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P52

  ..續本文上一頁此極樂真因緣也(內因外緣)。】這極樂世界因緣太好,到極樂世界你不成佛都不可能,不成佛都不可能。

  【講】先總釋勝境。即極樂殊勝莊嚴之境。七重欄楯。橫曰欄。直曰楯。】欄楯,【俗雲欄杆。莊嚴界畔。】莊嚴到四周圍,【羅網莊嚴空際。】上空叫空際,【行樹莊嚴露地。】土地,【一重行樹。一重欄楯。重重相間。而至于七。】到七。【上覆以七重羅網。一一皆是金。銀。琉璃。玻璃。四寶所成。七重四寶亦但略言。其實重重無盡。寶寶交錯。】我講過不只七層,是重重無盡,【周匝圍繞。佛菩薩住處。

  《大本》】就是《無量壽經》,【雲】大本的《阿彌陀經》說【:七寶諸樹。遍滿世界。所謂金根金莖。枝葉花果。亦皆以金。則名一寶。金根銀莖。枝葉花果。亦分金銀。則名二寶。】簡單講七寶就七個階層,七個階層,你怎麼配都可以,幾百種,幾千萬種,第一個階層七,一乘二乘叁乘四乘五乘六乘七,然後括弧幾次方,知道嗎?算數會不會算,一乘二乘叁乘四乘五乘六乘七,括弧然後N,nurmber,nurmber就是數目的意思,數目的意思,nurmber play數目的遊戲,看要幾層都可以,極樂世界【如是叁寶四寶。其寶間錯。輾轉增多。乃至七寶。】一直到七寶。

  《觀經》雲:七寶行樹。】七寶的這個行樹,【一一高八千由旬。】一個由旬六十裏,八千由旬剛好四十八萬裏,一棵樹剛好四十八萬裏,四十八萬裏,四十八萬裏,臺灣剛好叁萬,不、不,叁百公裏,一棵樹剛好臺灣的多少,四百八十萬裏除以叁百,十六萬,對不對?剛好臺灣火車開過去,開回來,開過去,開回來,剛好開十六萬遍,十六萬遍,那棵樹才開得到那裏,極樂世界一棵樹,剛好臺灣……,臺北到高雄十六萬倍的距離,十六萬倍,我們這個地球的這個周圍,四萬五千公裏,一秒鍾的光速繞地球七周半,所以地球算起來差不多四萬公裏,圓周,圓圈,四萬公裏,極樂世界一棵樹木而已,一棵樹木而已,四十八萬,這樣剛好是地球的圓周而已,十幾萬倍,十二倍,十二萬除以四,四萬。四百八十萬除以四,一百二十萬,一百二十萬倍。(地球四萬公裏;樹四十八裏,合二十四萬公裏,爲地球的六倍。這裏是比樹的高大,理解意思即可。)這怎麼有辦法算,沒辦法去算,一棵樹而已,一棵樹而已,就比臺灣還大了,所以極樂世界到底有多大,你沒辦法算,你如何去統計,所以說阿彌陀佛又沒有現身給我看,阿彌陀佛現身給你看,你只看到腳底而已,你怎麼看得懂,佛現莊嚴報身起來,你根本比螞蟻還小只,你怎麼看得到他,不可能看到他,除了他用神通縮小影像,不然你不可能看到他,我在夢中看到阿彌陀佛我看比希爾頓還大,還大,我那時候飛起來才他的身體這樣而已,夢中這樣而已(法師用手比劃自己很小),人家夢見佛祖是這樣而已,而我是夢見我這樣而已,差別那麼大,那也不算夢見,應該說看到,全身都是金色的,可是跟我們的畫像又不太一樣,看到的又像金銅色的,我們畫的又是藍色帶紅色,我看到的又不是這樣,我看到全身都是金色的,不一樣,阿彌陀佛身金色,搞不好我看到的才是真的,那麼大尊,這可能是示現給我們看的,也示現那麼小尊,對不對?若照經典講的就不得了了,一棵樹就很驚人,那麼大,那麼大棵的樹怎麼有辦法,樹木上面又有宮殿樓閣,後面有寫,【一一花葉。作異寶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紅色光等。】這個作異寶色,跟他的本色不同叫做異寶色,異寶色,【又雲:妙真珠網。彌覆樹上。】遮在樹上,【一一樹有七重網。】七重羅網,每一棵樹有七重的羅網,【一一網間。有五百億妙華宮殿。】看樹有多大棵。所以我們剛才說一棵樹四百八十萬公裏(應爲四十八萬裏),這確實是真的,裏面有五百億妙華宮殿。【此經文略。但言羅網。未言網間宮殿。】

  【此中文有表法。表者顯也。即借文以顯義。】顯這個義,【借事以顯理等。七重。表七科道品。】剛才我們有講過,【叁十七分。】叁十七分,叁十七道品嘛!【解在後文。】我們在這裏不用先解釋。【四寶。表常樂我淨四德。此土同居。有凡夫四倒。】凡夫四種的顛倒,【無常執常。非樂執樂。無我執我。不淨執淨。方便。有二乘四倒。】方便就是聲聞跟緣覺在住的地方,【常】本性是常,他【計無常。樂計爲苦。】本性是樂計作痛苦;本性有【我】,清淨之我,【計無我。淨計不淨。合之二土有八倒。】我們這個凡夫這世間簡單講是無常我們以爲常,所以我們不修行,這不是快樂的,卻是執著快樂的,這實在是無我,因緣和合的四大,所以執我,不清淨的色身,他認爲是清淨。若方便有余土有二乘的四倒,現在講常計無常,本性是常,二乘人不明了本性,現在講常計無常,這常就是指本性,本性是常,他計無常,本性是樂,他計是苦,本性有我,他計無我,本性是淨,他計不淨,合起來剛好二土有八倒。【彼國同居。人人實具四德。常者。同佛無量壽故。樂者。但受諸樂故。我者。自在無礙故。(經雲: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又繞回來,【淨者。清淨莊嚴故。

  皆四寶則自功德深者。】功德深者,【人具四德。】常樂我淨,【則自功德深。內因勝也。周匝圍繞。則他賢聖遍。外緣勝也。此即極樂真因緣。】極樂真因緣。

  【解】此等莊嚴。同居土是增上善業所感。亦圓五品觀所感。以緣生勝妙五塵爲體。】現在是在說這個莊嚴是怎麼來的,第一個是先說明這個同居土的因果,我們現在看:

  【講】此下別明四土。先明同居土】先解釋凡聖同居土的【因果。以善業觀行爲能感因。以緣生勝妙五塵爲所感果。】有一個感因,有一個感果,有一個因,有一個果,善業觀行,善業觀行就是說你就是修這種的善,簡單講就是物以類聚,你修這種善就感應到這種果報,所以以善業觀行爲能感因,後面還會解釋到。以緣生勝妙五塵爲所感果,因爲他有造到善業觀行的因,這是能感,那麼到最後他會出世在勝妙的五塵,緣生就是所出世的地方,在很殊勝五塵所感的果報,我們現在人的心,衆生的心它會造這個業,用這個意識,所以它所産生的世界就是痛苦、煩惱,粗的四大,那麼我們現在往生極樂世界不是這樣,人家他是修這個善業,所産生的是殊勝勝妙的五塵,簡單講就是微細清淨的果報,【極樂此土。橫具上叁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這個地方就有具足方便、實報、常寂光土,這叁種土的殊勝,叫做【唯橫無豎。】唯橫無豎,因爲它是凡聖同居土。【此等莊嚴者。總指同居莊嚴。】這個時候在講莊嚴,在講此等莊嚴是我們所講的,凡夫俗子念佛往生九品蓮華的地方,簡單講就是指這個凡聖同居土的莊嚴。【有二能感因。】簡單講就是說你若造這種因就能感應到極樂世界的果報,哪兩種呢?【一增上善業。】叫做增上善業呢?

  【即持名多善根之業。以念念即佛。】這用科學也能夠證明。我們若拿一塊大塊的磁鐵,磨這小塊的磁鐵,磨它,磨、磨……,磨久,這塊小塊的磁鐵有電嗎?有,它也會吸,不相信你回去試看看,你回去試看看,拿這塊大塊的磁鐵,磨、磨……,磨久了再……,它這個電就跑到哪裏?小塊的。一個人藉著佛的力量每天念佛、每天念佛,這個電磁力就會感應,這個電磁力就會感應,說起來也很科學,念久了它就會有電,念久了它就會有電,這很簡單,回去拿一塊磨看看馬上就知道了,確實是真的,磨久了自然會吸,念佛念久了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念念就是佛嘛!【乃成佛之親因緣。】成佛的親因緣,把筆拿起來,親因緣是對疏因緣講的,疏就是疏鈔的疏,親因緣就是最重要的,最爲重要,親因緣。

  【淨念相繼。】淨念就是清淨的念,念佛都沒有雜念,無論事一心,無論理一心,都是淨念。淨念相繼是什麼呢?【乃等無間】說你今天在念佛,要繼續念佛,所以我常常勸告衆生隨時都要帶念珠,帶念珠是什麼用意呢?我們的心會很散亂,沒有拿念珠整天在講是非,若有拿念珠,看到,我是拿念珠的人,我要用功念佛, ,至少看到念珠他也知道要念佛,就像一頭牛的片頭被繩子牽住綁在樹上,你若把它放了,這佛經有這樣的譬喻,這頭牛很霸道,東奔西跑會踩人家的田地,一些菜、一些稻子會踩壞,要賠償人家,現在這頭個牽過來綁在樹上,這頭牛怎麼跑就是在樹旁,對不對?我們人這顆心就是譬喻這頭牛,還沒有調伏以前要從事相去修行,就像這頭牛要用一條繩子先牽著,我們的心要用什麼牽著呢?要用念珠牽著,用念珠牽著,每天看到念珠他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看念珠,看念珠,除非你是作表面的,要倒人家會錢的,我在念佛你有沒有看到,你跟我的會,一會二萬,一跟就完了,有的人用念珠騙衆生的也有,這種罪加一等,罪加一等,我們講的是真正修行人,乃等無間,等無間就是每一分、每一秒都注意在念佛,所以我才告訴諸位,說:我們不要一邊看電視一邊念佛,要看電視你幹脆就專心看,然後再念佛,若要念佛你就閉上眼睛專注精神去念,或是睜開眼睛看佛像,要不然就觀想叁個燈、叁個燈,前面四個燈,叁、叁、四,要不然就觀想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要不然就觀想坐在蓮華,要不然就觀想落日觀,《十六觀經》裏面落日觀,太陽西下落日觀,很清楚,落日觀,簡單講就是要保持這個佛號讓它成熟,就像我們種樹結果,我們現在一直澆水、一直澆水、一直澆水,樹木到後來生出來的水果我們所說的瓜熟蒂落,樹木若成熟的時候,它自然就會掉下來,你不要讓它掉下來都不可能,你要接也接不住,它自然會掉下來,一個人若一輩子拼命念佛,全都放下,是非連聽都不要聽,連講都不要講,整天就是用功,連譓都不要講,整天都是用功,這樣這個人西方極樂世界有希望了,最怕的是什麼?吵雜,混雜,好事做一點,壞事再…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