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下:這個五利使,這使就是像常常派在身邊的使者,使喚者,簡單講就是說這個見惑的力量太快,這個見惑,在我們的思想中是很敏感的,很快的,第一個就産生這個見惑,見惑。人家打一下,噢!你怎麼打我。這個“我”就産生了,色身的“我”就産生了,執著這個色身的“我”就産生了,人家說佛法很好,他不是信佛的,一下子這個邪見就跑出來了,邪見就跑出來,哪有什麼因果,沒這回事,速度很快、很快,所以叫做見惑,那副敏捷故利,五利使幾句話合起來解釋就是說,五種速度很快卡在我們身邊常常當我們的使者纏著,使者纏著,這個大使常常纏著我們,速度很快的有五種,有身見、邊見、見取見、邪見等等。五鈍使,這個鈍不要誤會成慢,這五鈍使意思是說次,打一下身體,你一定執著這身體就是我,卻一個念頭:可惡你敢打我,第二個念頭,恨,嗔恨心就跑出來了,生氣就跑出來了,這第二個念頭叫做鈍,其實這個鈍也是非常快,快得不得了,但是爲了解釋的方便,爲了解釋的方便,所以不可以說這個利鈍不稍微分一下,一定要分一下,利就是說速度快,觸境即生,鈍就是第二個念頭,也是觸境即生,但是第二個念頭,其實是同時,打到你的色身馬上就要拿刀讓人家死。五鈍使屬于思惑,思想上的,思惑。纡回遲緩故鈍,稍微慢一點。【此十使是造業受報之因。】這十項是我們造業受報的因,你慢慢觀察,這十項二十四小時都用得到,你若跟外道辯論,辯論,外道邪知邪見,辯不贏我們又生氣,你到市場去看,全都是這樣,起到車站看也是這樣,五利使、五鈍使每一位衆生都離不開這十項,【能使衆生。受輪回生死之苦。】我一定對,我絕對對,所以說這個十使,只要沒有學佛,我講這句就是,全世界只要沒有學佛,這十使絕對纏住,包括你當總統也是一樣,看你當官當多大都一樣,飽學之士也一樣,十使,沒辦法,突破不了,所以說能使衆生受輪回生死之苦,【故名使。】老是在你身邊,【斷除十使時。慧照分明。善能覺了。除諸虛僞之惑。此惑無有自體。故曰虛僞。】無有自體意思是什麼?本來就沒有,本來就沒有,所以是虛僞。【不損真正善根者。以無漏智爲真正善根。智慧斷惑。其智不損。如日光能破暗。其光不損。名除覺分。】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這十項一定要注意,貪,不要貪心,不要發脾氣,不要愚癡,不要我慢,不要懷疑,所以我爲什麼要跟諸位上文殊講堂的清規,叁十條的戒律,就是說讓你常常讀,你就會注意你的行爲,注意你的心,我來這裏……,我建立文殊講堂最大的願力就是要栽培衆生,最大的戒規就是不准有是非,有什麼是非自己用智慧去判斷,不可以來這裏講,要就此打住,來到這裏你就是要往生了生死的,不准你講是非,爲什麼要這樣做呢?暈樣你才修得了行,我要讓你了解一個清淨的道場它的好好到什麼程度,好到什麼程度,我道場走了幾百間了,看太多、太多,每間就是這樣亂七八糟,每一間,沒有一間沒有的,師父跟徒弟,徒弟跟徒弟,就是看法不同,就鬥爭,就恨,記恨,師父又不教,又不統一,所以我來這裏,徒弟我都跟他規定,這裏都沒有你的意思,兩個有沖突,就由我做決定就好,我做決定就好,叁餐讓你吃,你好好念佛,沒有煩惱,我做決定就好,統一裁決,師父講一就是一,師父講二就是二,對不對?目前,到今天爲止我很滿意,真的,這些徒弟,這些徒弟,第一排這些都准備要剃度,准備而已,以前都在五樓聽經,我也不曉得他有沒有在聽,對不對?調來第一排,若有要剃度都調來第一排,不要看我們,不然我們會不好意思,不要看我們,不然我們會不好意思,我們是不曾出過社會,人家會不好意思,目前我對這些徒弟都很滿意,那天有一個徒弟來,說他在歌廳、餐廳上班,來這裏要求師父要剃度。我說:好。來這裏,噢!第一次來,看,噢!那個眼神殺氣騰騰,殺氣,他沒告訴我,我就知道這絕對黑道的,我說:好!來住,但是要按照我這裏的規矩,第一個背楞嚴咒。咦!隔天要叫他起來做早課,跑掉了,不見人了,不曉得跑到哪裏了,住一晚而已,這幾天又打來給楊居士說又要回來,我這裏不是旅社,Here is not hotel,you can not stay long time,please get out.這不是在住旅社,這是修行的道場,不是你說來就來,說回去就回去,只要你離開講堂,踏離講堂一步,不准回來,不准回來,所以我都跟這些徒弟:何時要出去沒關系,但是要考慮清楚,考慮清楚,若是這樣,我這裏豈不是毫無規矩,要來就來要回去就回去,這又不是在走廚房,難道不是這樣,又不是在走廚房,哪有一個道場是這樣,對不對?不可以這樣子,我甘願人少一點,沒關系,所以這個廣化老法師他有訓示,他說:慧律法師!你不要煩惱這個人少。他說:人少是非少,人多是非多,人多的時候事情是比較好處理,有人可以幫忙,人少的時候雖然說分配工作比較累,但是沒有是非,人少,所以我就跟同參道友:既然大家來這裏在一起就是善緣,不要結惡緣。包括我們這些徒弟,來這裏聽經的,不是要剃度的這些徒弟,目前而言是很滿意,很滿意,當然裏面不曉得有沒有隱藏什麼殺機,我是不曉得,裏面隱藏殺機的才會接到黑函,來這裏聽一聽,聽一些消息,難道不是這樣,今天慧律法師不曉得又講什麼,又解釋什麼回去再寫一篇,隔幾天又接到一篇。所以說在座諸位!來到這個講堂爲什麼訂一些戒規,就是要讓諸位一心精進道行,出去外面,到別間道場不要去講別間道場不好,只講我們講堂最好,都不要去講那些,修,修他們的,照顧我們這顆清淨心,慢慢、慢慢他這個道業就精進,他知道這都是假的,我看顧我自己,成佛是自己的事情,要記住師父的話,成佛是自己的事情,這樣一下子你就斷掉這個外緣,一下子你就不會造口業,叁業一下子全都清淨,全都清淨。
【五舍覺分。若舍所見念著境時。】舍去所看到的執著的這個境界的時候,【謂所見念著之境。此境本來無有。】本來就沒有。【慧照分明。善能覺了。所舍之境。舉體虛妄。】舉體虛妄就是全體虛妄,【因念著故。】因爲我們這個念有執著,【似現前境。乃由意識所變。故曰不實。】想起過去就又現前,但是不是實在的,【既已了知。永不追憶。如人所見夢中之境。夢時妄生愛著。醒覺之後。了知虛僞。無有真實。故不追憶。名舍覺分。
六定覺分。若發諸禅定之時。】發出這個禅定的功夫,我們人修到一個階段,意識沒有了,禅定的功夫就出來。【禅有多種:外道禅。】外道的禅是【修無心定。】無心定,沒有用心,【用強製力。將第六意識。伏而不行。】暫時伏,【生無想天。】無相天是無色界天,無色界天,【壽五百劫。】時間很長,【初半劫。】第一個半劫,【用功入無想定。能經四百九十九劫。如夾冰魚。】像冰夾這個魚,【雖然不動。冰融複活。迨最後半劫。定力一失。妄想複起。】外道都修這個無相天,外道【因謗叁寶。墮落地獄。】所以我跟諸位說:到比較清淨的意思就是說所有的罪,你甯可去殺人放火,你甯可去犯其他的戒律,你千萬不要誹謗叁寶,聽得懂嗎?甯可的意思是說表示罪還沒有這麼重,你犯到戒律,罪還可以忏,還有救,知見不壞,知見偏了誹謗叁寶,這罪是非常、非常地重,非常地重,墮落地獄。
○【有漏禅。如四禅四空諸天。各皆有定。若未得滅受想定。不能了生死。報盡還來。散入諸趣。】報了之後又來,散入諸趣,諸趣就是六道輪回,又名六趣,又名六道輪回。【如郁頭藍弗。】郁頭藍弗是印度當時的一個外道,【修到非想非非想天。叁界極頂。舍報之後。墮作飛狸之身。】飛狸,一種畜生,【此定覺分。慧照分明。善能覺了。如上諸禅。悉皆虛假。非真實定。不生愛見味著。名定覺分。】底下:
【解】若修出世道時。善能覺了。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沈沒。當念用擇法精進喜叁覺分。以察起之。或心浮動。當念用除舍定叁覺分。以攝持之。調和適中。名念覺分。】現在就是說要調配,不要讓他很偏定或是偏慧,也不要讓他太浮,也不要讓他太沈。所以說:
【講】七念覺分。若修出世道時。即修出離世間。了脫生死之道。叁十七品。出世道也。修此道時。慧照分明。】慧照分明,【善能覺了。定慧不可偏重。】定慧不可偏重,【常使定慧均平。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要一樣高低長短。或有時定力太過。其心沈沒。當念用擇法精進喜叁覺分。】擇法覺分來選擇法,精進跟喜叁覺分,【而審察提起。不令沈沒。成有時慧力太過。】定力不夠,【其心浮動。當念用除舍定叁覺分。以收攝任持。不令浮動。務必調和其心。】要好好調我們這顆心,【定慧適中。】我們平常在修行也是要調配自己的色身,不要讓它很痛苦,也不要讓它太過于懈怠,恰到好處就好,像開火車般,恰到好處就好。【名念覺分。
【解】八聖道分。亦名八正道[分]。修無漏行觀。見四谛分明。】苦、集、滅、道四谛分明,【名正見。以無漏心相應思惟。動發覺知籌量。】籌量就是思惟,籌量就是思惟,動發覺知籌量,【爲令增長。入大涅槃。名正思[惟]。】八聖道分我們所講的八正道,八種是正確的入正道,八種可以讓我們入正道,可以讓我們解脫,可以讓我們成佛道叫做入正道,亦名叫做入聖道,修這個無漏行觀,無漏行觀就是看到這個四谛苦、集分明,知道世間是痛苦,我要趕快修行,知道世間的痛苦是從貪、嗔、癡集合而來,我要斷這個集,滅,這世間是痛苦的我一定要滅,滅這個六道輪回,滅。道就是我一定要修持這個八正道,要好好修持,所以見四谛分明名叫做正見。你看看!八正道第一個就是正知正見,你有注意到嗎?八正道第一個就是正知正見。我們要親近善知識,第一個一定要找到正知正見,就是這樣,找不到這個正知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