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P51

  ..續本文上一頁你愈講我就愈來,這就對了,這樣往生就沒問題了,沒問題,真的,你不曉得這個經典在講,說我們要是對叁寶信心不退,不要說誹謗,《無量壽經》注解,對這個極樂世界,相信淨土法門信心不退,這就等于圓教的初住菩薩才有辦法,要修無量劫的善根,所以這無量劫時間是很長,但是今天只要你聽師父這樣講,我堅信不退,這樣你就省無量劫修行的時間,這樣知道嗎?你就省無量劫修行時間,我深信不退,不然過去千百萬人那麼多人往生又有瑞相,若佛打妄語怎麼可能這種迹象,不可能,這樣你就可想而知絕對有極樂世界,絕對有往生這種事,信心不退,這樣你就省無量劫時間了,到今天聽到一句話你就等于初住菩薩那麼偉大,安住到本性來,證到佛的法身,證到佛的法身你才有辦法深信不退,永久不退,所以在座諸位!不簡單,不簡單,是不是?圓淨四土,圓受諸樂也。

  【講】此點示妙行。】微妙殊勝的行,【執持名號。即爲妙行。以多善根多福德故。然同居土衆生。以持名念佛。正當念時。便以佛之善根。爲己善根。】這不得了,即心即佛嘛!以佛心爲己心,【佛之福德。爲己福德。故曰善根福德同佛。】念佛有這麼大的功德,【此中道理。尚待辨明。】這若用科學來講就是說阿彌陀佛那裏一個分子存在,我們起一個念頭,心與佛一樣轉下去,那個能力就直接貫穿到我們的心中,所以即心即佛,這用物理來解釋一下子就通,一下子就通,他不必來,你也不必去,感應道交難思議,此中道理,尚待辨明。【經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則應以多善多福乃生。下即接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是則持名念佛。即爲多善根福德因緣也。明矣。】一心不亂就是沒有妄想,沒有妄想就是空,空當下就是遍虛空,當下就是與佛相應,佛證到我空、法空,我們一心不亂當下就是空性,所以與佛當下就是相應,所以我們會把腦筋裏面的物質,化成非物質的這個傳真力量直接達到極樂世界。

  【因是親因。如世間種子。緣是助緣。如世間水土。有因無緣不生。有緣無因亦不生。因緣具足。方能成辦。能念之心屬因。今發菩提心。精進念佛。求成佛道。名多善根。即親因也。】把筆拿起來,親因就是強有力的因,親因,強有力的因,簡單講就是最重要的因,【所念之佛屬緣。】其實這個《俱舍論》裏面,唯識學裏面,俱舍或者是唯識學裏面談到這個因緣果的問題,並沒有明確地劃分,並沒有明確地劃分,簡單講因就是緣,緣就是果,但是就事情的次第發生它才分作一個因緣果,所以跟因直接産生關系的它叫做親因,親因,所念的佛是屬于緣,【(以一句佛號爲所緣境】界。【)今修淨土行。一句佛號。具足萬德。名多福德。即助緣也。因緣具足。故能圓淨四土。圓受諸樂。此方是持名妙行。極樂淨宗。合上正釋四土。別明苦樂也。】解釋四土跟說明苦跟樂。底下:

  【解】複次。極樂最勝。不在上叁土。而在同居。良以上之。則十方同居。遜(讓也)其殊特。下又可與此土較量。所以凡夫優入而從容。橫超而度越。佛說苦樂。意在于此。】我解釋一下:現在講極樂世界最殊勝的,爲中在是在上面的方便、實報跟常寂光淨土,而在同居,而在凡聖同居土。離以上之,則十方同居,上面十方佛,上面都是十方佛,一樣,所以遜其殊特,現在要讓其他的人感覺,極樂世界最特別的是什麼東西,就是凡聖同居土,所以都在討論這個凡聖同居土,很少在討論這個上面的叁土,所以良以上之,則十方同居,上面方便、實報、常寂光淨土,十方諸佛都一樣,那麼遜其殊特就是說,要讓他方世界覺得跟這個極樂世界比較,比較出來,比極樂世界條件還不好的,就是因爲有一個凡聖同居土,它就是最殊勝的地方,簡單講值得驕傲的地方,極樂世界值得驕傲的地方就是什麼?就是凡聖同居土,下又可與此土較量,這跟十方的國土覺得不同的地方,就是凡聖同居土,又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再較量下去,這苦樂就全都分辨出來,所以凡夫優入而從容,優入就是很容易,很簡單,萬修萬人去,只要你要去,從容,從容就是不迫,就是人多無礙,再多人往生到極樂世界他也不會人口爆炸,他不會說這極樂世界已經滿了你不要念佛,你不要念佛了,你念佛的話已經沒位子可容納了,不會這樣,極樂世界愈多人念佛愈好,所以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于今十劫就是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到現在已經十劫,十劫,對娑婆世界來說十劫,若對極樂世界來講,就算極樂世界,我們現在說極樂世界成佛到入涅槃,二十四個小時來說,那麼阿彌陀佛成佛到現在剛好一秒而已,若以一天二十四小時來講,阿彌陀佛成佛于今十劫,剛好日出,若從早上六點說佛祖成道,阿彌陀佛成佛到今天剛好日出六點十五分,我們現在去還很早,你現在到極樂世界到成佛阿彌陀佛還沒有入涅槃,有這個好處,才開始而已,十劫講起來是還很短的時間,進學短的時間,趕快去吧!去吧!在臨命終的時候拿拂塵,臨命終的時候人家出殡的那個……,駕鶴西歸怎麼來得及,那只鶴多會飛?駕鶴西歸,還有一個金童玉女接引往生,那都是師巫在搞的,根本不曉得佛教在講什麼,哪有什麼金童玉女接引往生,那裏根本沒有女的,哪有玉女,哪裏有,對不對?金童玉女接引往生,駕鶴西歸,那只鶴多會飛?十萬億佛土坐飛機都飛不到,所以那都是直接,已經到極樂世界,已經非物質的世界,你知道嗎?已經都不是……,一百度空間以上的東西,不能讓你用物質的現象去衡量,事事無礙,穿透一切牆壁的東西,神通自在,蓮花神通自在,怎麼可以用我們叁度空間的東西去衡量,難道不是這樣,所以我們對高科技,尖端科技的極樂世界我們都不了解,那是用本性的妙用作材料,素材,而不是用娑婆世界的土石、鋼筋作素材,你不要搞錯,所以說凡夫優入而從容,人多無礙,橫超叁界而度越生死,少寫四個字,橫超,底下就“叁界”,而度越“生死”,這樣寫下去就很清楚,而從容,橫超叁界,度越生死,這樣寫下去,加下去一看就知道,佛說苦樂,意在于此。現在再來:

  【講】講,簡單解釋一下:【此乃指同居殊勝。】就是凡聖同居土,古時候的人簡略,所以用一個同居,若現代的人用這個名詞是很難聽,基督教的人看佛經說:此乃指同居殊勝,佛教很不害臊,極樂世界都是在同居的。他會搞錯,他不了解這是在做什麼?人家是凡聖同居土,簡稱爲同居,對不對?【極樂同居。】這很難聽,我們到極樂同居,這四個字這樣沒錯,這樣讀沒錯。【上而言之。十方佛土同居。皆要讓極樂最殊勝奇特。】順就是比他差勁,顯示極樂世界它的殊勝奇特的地方。【下而言之。又可與此土較量苦樂。此娑婆五濁惡世。是極苦世界。彼西方淨土。是極樂世界。厭苦求樂。人之常情。故發心念佛。求生淨土者多。萬修萬人去。故曰優入。十方往生之衆雖多。極樂仍從容不迫。】就是說不會被壓迫到,【如海納百川而不隘。】就像大海接受百川而無障礙,【鏡含萬象而有余。】鏡子照著萬象而有余,他絕對不會被幹擾到,【橫超而度越者。但有聞說。兩土苦樂懸殊。】差太多了,極樂世界那麼快樂,這個世界很痛苦,我很早我就覺得這個世界很痛苦,到今天出家也是覺得很痛苦,所以我一心一意就是求往生極樂世界,絕無二志,絕對沒有二心,所以我在念佛就跟你們不同,我每一念佛我就加上我要往生,世間痛苦,我要往生,世間很痛苦,佛祖你慈悲你要記得來,不要忘記,忘記,枉費我……,像我二哥說的他若不來接引你你就倒楣死了,還沒念就對佛祖沒信心了,慘了,不可以這樣子。底下,兩土苦樂懸殊,兩土苦跟樂懸殊,【厭穢忻淨。】厭穢就是說厭離這個汙穢的娑婆世界,忻淨就是一心一意求往生淨土,【念佛求生極樂。可得橫超叁界。】可得橫超叁界,橫超叁界,【度越生死苦海。】度越生死的苦海,超越這個生死的苦海,【佛說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意即在于此。要令人深信極樂殊特。切願求生。力行念佛。而得往生受用。

  初約能受用釋竟。】底下:

  

己二約所受用釋

  (此亦轉釋上無有衆苦,但受諸樂之故,】沒有痛苦,一切什麼都快樂。【下廣釋一科亦然)

  【經】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以嚴際畔)】欄楯就是欄杆,我們今天所講的欄杆,但是那欄杆不是鐵作的,不是鐵作的,七寶作的,【七重羅網。】七重【(以嚴空界)】天空當中,七重羅網,你不要以爲像網小鳥的網子在上面,不是這樣,寶,寶都在上面,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以嚴露地)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爲極樂。

  【解】七重】七層,七層的欄楯,七重的羅網,七重的行樹,就【表】示什麼?【七科道品。】七科道品,看後面:(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樣總共幾科?七科,七科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總共七科,所以七就是表示圓滿數,圓滿數,那麼我們今天打佛七,七天,禅七,七天,超度七七,四十九天,都是以七的倍數來作佛事,所以七表示圓滿,人家說七星,七星鬥,七星劍,基督教作禮拜剛好第七天,都是七,所以佛教以七爲圓滿的數目,若說只有七重怎麼能說極樂世界,它是無量無邊的,七七,四十九,四十九乘以七,對不對?一層又一層,七、七……,一直上去,七的階層,七重表示七科道品,【四寶表常樂我淨四德。】常樂,那個讀作yào,不能讀作lè,常樂yào我淨,【周匝圍繞者。】周匝圍繞就是【佛菩薩等無量住處也。皆四寶。】周匝圍繞,佛菩薩所住的都是四寶,【則自功德深。】就是自性的功德證悟到那麼深,【周匝(環)繞。則他賢聖遍。】聖人跟賢人全都周遍在四周圍,【…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