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觀,非究竟,能觀、所觀,能觀亦成能所,所以非究竟之處,所以我們這個觀,用天臺宗的觀修行,根機普通,若用禅,直入無生,當下頓悟無生,一切隨緣,你千變萬化我就知道這假的東西,空的東西,因爲悟到空性二十四個小時都保持這心,都一樣這樣,進入這個大智慧大海裏面,你如何耍他,如何害他,如何搞他,他也不會起煩惱,一點煩惱也不會,爲什麼?知道這假的,當下就空性,他不用觀,何必觀,觀又多一個意識,對不對?當然功夫不夠的人還是要慢慢觀,所以這六祖惠能大師裏面那個兩句偈,一個有見性,一個沒有見性: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是不是?時時勤指拭,莫使惹塵埃。就是說常常、常常去年這個肮髒,這就是能觀、所觀,所以他沒有見性,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我的心是明鏡臺,會觀,會觀照,還有一念觀照,那就是無明,所以時時勤指拭,莫使惹塵埃,要常常去掉,常常去掉,常常去掉,啊!這個六祖才是厲害: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菩提本無樹,我們的覺性哪裏有什麼樹不樹的呢!那個都是幻化的東西。明鏡亦非臺,明鏡哪有臺,明鏡本身心是大智慧清淨心,能遍一切處哪有什麼臺?有臺就有非臺,有臺就是有一個形象的東西,有一個作用的地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什麼都沒有就是無生,何處惹塵埃,你要惹什麼塵埃?本來就沒有的東西,所以說庸人自擾,直接單刀直入,刹那之間就解脫了,沒什麼,沒什麼,對不對?所以說……,那麼處就是屬于所觀之境界。【以智觀境爲念處。
一身念處。】身,【觀淨土之身。究竟清淨。非同娑婆不淨。
二受念處。觀淨土之受。純不思議樂。無有衆苦逼迫。
叁心念處。觀淨土之心。真實常住。遠離生滅無常。
四法念處。觀淨土五陰之法。自在爲我。非同諸法無我。】不是諸法無我。好了!那麼再來我們看:
【解】四正勤。】把筆拿起來,勤就是精進,四種正確的精進法,就是說四種你要做的:【一已生惡法令斷。】第二、我們心中若有那些惡法,比如說恨、嗔、愚癡,不要讓它再生起,不要讓它再生起,【二未生惡法令不生。叁未生善法令生。】我們這個善法有很多,若還沒有産生的繼續讓它産生,比如說你剛初學佛,知道學佛很好,學佛很好,學佛很好,每次都來,這就是善法,共修每星期老到,這也是善法,聽經聽不懂,聽兩句也沒關系,這也是善法,所以說未生善法令生。【四已生善法令增長。】我們現在大家都有善法,善根,那麼繼續讓它增長。
【講】正勤。即正精進也。淨土衆生。圓證叁不退。惟善無惡。】沒有壞人,沒有壞人,我們娑婆世界也是有很多壞人,但是爲什麼會沖突,因爲我們沒有證到圓滿,所以意見合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淨善,不全,【淨念相繼。入叁摩地。】淨念,淨念相繼,入叁摩地,清淨的念頭繼續,不會間斷,我們現在都會間斷,入叁摩地,叁摩地就是正定的意思,【不退入凡夫位。】不會掉下來凡夫位,【不退菩薩行。】不會退轉菩薩行,【不退無上道。】不會退這個無上道,【念念趣向薩婆若海。】薩婆若海就是究竟寂滅,就是我們所講的涅槃,薩婆若海,涅槃海,涅槃城,到達彼岸的意思。【即正勤也。
【解】四如意足。】四種如意足,這個足就是說他有那個能力的意思,他要做什麼都很如意,這個足也可以說他發出來的神通,他可以産生種種不退轉,都很如意的意思,叫做四如意。【一欲如意足。】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當然他有這種能力,我們在娑婆世界我們也要修四如意足,欲如意足,我們欣慕極樂世界,我們可以往生極樂世界,認真念,往生極樂世界,在娑婆世界完成這個道業,欲如意足,來到極樂世界要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土,就是欲,有這個力量。【二精進】精進的【如意足。】就是叁種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位不退,精進,修到後來會精進,那麼自己的意思調配好。【叁心如意足。】心如意也名叫做念如意,他的念頭很如意,隨他的意思,這個心如意就是說他的菩提的這個願,念念不舍衆生,心要做什麼都可以達到他的圓滿。【四思惟如意足。】思惟如意簡單講就是智慧的意思,智慧的意思,深入佛的智慧,任運增明,增加這個智慧。【()
【講】如意足。亦名四神足。能發神通。所願皆遂。故名如意足。】再來,【一欲如意足。向所欣慕極樂淨土。今已得生故。二精進如意足。叁種不退。已得圓證故。叁心如意足。(亦名念如意足)菩提行願。念念不舍故。四思如意足。(亦名慧如意足)深入佛慧。任運增明故。
【解】五根者。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行正道及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名精進根。念正道及諸助道善法。更無他念。名念根。攝心在正道及諸助道善法中。相應不散。名定根。爲正道及諸助道善法。觀于苦等四谛。名慧根。】這個看解釋比較清楚。
【講】五根者。】簡單講樹若沒有根就活不了,修行若沒有根你也沒辦法修行,那麼哪五種情形是我們修行的根本呢?【信進念定慧也。】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者何以名根?】這五項爲什麼名爲根呢?【具二義故。一能持義。如樹有根。能持所生枝葉。不致焦枯。】五根也是這樣,我們若有信、進、念、定、慧。我們這個修行要達到這個願力才有可能,【二能生義。能生花果。令得成熟。故以根名。】我們若有這信、進、念、定、慧在修持,慢慢才能得到我們這個果報,圓滿佛道。
底下解釋:【一信根。信正道及助道法。】我們要深信,信一切衆生本來就是佛。發菩提心,趨向真如佛果。這就是正道,要相信,信這個正道跟助道,【正道。即信一切衆生。本來是佛。發菩提心。趣向真如佛果。助道。即修習一切善法。助發正因。名信根。】那麼助緣也是很重要,所以我們說要同參道友,同參道友,同參道友,善知識就是助緣,同參道友就是善。
【二精進根。修正助道法。勤求不息。】修這個正助道法,很精進去求,不停止,【名精進根。】我們現在……,我看到很多人在修行,比較不能在這個精進上下手的就是說,他是說我若認真拜佛、念佛就是算精進,其實不是,二十四個小時保持這個心念,起心動念控製好這才是真正精進的人,這確實真的在用功,二十四個小時在用功,還不費體力,你坐在那裏一直觀照自己,觀照自己,有恨、有不滿、有生氣、有愚癡,趕快打掉、打掉,事情過去趕快放掉,事情過去趕快放掉,那是真正在修行的人,我今天也拜佛、也念佛,但是我遇到小事情我恨,恨他、恨他……,我就不是這樣,你爲何要冤枉我,這樣恨、恨……,一直恨,你雖然在拜佛、念佛,但這樣不算精進,不入道,沒有本性的功夫,沒有本性,本性可以容納一切嘛!本性可以産生智慧,你沒辦法,你沒辦法,你修那個傻瓜行,拼死命,敲破頭你也是這樣,所, 以說真正精進是二十四個小時,觀照你內心的念頭,保持安祥、快樂,若過去習氣重,有發生事情,過去,馬上放掉、馬上放掉,放掉、放掉……,連那個放掉的念頭都不可以有,真正在精進。
【叁念根。】念根,【念正助道法。更無他念。】念這個正道、助道,都一直念這種事情,念念就是要來講堂,念念就是要聽經,念念就是要做善事,【名念根。】所以說念根,精進還要配合念根,更無他念,整天都要修行,整天都要念什麼?都念要往生,整天都念要往生,更無他念,當然你就沒什麼恨,記恨或是說其他的是是非非的事情,我沒有其他的念,不要聽,整天就是顧生死,這樣保證往生,保證往生,所以人家祖師大德,人家祖師大德他說:哪一種人會決定往生?他說:聽到淨土法門,一心念佛,更無他念,我二十四小時只想往生極樂世界而已,你想想看!孔子在想這個周公,還夢見周公叁次,孔子他不曾看到周公,孔子整天都在想周公、想周公……,不是他祖先,周啊!周,周羅漢的周,周,所以說我們若是一心一意都在我一定決定要往生,佛祖絕對大慈大悲,我再多的不對,他都能夠原諒我,這是指過去,過去,我們現在聽到佛法,不對,要趕快改過來,好好向道,最好二月二十五再來打個八關齋戒,很好,來這裏閉關一天。
【四定根。攝心在正助道法。相應不散。】這當然有【名定根。】當然就有定力,所以你若要有定力,我現在想一個辦法,定力就是原諒衆生、原諒衆生……,我都這樣修,攝心在正道、助道,我們爲什麼?我們不會定就是因爲內心記恨,內心記恨,晚上睡覺:可惡、可惡。愈想就愈生氣,淚水就從眼角流出來,哭泣、埋怨,別人嫁到那麼好的先生,我們竟然嫁到這麼差的先生,別的縣市我不曉得,至于雲林縣人嫁的先生很差,命運都很坎坷。所以說這定根要修法,報這個心在正道、助道,相應不散,像鑽木取火,鑽木取火,修行若常常觀照,這力量就很驚人了,所以我們修行都方法不對,只拼體力的而已。
【五慧根。于正助道法。慧照分明。名慧根。】照得清清楚楚。
【蕅公雲:觀于苦等四谛。即慧照現前。觀于苦谛。當體即是法身。】色身是痛苦的,但是你若悟到當下就是法身,清淨的法身。【集谛。(叁惑)當體即是般若。】見思、塵沙、無明,當下就是般若,集谛。【道谛。爲解脫因。滅谛。即解脫果。】出世間的因果跟世間的因果。【名慧根。】放下有解釋:
【解】五力者。】當然你有這個五根,有在用功他就産生五力,他這就是五根附帶在後面,精進用功之後就産生這力量,我今天幸好是出家,幸好出家,不然我在世間的時候,那時候沒聽到佛法脾氣很壞,脾氣很壞,我脾氣很壞,我若沒有智慧來觀照我一定要死的,光是生氣就氣死,真的,光是生氣就氣死,人家要讓我死都不用拿刀來,光是叁天、五天寫一張黑函來你就要吐血而死,不是真的事情講的吠聲吠影,人家要讓我死很簡單,每天寫黑函就被氣死了,要自殺了。現在不同,不同,聽到這佛法我們知…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