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愈讲我就愈来,这就对了,这样往生就没问题了,没问题,真的,你不晓得这个经典在讲,说我们要是对三宝信心不退,不要说诽谤,《无量寿经》注解,对这个极乐世界,相信净土法门信心不退,这就等于圆教的初住菩萨才有办法,要修无量劫的善根,所以这无量劫时间是很长,但是今天只要你听师父这样讲,我坚信不退,这样你就省无量劫修行的时间,这样知道吗?你就省无量劫修行时间,我深信不退,不然过去千百万人那么多人往生又有瑞相,若佛打妄语怎么可能这种迹象,不可能,这样你就可想而知绝对有极乐世界,绝对有往生这种事,信心不退,这样你就省无量劫时间了,到今天听到一句话你就等于初住菩萨那么伟大,安住到本性来,证到佛的法身,证到佛的法身你才有办法深信不退,永久不退,所以在座诸位!不简单,不简单,是不是?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
【讲】此点示妙行。】微妙殊胜的行,【执持名号。即为妙行。以多善根多福德故。然同居土众生。以持名念佛。正当念时。便以佛之善根。为己善根。】这不得了,即心即佛嘛!以佛心为己心,【佛之福德。为己福德。故曰善根福德同佛。】念佛有这么大的功德,【此中道理。尚待辨明。】这若用科学来讲就是说阿弥陀佛那里一个分子存在,我们起一个念头,心与佛一样转下去,那个能力就直接贯穿到我们的心中,所以即心即佛,这用物理来解释一下子就通,一下子就通,他不必来,你也不必去,感应道交难思议,此中道理,尚待辨明。【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则应以多善多福乃生。下即接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是则持名念佛。即为多善根福德因缘也。明矣。】一心不乱就是没有妄想,没有妄想就是空,空当下就是遍虚空,当下就是与佛相应,佛证到我空、法空,我们一心不乱当下就是空性,所以与佛当下就是相应,所以我们会把脑筋里面的物质,化成非物质的这个传真力量直接达到极乐世界。
【因是亲因。如世间种子。缘是助缘。如世间水土。有因无缘不生。有缘无因亦不生。因缘具足。方能成办。能念之心属因。今发菩提心。精进念佛。求成佛道。名多善根。即亲因也。】把笔拿起来,亲因就是强有力的因,亲因,强有力的因,简单讲就是最重要的因,【所念之佛属缘。】其实这个《俱舍论》里面,唯识学里面,俱舍或者是唯识学里面谈到这个因缘果的问题,并没有明确地划分,并没有明确地划分,简单讲因就是缘,缘就是果,但是就事情的次第发生它才分作一个因缘果,所以跟因直接产生关系的它叫做亲因,亲因,所念的佛是属于缘,【(以一句佛号为所缘境】界。【)今修净土行。一句佛号。具足万德。名多福德。即助缘也。因缘具足。故能圆净四土。圆受诸乐。此方是持名妙行。极乐净宗。合上正释四土。别明苦乐也。】解释四土跟说明苦跟乐。底下:
【解】复次。极乐最胜。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良以上之。则十方同居。逊(让也)其殊特。下又可与此土较量。所以凡夫优入而从容。横超而度越。佛说苦乐。意在于此。】我解释一下:现在讲极乐世界最殊胜的,为中在是在上面的方便、实报跟常寂光净土,而在同居,而在凡圣同居土。离以上之,则十方同居,上面十方佛,上面都是十方佛,一样,所以逊其殊特,现在要让其他的人感觉,极乐世界最特别的是什么东西,就是凡圣同居土,所以都在讨论这个凡圣同居土,很少在讨论这个上面的三土,所以良以上之,则十方同居,上面方便、实报、常寂光净土,十方诸佛都一样,那么逊其殊特就是说,要让他方世界觉得跟这个极乐世界比较,比较出来,比极乐世界条件还不好的,就是因为有一个凡圣同居土,它就是最殊胜的地方,简单讲值得骄傲的地方,极乐世界值得骄傲的地方就是什么?就是凡圣同居土,下又可与此土较量,这跟十方的国土觉得不同的地方,就是凡圣同居土,又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再较量下去,这苦乐就全都分辨出来,所以凡夫优入而从容,优入就是很容易,很简单,万修万人去,只要你要去,从容,从容就是不迫,就是人多无碍,再多人往生到极乐世界他也不会人口爆炸,他不会说这极乐世界已经满了你不要念佛,你不要念佛了,你念佛的话已经没位子可容纳了,不会这样,极乐世界愈多人念佛愈好,所以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于今十劫就是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到现在已经十劫,十劫,对娑婆世界来说十劫,若对极乐世界来讲,就算极乐世界,我们现在说极乐世界成佛到入涅槃,二十四个小时来说,那么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刚好一秒而已,若以一天二十四小时来讲,阿弥陀佛成佛于今十劫,刚好日出,若从早上六点说佛祖成道,阿弥陀佛成佛到今天刚好日出六点十五分,我们现在去还很早,你现在到极乐世界到成佛阿弥陀佛还没有入涅槃,有这个好处,才开始而已,十劫讲起来是还很短的时间,进学短的时间,赶快去吧!去吧!在临命终的时候拿拂尘,临命终的时候人家出殡的那个……,驾鹤西归怎么来得及,那只鹤多会飞?驾鹤西归,还有一个金童玉女接引往生,那都是师巫在搞的,根本不晓得佛教在讲什么,哪有什么金童玉女接引往生,那里根本没有女的,哪有玉女,哪里有,对不对?金童玉女接引往生,驾鹤西归,那只鹤多会飞?十万亿佛土坐飞机都飞不到,所以那都是直接,已经到极乐世界,已经非物质的世界,你知道吗?已经都不是……,一百度空间以上的东西,不能让你用物质的现象去衡量,事事无碍,穿透一切墙壁的东西,神通自在,莲花神通自在,怎么可以用我们三度空间的东西去衡量,难道不是这样,所以我们对高科技,尖端科技的极乐世界我们都不了解,那是用本性的妙用作材料,素材,而不是用娑婆世界的土石、钢筋作素材,你不要搞错,所以说凡夫优入而从容,人多无碍,横超三界而度越生死,少写四个字,横超,底下就“三界”,而度越“生死”,这样写下去就很清楚,而从容,横超三界,度越生死,这样写下去,加下去一看就知道,佛说苦乐,意在于此。现在再来:
【讲】讲,简单解释一下:【此乃指同居殊胜。】就是凡圣同居土,古时候的人简略,所以用一个同居,若现代的人用这个名词是很难听,基督教的人看佛经说:此乃指同居殊胜,佛教很不害臊,极乐世界都是在同居的。他会搞错,他不了解这是在做什么?人家是凡圣同居土,简称为同居,对不对?【极乐同居。】这很难听,我们到极乐同居,这四个字这样没错,这样读没错。【上而言之。十方佛土同居。皆要让极乐最殊胜奇特。】顺就是比他差劲,显示极乐世界它的殊胜奇特的地方。【下而言之。又可与此土较量苦乐。此娑婆五浊恶世。是极苦世界。彼西方净土。是极乐世界。厌苦求乐。人之常情。故发心念佛。求生净土者多。万修万人去。故曰优入。十方往生之众虽多。极乐仍从容不迫。】就是说不会被压迫到,【如海纳百川而不隘。】就像大海接受百川而无障碍,【镜含万象而有余。】镜子照着万象而有余,他绝对不会被干扰到,【横超而度越者。但有闻说。两土苦乐悬殊。】差太多了,极乐世界那么快乐,这个世界很痛苦,我很早我就觉得这个世界很痛苦,到今天出家也是觉得很痛苦,所以我一心一意就是求往生极乐世界,绝无二志,绝对没有二心,所以我在念佛就跟你们不同,我每一念佛我就加上我要往生,世间痛苦,我要往生,世间很痛苦,佛祖你慈悲你要记得来,不要忘记,忘记,枉费我……,像我二哥说的他若不来接引你你就倒楣死了,还没念就对佛祖没信心了,惨了,不可以这样子。底下,两土苦乐悬殊,两土苦跟乐悬殊,【厌秽忻净。】厌秽就是说厌离这个污秽的娑婆世界,忻净就是一心一意求往生净土,【念佛求生极乐。可得横超三界。】可得横超三界,横超三界,【度越生死苦海。】度越生死的苦海,超越这个生死的苦海,【佛说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意即在于此。要令人深信极乐殊特。切愿求生。力行念佛。而得往生受用。
初约能受用释竟。】底下:
己二约所受用释
(此亦转释上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故,】没有痛苦,一切什么都快乐。【下广释一科亦然)
【经】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以严际畔)】栏楯就是栏杆,我们今天所讲的栏杆,但是那栏杆不是铁作的,不是铁作的,七宝作的,【七重罗网。】七重【(以严空界)】天空当中,七重罗网,你不要以为像网小鸟的网子在上面,不是这样,宝,宝都在上面,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以严露地)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解】七重】七层,七层的栏楯,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就【表】示什么?【七科道品。】七科道品,看后面:(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样总共几科?七科,七科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总共七科,所以七就是表示圆满数,圆满数,那么我们今天打佛七,七天,禅七,七天,超度七七,四十九天,都是以七的倍数来作佛事,所以七表示圆满,人家说七星,七星斗,七星剑,基督教作礼拜刚好第七天,都是七,所以佛教以七为圆满的数目,若说只有七重怎么能说极乐世界,它是无量无边的,七七,四十九,四十九乘以七,对不对?一层又一层,七、七……,一直上去,七的阶层,七重表示七科道品,【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常乐,那个读作yào,不能读作lè,常乐yào我净,【周匝围绕者。】周匝围绕就是【佛菩萨等无量住处也。皆四宝。】周匝围绕,佛菩萨所住的都是四宝,【则自功德深。】就是自性的功德证悟到那么深,【周匝(环)绕。则他贤圣遍。】圣人跟贤人全都周遍在四周围,【…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