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P54

  ..續本文上一頁了,爲了要提高我們高雄,包括全臺灣省這個佛法的水准,因爲錄音帶會流通到全世界,你不曉得現在很出名,人到美國也帶去美國,現在人家不送新東陽,不送這個什麼黑橋牌香腸,現在拿去,啊!這慧律法師的錄音帶,這比送香腸還好,吃香腸不會開悟,聽這個會開悟,所以爲了要提升我們整個佛教的水准,不能老是滯留在裸機的內容,要講深一點,講深一點,以後就沒人敢說我專講淺的。這段保證看不懂,也保證自己要悟也悟不到,實在講這很簡單。此土因有橫豎,把筆拿起來,豎的旁邊寫兩個字:主修,主修,簡單講就是我們所講的必修和課程。橫,選修,附帶修行,附帶所修。若師父這樣講就很清楚了,若下次看到這裏,噢!豎就是主修,噢!簡單講就是說,在方便有余土修這個空觀就是最主要的,最主要要修行的,最主要要修行的,這個地方最主要的破我執,空觀,旁邊寫個:破我執,破我執,破我執你才能夠往生到方便有余土,所以豎就是在這個地方主修,主要的修行就是一直觀照我執空,我執空,而且這個不是通才即有之空,我們藏、通、別、圓嘛!藏、通、別、圓,那麼藏、通、別、圓又不是通教,是什麼教呢?是圓教的,圓教即假即中之空,這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舉一就是叁,空、假、中都同時但是主修空,但是個空不可以離開假跟中的空,簡單講它不是偏空,簡單講它是中道裏面的空,中道裏面的空,意思是說圓滿的空,不是偏激的空,簡單講就是這樣,意思是說豎則即空觀智,非通教即有之空,乃是圓教即假即中之空。底下橫,橫的旁邊寫四個字:附帶所修,豎就是主修,橫就是旁修,旁修什麼呢?相似叁觀。什麼是相似叁觀呢?底下,是圓教相似位,相似即佛,相似位。一心叁觀,什麼叫一心叁觀?簡單講即空即假即中,即空即假即中,即中即假即空,即假即中即空,簡單講舉一就是具足有叁個,簡單講假不離中、空,中不離假、空,空不離假跟中,圓滿無礙叫做一心叁觀,此二爲能感因,這二項是能感應到方便有余土的因,【所感方便土果。爲妙真谛者。】奧妙殊勝的真谛,【非是藏通二教之真谛。乃圓教不思議真谛。即假即中。故稱爲妙。無漏五塵者。方便土。亦不外五塵爲體。乃中道無漏五塵也。】這就比較簡單。再來:

  【解】實報淨土。】現在再來講第叁的,同居淨土講完,方便有余土講完,現在講實報淨土,實報淨土【是妙假觀智所感。亦分證叁觀所感。以妙俗谛。無盡五塵爲體。

  【講】解釋,【此明實報土因果。以妙假觀智。】假觀智,這假觀智我們所講的假有的意思,爲什麼又多一個妙呢?就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的假觀智,意思不是我們平常凡夫思議得到的,這是很奧妙,很不可思議的,假觀智,【分證叁觀爲能感因。】漸漸進入這個佛果,分證,分證,比如說有十分,一分到九分都是分證,到十分是究竟圓滿,證到一分,有一分的功力,證到兩分,兩分的功力,也就是說分證就是他還沒有圓滿,但是已經有幾分的消息,分證叁觀爲能感因。【以妙俗谛。】這個地方都多一個“妙”,妙,妙俗谛,妙俗谛就是說他證入不可思議一切衆生事相的境界,他每樣進行都懂,以殊勝奧妙的智慧在世俗産生無量無邊,度盡一切衆生,【無盡五塵爲所感果。】無盡就是沒有一個止盡,沒有一個終止,沒有一個停頓,無盡五塵爲所感果,當然他用本性在修持,所産生的果報當然是不可思議,又度這麼多衆生,你曾聽說,在《悲華經》裏面一切經典說:末法時期,若有善知識,教令念佛,是名大悲行者。這就是一個很慈悲、很慈悲的人,意思是說末法的時候很少找到證果的人,若遇到善知識勸告你念佛求往生淨土,這就是大慈悲心菩薩化身的,來度衆生的,我不是,這是經典這麼說,我不是,那麼這個論有這樣講,若度一千個人他的功力,度一千個念佛比他更精進的,比他本人更精進的,他的功德就是觀世音,若度一萬人念佛比他本人還精進的,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若這樣我們是什麼,他這可能是一種鼓勵,贊歎,意思是說……,還有的人說不用到那種程度,一百個就好,度一百個,你若一輩子有度一百個,至少還有下下品,度你們全族度完,下下品隨便也有一品,對不對?回去度,至少也能度你兒子,因爲你有錢,以後叫:媽媽!十塊給我買糖,巧克力。你就說:以後不可以這樣叫,以後叫阿彌陀佛,媽媽,前面要加那個字,阿彌陀佛要排前面,阿彌陀佛,媽媽!以後都加那個字,現在教他,教到後來他開口說:媽媽!阿彌陀佛!五塊買糖果。他現在都會加那句,慢慢度他、慢慢度他,他就有善根,對不對?你沒辦法度別人,究竟你有辦法度你兒子,你兒子、女兒,從小就教他念佛,你先生說:精神病!精神病!你就告訴他:你精神病,我沒有。現在是有辦法跟你共同生孩子,以後是沒辦法跟你共同往生,是我要去就好,對不對?難道不是這樣,共同生孩子也不一定共同往生,你走你的,他走他的,沒辦法,所以這個論、經典都贊歎,說我們若聽到這個淨土,急急忙忙,我們所講的趕快拉客戶,度幾個,叁個,兩個也好,多少做一點功德,兩個也好,一個也好,這不是老鼠會(法師笑),老鼠會都拉那個兩、叁個,不是老鼠會,度衆生,你只聽到,啊!這佛法很好,不要度衆生,這樣不行,至少度你兒子。再來,【此土因亦有橫豎。豎則妙假觀智。非別教次第之假觀。】很多人不曉得,次第,次第的假觀是根器比較差,次第假觀,啊!他就先修什麼,先修這個空,再來修這個中道,之後修這個假觀,要不然就先修空,修這個假,再修這個中,一步、一步來,這個豎,妙假觀智就不是這樣,妙假觀智修這個假不離空跟中道叫做妙,【乃圓教即空即中】的假有【。】搞清楚,即空即中的假有,【不思議假觀。】不思議的假觀,【橫則分證叁觀。】接近佛了,接近佛了,【乃圓教分證位中。一心叁觀。此二爲能感因。】哪兩樣呢?妙假觀智,分證叁觀,這兩種因就【所感實報土果。】現在就是在解釋你有什麼因得到什麼果報,【爲妙俗谛者。非是別教之俗谛。乃是圓教不思議俗谛。即真即中。故稱爲妙。無盡五塵者。色聲香味觸。】色、聲、香、味、觸,【隨舉一塵。皆具一切塵。塵塵無盡。實報土亦不外五塵爲體。乃中道無盡五塵也。】在這裏要了解,隨舉一塵,皆具一切法,是什麼意思?本性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事事無礙法界,你若是觀世音菩薩不必用眼睛看,用耳朵他也能看,眼睛不只是看,眼睛也可以聽,證到本性,六根就是一,就是本性,一根化作外面叫做六根,但是全都是本性,見有見性,聞就聞性,難道不是這樣,觸有觸性,法有法性,反正通達本性,都加一個性,所以性是統一的東西,加一個色、聲、香、味、觸,這是方便講,同樣一體,同樣就是本性,等于一條繩子,在座諸位!《楞嚴經》說這條繩子我若打一個結,再打兩個結,把它打第叁個結,把它打第四個結,把它打第五個結,這五個結是不是有同樣在一條繩子裏面,有,那麼在座諸位這五個結就代表什麼呢?五根、五塵,有障礙就打一個結,但是打一個結不離什麼呢?本性,若本性被迷了就是意識,意識就是等于打結,所以眼有眼識,耳有耳識,我們《十四講表》上完要上《唯識學》,這一定要參加,要研討大藏經沒從《唯識學》下功夫,那沒有辦法,《唯識學》,所以說這條繩子打五個結就表示我們的本性被迷了,本性被迷了,迷了之後,眼睛就是眼睛,耳朵就是耳朵,在座諸位!我現在這繩子一個結、一個結打開,是不是同一條繩子,同一條繩子,這個結不見了,跟這個結不見了,你看有沒有平等?對不對?這條繩子這邊跟這邊,繩子打開之後,同樣沒有結,摸起來都平平,難道不是這樣,意思是這邊跟這邊全都一樣,簡單講我們這個結,六根、六塵、六識若打開你就看到什麼?本性,本性全都一樣,所以我們的本性眼睛可以看,眼睛還可以怎樣?聽聲音,叫做圓通,不然觀世音菩薩怎麼應付得來?那裏也在擲杯筊,那裏也在擲杯筊,怎麼應付得來?不用千手千眼,光是被你們這些人念就被念死,對不對?我們這凡夫常常講做這觀世音菩薩也很辛苦,每天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光是吵就被吵死,不會,你盡管認真念,你盡管認真念,他有千手千眼,是無量無邊的神通力,你盡管念,月亮一個,千江有水千江月,所以說在座諸位,若對本性有了解,暈樣要修行就很簡單,所以你常常要警惕自己,你若起一個動念要恨一個衆生,你就說:恨人不會見到本性,跟本性沒有關系,本性的功夫又出來了,你若在發脾氣,師父講的發脾氣的人看不到本性,發脾氣的人怎麼看得到本性呢?對不對?除非你是菩薩示現的,外表看是生氣,內心你是菩薩行,當然這是沒話講,所以常常用這個本性來警惕自己,貪,這跟本性沒關系,嗔,這也跟本性沒關系,久了你每樣都放得下,到後來你就跟本性有相關的,無所著,無所著,你會觀照,破一切的得失觀念,你就會破除一切的執著,五欲六塵束縛不了你,本性就出來了,那就真的是你的本來面目了,難道不是?再來,解釋:

  【解】常寂光土。是即中觀智所感。亦究竟叁觀所感。以妙中谛。】妙中谛,【稱性五塵爲體。】稱性底下加兩個字,稱性妙用五塵爲體,那時候就産生奧妙,妙有,妙用,簡單講你要找本性,什麼都沒有,但是你若看到本性出來,本性自然有思想,本性自然有理想,本性自然有是非的判斷力,本性自然有善惡的觀念,本性一切法無所著,你要看,看不到,但是要用隨時才能顯現出來,講,講不出來,要用,到處都有,妙用就出來,叫做稱性五塵爲體。

  【講】此明常寂光土因果。以即中觀智。究竟叁觀。】我們講的究竟即佛,修到後來就究竟即佛,叁觀智,【爲能感因。以妙中谛。稱性五塵爲所感果。】稱性,因爲他證到本性了,佛證到我們的本性,所以他色、聲、香…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