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P52

  ..续本文上一页此极乐真因缘也(内因外缘)。】这极乐世界因缘太好,到极乐世界你不成佛都不可能,不成佛都不可能。

  【讲】先总释胜境。即极乐殊胜庄严之境。七重栏楯。横曰栏。直曰楯。】栏楯,【俗云栏杆。庄严界畔。】庄严到四周围,【罗网庄严空际。】上空叫空际,【行树庄严露地。】土地,【一重行树。一重栏楯。重重相间。而至于七。】到七。【上覆以七重罗网。一一皆是金。银。琉璃。玻璃。四宝所成。七重四宝亦但略言。其实重重无尽。宝宝交错。】我讲过不只七层,是重重无尽,【周匝围绕。佛菩萨住处。

  《大本》】就是《无量寿经》,【云】大本的《阿弥陀经》说【:七宝诸树。遍满世界。所谓金根金茎。枝叶花果。亦皆以金。则名一宝。金根银茎。枝叶花果。亦分金银。则名二宝。】简单讲七宝就七个阶层,七个阶层,你怎么配都可以,几百种,几千万种,第一个阶层七,一乘二乘三乘四乘五乘六乘七,然后括弧几次方,知道吗?算数会不会算,一乘二乘三乘四乘五乘六乘七,括弧然后N,nurmber,nurmber就是数目的意思,数目的意思,nurmber play数目的游戏,看要几层都可以,极乐世界【如是三宝四宝。其宝间错。辗转增多。乃至七宝。】一直到七宝。

  《观经》云:七宝行树。】七宝的这个行树,【一一高八千由旬。】一个由旬六十里,八千由旬刚好四十八万里,一棵树刚好四十八万里,四十八万里,四十八万里,台湾刚好三万,不、不,三百公里,一棵树刚好台湾的多少,四百八十万里除以三百,十六万,对不对?刚好台湾火车开过去,开回来,开过去,开回来,刚好开十六万遍,十六万遍,那棵树才开得到那里,极乐世界一棵树,刚好台湾……,台北到高雄十六万倍的距离,十六万倍,我们这个地球的这个周围,四万五千公里,一秒钟的光速绕地球七周半,所以地球算起来差不多四万公里,圆周,圆圈,四万公里,极乐世界一棵树木而已,一棵树木而已,四十八万,这样刚好是地球的圆周而已,十几万倍,十二倍,十二万除以四,四万。四百八十万除以四,一百二十万,一百二十万倍。(地球四万公里;树四十八里,合二十四万公里,为地球的六倍。这里是比树的高大,理解意思即可。)这怎么有办法算,没办法去算,一棵树而已,一棵树而已,就比台湾还大了,所以极乐世界到底有多大,你没办法算,你如何去统计,所以说阿弥陀佛又没有现身给我看,阿弥陀佛现身给你看,你只看到脚底而已,你怎么看得懂,佛现庄严报身起来,你根本比蚂蚁还小只,你怎么看得到他,不可能看到他,除了他用神通缩小影像,不然你不可能看到他,我在梦中看到阿弥陀佛我看比希尔顿还大,还大,我那时候飞起来才他的身体这样而已,梦中这样而已(法师用手比划自己很小),人家梦见佛祖是这样而已,而我是梦见我这样而已,差别那么大,那也不算梦见,应该说看到,全身都是金色的,可是跟我们的画像又不太一样,看到的又像金铜色的,我们画的又是蓝色带红色,我看到的又不是这样,我看到全身都是金色的,不一样,阿弥陀佛身金色,搞不好我看到的才是真的,那么大尊,这可能是示现给我们看的,也示现那么小尊,对不对?若照经典讲的就不得了了,一棵树就很惊人,那么大,那么大棵的树怎么有办法,树木上面又有宫殿楼阁,后面有写,【一一花叶。作异宝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等。】这个作异宝色,跟他的本色不同叫做异宝色,异宝色,【又云:妙真珠网。弥覆树上。】遮在树上,【一一树有七重网。】七重罗网,每一棵树有七重的罗网,【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看树有多大棵。所以我们刚才说一棵树四百八十万公里(应为四十八万里),这确实是真的,里面有五百亿妙华宫殿。【此经文略。但言罗网。未言网间宫殿。】

  【此中文有表法。表者显也。即借文以显义。】显这个义,【借事以显理等。七重。表七科道品。】刚才我们有讲过,【三十七分。】三十七分,三十七道品嘛!【解在后文。】我们在这里不用先解释。【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此土同居。有凡夫四倒。】凡夫四种的颠倒,【无常执常。非乐执乐。无我执我。不净执净。方便。有二乘四倒。】方便就是声闻跟缘觉在住的地方,【常】本性是常,他【计无常。乐计为苦。】本性是乐计作痛苦;本性有【我】,清净之我,【计无我。净计不净。合之二土有八倒。】我们这个凡夫这世间简单讲是无常我们以为常,所以我们不修行,这不是快乐的,却是执著快乐的,这实在是无我,因缘和合的四大,所以执我,不清净的色身,他认为是清净。若方便有余土有二乘的四倒,现在讲常计无常,本性是常,二乘人不明了本性,现在讲常计无常,这常就是指本性,本性是常,他计无常,本性是乐,他计是苦,本性有我,他计无我,本性是净,他计不净,合起来刚好二土有八倒。【彼国同居。人人实具四德。常者。同佛无量寿故。乐者。但受诸乐故。我者。自在无碍故。(经云: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又绕回来,【净者。清净庄严故。

  皆四宝则自功德深者。】功德深者,【人具四德。】常乐我净,【则自功德深。内因胜也。周匝围绕。则他贤圣遍。外缘胜也。此即极乐真因缘。】极乐真因缘。

  【解】此等庄严。同居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现在是在说这个庄严是怎么来的,第一个是先说明这个同居土的因果,我们现在看:

  【讲】此下别明四土。先明同居土】先解释凡圣同居土的【因果。以善业观行为能感因。以缘生胜妙五尘为所感果。】有一个感因,有一个感果,有一个因,有一个果,善业观行,善业观行就是说你就是修这种的善,简单讲就是物以类聚,你修这种善就感应到这种果报,所以以善业观行为能感因,后面还会解释到。以缘生胜妙五尘为所感果,因为他有造到善业观行的因,这是能感,那么到最后他会出世在胜妙的五尘,缘生就是所出世的地方,在很殊胜五尘所感的果报,我们现在人的心,众生的心它会造这个业,用这个意识,所以它所产生的世界就是痛苦、烦恼,粗的四大,那么我们现在往生极乐世界不是这样,人家他是修这个善业,所产生的是殊胜胜妙的五尘,简单讲就是微细清净的果报,【极乐此土。横具上三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这个地方就有具足方便、实报、常寂光土,这三种土的殊胜,叫做【唯横无竖。】唯横无竖,因为它是凡圣同居土。【此等庄严者。总指同居庄严。】这个时候在讲庄严,在讲此等庄严是我们所讲的,凡夫俗子念佛往生九品莲华的地方,简单讲就是指这个凡圣同居土的庄严。【有二能感因。】简单讲就是说你若造这种因就能感应到极乐世界的果报,哪两种呢?【一增上善业。】叫做增上善业呢?

  【即持名多善根之业。以念念即佛。】这用科学也能够证明。我们若拿一块大块的磁铁,磨这小块的磁铁,磨它,磨、磨……,磨久,这块小块的磁铁有电吗?有,它也会吸,不相信你回去试看看,你回去试看看,拿这块大块的磁铁,磨、磨……,磨久了再……,它这个电就跑到哪里?小块的。一个人藉着佛的力量每天念佛、每天念佛,这个电磁力就会感应,这个电磁力就会感应,说起来也很科学,念久了它就会有电,念久了它就会有电,这很简单,回去拿一块磨看看马上就知道了,确实是真的,磨久了自然会吸,念佛念久了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念念就是佛嘛!【乃成佛之亲因缘。】成佛的亲因缘,把笔拿起来,亲因缘是对疏因缘讲的,疏就是疏钞的疏,亲因缘就是最重要的,最为重要,亲因缘。

  【净念相继。】净念就是清净的念,念佛都没有杂念,无论事一心,无论理一心,都是净念。净念相继是什么呢?【乃等无间】说你今天在念佛,要继续念佛,所以我常常劝告众生随时都要带念珠,带念珠是什么用意呢?我们的心会很散乱,没有拿念珠整天在讲是非,若有拿念珠,看到,我是拿念珠的人,我要用功念佛, ,至少看到念珠他也知道要念佛,就像一头牛的片头被绳子牵住绑在树上,你若把它放了,这佛经有这样的譬喻,这头牛很霸道,东奔西跑会踩人家的田地,一些菜、一些稻子会踩坏,要赔偿人家,现在这头個牵过来绑在树上,这头牛怎么跑就是在树旁,对不对?我们人这颗心就是譬喻这头牛,还没有调伏以前要从事相去修行,就像这头牛要用一条绳子先牵着,我们的心要用什么牵着呢?要用念珠牵着,用念珠牵着,每天看到念珠他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看念珠,看念珠,除非你是作表面的,要倒人家会钱的,我在念佛你有没有看到,你跟我的会,一会二万,一跟就完了,有的人用念珠骗众生的也有,这种罪加一等,罪加一等,我们讲的是真正修行人,乃等无间,等无间就是每一分、每一秒都注意在念佛,所以我才告诉诸位,说:我们不要一边看电视一边念佛,要看电视你干脆就专心看,然后再念佛,若要念佛你就闭上眼睛专注精神去念,或是睁开眼睛看佛像,要不然就观想三个灯、三个灯,前面四个灯,三、三、四,要不然就观想南无阿弥陀佛六字,要不然就观想坐在莲华,要不然就观想落日观,《十六观经》里面落日观,太阳西下落日观,很清楚,落日观,简单讲就是要保持这个佛号让它成熟,就像我们种树结果,我们现在一直浇水、一直浇水、一直浇水,树木到后来生出来的水果我们所说的瓜熟蒂落,树木若成熟的时候,它自然就会掉下来,你不要让它掉下来都不可能,你要接也接不住,它自然会掉下来,一个人若一辈子拼命念佛,全都放下,是非连听都不要听,连讲都不要讲,整天就是用功,连譓都不要讲,整天都是用功,这样这个人西方极乐世界有希望了,最怕的是什么?吵杂,混杂,好事做一点,坏事再…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