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P53

  ..续本文上一页做一点,不甘愿再讲几句坏话让他不得翻身,要修到何时都不会成熟,树木加一点营养分,再加一点盐,那棵树马上就死光光了,杂修叫做不能净念相继,净念相继扫除一切的妄想,放下一切世间人无谓的,世间人无谓的,若女人在一起就讲她老公,麻将,不然就讲百货公司,擦指甲的一瓶多少,CE多少,Lancome的多少,整天都在讨论那些,衣服一件多少,若男的聚在一起就是讲女人,讲女人,若当过兵大家都知道,读大学也是这样,一群男人在一起没别的话题,都在讲女人,我若靠过去:阿弥陀佛!师父来了,不要再讲了。你说:我跟众生周旋能得到什么?没有,什么都没有,整天都在讲无谓的,对不对?我常常想:你不相信,今天……我曾经打过妄想,啊!因为人家今天认识我,慧律法师很有名气,如果今天不认识我,我穿俗家衣服,举一个例子来说,我参加救国团那个青年会,青年会,参加那个,世间人说快乐,我来参加那个,参加什么?弹吉他、跳舞、唱歌、烤肉,现在因为我们已经是大修行人,知道看到佛祖说生死,知道要修行,我们知道,现在又跟众生混在一起,你看,这一幕你想像得出来吗?也跟他们在一起,你的心完全不一样,难道不是这样,他的心在玩,你的心在佛,所以说我们若在修持当中若达到一个阶段,无论你哪一咱身份,你都有办法修行,怕的就是怕我们净念不能相继而已,妄想太多,所以乃是等无间【缘。】无间缘,无间这个缘份,无间缘就是说连续、连续。【以佛号为所缘境。】以这个佛号是我们所攀缘的境界,【乃所缘缘。】乃是所缘缘,第二个字动词,第三个字是名词,所攀缘的那个缘,所攀缘的那个条件,以佛号作为所攀缘的境界,这就是所攀缘的,所以所缘缘第一个缘字是动词,V,第二个是名词,N。【言增上者。即增上缘。】增上,【总摄前三缘。】就三缘就是亲因缘,无间缘,所缘缘,都是增上缘的一种力量,什么叫增上呢?就是增加一种力量,我们在念佛、念佛,要如何才能增上呢?很简单,我们自己本身要念佛,这亲因缘,所缘缘呢?我都亲近三宝,我没有东奔西跑,我有时间我就是要来讲堂,要来听经闻法,无论今天讲两个小时,我听一句都没关系,这个力量就大,听不懂也要来坐着,至少看佛祖也有功德,比你看电视还有功德,打瞌睡也来这里批瞌睡也没关系,至少来这里还看到佛祖,这种缘即使是最差的缘还比你家里的缘还好,难道不是这样?比你看你老公每天打架要好。再来,无间缘,然后听经闻法念佛,无间断,所以增上缘就会产生一种力量,简单讲增上缘就是增加一种修行的力量,叫做增上缘,所以【有大力用。】有大力用,【为中道无漏善业。】中道就是不偏空不偏有,无漏的善业。

  ○第二,我们第一个是讲增上善业,【二圆五品观。】那是圆教的五品观,圆教五品观,【圆教观行五品位。】是什么意思呢?把笔拿起来,圆教的六即佛当中的观行即佛,那个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有读过研读班的人大家都知道,读过《十四讲表》的大家都知道,而且昨天才考试过而已。六即佛:理即、名字即、观待即,相似即、分证即、究竟即,所以我常常叫你们《弥陀经》要来听,《十四讲表》也要来听就是这种意思,这都有息息相关,所以讲过我就不再重复了。什么叫观行?圆教六即佛当中观行即佛五品位,五品位,哪五品位呢?把笔拿起来,【谓随喜】品【。】底下加一个:“品”,【读诵】品【。解说】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五品,就是说我们要修圆教,一个人若在修行,一个人若在修行要修这五种,五品位。随喜品,随喜就是说十方世界所有若是有佛法弘扬的地方,我都随喜赞叹,所以说我们若有这种观念我们就不会有派系的观念,没有山头,没有门户之见,随喜,哪里在举办法会,随喜,随喜,哪个法师在弘法,随喜,修这个随喜,这随喜品就是教众生修行第一个心就要放得很大,所谓放得很大的意思就是说,无论哪一间道场,哪一个法师只要他正知正见,全都要随喜,包括我们平时跟我们生活在一起的的人,我们讲话不可以有攻击性,杀伤力,不可以,随喜就是最重要的修养,我们都不要让人家出丑,所以我这个人很有修养,我不会去让人家出丑,我这个人我若在讲话我很有艺术,我不会像……,我看到很胖很重的人来,我不会跟他说:你怎么这么胖,我不会这样,噢!你实在很有福报(法师笑)。我不会让人家出丑,我们说他很有福报,他自己在笑就知道我在讲什么,难道不是这样,现在看到一个实在是长得很丑的,菩萨,你实在是不错,不过你的青春痘擦得平一些会更美,最主要是要讲后面那一句。我们讲话有时候要有艺术一点,不要伤到人家,伤到。师父!我若不对,你对我批评一下。你放心,我不会这样,我这个人很有修养,我不会跟你讲什么有的没有的,随喜嘛!因为我有练过随喜功德嘛!所以我这辈子会讲话,音质,声音会好从哪里来,就是从随喜来,真的,我们不会造口业,难道不是这样,唱念这个音质不是吹嘘的,只差没有赶经忏倒是真的,难道不是这样,所以我们人音声要好,要生生世世要修这个随喜赞叹,赞叹。读诵,读诵就是教人要读这个大乘经典,初一、十五要诵个《地藏经》,《地藏经》每天诵可能没办法,有的人是发愿,《地藏经》初一、十五诵,要不然就六斋日,这就算很用功的人了,若我在分配,我现在分配给你听,《普门品》是早上,晚上《弥陀经》,六斋日诵《金刚经》,初一、十五诵什么?《地藏经》,若《药师经》搭配、搭配,搭配着,看你自己修持的时间,我心血来潮,有时间加个《药师经》,这四部经是最基本的,《普门品》、《弥陀经》、《地藏经》、《药师经》、《金刚经》五本,是中国最普遍的五本经典,五本经典,读诵,读诵,我们若有修随喜品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读诵就是读这个大乘经典也可以往生。再来,解脱,这解脱就是说我了解多少我就跟人家解释多少,现在的人没有在跟人家解释,我拿录音带给你听比较快,我讲比较慢,我干脆拿录音带给你听比较快,叫师父跟你讲,花三百六十元就一套了,现在科学很发达,解释。兼行六度,兼行六度,不是正行,是兼行六度(指天台观行五品中之第四品。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就如来入灭后之弟子,说五品之功德,其中之第四品即兼行六度品;盖此品除修正观外,又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以助观心,故称兼行六度品。[《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天台四教仪集注》卷下])。正行六度,最重要就是要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兼行六度,一度里面就是包括六度,一度里面就是包括六度,比如说你修布施道,你布施连里面的烦恼都施舍,布施就是持戒,对不对?布施,你若布施到无所著,你就是般若实相,你就有禅定,全都是,所以一度就是等于六度,六度就是一度,【以此二者。为能感之因。】哪二项呢?第一项就是增上善业,第二就是圆五品观,二种叫做所感,所以说此等庄严,同居土是……,凡圣同居土是从哪里来?增上善缘所感,就是要持名念佛。再来,圆教的五品观所感,五品就是教人家要随喜,要有修养,不要讲人家的二话,传是非,以欢喜心,随喜夸奖人家的成就,读诵就是早课、晚课要作,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解说,我们懂多少就度我们的亲朋好友,子女、媳妇,或是媳妇度长辈,解说。兼行六度,就是好好六度。正行六度就是要发一个慈悲心怜悯众生,修这六项,修这五品观,前面就是增上善业,再来就是五品观所感,为能感之因,【同居净土。为所感之果。】是所感出来的这个果。

  【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者。】到极乐世界的时候,莲华化生就是殊胜奥妙的五尘,不是我们这个污染的粗的五尘,【缘生。即因缘所生法。殊胜妙好。非同娑婆粗恶五尘也。】不是娑婆世界粗恶的五尘,【同居之体质。亦即色声香味触。五尘为体也。】那么极乐世界是微细,意思是说娑婆世界是粗的,恶的,极乐世界是殊胜的,不会造业的。

  【解】方便净土。】第一个是同居净土,现在是方便净土,【是即空观智所感。】就是修空观,【亦相似三观所感。】相似三观所感,【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看这解释。

  【讲】此明方便土因果。】意思是说要往生到方便有余土,要具足什么条件?【以即空观智。】就是要修这个空,简单讲就是修这个无所著,空观就是破除一切的执著,无所著的意思,空观。【相似三观。为能感因。】刚才我们讲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现在讲到相似即佛,相似的三观,为能感因,能感因。【以妙真谛。】真就是实相,空观的意思,【无漏五尘为所感果。】无漏五尘简单讲就是我们的本性,从我们本性所发出来色、声、香、味、触,清净的本性所显现出来的果报,【此土因有横竖。】横竖,【竖则即空观智。非通教即有之空。乃圆教即假即中之空。横则相似三观。乃圆教相似位。一心三观。此二为能感因。】初学的人第一天来听很欢喜,想来听慧律法师讲经,结果读到现在不晓得在讲什么,明天不要来了,都没有讲故事。一个阿婆说:我从很远来,我等一个半小时都没有讲笑话。噢!原来来这里是要听笑话,不是要听佛法的,原来就是我的mark就是讲笑话的能手,不是讲经,讲笑话是度裸机的,是没办法,因为我若没讲这样就不入门,我不可以讲太深奥,现在来到这里要听笑话可能比较少。阿婆:都听不懂,不晓得在讲什么?空、有,听到后来都快变精神病,干脆你跟我讲一个故事,怎样念佛,我就一心念佛,不然你礼拜二再来,礼拜二共修比较简单,讲一些故事就礼拜二再来,所以我们现在看看,左邻右舍,你看看,阿婆差不多都清场,听不懂,听不懂没办法,都差不多清场…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