惑的輕重,見思惑比較重的人品位比較低,見思惑比較輕的人品位就比較高,方便有余土斷什麼,斷見思惑,阿羅漢二乘人在住的,二乘人在住的,佛菩薩當然是權巧方便住在那個地方,二乘人是什麼?修這個菩薩行,菩薩行要斷這個法執,斷這個法執,我們講斷這個塵沙惑,塵沙惑比較輕的人在方便有余土品位就比較高,塵沙惑比較重的人在方便有余土品位就比較低,再來,方便有余土斷這個無明,實報莊嚴土就斷這個無明,無明重的人品位比較低,無明比較輕的人就漸漸接近佛,所以四土皆分九品蓮花,九品蓮花藉著見思惑輕重,藉著塵沙惑的輕跟重,藉著無明的輕跟重分品位,分品位,如果說極樂世界只有九品而已,這是方便講,若只九品而已,那它的色彩就比我們娑婆世界還少了,我們這娑婆世界不只九色,千百萬色都有,難道不是這樣,所以要了解佛他是方便,講太多你會記不起來,幹脆講九品比較好分別。所以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簡單講……,這句話就是說我們今天,講堂的裏面、外面只要聽到《彌陀經》這本經,每一個都有可能往生,每一個,你有深信,有發願你就往生,但是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低就不曉得了,看大家的功夫了,所以認真拿著一串念珠,二十四小時不離手,有益無害,有益無害,看到要記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念,知道嗎?所以要持名念佛,認真念佛,無路可走,【故慧行爲前導。】你看!這句話很重要。【行行爲正修。如目足並運也。】行行(xíng xíng)就是解如目,行行就是行如足,教理的解答,了解,徹徹底底了解,對淨土宗加以了解用智慧去深信,這就像眼睛,解如目,你沒有眼睛你不能走路,你有眼睛也不能走路,你沒有腳怎麼走,解如目,行如足,對淨土宗的了解就像我們兩個清淨的眼睛,清淨的眼睛看得很清楚,不會走錯路,這解如目,行如足,我們若好好認真念佛就像腳在走路,好好去走路,好好持名念佛,所以慧行爲前導,還是要用智慧,還是要用智慧作前導,行行爲正修,好好去修行這是正修,如目足並運,像眼睛、腳並運。

  【講】蕅公】就是說蕅益大師,蕅益大師【判此經正宗。不出信願行叁科。爲千古獨唱。】自古以來沒有人這樣講,【深合佛意。】很合佛的意思,【無人能及。】沒有人能夠比他更厲害。

  乙初中分二】初就是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啓信,我們現在分作兩個,【丙初依報妙 二正報妙

  丙初又二 丁初征釋 二廣釋

  丁初又二 戊初征 二釋今初

  

戊 初征

  【經】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爲極樂?】那個地方爲什麼叫做極樂世界?

  【講】佛自征極樂之名。乃欲廣釋其義。令聞者生信也。

  

戊二釋分二 己初約能受用釋 二約所受用釋

  

今初 約能受用釋

  【經】其國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解】衆生是能受用人。】衆生是能受用的人,這衆生就是我們四大假合五蘊合起來叫做衆生,集合一切色、受、想、行、識,地、水、火、風而生這叫做衆生,衆生、衆生,集合這些元素而生的名爲衆生,衆生是能受用的人,【等覺以還皆可名。】以還,底下寫個以……,以“還”就是下,等覺菩薩以下的統統叫做衆生,等覺菩薩以下全都叫做衆生,叫做衆生是能受用的人,等覺以還就是等覺菩薩以下,比等覺菩薩還差的,二乘、權教菩薩、初地、二地全都是叫做衆生,但是現在在講衆生不是在講那些,【今且約人民言。】就是只要凡夫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指這裏的衆生。【以下下例上上也。】意思就是說……,下下就是說凡夫,下下,我們現在先解釋,下下是凡夫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例,例就是何況,何況上面的叁土,叫做以下下例上上。我整條再解釋一下:衆生是能夠受用的衆生,到極樂世界能夠享受,受用,等覺以下,等覺菩薩,比等覺菩薩還差的那些都可以說衆生,但是這本經在講的衆生是在講凡聖同居土那些衆生,就見思二惑未斷,那麼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今且約就人民來講,凡聖同居土的人民就有這種這麼好的不可思議的受用,何況說上叁土,以下下例上上,像我的徒弟現在在教,A班的考試,出去,跟人家教理講起來語出驚人,噢!你是讀那裏的,文殊講堂A班的,噢!他們學生就這樣,何況他們師父,意思就是這樣,意思就是這樣,有時候是徒弟行,不是師父行,意思就是說底下的人就那麼好了,何況上面的,不必講了。【(淨宗不可思議在此)

  【講】此略明衆生。衆生者。色受想行識五陰。衆法相集而生也。外身】,我們的身體是【四大假合。屬色陰。前五識。】前五識,【領納五塵之境。】眼、耳、鼻、舌、身領納五塵的境界,【爲受陰。】受陰,前面是四大假合,是色嘛!五塵是受嘛!【第六識。攀緣六塵。憶想分別。】分別心,【爲想陰。】這第六意識就想陰,【第七識。恒審思量。】永恒的在那邊審判,又永恒又有這個思惟的能力,叫做恒審思量,恒就是永恒,審就是分別,永恒的分別,永恒的執著,永恒的思量,【念念遷流。】每一念、每一念他就像水湍流般沒辦法停,沒辦法停。【爲行陰。】所以在座諸位!我們若有什麼痛苦你就要想世間無常,本來就這樣,就沒什麼痛苦,你每一天都要歡歡喜喜說我這輩子雖然有比較痛苦,但是我能夠聽到佛法我是世間最幸運的人,這樣你就很好過年了,兩大的痛苦你都不會痛苦,難道不是這樣,你今天沒有錢,沒錢,我有聽到佛法,我今天病苦,病苦,我有聽到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我今天婚姻失敗,婚姻失敗,我有聽到阿彌陀佛,我今天眷屬都不孝順我,不孝順我沒關系,我還有阿彌陀佛可依靠,聽起來就很好過年,沒有紅包也沒有關系,難道不是這樣,很好過年,【第八識。執持根身器界種子。】把筆拿起來,根身、器界、種子是第八意識影現出來的這個相分,第八意識所影現出來的,因爲起心動念,有無明,無明有見相二分,精神跟物質,精神跟物質還沒有分叫做一念不覺,無始無明,分開,就是精神跟物質,精神跟物質就是見分跟相分,見分跟相分。我們這極樂世界也是我們的本性顯現出來,但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我們第八意識的無明影現出來的,影現出來的,這就是硬的東西,因爲我們的心固執,固執到這個世間都變硬的,極樂世界沒有,柔軟,所以到極樂世界去一片都是地毯,花都幫你鋪著,知道嗎?所以說無論如何,到你臨命終那一口氣吹出來,你就要:我要往生,我絕對要往生,這樣就去了,這樣就去了。真的,我告訴你,這一句是很重要,到臨命終你可要記得,但是有一種人沒辦法往生,感情太重沒辦法,到臨命終的時候,百年之後你沒安排好,子孫不會爲你安排,障礙,回去盡早交代好,真的,不管你幾歲,不管你幾歲,交代清楚,交代清楚,你家的人若不信佛,你必須要趕快度他們進來學佛,若度不了,趕快放下,要用你的功,要用你的功,跟這些同參道友在一起,臨命終計程車趕過去開始助念,要不然沒有人幫忙你,你父親也沒學佛,你太太也沒學佛,你先生也沒學佛,你臨命終怎麼有辦法,靠你自己,你沒人助念沒辦法,除了你是開悟的明心見性,于一切境界內不爲煩惱所惑,外不爲境界所擾,我臨命終,我證到無生,明心見性就是證悟到無生,無生他就不會起心動念,本性就是妙用,妙用就是極樂世界現前,極樂世界現前,所以說我們這個往生有福跟沒有福差別很大,這印光大師開示的,講到臨命終的助念是非常重要,一個平常修行只有50%的人,臨命終又有高僧大德加持,又念佛號,推你一把就變成一百,平常若念佛念一百的人臨命終遇不到善因緣,剛好剩下五十,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福報修不夠也不可以,福德、因緣,你念佛念不到那個功夫也沒辦法,雖然你念到那種工夫,臨命終障礙你就完了,完了,所以這臨命終是太重要,看不行不要再送醫院了,送回來趕快助念,真的,去爲人家助念也有很大的功德,有很多人不曉得去聽誰開示,我想不透,說:我若若去爲人助念,要擔人家的業。哪有這種事情,我才相信這樣,助念,我就坐在那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幫助他提起正念,難道不是這樣,怎麼說我去爲人助念還要擔人家的業,哪有這種道理,若這樣我也不要講經,馬上就死,衆生業障這麼重,我講經時業障靠過來,我馬上死翹翹,難道不是這樣,講那種話,大家都不能行菩薩道了,沒有道理,沒有道理,要去爲人家助念,以後人家才會來爲我們助念。我聽到一個故事,我覺得很好:獅頭山有一個比丘,比丘,這個比丘,人家要叫他助念,他卻是懶得去,都不去幫忙助念。有一天這個齋僧大會大家都去參加,突然死掉,剛好山上沒半個人,外面叫也沒有人,全都找不到人爲他助念,都找不到人爲他助念。你看!這因果准不准,多厲害,比電腦還厲害,平常人家叫他助念,他懶惰不去,也不去幫忙俗家,到臨命終沒有人幫忙他,因果比電腦還厲害,確實是真的,真的,福德因緣嘛!難道不是這樣,所以說在座諸位!不要隨便聽人家說就不去助念,不要這…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