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P78

  ..續本文上一頁性,哪有像我們學佛那麼好,沒有,學佛每個都很好,不曾吵什麼,所以說要發這個菩提心是生善益沒那麼簡單,煩惱重,由此伏滅煩惱,伏不了,伏不了,那時候我們若懂得世間是痛苦,無常,我們用九想觀,我們好好地精進,沒有,沒有人開示,對不對?我調研的時候才有交女朋友,現在國中的就亂七八糟了,國叁的,像阿貴他兒子,志清他同班同學,國中二年級,國中畢業的時候,國中叁年級,娶妻,小孩生小孩,十七歲而已,十七歲而已,講真的,十七歲的人,一個女孩子,發育不好的人前面、後面分得清楚嗎?你也好了,說的倒是真的,從前面看成後面,從後面看成前面,所以說現在這個社會很亂,很亂,小孩子亂搞,因此我們學佛也要有因緣,那是說我宿世剛好有根機,你知道嗎?我學佛就是我在宿舍,大學一年級進去的時候住宿舍,住在宿舍的時候,因爲那時候讀逢甲大學的時候,心情很差,想我們這種料讀這間(大學),心裏很不甘願,很不願意讀,先注冊一下再辦休學,或是要怎樣再作打算,覺得很委屈,正托著下巴在那裏想、想……,咦!外面一個佛學社的社長進來,他說:弟弟!你什麼名字?那時候我很我慢,不理他:我姓林。你要不要參加佛學社?吃素嗎?沒有!佛學對人生很好。我說:跟哲學有關系嗎?我那時候本來是要讀臺灣大學哲學系的,我高中讀叁組,高一進去讀哲學,乙丁組的,高二,我父親說讀那個不就去顧龍發堂,不然顧精神病院,讀哲學出來娶妻怎麼養得飽?他就叫我讀醫學,讀醫學讀一讀,每天都在解剖,常常在解剖,我看到解剖又會發抖,我生生世世修不殺生戒,看殺那個青蛙,拿冰敷它,現在想起來很殘忍,讀醫學一定要解剖,沒辦法,一定要解剖,到後來高叁人家已經讀一半了,最後幾個月才再轉甲組的,才再轉甲組,叁年剛好讀甲、乙、丙、丁,程度太好了,你不知道,天才,天才,所以說就讀這個甲組的,讀這個甲組的,所以說那時候我就想跟哲學有關系,好!我研究看看。一聽,第一堂課而已,第一堂課而已,就請一位居士來講經,說:世間是痛苦的。我坐在那裏,開悟。只聽到這句而已,其他我沒聽很多,只聽到這世間是痛苦的,這句而已,活了二十幾年不曉得世間是痛苦的,是知道很痛苦,找不到要訣,不曉得要怎麼辦,我想人生整天吃飯、拉屎,吃飯、拉屎,一定有一條路可以解決我人生所有的問題,研究哲學,哲學也不能解決問題,研究心理學,心理學也不能解決問題,本來要去荷蘭留學,留學回來,娶妻生子,當一個博士,也沒什麼。再來,大富人,我都想過,也沒什麼,人生到底是在活什麼,那時候整個腦子都在打轉,我們人,生生宿世,他有大修行的種子在,只要聽到一句佛法,馬上說……,宿世善根一下子就出來了,所以在大學一年級,所有的演講每場都參加,《十四講表》演講每場都參加,考試,考第一名的,考試第一名的,才是厲害。暑假、寒假整個都在忏雲法師那裏,不然就李炳南老居士那裏,不然就去鳳山佛教蓮社打佛七,所有休息的時間都用在佛法,一個成功的人背後一定有他的條件,不是像你們這樣讀法,考試,師父!可不可以不要考,去死好了,考一個講表而已就不要考,非常差勁,不能吃一點苦,對不對?怎麼會成就!所以說我們了解人生只要有這個佛法在,人生沒有絕望的時候,永遠沒有絕望,他悟到這個人生,所以必須發菩提心,生善益,他就了解由此可以伏滅煩惱,世間人,我常常在說,你們這些當老師的人常常在解決人家的問題,爲什麼當老師的人本身就很多問題,當老師的人都勸告這些學生,教國中的:不要亂來。自己偷跑去討客兄(紅杏出牆),又不能講,他是老師,對不對?又不能講,我不是說每一個老師都這樣,就是說這些老師有辦法勸告這些學生,但是他遇到這個(感情)他照樣沒辦法,束手無策,他書讀多少,臺灣大學,師範大學畢業,他遇到這種東西(感情)他照樣投降,你問他:爲什麼?沒有爲什麼,哪有什麼任何原因,你能夠講出什麼原因嗎?煩惱,無始劫以來這種感情的東西就是煩惱的東西,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解釋,沒有任何理由,對不對?所以老師有辦法勸告同學你怎麼樣、怎麼樣,自己遇到沒辦法。學生若在打架,學生若在打架,他就說:林同學!你怎麼脾氣這麼壞,你忍耐一點嘛!回去叁更半夜常常聽到老師他家吵鬧不休,兩點,打得很嚴重,對不對?他都勸告學生不要打架,告訴他:你要乖一點,以後才會有成就,對不對?若打架,隔天都不敢跟學生講,若打架,鍾老師!你昨天也打架。反而被看到(法師笑),所以說人他沒有接觸到佛法,我告訴你,只要沒有接觸佛法,包括博士、碩士,即使是世間的偉人,沒有一個有辦法的,一個都沒有,一個都沒有辦法,絕對沒辦法,只有佛法徹徹底底地覺悟你的人生,覺悟你的人生,知道嗎?所以要注意!佛法是太好了,太好了,是滅破惡益,是滅惡,破惡,滅就是破這個惡,可以破這個惡,悟證一體叁寶,什麼叫做一體叁寶?佛就是有智慧的人,法就是佛講的真理,僧就是依照佛的智慧,依照佛講的真理的法,綜合就是僧,是入理益也,能夠入這個理體的這個好處,好處。

  【講】此明念叁寶四益。念叁寶是從四悉檀獲益。】得到利益。【以同居淨土凡夫。創聞】就是【(昔所未聞,今始得聞)情與無情。同宣妙法。大喜遍身。】太歡喜,【是歡喜益。外與別相叁寶。】別相就是事相,把筆拿起來,別相叁寶旁邊與一個:事相。【內與一體叁寶。】理體就是事理圓融,【氣分交接。必能發菩提心】,什麼叫做菩提心?【(即起信論:直心、深心、大悲心)。】但是這叁心大家都誤會,都認爲直心就是直的個性,這完全錯誤,比如說一個人犯錯,當場就讓人難堪,罵人、指責人,讓人家下不了臺,對不對?除非說明師在教徒弟才有這樣,要成就他,不然一般的衆生他怎麼有辦法接受這種的態度,對不對?現在他罵人,他就說:我這種人很直心,我這種人, 不虛僞。他以爲一直責備別人他就是很直心,錯了,你要拿筆寫清楚,那個直心是通達本性的意思,你要搞清楚,直心就是沒有彎曲,直心就是本性,從本性散發出來的那個清淨念叫做直心,搞清楚,不是說我沒有風度,我脾氣壞,你不對,我直接糾正你,那叫做直心,那不叫直心,那叫做沒有修養,直心是什麼?兩個人若在吵架:我這種人很直心。我這種人很直心,我這種人不會講虛僞的話,佛經講的要直心,假藉這句來自我解釋,自己沒有修養還說是直心,直心不是這樣,直心就是不彎曲,只有本性才不彎曲,意識心會彎曲,我們的意識有主觀的色彩,我們會醜化一個人,會扭曲別人的形象,這個根本談不上直心,只要你第六意識未斷,只要你第七意識未斷,沒有一個人直心,簡單講第六意識的執著,第六意識的分別,第七意識的執著,永遠存在主觀,扭曲醜化別人的形象,直心不是這樣子,深心就是不動,不動搖,你怎樣他就是不被你搖動,叫做深心,大悲心就是從本性散發出同體大悲,憐愍一切衆生,所以發菩提心沒那麼簡單。【是生善益。由此發心起行。或伏煩惱。或斷煩惱。喻如濁水靜深不動。】濁的水靜深不動。【灰土自沈。】灰,浮在上面的灰慢慢沈下去,【清水現前(是伏)。】暫伏,因爲沈底的灰土沒有去掉。底下說:【去泥純水。】去掉下面的肮髒,【攪亦不濁(是斷)。】所以我們今天要斷煩惱,不可以伏煩惱,你暫時,暫時伏這個煩惱沒有用的,所以我們將來一定會講《六祖壇經》,一定會講《楞嚴經》,講《六祖壇經》,這輩子一定要講《大珠和尚頓悟法門》,一定要講,絕對要講,那是直入本心,只要你這部經聽完,可以縮短你叁十年的功夫,叁十年,你今天學佛的目的是爲什麼?出家的目的是爲什麼?你今天你學佛的目的要做什麼?你出家的目的要做什麼?要了生死,生死要如何了?講啊!是不是每天都在那裏拜佛、念佛,拜佛、念佛,不要去聽經,每天拜佛用功,那是意識心,你要分清楚,所以善知識很重要,這輩子你沒有找到本性,那很難,你找不到你的本性,那很難,沒有辦法用功,一個住茅蓬的下來山下,下來山下,二十年,二十年,他來找我,他來找我,告訴我:慧律法師!我在茅蓬用功二十年,還沒有找到自己。就是沒有找到本性。我說:你哪一點沒有找到?他說:我就一直在找、一直在找、一直在觀照。我說:錯了,你這樣到死也找不到。他說:啊!觀照,能觀,我能夠觀照我的心,這個念頭,這樣不對?我說:不對,能觀是病,不是禅。能夠觀照的那個念頭一樣是不對,有能所嘛!還是有能、有所嘛!所以坐跟觀都是病,不是禅,那要怎麼修行?我說:不要修行。不要修行,那這樣怎麼見性?我說:要修行。他說:你在講什麼?簡單講就是說你必須在每一個時間的動點上要觀空,當體全部放下,不是不可以用觀的,用觀的一定死路一條,用觀的就是落入意識的能所,你怎麼能夠觀呢?我每一個念頭放下、放下……,放久了那個水沒有任何的染汙,啪!般若智慧馬上現前,那個才是自己的東西。哇!站起來頂禮,頂禮,頂禮,要頂禮:我今天住茅蓬二十年,來這裏找到寶貝,真的,真的,我說:其實你也不用來找,放下就是,在你的茅蓬裏面也有寶貝,二十四個小時走到哪裏,你的內心就有寶貝,其實你不用來,是你自家的珍寶你讓它迷失了,你來找我,我只是跟你點醒而已,你找什麼呢?對不對?哪有什麼好找,本性當下放下就是,你要找什麼東西,你愈找就愈遠,愈找,離本性就愈遠,你要如何找?太棒了,太棒了。他說:法師!我要回去了。我說:本來就沒有來要回去那裏(法師笑)。太棒了,太棒了,太棒了,實在真的很好,所以說這樣他就知道修行是什麼,你那個靜深不動,灰土自沈,清水現前,那個不是功夫,我用觀照的,觀照,觀照……,觀照,我要觀…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