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中後善也。】講,通序者,現在看這個:
甲初序分爲二乙初通序二別序
什麼叫做通序,什麼叫別序呢?
二別序
【講】通序者。通于諸經皆具故。】意思是說別本經典也有這樣,別序是只有我們這本《彌陀經》有而已,通于諸經典皆具,【即六種成就】所謂六種成就就是說【(如是乃信成就、】就是說我阿難確確實實,如,像聽這樣,如是,確確實實是從佛所聽來的,不是我自己編的。【我聞乃聞成就,】信成就就是說這樣人家才會相信,我們常常在說,國父說,總統說,我們佛教講,佛說,若多一個佛就比較有力量,你不能說,我說,你算老幾,你是老大還是老小,你說什麼,人家瞧不起,對不對?是不是這樣,所以我們人這個權威性有時候力量很大,你說佛說力量就很大,因爲這佛說的嘛!是聖人所講的嘛!你若說我講,沒有人要相信你,如是,就像這樣,信成就,爲了要奠定衆生信心,所以叫做信成就,我聞乃是聞成就,我阿難確確實實聽到,那麼這個佛成道之後差不多十幾年,那麼阿難是後來才出家,阿難是後來才出家,在僧團當中因爲他前面沒聽到,沒聽到,沒聽到的時候,這個阿難他就要求佛祖、佛陀,說:希望佛陀從過去你所講的法,我沒聽到的再講一遍給我聽,因爲阿難記憶力很強,只要佛講過的他就全部都記起來,我們這書還得背,但阿難不用,用看的就背起來,所以說我聞,雖然佛出家之後十幾年當中他沒聽到經典,但是阿難剃度之後佛有補說,補以前他沒聽到的那些法,所以我聞就是阿難親自聽到。【一時乃時成就。】有一個時間,爲什麼講一時呢?因爲印度算的時間跟我們中國算的時間不同,所以你也不能講某時某月某日,因爲時差,以前的算法跟我們現在不太相同。【佛乃主成就,】就是有佛在。【舍衛國乃處成就,】有一個地方。【千二百五十人乃衆成就)。又名證信序。有此六種證明。方信此經乃爲佛說。】所以你若去看一貫道的書,神教的收就是沒有這些,但是到今天很嚴重,今天都自稱他是某佛再來的,將阿彌陀佛拿掉,將他的相處站在蓮花上面也拿蓮花在接引衆生,這實在很悲哀,他也說:如是我聞,一時什麼佛。現在還活著,我不能講是誰,實在很悲哀,很悲哀,現在在美國,加拿大,加拿大,美國,如是我聞一時什麼活佛在什麼地方人有多少,他也用這樣,很可憐,所以這末法,末法要遇到正法很難,要不然就搞一些有的沒有的神通,要不然就用一些密法,密法實在是正法,是佛教的宗派,讓這些不肖份子亂搞,搞得變成騙財雙騙色,搞得亂七八糟,密宗人家真的是很有修行的一個宗派,讓這些人亂搞,搞得破壞這個佛教的形象,形象,所以現在他也用如是我聞,他是什麼在什麼地方,看到那些你真的會頭暈,真的,那麼這個情形就等于,六種成就就是等于我們現在在開會,開會也有主席,這佛實在很厲害,當時兩千多年都是國王的國家,當時他就知道要用民主去實行,所以最早的民主思想不是歐洲,不是我們這個中國,最早是佛,佛當時他就實行這個民主,出家人早出家排前面,晚出家排後面,無論皇親國戚,你太子出家你也是……,他今天他乞丐來出家,也排前面,你是太子來出家,你比較慢出家你也要排在後面,這佛實在不簡單,打破這個種族階級的觀念,所以利和同均,出家人要有大家都有,我來供養,要有大家都有,要有,大家都有,這間寺廟有十個,供養二百,要有大家都有,但是有一種開緣,比如說這衆生跟這個師父比較有緣,他對這師父很有信心,佛有開緣,因爲他要行菩薩道,這衆生喜歡供養這個法師,所以他來到這個地方只供養這個法師,這樣不犯戒,這樣是一種度衆生的辦法,這樣不犯戒,那麼佛在兩千多年以前他就知道這樣,他就知道要用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與大比丘僧多少、多少,就像我們現在開會,時間、地點、什麼主席,多少人來簽名,剛好跟我們今天開會不謀而合,很厲害,實在很行,真的,實在很行,你回去好好冷靜想想佛怎麼那麼行,你想不透,他要讓你相信,他第一個就是這樣,所以內行的人他就看到什麼一貫道扶鸾的鸾堂出來,一看就知道,前幾天才接到一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寫那個實在會嘔吐死,真的,印那本經典會下地獄,下阿鼻地獄,真的,我叫阿貴師兄拿去燒掉,亂寫,亂寫,什麼精、氣、神,舍利子結成的氣,唉呀!寫那個實在真的是,所以說諸位!大家都認爲弘法利益衆生,不是這樣子,弘法,你經教若不通達,因果你若分不清楚,你要弘法,我告訴你,你絕對下地獄,一定下地獄,根本你搞不清楚,這到底是正的、邪的,你自己你就不了解,你自己沒有明心見性,你對本性的東西你不了解你還講《六祖壇經》,根本你自己搞錯了,佛性,非常非無常,慘了,這要怎麼講,什麼叫非常非無常,佛性是永恒的生命,他就想這佛性是永遠的生命,非常,佛性是永遠的嘛!我們不是常常在講佛是證到這個常樂我淨,永久的,所以他聽到常就認爲本性就是永久的,完了,翹辮子,死路一條,死在文字裏面,他沒有悟到本性,他不知道本性是什麼東西,所以這個講經說法你說要造功德,是因爲他必須要貫通這個經教,必須要了解悟到這個本性的東西,這樣他講這個法他絕對不會偏,他就不會離開這個本性的東西,我們若是不了解,只看到注解就亂寫,就像我那天接到那本書,唉!一定死的,真的,那慘了,所以你說弘法是度衆生也是造很多業,一句話不對你就慘了,比如說我們這些樓上樓下,我估計差不多有個在聽,四、五百在聽,講一句話不對,要負五百個因果,一句話不對要負五百個因果,對不對?難道不是這樣?知見錯誤嘛!不能引導衆生入這個解脫的境界,難道不是這樣,所以說諸位!不要稍微懂兩句就要出來弘法,還早得很,還早得很,度衆生,度鬼,度你就度不了還度衆生,你先超度你的肚子倒是真的,吃得飽,穿得暖,聽經聽得清楚,不要動不動就要出來度衆生,不要下地獄,不要下地獄就很好了,度鬼都度不了,鬼你還看不到,所以說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弘法不是很簡單的事情,若要講是很簡單,注解血型來隨便講大家都講得來,造業你就知道嚴重了,下地獄你就知道嚴重了,所以有這六種正信證明,方信此經乃爲佛說。【又名經後序。】經後序,才能夠證明這本經就是佛說的,又名經後序,經後序就【是佛說經之後。】佛說經之後。【佛臨涅槃時。阿難問佛。一切經首。當安何語。】安何語,【佛示雲。如是我聞等。六成就者。】如是就是要讓他相信,我聞就是聞成就,一時就是時成就,佛就是主成就,什麼人在講經?佛在講的,舍衛國就是處成就,什麼人在聽,一千二百五十個阿羅漢,這衆成就。【具足六種。法會方得成就故。別序者。別于諸經不同故。惟此經是此序。爲本經發起因緣。又名發起序。】發起序,發起序。【亦稱經前序。】經前序就是說這本經前面講經以前叫做經前序,【是說經之前。序述緣起也。】緣起,這本經是怎樣來。底下:
乙初通序分二丙初標法會時處二引大衆同聞
今初標法會時處
【講】標彌陀法會。科中但雲時處。文具信聞時主處五成就。乃從略也。】標這個彌陀法會時跟處。
【經】經典,《彌陀經》這麼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給孤獨園。【
【解】如是標信順。我聞標師承。】師承就是有這個我確確實實是聽到佛這麼說的,師承,【一時標機感。】這個根機已經成熟,機感就是說衆生的根器感得了佛要講這部經,簡單講就是因緣成熟,機感,【佛標教主。舍衛等。標說經處也。】這看了很簡單,如就是標這個信順,就是說諸位一定要好好聽這部《彌陀經》,要信順這部《彌陀經》,我聞就是我是聽佛說的,這確確實實是有根據的,一時是標這個因緣成熟要來講經,佛是我們的教主,舍衛國就是標這個說經處。
【講】此總標五種成就。標者表顯也。如是標信順者。
阿難結集經時。大衆請雲:如尊者所聞。】像阿難,如尊者你所聞到的。【當如是說。】你就要這樣說。
【阿難答雲:如是當說。如我所聞。】叫做如,如是當說,如我所聞,【故爲信順。】所以這叫做信順。【乃表其信實。】要信,實實在在。【以順衆心也。佛法大海。信爲能入。故居其首。】信才能夠入,意即你要對佛有信心,今天也是要勸告諸位,你今天你對師父有信心你得到利益,你今天你在外面聽到是非你對我沒有信心,你沒有得到利益,你絕對沒有得到利益,你下決心依法不依人,我今天了解這個師父講的法確確實實是正法,我不管衆生講什麼,我就緊緊跟隨這個師父,你有這種決心,你就絕對成佛,你今天來聽這個經典,對這個師父有信心,外面聽人講兩句,信心又失去,你這樣沒有得到利益,一點也沒有得到利益,這個法這麼好你不聽,你聽那些是非做啥,福報不夠他就是非很多,你老是聽到是非,人家福報夠不曾聽到什麼,慧律法師,你有聽到什麼,我不曾聽到,我福報大,你要聽我們不要聽,對不對?我老公怎樣、怎樣,你講盡管你講,讓你透一口氣,對不對?你講是你個人的因果,對不對?我要如何,最多寫名字爲你消災一下,你講,我聽我的,我不會動搖到,沒有用,所以過去有高僧大德,他若聽到對生死沒有幫助的他不要聽,發這個願很不簡單,你知道嗎?我所聽到的絕對要有助于解決生死的他才要聽,若無益于我生死,他連聽都不要聽,這就不簡單了,諸位!你若發這種願,不怕你修行不會成功,保證成功,你內心都清淨,全都清淨,我不要聽你那些有的沒有的,明明真的我也不要聽,對不對?我就聽法,聽法,所以說諸位!信要懂得,你要下一個決心,要下一個決心,下一…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