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五陰本如來藏。】把筆拿起來,如來藏的解釋,衆生皆蘊育有如來的德行,名如來藏,簡單講就是衆生有如來的本性,就是說這個如來藏就是說我們的本性隱藏起來,本來就像如來,所以藏如來,蘊育如來的本性名如來藏,只是沒有被顯露出來,就是說修行還沒有修到那種功夫,顯化不出來,所以這叫做如來藏。【無苦可離。】哪有苦。【集谛。煩惱即菩提。】當下悟到就是菩提,【無集可斷。】哪有什麼集可斷,貪、嗔、癡皆是幻化的。【道谛。邊邪皆中正。無道可修。】所以一個人,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知見正確的人,有無量智慧的人,他在做什麼事情你不曉得,他所做的事情,他清清楚楚,他清清楚楚,他絕對不會偏邪,因爲他是正的,他有佛法的知見,有自己清淨的心,清淨的智慧,所以人家在算命,他也跟人家算命,他照常不會被倒轉,不像世間人算命算一算,卻被算命的轉掉了,有正知正見的人算命盡管去算,沒關系,我就聽,聽看看你怎麼講,聽看看你怎麼講,對不對?你要看地理,我也跟你看,沒關系你盡管看,我沒有差別,難道不是這樣,對不對?你娶妻,娶妻,你盡管去娶,沒有差別,衆生他怎麼變化,他的心就是不會被變化,簡單講不爲一切境界所轉,因爲他是正派,他有正知正見,他有具足智慧,別人怎麼可能轉得動他,當然他就不可能是邪,若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邪人就是利用這個佛法來詐財騙色,利用這個佛法來標榜自己,利用這個佛法來欺騙衆生,說他是開悟的聖者,他是多大的神通,利用這個不了解佛法的人說他是修苦行,他是怎樣持戒,他是多了不起、多了不起,人家供養他,他說:我不會貪心,我不要錢。搞一些稀奇古怪的,讓人認爲他很有修行,這叫做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他對別人講都講他很正派,他不貪、不嗔、不癡,供養,錢照收,所以說現在這個末法正跟邪已經很沒辦法分辨,我們正派的人,有正知正見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根本就是邪的,邪的人他也講他是正的,你的邪的,對不對?你今天親近慧律,你就知道師父知見正,但是不是親近我的,對我有成見的人他也講你邪知邪見,也講我邪知邪見,一樣,邪的講正是邪,正的一定講邪的是邪,所以這要靠智慧,靠我們的智慧,哪一個是正的,哪一個是邪的,我只教諸位,只要他講的法符合佛、禅師大德的知見,決定是正的,他所講的法若是一直稱贊自己,說他多了不起,你皈依他,他就是怎樣,你供養他一百,他就可以給你一萬,你就有一萬的福報,講來講去就全世界他最行,講來講去別人都比不上他,這個很嚴重,這個很嚴重,佛法是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法是說我們好,別人也好,這才是一個大慈大悲的人,對不對?若說我們好,別人全都不對,這就有問題了,這就有問題了,所以人家若說:慧律法師!你對某某法師看法怎樣?我說:我自己沒有修行,我怎麼說哪個法師怎樣。講實在話,很簡單,贊歎,從我這張嘴講出來都誇獎,都贊歎,不管你有修,沒有修,只要你現出家相,不要說你穿出家衣服,卻破壞人家這樣就好,有的外道的,附佛外道,像我前兩、叁天看到這個佛教新聞,抨擊這個清海、盧勝彥,有的抨擊這個李俊南,附佛的外道,亂講,沒有正知正見,當然那些我們就要分清楚,只要全臺灣省,包括大陸,包括美國,無論哪一個,只要他在利益衆生,知見正確,每個都要贊歎,哪個不好,不然講來講去你最好,你最行,不要這樣講,所以說我們有修沒有修,很重要,我們問自己有修嗎?別人有修沒有修,這不重要,了生死,臨命終的時候是靠我們自己的這一念,靠別人的助緣,對不對?你今天整天講人家沒有修行,你有修行,你多有修行,你的是非心沒有斷,你怎麼有修行,對不對?啊!你的臉一半發黑,你也好了,你黑得比別人還多你沒看到,就像黑人,人家臉稍微一點沒有洗,那黑人就講:你看你的臉黑一邊,你沒有洗幹淨。他不曉得自己全身黑漆漆,對不對?所以說我們在修行,修行就是這樣,什麼知見有正,什麼知見不正,自己用智慧去判斷,自己用智慧去判斷,我也不方便講,我也不方便講,對不對?再來,【滅谛。生死即涅槃。無滅可證。淨土衆生。若是圓教機。定依無作四谛而修。即圓教道品。】所以這道就是無道可修,滅就是無滅可證,苦就是無苦可得,集就是無集可得。再來:
【解】藏道品。名半字法門。】把筆拿起來,半字法就是不圓滿的法門,講法講到一半,藏道品,藏道品,名半字法,小乘的藏教,名半字,半字就是不圓滿,不圓滿的法門,【淨土濁輕。似不必用。】像不必用,【爲小種先熟者。或暫用之。
【講】前約四教簡道品。】分別這個道品,【此約四土簡道品。】前面是就四教,藏、通、別、圓,現在是就這個四土,四土。底下說【藏道品。名半字法門。】半字就是不圓滿,【以小乘偏真。而不圓滿。故名半字法門。】人家所說的半調子,【對大乘通別圓。滿字法門而說。】後面這叁個字是滿字,【淨土濁輕者。以淨土本無五濁。因娑婆衆生。生彼國土。】濁比較輕,【故有濁輕。】可以說不必用,【似不必用者。】不必用,因爲到極樂世界,【若爲小種】,就是根機比較差的人,根機【先熟。】比較差的根機先熟,【則暫用之。若無小種。】就是根機都很利的人,【不必常用也。】不必常常用,所以大字再讀一遍。就是說藏道品,名半字法,小乘的人,小乘的道品,名叫做不圓滿的法門,淨土濁跟輕,但是是方便講,可以說不必去用,是爲了這些小根機比較先成熟的人,才暫時借用一下,這樣而已,淨土濁輕。
【解】通道品。名大乘初門。】大乘的初門,通道品名叫做大乘的初門,【叁乘共禀。】叁乘共禀,把筆拿起來,禀就是遵守的意思,遵守的意思,小乘、中乘跟大乘大家都要遵守,名叫做大乘的初門,叁乘叫做小乘、中乘跟大乘,叁乘全都要遵守,【同居淨土多說之。】凡聖同居土全都講這個。
【講】名大乘初門者。爲別圓二教初門也。聲聞緣覺菩薩。小中大叁乘。同聞共禀而修。】全都修,【同居淨土衆生。有具見思惑者。故多說無生道品也。】所以說多說無生道品。
【解】別道品。】別道品,【名獨菩薩法。】獨菩薩法就是跟【同居方便淨土多說之。】這個菩薩法,同居土、方便淨土都有講。
【講】名獨菩薩法者。非】小乘、中乘跟大乘【叁乘共禀。惟菩薩獨修之法。】只有菩薩獨修之法,【同居方便淨土多說之。實報寂光二土。則不用別教道品也。】再來:
【解】圓(教)道品。名無上佛法。有利根者。于四淨土。皆得聞也。(方是極樂淨宗)
【講】名無上佛法者。第一義谛也。最尊最上。】最尊最上,最了不起的中道實相,【無有何法能加其上。】所以叫做無上佛法,【如有利根之者。(人也。)于四種淨土。悉皆得聞。因四土圓融故。如是方是極樂淨宗。總論四土。同居則具四教。】藏、通、別、圓,【方便但具別圓。實報唯圓教。寂光惟是一心。無教不教。】無教不教就是沒有哪一種不適應的,不通達的,叫做無教不教,全都有通達,藏、通、別、圓都通達。
【解】如是等法者。等前念處正勤。如意足。等余四攝六度。十力無畏。無量法門也。】如是等法者,等前,前面講的,四念處、四正勤、如意足,四如意足,等余四攝六度,十力無畏,無量法門也,就是跟這些是相同的,好多、好多的法門。
【講】如是。指法之辭。】就是【指根】五根,【力】五力,【覺道】就是七菩提分、八聖道分,根力覺道就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就是覺,道就是八聖道分,叫做根力覺道【四科。等者。等念處正勤。如意足。及余四攝法等。】四攝法,意思就是說前面沒有講,後面簡單比喻,根力覺道四科,就包括了前面念、處、正勤、如意足其他的,那麼還有四攝法。
【四攝者】就是四種攝受衆生的辦法,就是說你要度衆生要用哪四種功夫,要下四種功夫【:
一布施。】我們這個施舍心若大的人,【衆生無緣不能度。】所以他要【先以布施。結衆生之緣。】所以爲什麼人家在受戒,有人很喜歡去打齋,這叁、四百個比丘、比丘尼人家在受戒,爲什麼打齋的人會這麼多,我跟這些新受戒的法師結個緣,結個緣,所以說這個布施就比較沒有敵人,我們這個布施心若是大走到哪裏差不多沒有敵人,我不會跟衆生計較,面吃一吃,這兩碗多少,算我的,所以說這個布施都是結好緣。
【二愛語。以柔軟語。令衆生樂聞。易于受度。】這很重要,這句非常、非常地重要,這個衆生有時候要講愛語實在是不簡單你知道嗎?有時候打電話來,打來,因爲這裏的電話很多,這裏的電話很多,我們要過濾,過濾,大家都要找師父講話,一個要找師父講話,不要太久,叁分鍾就好,一百個就叁百分鍾,我整天接客就好了,整天接電話:喂!鈴……,喂!整天接這些就好了,所以過濾,過濾不高興,很不高興,我們吳老居士很慈悲,他說:菩薩!你怎樣?跟他講了半個鍾頭,半個鍾頭,真的,我沒有那種忍耐性,我沒辦法,一個信徒我跟你周旋半個小時,哪有那個生命,難道不是這樣,大家一定要見師父,大家一定要聽師父講話,怎麼這樣,結果有一次假裝我二哥:“你是誰?”人家問,“啊!我是慧律法師的二哥。”電話拿起來,咦!女人的聲音:慧律法師!我好喜歡聽你的聲音。夭壽,女的,女的怎麼會是我二哥。我說:你幹什麼?“不要這樣子嘛!不要這樣子那麼凶嘛!你在文化大學上課,我已經見過你,我好喜歡你。”不曉得哪裏派來的精神病,不曉得。每次遇到都是精神病的,所以這個愛語確實不簡單,愛語還得很有忍耐性,不然你受不了衆生,每次電話筒拿起來都要跟他相罵,他電話不挂斷你就沒辦法,很痛苦,所以我電話一律沒接,一律沒接,你不曉得當法師痛苦。
【叁利行。】利行就是【行種種饒益行以利衆生。…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