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P8

  ..续本文上一页,就是藏、通、别、圆都有,就是对藏教也讲,对通教也讲,对藏教也讲,对通教也讲,对别教也讲,对圆教也讲,般若时,带有圆教这个道理,但是兼附通教跟别教的思想,所以用一个带,《法华经》叫做纯圆法,就它的教来讲它是属于圆教,属于部来讲它是纯圆,开显圆的旁边写两个字:纯圆,开显圆,我们圆教的旁边有一个开显圆,旁边写一个纯圆法,约部来讲它是指纯圆,纯圆法。

  再来涅槃时的底下有个追说,佛要入涅槃的时候还有一些小乘的根机,一些藏、通、别、圆的根机,他不能讲这个纯圆法,所以说他就要追说,追说就是说追溯以前的,因为还有佛要入涅槃的时候还有一些小乘的根机,还没有收回来,还必须利益这些小乘的根机,所以从头再讲这个藏教、通教、别教、圆教的思想,让这些应该得度的他得度,因为佛要入涅槃了,叫做追说。所谓追泯,泯就是说他讲出来之后这个藏、通、别、圆再去掉,这个都不是究竟的,每一个众生该当成佛,十方三世一切佛每一个众生具足圆满,追泯,泯就是除掉,只有纯留这个圆满法,纯圆法就是泯,追说就是慈悲纳受比较差的根器,追泯就是要除掉这些权巧方便,只有留这个纯圆的法,泯,除掉的意思,除掉的意思。你若听这个讲表,这个线这样下来,就每样都解决了,对不对?就不会一头雾水,听这个讲表就OK了,对不对?听完之后心情就很好,以后自己看经典就有一个入处,在化法四教的旁边,写个:药味,药味。我们说化仪四教是药方,化法四教,药味,就直接开药。

  看第三,看第三,五时:第一、华严时,第二、阿含时,第三、方等时,第四、般若时,第五、法华涅槃时。华严三照,华严三照就是说《华严经》先利益,先照高山,高山的旁边写个:上根利智的人,大根器的人。次照幽谷,这个照就是利益,先利益,高山就是先利益地根机最利的人,这个日光慢慢、慢慢一直转、转……,转到中间这里,次照幽谷,幽谷就是差的根机,小乘的根机,蒙在谷子里面,山谷里面,次照幽谷,幽谷就是小乘,最差的根机,后照平地,后照平地,后来照到平地,照到平地,后照平地,平地,方等时,慢慢、慢慢照到这个大乘的根机。左边,食时,禺中时,正中时,现在讲,食时旁边就写个:方等时,禺中时就是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正中时就是法华涅槃时,这个是用吃饭的时间来譬喻,华严时跟阿含时这没有用吃饭的时间来譬喻,只有方等时,后照平地,中间画一条线跑出来,就是在讲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就吃饭的时间来形容它,来解释它,方等时,吃饭的时间等于八点,早上八点,AM,八点,八点,这意思就是说佛开始要利益众生了,开始有一点入这个佛法了,就是从大乘经典开始,方等时,这般若时,这个根机已经渐渐接近了,圆满了,就是早上十点,禺中时,早上十点,禺中时,到正中时,正中时,就是说佛他最重要要等的一天就是这个时候,在正中时的旁边写四个字:实相中道,实相中道,在旁边再写个:无影。为什么说正中时呢?就是无影。我们若拿一根竹竿,我们若拿一根竹竿去插在日光中间,日光照下来,这个竹竿没有这个影子,没有这个影子,这意思就是说佛在度众生度到最后,入这个法华涅槃时,法华涅槃时,没有二乘的,没有二乘法,声闻、缘觉也没有,没有权巧方便的菩萨法,全都直接进入中道实相法,正中时就是没有影子,没有影子就是除掉二乘还有权菩萨,权智菩萨,因为分一个实智菩萨,一个权智菩萨,除掉三种人,没有二乘人,没有权菩萨,权教的菩萨,所以叫做正中时,无影就是没有影子,正中午没有影子,没有影子就是不混杂的意思,直接进入实相中道,正中时,正中时,醍醐味,醍醐味,所以涅槃五味,《华严经》先照高山,乳味,阿含时,次照幽谷,酪味,方等时,后照平地,生酥味,般若时禺中时,叫做熟酥味,那么法华涅槃时,正中时叫做醍醐味,醍醐味。

  再来,底下,《法华经》穷子喻,《法华经》在比喻,《华严经》的时候,佛在讲这个《华严经》,噢!很好,华严时表示说这个人,长老子他很有钱,很有势力,遥见其父,看到这个父亲是这么有地位,这么行的人,就像我们看到佛这样,《华严经》直接看到佛,但是这根机不够的,阿含时呢?阿含时是什么呢?雇汝除粪,现在看到长老有钱,有势力,儿子反而不敢认父亲,不敢认父亲,却一直离开,这个长老为了慈悲要让他继承这个财产,就是要继承这个佛的慧命,他先雇用他,你不是我的儿子,没错,你不是我的儿子,没错,但是我雇用你,雇用你来扫厕所,他现在扫厕所,扫厕所,每天就接触这个长老子,就像在座诸位说自己根机不够,自己根机不够,那么不敢讲他将来能够成佛,那么不敢承认他将来能够成佛,师父就要方便,有时间老菩萨来帮我清扫这个厕所,帮忙清扫这个讲堂,他就真的来了,所以一些老菩萨说:我到极乐世界扫地就好了。老菩萨没想到他也会成佛,他也会成佛,难道不是这样,所以现在师父就为他开示,就为他开示,开示:你也有成佛的一天,雇汝除粪,先雇请他来扫房子,阿含时,第三、方等时,方等时,心相体信,他现在慢慢,你的本性就是佛,你有具足这个本性,佛的本性,你有具足这个佛的本体,所以你要相信你也会成佛,心相体信就是说慢慢让他产生产生他的本性就是佛性,要让他相信,心相体证。

  再来第四般若时,更无希取,啊!太好了,更无稀奇就是说噢!原来就是这样,我就是跟佛一样,更无希取就没什么自卑感,能够直接了解我的本性就是佛,并没有再要求其他的,我有这个能力能够继承佛这个衣钵,更无希取,确确实实有这个能力,叫做更无希取,到最后法华涅槃时聚会亲族,这个长者子他百年之后,要将这个担子交代给他的儿子,说:啊!……就集合这个亲族,我从今以后要将这个担子交给这个人,以前就是被我雇用来扫厕所的,慢慢我为他开示,他就是我的儿子,因为他相信他确确实实就是我的儿子,今天他没有自卑感,他有这个能力,荷担我这长者子的这个家业,就是聚会亲族,就是准备授记,旁边就是准备授记,为他授记,授记,授记就是他要成佛了,就交代你经过几劫之后你在什么他方世界你会成佛,你的国土叫做什么名,多清净的国土,叫做聚会亲族,就是表示说责任要交给他了,叫这些亲族大家集合,大家集合,这样讲完了(众鼓掌)。

  现在再来。我们现在五时八教已经讲完了,已经讲完了。

  【释《法华经》。】是解释这个《法华经》。【亦分三分。第一序品为序分。从第二方便品。至第十七分别功德品十九行偈止。为正宗分。从后至第二十八普贤菩萨劝发品。共十一品半为流通分。即为初善中善后善。】不是人很累的累,是前面也很善,中间也很善,到最后也是很善,是善事的善。底下:

  【又一时下。指智者大师。先将全经二十八品分三分。又有一时。讲《法华经》。则将述本二门。各分序正流通三段】就是说【(即】门十四品分作序、正、流通,本门分作序、正、流通,这叫做各分【三分。)。《法华》一经。前十四品。乃迹门开权显实。迹者。即释迦今生。示现成佛之事迹。开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之权教(权巧方便而设)。显一乘之实理。】就是实相法,实相的道理,简单讲就是说《法华》就是要成佛,所以古时候的人说“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开慧的《楞严经》,我们要要开智慧要研究《楞严经》,这叫开慧楞严,成佛法华,要成佛要研究这个《法华经》,所以显这一乘的实理。

  ○【后十四品。乃本门开近显远。本者。】就是无量劫,【乃释迦】牟尼佛自【久远。】无量劫以来,【早成佛道谓之本。开如来之近寿。显本地之远寿】最近的寿命。显本地之远寿,【(法华如来寿量品云:】释迦牟尼佛开始讲,【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那由他劫翻译成中文叫做亿劫,亿,亿的意思,那由他就是百千亿,百千万亿叫做那由他。【迹本各分三段。则法师等五品。】把笔拿起来,就是第十品到第十四品叫做法师品,第十品到第十四品,《法华经》第十品到第十五品,所以叫做法师等五品。【皆为迹门流通者。第一序品。全为迹门序分。第二方便品。至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授这个学跟无学的记,授记就是要成佛了,【共八品为迹门正宗分。第十法师品。至第十四安乐行品。】那么这是这个流通分,就是迹门的流通分,【共五品为迹门流通分。】底下,【第十五从地涌出品前半。至弥勒菩萨已问斯事。佛今答之。汝等自当。因是得闻。乃本门发起序。】发起序,【从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弥勒菩萨。至第十七分别功德品止。共二品半。乃本门正宗分。从第十八随喜功德品尽经。有十一品。皆为本门流通分。】那么讲这个的意思是要让大家简单了解一下,诸位!可能听起来会迷迷糊糊,但是没关系,先有这些观念就好,因为《法华经》很多人没看。

  【解】盖序必提一经之纲。流通则法施不壅。关系非小。后人不达。见经文稍涉义理。便判入正宗。致序及流通。仅存故套。安所称初语亦善。后语亦善也哉。】盖序必提一经之纲,就是说这序分就是一本经最重要的,流通分就是这个法可以布施出去,不会阻挡到,不壅。关系非小就是说很重要,后人不达,后来的人他不了解,看到经文稍微关涉这个义理,便判入这个正宗分,所以因此变成序分及流通分,只存这个故套,古时候的人怎样,我们就照怎样,并没有什么意义,这怎么可以说初语亦善,后语亦善也哉。

  【讲】此乃寄责疏家。】就是说:寄责就是说有一点责备,有一点说这样是不适合,有一点说这样不适合。【分科未善。】分得不好。【蕅公对本经。】蕅益大师对本经【所分三分。与人不同。故首明三分。皆属紧要。】皆属于很重要。【引《法华》为证。以显初…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