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下:这个五利使,这使就是像常常派在身边的使者,使唤者,简单讲就是说这个见惑的力量太快,这个见惑,在我们的思想中是很敏感的,很快的,第一个就产生这个见惑,见惑。人家打一下,噢!你怎么打我。这个“我”就产生了,色身的“我”就产生了,执著这个色身的“我”就产生了,人家说佛法很好,他不是信佛的,一下子这个邪见就跑出来了,邪见就跑出来,哪有什么因果,没这回事,速度很快、很快,所以叫做见惑,那副敏捷故利,五利使几句话合起来解释就是说,五种速度很快卡在我们身边常常当我们的使者缠着,使者缠着,这个大使常常缠着我们,速度很快的有五种,有身见、边见、见取见、邪见等等。五钝使,这个钝不要误会成慢,这五钝使意思是说次,打一下身体,你一定执著这身体就是我,却一个念头:可恶你敢打我,第二个念头,恨,嗔恨心就跑出来了,生气就跑出来了,这第二个念头叫做钝,其实这个钝也是非常快,快得不得了,但是为了解释的方便,为了解释的方便,所以不可以说这个利钝不稍微分一下,一定要分一下,利就是说速度快,触境即生,钝就是第二个念头,也是触境即生,但是第二个念头,其实是同时,打到你的色身马上就要拿刀让人家死。五钝使属于思惑,思想上的,思惑。纡回迟缓故钝,稍微慢一点。【此十使是造业受报之因。】这十项是我们造业受报的因,你慢慢观察,这十项二十四小时都用得到,你若跟外道辩论,辩论,外道邪知邪见,辩不赢我们又生气,你到市场去看,全都是这样,起到车站看也是这样,五利使、五钝使每一位众生都离不开这十项,【能使众生。受轮回生死之苦。】我一定对,我绝对对,所以说这个十使,只要没有学佛,我讲这句就是,全世界只要没有学佛,这十使绝对缠住,包括你当总统也是一样,看你当官当多大都一样,饱学之士也一样,十使,没办法,突破不了,所以说能使众生受轮回生死之苦,【故名使。】老是在你身边,【断除十使时。慧照分明。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之惑。此惑无有自体。故曰虚伪。】无有自体意思是什么?本来就没有,本来就没有,所以是虚伪。【不损真正善根者。以无漏智为真正善根。智慧断惑。其智不损。如日光能破暗。其光不损。名除觉分。】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这十项一定要注意,贪,不要贪心,不要发脾气,不要愚痴,不要我慢,不要怀疑,所以我为什么要跟诸位上文殊讲堂的清规,三十条的戒律,就是说让你常常读,你就会注意你的行为,注意你的心,我来这里……,我建立文殊讲堂最大的愿力就是要栽培众生,最大的戒规就是不准有是非,有什么是非自己用智慧去判断,不可以来这里讲,要就此打住,来到这里你就是要往生了生死的,不准你讲是非,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晕样你才修得了行,我要让你了解一个清净的道场它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好到什么程度,我道场走了几百间了,看太多、太多,每间就是这样乱七八糟,每一间,没有一间没有的,师父跟徒弟,徒弟跟徒弟,就是看法不同,就斗争,就恨,记恨,师父又不教,又不统一,所以我来这里,徒弟我都跟他规定,这里都没有你的意思,两个有冲突,就由我做决定就好,我做决定就好,三餐让你吃,你好好念佛,没有烦恼,我做决定就好,统一裁决,师父讲一就是一,师父讲二就是二,对不对?目前,到今天为止我很满意,真的,这些徒弟,这些徒弟,第一排这些都准备要剃度,准备而已,以前都在五楼听经,我也不晓得他有没有在听,对不对?调来第一排,若有要剃度都调来第一排,不要看我们,不然我们会不好意思,不要看我们,不然我们会不好意思,我们是不曾出过社会,人家会不好意思,目前我对这些徒弟都很满意,那天有一个徒弟来,说他在歌厅、餐厅上班,来这里要求师父要剃度。我说:好。来这里,噢!第一次来,看,噢!那个眼神杀气腾腾,杀气,他没告诉我,我就知道这绝对黑道的,我说:好!来住,但是要按照我这里的规矩,第一个背楞严咒。咦!隔天要叫他起来做早课,跑掉了,不见人了,不晓得跑到哪里了,住一晚而已,这几天又打来给杨居士说又要回来,我这里不是旅社,Here is not hotel,you can not stay long time,please get out.这不是在住旅社,这是修行的道场,不是你说来就来,说回去就回去,只要你离开讲堂,踏离讲堂一步,不准回来,不准回来,所以我都跟这些徒弟:何时要出去没关系,但是要考虑清楚,考虑清楚,若是这样,我这里岂不是毫无规矩,要来就来要回去就回去,这又不是在走厨房,难道不是这样,又不是在走厨房,哪有一个道场是这样,对不对?不可以这样子,我甘愿人少一点,没关系,所以这个广化老法师他有训示,他说:慧律法师!你不要烦恼这个人少。他说:人少是非少,人多是非多,人多的时候事情是比较好处理,有人可以帮忙,人少的时候虽然说分配工作比较累,但是没有是非,人少,所以我就跟同参道友:既然大家来这里在一起就是善缘,不要结恶缘。包括我们这些徒弟,来这里听经的,不是要剃度的这些徒弟,目前而言是很满意,很满意,当然里面不晓得有没有隐藏什么杀机,我是不晓得,里面隐藏杀机的才会接到黑函,来这里听一听,听一些消息,难道不是这样,今天慧律法师不晓得又讲什么,又解释什么回去再写一篇,隔几天又接到一篇。所以说在座诸位!来到这个讲堂为什么订一些戒规,就是要让诸位一心精进道行,出去外面,到别间道场不要去讲别间道场不好,只讲我们讲堂最好,都不要去讲那些,修,修他们的,照顾我们这颗清净心,慢慢、慢慢他这个道业就精进,他知道这都是假的,我看顾我自己,成佛是自己的事情,要记住师父的话,成佛是自己的事情,这样一下子你就断掉这个外缘,一下子你就不会造口业,三业一下子全都清净,全都清净。
【五舍觉分。若舍所见念着境时。】舍去所看到的执著的这个境界的时候,【谓所见念著之境。此境本来无有。】本来就没有。【慧照分明。善能觉了。所舍之境。举体虚妄。】举体虚妄就是全体虚妄,【因念著故。】因为我们这个念有执著,【似现前境。乃由意识所变。故曰不实。】想起过去就又现前,但是不是实在的,【既已了知。永不追忆。如人所见梦中之境。梦时妄生爱著。醒觉之后。了知虚伪。无有真实。故不追忆。名舍觉分。
六定觉分。若发诸禅定之时。】发出这个禅定的功夫,我们人修到一个阶段,意识没有了,禅定的功夫就出来。【禅有多种:外道禅。】外道的禅是【修无心定。】无心定,没有用心,【用强制力。将第六意识。伏而不行。】暂时伏,【生无想天。】无相天是无色界天,无色界天,【寿五百劫。】时间很长,【初半劫。】第一个半劫,【用功入无想定。能经四百九十九劫。如夹冰鱼。】像冰夹这个鱼,【虽然不动。冰融复活。迨最后半劫。定力一失。妄想复起。】外道都修这个无相天,外道【因谤三宝。堕落地狱。】所以我跟诸位说:到比较清净的意思就是说所有的罪,你宁可去杀人放火,你宁可去犯其他的戒律,你千万不要诽谤三宝,听得懂吗?宁可的意思是说表示罪还没有这么重,你犯到戒律,罪还可以忏,还有救,知见不坏,知见偏了诽谤三宝,这罪是非常、非常地重,非常地重,堕落地狱。
○【有漏禅。如四禅四空诸天。各皆有定。若未得灭受想定。不能了生死。报尽还来。散入诸趣。】报了之后又来,散入诸趣,诸趣就是六道轮回,又名六趣,又名六道轮回。【如郁头蓝弗。】郁头蓝弗是印度当时的一个外道,【修到非想非非想天。三界极顶。舍报之后。堕作飞狸之身。】飞狸,一种畜生,【此定觉分。慧照分明。善能觉了。如上诸禅。悉皆虚假。非真实定。不生爱见味著。名定觉分。】底下:
【解】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沉没。当念用择法精进喜三觉分。以察起之。或心浮动。当念用除舍定三觉分。以摄持之。调和适中。名念觉分。】现在就是说要调配,不要让他很偏定或是偏慧,也不要让他太浮,也不要让他太沉。所以说:
【讲】七念觉分。若修出世道时。即修出离世间。了脱生死之道。三十七品。出世道也。修此道时。慧照分明。】慧照分明,【善能觉了。定慧不可偏重。】定慧不可偏重,【常使定慧均平。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要一样高低长短。或有时定力太过。其心沉没。当念用择法精进喜三觉分。】择法觉分来选择法,精进跟喜三觉分,【而审察提起。不令沉没。成有时慧力太过。】定力不够,【其心浮动。当念用除舍定三觉分。以收摄任持。不令浮动。务必调和其心。】要好好调我们这颗心,【定慧适中。】我们平常在修行也是要调配自己的色身,不要让它很痛苦,也不要让它太过于懈怠,恰到好处就好,像开火车般,恰到好处就好。【名念觉分。
【解】八圣道分。亦名八正道[分]。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苦、集、灭、道四谛分明,【名正见。以无漏心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筹量就是思惟,筹量就是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为令增长。入大涅槃。名正思[惟]。】八圣道分我们所讲的八正道,八种是正确的入正道,八种可以让我们入正道,可以让我们解脱,可以让我们成佛道叫做入正道,亦名叫做入圣道,修这个无漏行观,无漏行观就是看到这个四谛苦、集分明,知道世间是痛苦,我要赶快修行,知道世间的痛苦是从贪、嗔、痴集合而来,我要断这个集,灭,这世间是痛苦的我一定要灭,灭这个六道轮回,灭。道就是我一定要修持这个八正道,要好好修持,所以见四谛分明名叫做正见。你看看!八正道第一个就是正知正见,你有注意到吗?八正道第一个就是正知正见。我们要亲近善知识,第一个一定要找到正知正见,就是这样,找不到这个正知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