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观,非究竟,能观、所观,能观亦成能所,所以非究竟之处,所以我们这个观,用天台宗的观修行,根机普通,若用禅,直入无生,当下顿悟无生,一切随缘,你千变万化我就知道这假的东西,空的东西,因为悟到空性二十四个小时都保持这心,都一样这样,进入这个大智慧大海里面,你如何耍他,如何害他,如何搞他,他也不会起烦恼,一点烦恼也不会,为什么?知道这假的,当下就空性,他不用观,何必观,观又多一个意识,对不对?当然功夫不够的人还是要慢慢观,所以这六祖惠能大师里面那个两句偈,一个有见性,一个没有见性: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是不是?时时勤指拭,莫使惹尘埃。就是说常常、常常去年这个肮脏,这就是能观、所观,所以他没有见性,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我的心是明镜台,会观,会观照,还有一念观照,那就是无明,所以时时勤指拭,莫使惹尘埃,要常常去掉,常常去掉,常常去掉,啊!这个六祖才是厉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菩提本无树,我们的觉性哪里有什么树不树的呢!那个都是幻化的东西。明镜亦非台,明镜哪有台,明镜本身心是大智慧清净心,能遍一切处哪有什么台?有台就有非台,有台就是有一个形象的东西,有一个作用的地方,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什么都没有就是无生,何处惹尘埃,你要惹什么尘埃?本来就没有的东西,所以说庸人自扰,直接单刀直入,刹那之间就解脱了,没什么,没什么,对不对?所以说……,那么处就是属于所观之境界。【以智观境为念处。
一身念处。】身,【观净土之身。究竟清净。非同娑婆不净。
二受念处。观净土之受。纯不思议乐。无有众苦逼迫。
三心念处。观净土之心。真实常住。远离生灭无常。
四法念处。观净土五阴之法。自在为我。非同诸法无我。】不是诸法无我。好了!那么再来我们看:
【解】四正勤。】把笔拿起来,勤就是精进,四种正确的精进法,就是说四种你要做的:【一已生恶法令断。】第二、我们心中若有那些恶法,比如说恨、嗔、愚痴,不要让它再生起,不要让它再生起,【二未生恶法令不生。三未生善法令生。】我们这个善法有很多,若还没有产生的继续让它产生,比如说你刚初学佛,知道学佛很好,学佛很好,学佛很好,每次都来,这就是善法,共修每星期老到,这也是善法,听经听不懂,听两句也没关系,这也是善法,所以说未生善法令生。【四已生善法令增长。】我们现在大家都有善法,善根,那么继续让它增长。
【讲】正勤。即正精进也。净土众生。圆证三不退。惟善无恶。】没有坏人,没有坏人,我们娑婆世界也是有很多坏人,但是为什么会冲突,因为我们没有证到圆满,所以意见合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净善,不全,【净念相继。入三摩地。】净念,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清净的念头继续,不会间断,我们现在都会间断,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正定的意思,【不退入凡夫位。】不会掉下来凡夫位,【不退菩萨行。】不会退转菩萨行,【不退无上道。】不会退这个无上道,【念念趣向萨婆若海。】萨婆若海就是究竟寂灭,就是我们所讲的涅槃,萨婆若海,涅槃海,涅槃城,到达彼岸的意思。【即正勤也。
【解】四如意足。】四种如意足,这个足就是说他有那个能力的意思,他要做什么都很如意,这个足也可以说他发出来的神通,他可以产生种种不退转,都很如意的意思,叫做四如意。【一欲如意足。】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当然他有这种能力,我们在娑婆世界我们也要修四如意足,欲如意足,我们欣慕极乐世界,我们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认真念,往生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完成这个道业,欲如意足,来到极乐世界要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土,就是欲,有这个力量。【二精进】精进的【如意足。】就是三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位不退,精进,修到后来会精进,那么自己的意思调配好。【三心如意足。】心如意也名叫做念如意,他的念头很如意,随他的意思,这个心如意就是说他的菩提的这个愿,念念不舍众生,心要做什么都可以达到他的圆满。【四思惟如意足。】思惟如意简单讲就是智慧的意思,智慧的意思,深入佛的智慧,任运增明,增加这个智慧。【()
【讲】如意足。亦名四神足。能发神通。所愿皆遂。故名如意足。】再来,【一欲如意足。向所欣慕极乐净土。今已得生故。二精进如意足。三种不退。已得圆证故。三心如意足。(亦名念如意足)菩提行愿。念念不舍故。四思如意足。(亦名慧如意足)深入佛慧。任运增明故。
【解】五根者。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行正道及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名精进根。念正道及诸助道善法。更无他念。名念根。摄心在正道及诸助道善法中。相应不散。名定根。为正道及诸助道善法。观于苦等四谛。名慧根。】这个看解释比较清楚。
【讲】五根者。】简单讲树若没有根就活不了,修行若没有根你也没办法修行,那么哪五种情形是我们修行的根本呢?【信进念定慧也。】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者何以名根?】这五项为什么名为根呢?【具二义故。一能持义。如树有根。能持所生枝叶。不致焦枯。】五根也是这样,我们若有信、进、念、定、慧。我们这个修行要达到这个愿力才有可能,【二能生义。能生花果。令得成熟。故以根名。】我们若有这信、进、念、定、慧在修持,慢慢才能得到我们这个果报,圆满佛道。
底下解释:【一信根。信正道及助道法。】我们要深信,信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发菩提心,趋向真如佛果。这就是正道,要相信,信这个正道跟助道,【正道。即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发菩提心。趣向真如佛果。助道。即修习一切善法。助发正因。名信根。】那么助缘也是很重要,所以我们说要同参道友,同参道友,同参道友,善知识就是助缘,同参道友就是善。
【二精进根。修正助道法。勤求不息。】修这个正助道法,很精进去求,不停止,【名精进根。】我们现在……,我看到很多人在修行,比较不能在这个精进上下手的就是说,他是说我若认真拜佛、念佛就是算精进,其实不是,二十四个小时保持这个心念,起心动念控制好这才是真正精进的人,这确实真的在用功,二十四个小时在用功,还不费体力,你坐在那里一直观照自己,观照自己,有恨、有不满、有生气、有愚痴,赶快打掉、打掉,事情过去赶快放掉,事情过去赶快放掉,那是真正在修行的人,我今天也拜佛、也念佛,但是我遇到小事情我恨,恨他、恨他……,我就不是这样,你为何要冤枉我,这样恨、恨……,一直恨,你虽然在拜佛、念佛,但这样不算精进,不入道,没有本性的功夫,没有本性,本性可以容纳一切嘛!本性可以产生智慧,你没办法,你没办法,你修那个傻瓜行,拼死命,敲破头你也是这样,所, 以说真正精进是二十四个小时,观照你内心的念头,保持安祥、快乐,若过去习气重,有发生事情,过去,马上放掉、马上放掉,放掉、放掉……,连那个放掉的念头都不可以有,真正在精进。
【三念根。】念根,【念正助道法。更无他念。】念这个正道、助道,都一直念这种事情,念念就是要来讲堂,念念就是要听经,念念就是要做善事,【名念根。】所以说念根,精进还要配合念根,更无他念,整天都要修行,整天都要念什么?都念要往生,整天都念要往生,更无他念,当然你就没什么恨,记恨或是说其他的是是非非的事情,我没有其他的念,不要听,整天就是顾生死,这样保证往生,保证往生,所以人家祖师大德,人家祖师大德他说:哪一种人会决定往生?他说:听到净土法门,一心念佛,更无他念,我二十四小时只想往生极乐世界而已,你想想看!孔子在想这个周公,还梦见周公三次,孔子他不曾看到周公,孔子整天都在想周公、想周公……,不是他祖先,周啊!周,周罗汉的周,周,所以说我们若是一心一意都在我一定决定要往生,佛祖绝对大慈大悲,我再多的不对,他都能够原谅我,这是指过去,过去,我们现在听到佛法,不对,要赶快改过来,好好向道,最好二月二十五再来打个八关斋戒,很好,来这里闭关一天。
【四定根。摄心在正助道法。相应不散。】这当然有【名定根。】当然就有定力,所以你若要有定力,我现在想一个办法,定力就是原谅众生、原谅众生……,我都这样修,摄心在正道、助道,我们为什么?我们不会定就是因为内心记恨,内心记恨,晚上睡觉:可恶、可恶。愈想就愈生气,泪水就从眼角流出来,哭泣、埋怨,别人嫁到那么好的先生,我们竟然嫁到这么差的先生,别的县市我不晓得,至于云林县人嫁的先生很差,命运都很坎坷。所以说这定根要修法,报这个心在正道、助道,相应不散,像钻木取火,钻木取火,修行若常常观照,这力量就很惊人了,所以我们修行都方法不对,只拼体力的而已。
【五慧根。于正助道法。慧照分明。名慧根。】照得清清楚楚。
【蕅公云:观于苦等四谛。即慧照现前。观于苦谛。当体即是法身。】色身是痛苦的,但是你若悟到当下就是法身,清净的法身。【集谛。(三惑)当体即是般若。】见思、尘沙、无明,当下就是般若,集谛。【道谛。为解脱因。灭谛。即解脱果。】出世间的因果跟世间的因果。【名慧根。】放下有解释:
【解】五力者。】当然你有这个五根,有在用功他就产生五力,他这就是五根附带在后面,精进用功之后就产生这力量,我今天幸好是出家,幸好出家,不然我在世间的时候,那时候没听到佛法脾气很坏,脾气很坏,我脾气很坏,我若没有智慧来观照我一定要死的,光是生气就气死,真的,光是生气就气死,人家要让我死都不用拿刀来,光是三天、五天写一张黑函来你就要吐血而死,不是真的事情讲的吠声吠影,人家要让我死很简单,每天写黑函就被气死了,要自杀了。现在不同,不同,听到这佛法我们知…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