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P54

  ..续本文上一页了,为了要提高我们高雄,包括全台湾省这个佛法的水准,因为录音带会流通到全世界,你不晓得现在很出名,人到美国也带去美国,现在人家不送新东阳,不送这个什么黑桥牌香肠,现在拿去,啊!这慧律法师的录音带,这比送香肠还好,吃香肠不会开悟,听这个会开悟,所以为了要提升我们整个佛教的水准,不能老是滞留在裸机的内容,要讲深一点,讲深一点,以后就没人敢说我专讲浅的。这段保证看不懂,也保证自己要悟也悟不到,实在讲这很简单。此土因有横竖,把笔拿起来,竖的旁边写两个字:主修,主修,简单讲就是我们所讲的必修和课程。横,选修,附带修行,附带所修。若师父这样讲就很清楚了,若下次看到这里,噢!竖就是主修,噢!简单讲就是说,在方便有余土修这个空观就是最主要的,最主要要修行的,最主要要修行的,这个地方最主要的破我执,空观,旁边写个:破我执,破我执,破我执你才能够往生到方便有余土,所以竖就是在这个地方主修,主要的修行就是一直观照我执空,我执空,而且这个不是通才即有之空,我们藏、通、别、圆嘛!藏、通、别、圆,那么藏、通、别、圆又不是通教,是什么教呢?是圆教的,圆教即假即中之空,这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举一就是三,空、假、中都同时但是主修空,但是个空不可以离开假跟中的空,简单讲它不是偏空,简单讲它是中道里面的空,中道里面的空,意思是说圆满的空,不是偏激的空,简单讲就是这样,意思是说竖则即空观智,非通教即有之空,乃是圆教即假即中之空。底下横,横的旁边写四个字:附带所修,竖就是主修,横就是旁修,旁修什么呢?相似三观。什么是相似三观呢?底下,是圆教相似位,相似即佛,相似位。一心三观,什么叫一心三观?简单讲即空即假即中,即空即假即中,即中即假即空,即假即中即空,简单讲举一就是具足有三个,简单讲假不离中、空,中不离假、空,空不离假跟中,圆满无碍叫做一心三观,此二为能感因,这二项是能感应到方便有余土的因,【所感方便土果。为妙真谛者。】奥妙殊胜的真谛,【非是藏通二教之真谛。乃圆教不思议真谛。即假即中。故称为妙。无漏五尘者。方便土。亦不外五尘为体。乃中道无漏五尘也。】这就比较简单。再来:

  【解】实报净土。】现在再来讲第三的,同居净土讲完,方便有余土讲完,现在讲实报净土,实报净土【是妙假观智所感。亦分证三观所感。以妙俗谛。无尽五尘为体。

  【讲】解释,【此明实报土因果。以妙假观智。】假观智,这假观智我们所讲的假有的意思,为什么又多一个妙呢?就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假观智,意思不是我们平常凡夫思议得到的,这是很奥妙,很不可思议的,假观智,【分证三观为能感因。】渐渐进入这个佛果,分证,分证,比如说有十分,一分到九分都是分证,到十分是究竟圆满,证到一分,有一分的功力,证到两分,两分的功力,也就是说分证就是他还没有圆满,但是已经有几分的消息,分证三观为能感因。【以妙俗谛。】这个地方都多一个“妙”,妙,妙俗谛,妙俗谛就是说他证入不可思议一切众生事相的境界,他每样进行都懂,以殊胜奥妙的智慧在世俗产生无量无边,度尽一切众生,【无尽五尘为所感果。】无尽就是没有一个止尽,没有一个终止,没有一个停顿,无尽五尘为所感果,当然他用本性在修持,所产生的果报当然是不可思议,又度这么多众生,你曾听说,在《悲华经》里面一切经典说:末法时期,若有善知识,教令念佛,是名大悲行者。这就是一个很慈悲、很慈悲的人,意思是说末法的时候很少找到证果的人,若遇到善知识劝告你念佛求往生净土,这就是大慈悲心菩萨化身的,来度众生的,我不是,这是经典这么说,我不是,那么这个论有这样讲,若度一千个人他的功力,度一千个念佛比他更精进的,比他本人更精进的,他的功德就是观世音,若度一万人念佛比他本人还精进的,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若这样我们是什么,他这可能是一种鼓励,赞叹,意思是说……,还有的人说不用到那种程度,一百个就好,度一百个,你若一辈子有度一百个,至少还有下下品,度你们全族度完,下下品随便也有一品,对不对?回去度,至少也能度你儿子,因为你有钱,以后叫:妈妈!十块给我买糖,巧克力。你就说:以后不可以这样叫,以后叫阿弥陀佛,妈妈,前面要加那个字,阿弥陀佛要排前面,阿弥陀佛,妈妈!以后都加那个字,现在教他,教到后来他开口说:妈妈!阿弥陀佛!五块买糖果。他现在都会加那句,慢慢度他、慢慢度他,他就有善根,对不对?你没办法度别人,究竟你有办法度你儿子,你儿子、女儿,从小就教他念佛,你先生说:精神病!精神病!你就告诉他:你精神病,我没有。现在是有办法跟你共同生孩子,以后是没办法跟你共同往生,是我要去就好,对不对?难道不是这样,共同生孩子也不一定共同往生,你走你的,他走他的,没办法,所以这个论、经典都赞叹,说我们若听到这个净土,急急忙忙,我们所讲的赶快拉客户,度几个,三个,两个也好,多少做一点功德,两个也好,一个也好,这不是老鼠会(法师笑),老鼠会都拉那个两、三个,不是老鼠会,度众生,你只听到,啊!这佛法很好,不要度众生,这样不行,至少度你儿子。再来,【此土因亦有横竖。竖则妙假观智。非别教次第之假观。】很多人不晓得,次第,次第的假观是根器比较差,次第假观,啊!他就先修什么,先修这个空,再来修这个中道,之后修这个假观,要不然就先修空,修这个假,再修这个中,一步、一步来,这个竖,妙假观智就不是这样,妙假观智修这个假不离空跟中道叫做妙,【乃圆教即空即中】的假有【。】搞清楚,即空即中的假有,【不思议假观。】不思议的假观,【横则分证三观。】接近佛了,接近佛了,【乃圆教分证位中。一心三观。此二为能感因。】哪两样呢?妙假观智,分证三观,这两种因就【所感实报土果。】现在就是在解释你有什么因得到什么果报,【为妙俗谛者。非是别教之俗谛。乃是圆教不思议俗谛。即真即中。故称为妙。无尽五尘者。色声香味触。】色、声、香、味、触,【随举一尘。皆具一切尘。尘尘无尽。实报土亦不外五尘为体。乃中道无尽五尘也。】在这里要了解,随举一尘,皆具一切法,是什么意思?本性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事事无碍法界,你若是观世音菩萨不必用眼睛看,用耳朵他也能看,眼睛不只是看,眼睛也可以听,证到本性,六根就是一,就是本性,一根化作外面叫做六根,但是全都是本性,见有见性,闻就闻性,难道不是这样,触有触性,法有法性,反正通达本性,都加一个性,所以性是统一的东西,加一个色、声、香、味、触,这是方便讲,同样一体,同样就是本性,等于一条绳子,在座诸位!《楞严经》说这条绳子我若打一个结,再打两个结,把它打第三个结,把它打第四个结,把它打第五个结,这五个结是不是有同样在一条绳子里面,有,那么在座诸位这五个结就代表什么呢?五根、五尘,有障碍就打一个结,但是打一个结不离什么呢?本性,若本性被迷了就是意识,意识就是等于打结,所以眼有眼识,耳有耳识,我们《十四讲表》上完要上《唯识学》,这一定要参加,要研讨大藏经没从《唯识学》下功夫,那没有办法,《唯识学》,所以说这条绳子打五个结就表示我们的本性被迷了,本性被迷了,迷了之后,眼睛就是眼睛,耳朵就是耳朵,在座诸位!我现在这绳子一个结、一个结打开,是不是同一条绳子,同一条绳子,这个结不见了,跟这个结不见了,你看有没有平等?对不对?这条绳子这边跟这边,绳子打开之后,同样没有结,摸起来都平平,难道不是这样,意思是这边跟这边全都一样,简单讲我们这个结,六根、六尘、六识若打开你就看到什么?本性,本性全都一样,所以我们的本性眼睛可以看,眼睛还可以怎样?听声音,叫做圆通,不然观世音菩萨怎么应付得来?那里也在掷杯筊,那里也在掷杯筊,怎么应付得来?不用千手千眼,光是被你们这些人念就被念死,对不对?我们这凡夫常常讲做这观世音菩萨也很辛苦,每天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光是吵就被吵死,不会,你尽管认真念,你尽管认真念,他有千手千眼,是无量无边的神通力,你尽管念,月亮一个,千江有水千江月,所以说在座诸位,若对本性有了解,晕样要修行就很简单,所以你常常要警惕自己,你若起一个动念要恨一个众生,你就说:恨人不会见到本性,跟本性没有关系,本性的功夫又出来了,你若在发脾气,师父讲的发脾气的人看不到本性,发脾气的人怎么看得到本性呢?对不对?除非你是菩萨示现的,外表看是生气,内心你是菩萨行,当然这是没话讲,所以常常用这个本性来警惕自己,贪,这跟本性没关系,嗔,这也跟本性没关系,久了你每样都放得下,到后来你就跟本性有相关的,无所著,无所著,你会观照,破一切的得失观念,你就会破除一切的执著,五欲六尘束缚不了你,本性就出来了,那就真的是你的本来面目了,难道不是?再来,解释:

  【解】常寂光土。是即中观智所感。亦究竟三观所感。以妙中谛。】妙中谛,【称性五尘为体。】称性底下加两个字,称性妙用五尘为体,那时候就产生奥妙,妙有,妙用,简单讲你要找本性,什么都没有,但是你若看到本性出来,本性自然有思想,本性自然有理想,本性自然有是非的判断力,本性自然有善恶的观念,本性一切法无所著,你要看,看不到,但是要用随时才能显现出来,讲,讲不出来,要用,到处都有,妙用就出来,叫做称性五尘为体。

  【讲】此明常寂光土因果。以即中观智。究竟三观。】我们讲的究竟即佛,修到后来就究竟即佛,三观智,【为能感因。以妙中谛。称性五尘为所感果。】称性,因为他证到本性了,佛证到我们的本性,所以他色、声、香…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