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P55

  ..续本文上一页、味、触对凡夫来讲是意识分别,在佛祖是本性的作用,不同,不同。【此土因亦有横竖。竖则即中观智。非别教次第中观。】先修空再修假再修中,【乃圆教】没有这样,这个中道【即空即假。】同时存在的中道,【不思议中观。此二为能感因。所感常寂光土果。为妙中谛者。非是别教之中谛。乃是圆教不思议中谛。即真即假。故称为妙。称性五尘者。色声香味触。称合真如自性。不可思议之五尘。为常寂光土之体也。上明四土横竖也。】称合真如自性就是与本性配合。

  【解】欲令易解。作此分别。实四土庄严(此论性依性起修)。无非因缘[所生]法。无不即空假中。所以极乐同居净境(此论修全修在性如是)。真(假)[俗]圆融。不可限量(方是极乐净土)。下皆仿此。

  【讲】此明四土圆融。欲令易于了解。作此四土。次第分别。】意思是说就这个事相来讲,来分,分这四个地方,让众生对极乐世界更清楚地了解。底下,【同居是缘生。方便是即空。实报是妙假。寂光是即中。此依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意思就是说同居净土是缘着善业所生,方便有余土是修空观,断我执所生,实报庄严土是修这个妙假,妙有,从本性产生这个妙有出来,常寂光净土就是中道,修这个中道所生。此依因缘所生法,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我说即是空,凡所说皆是空性,亦名为假名,因为这都是假的,亦名中道义,因为中是不可说,只有用这个假的名。【四句偈分之。其实四土庄严。无不圆融无碍。无非因缘所生法者。】无非是因缘所生法,【四土唯一同居土也。无不即空者。四土唯一方便土也。无不即假者。四土唯一实报土也。无不即中者。四土唯一常寂光土也。又无不即空者。】这意思就是说四土若单独来讲,这个凡圣同居土就是跟空相应,四种土若单独,四土唯一方便土也,单独来讲就是一个方便有余土,当下就是假,与假相应,四土若是唯一实报庄严土,无不是中道,当下就是中道,四土若唯一常寂光净土来讲,它无不即空,当下就是空,底下说,【方便土横具上下三土。】意思就是说方便有余土也有具足其他的三土。【无不即假者。实报横具上下三土。无不即中者。】简单,四土就是一土,一土有具足四土,简单讲就是这样。中国人都希望一切法能够圆融,所以【寂光横具下三土亦然。

  所以极乐同居净境者。引此圆融之境。以证圆融之理也。此论修德所成之境。】本来就是依本性性德所起修,【元依性德起修。故得全修在性。】就是依本性去修行,本性就是清净心,无所著的心,大慈大悲心、忍辱心、柔软心,这就是本性,全修在性,所有修行都不离本性,称性起修,全修在性,【称性无碍。真俗中三谛圆融。不可限量。

  极乐同居。具足四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它本身就是有具足四土,【圆融无碍。人民表因缘所生法。同居土也。声闻表即空。方便土也。】表示方便土。【菩萨表即假。实报土也。佛表即中。常寂光土也。】简单讲,简单讲住在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他就有具足四土,为什么呢?若极乐世界的人民他就是表示因缘所生法,在极乐世界的声闻就是表示等于方便,极乐世界的方便土,凡圣同居土的方便土,那么菩萨,住在极乐世界的菩萨,就是表假,这是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里面的实报庄严土,在凡圣同居土的佛在度众生,等于凡圣同居土有具足常寂光净土,这样听得懂吗?很难讲,我再讲一下,它这意思就是说极乐世界有殊胜的地方,知道吗?有殊胜的地方,殊胜的地方是什么呢?就是凡圣同居土就是有具足这四土的特色,现在举一个例子说,凡圣同居土里面有人民,众生这就是凡圣同居土最重要的,凡圣同居土里面有声闻、缘觉,声闻、缘觉修什么,修空,表示说凡圣同居土里面等于有方便有余土,他也有断惑,在凡圣同居土里面也有菩萨来度众生,菩萨就表示实报庄严土,所以凡圣同居土里面就有具足这个实报庄严土的特色,这样知道吧!再来!凡圣同居土里面有佛在度众生,佛就是表示中道,常寂光净土,表示凡圣同居土里面还有一个常寂光净土,等于一土里面有四土的能力。这样讲听不懂,没关系,我们高雄最重要住什么呢?住台湾人,对不对?高雄也住很多澎湖来的,被澎湖人赚很多钱,澎湖,澎湖人都很勤劳,很肯做,澎湖人,反而高雄人比较懒惰,所以澎湖人大家来到台湾每个都是富裕的人,肯做,敢吃苦,澎湖人,高雄也有住台北人,所以高雄的台北,高雄的澎湖人,还有住美国人,犹太人,那天犹太人来找我,还日本人,日本人,那天来我就问他,住日本人,简单讲就是说住在高雄就有具足什么,美国人、日本人、澎湖人,对不对?这极乐世界就是这样,虽然在凡圣同居土里面住各种不同的人,对不对?声闻、菩萨、佛,这样它就是有具足其他的四土,如果说这样讲不清楚,讲美国纽约,纽约,纽约市,纽约里面有chinatown,美国人里面有中国人,美国人里面有以色列人,美国人里面有阿拉伯人,这样讲就是说凡圣同居土就表示有很多,现在是用种族来比喻,实在是不能用这样比喻,但没有更好的比喻,老人听不懂,不然用什么来比喻,对不对?所以说,底下,【称合圆融之理。成此圆融之境。即一土具足四土。故曰不可限量。】不可限量。【下有显理处。悉皆仿此。以上别明四土竟。】底下若有显理都是模仿这个地方,意思是说依照这个地方的解释就对了。

  【解】问:寂光唯理性。何得有此庄严?

  答: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一一理性。具足庄严。方是诸佛究竟依果。若寂光不具胜妙五尘。何异偏真法性。】不要翻过去,我先你解释,不要翻过去,这样会搞不清楚,你不要翻过去,现在有人在怀疑,说:常寂光净土净土根本就是我们的理性而已,哪里有什么种种的庄严,过去说常寂光净土就是我们的法身,法身哪有什么庄严,一无所有,错误,错误。你若这样想就变成将这个常寂光净土,把它当作什么你知道吗?把它当作空空洞洞的世间,对不对?不是这样,常寂光净土就是在当下,当你悟觉到空性,你就证悟到常寂光净土,我们这个地方也有常寂光净土,现在,只是你没看到而已,对不对?因为你的眼睛被酱油膏黏住,被业障卡住,你看不到,你看不到本性,当然你没看到法身,所以法身不离事相,事相不离理体,对不对?所以本性当下就具足一切无量的妙用,就是有一切庄严相,一切庄严相当下就是空性,就是法身,所以事理要圆融,不可以说常寂光净土就是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空空洞洞的世界,就像这个怎么样?银河系里面的黑洞,blackhole,黑洞,你若看这个物理学上,天文学上里面有那个黑洞,空空洞洞什么都没有,不是这样子,所以常寂光净土有这个理性,有这个理性,何得有此庄严呢?哪有这种庄严呢?意思是说常寂光净土是一无所有。

  答:一一庄严,全体理性,每一个庄严,每一样庄严,全体就是我们的本性,一一的理性,一一的本性,它就是有具足庄严,它就是有具足庄严,才是诸佛究竟依果,依果就是环境,依果,依报,若是常寂光净土不具足殊胜的五尘,这样就等于偏真,偏真就是偏空的法性,空空洞洞,没有任何的庄严,这样就不是事理圆融了,不是事跟理圆融。

  【讲】此假立问答。】这就是藉着问答来回答,假的,如果有人这样问,【以断偏执理性之疑。】偏执理性就是偏空,【恐人不达寂光乃即事之理。而落偏理废事之见。】偏理就是常寂光净土就是空无一物,不了解它也有种种的庄严,所以,【前二句是问词。下答云:一一三土庄严。不在寂光之外。】一一就是表示说凡圣、方便、实报这三土,不可以离开常寂光净土以外,【三土全体。】这全体不是全体的全体,当体的意思,简单讲这个三土当体就【是寂光】净土的【理性。一一理性。本来具足无量庄严。事在理中。理随事遍。】意思是说事相必须建立在道理当中,这个道理随这个事相遍一切处,【寂光亦不在三土之外。此是诸佛究竟依报之果土也。】这就是诸佛究竟依报这个果报。【经云:诸佛住处。名常寂光。若约如来分上。全三土而成寂光。】意思就是说若就佛,如来分上就是说就佛的功夫,就佛所证悟的这个本性来讲,三土当下就是寂光土。【若约众生分上。全寂光而成三土。】因为众生嘛!【是自业之差别。】是自业的差别,他自己的业因为他有分别心,这个业本身有差别,【何关土有高下。】土本来就不高也不低,【又。人民但见同居。】只看到凡圣同居土,【不见上三土。声闻但见同居方便。不见上二土。菩萨能见下三土。分见寂光。唯佛圆见四土。】这很简单,看了就知道。【若谓寂光在三土外。不具三土胜妙庄严五尘。则与小乘偏真法性。有何差别。

  以上约所受用释竟。大科征释竟。】底下:

  丁二】现在就【广释】,解释。【分二戊初别释所受二合释能受所受初又二己初释生处二结示佛力今初

  

今初释生处

  【经】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有的人读作jǖ轮,应该读作大如chē轮,表示它的形状圆的,就是说指形,不是指体,【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现在我先读经文,大家全都是,每天都在读的《弥陀经》。

  【解】上明住处。】上面是在讲这个依报,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他住的地方七宝莲池,莲华池,【今明生处。】出世的地方,我们若是没有修行下辈子再来出世,就从妈妈不清净的地方出来,不清净,我们若是有修行,我们要到极乐世界,解脱死生,七宝琉璃地,因为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必须要就印度的风俗来讲解,印度当时就是以金、银、琉璃、…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