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要毀謗也要求往生那永遠不可能,因此說修行很難實在是很簡單,我們常常要告訴自己:修行很簡單,很簡單,修行只有幾個原則,你若守住就很簡單,從今以後你不看別人過錯,顧好我這顆清淨心,自己家裏的事情就亂七八糟你還管別人,照顧這顆心,日子也好過,也不會去講別人的是非,也不會去凶人家,也沒有敵人,不會去講別人的壞話怎麼會有敵人呢?修行是很簡單的事,不理人家就好了,隨緣,對不對?他犯國法,有國家,犯了法律,國家會治裁他,你也不用對他那樣,對不對?所以二十四小時都照顧這顆清淨心,修行是很簡單的事,不是很困難,也比較好過日子,所以說理則心境圓融,這個本體來講心跟境是很圓融的,那麼自具十乘觀法,把筆拿起來,十乘觀法是用十種法合成一輛車乘,意思是說用十種方法合起來做成一輛車,十乘就是用十種方法來修行某一種法門,出自天臺宗的智者大師《法華玄義》,那麼十乘觀法,藏教的十乘觀法,通教的十乘觀法,別教的十乘觀法,圓教的十乘觀法,統統不一樣,藏、通、別、圓,天臺宗的判教,四教:藏教、通教、別教、圓教,四種十乘觀法統統不一樣,那麼因爲講的要牽涉到天臺宗的思想,這講下去就很長,所以藏、通、別、圓各有十乘觀法不同,簡單講就是說用十種方法去修一種行,簡單講就是這樣,“以天臺性具法門”,天臺宗的本性一念具足叁千,這後面會談到,性具就是本性具足一切法,天臺宗就是說我們的本性有無量的光明,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因緣果報,天臺宗性具法門,性具法門。“釋甚難希有之教”,來解釋很難希有的這個教法,這是佛的一代,四十九年所講的說法,天臺宗的祖師智者大師把它解釋完了,很清楚。“誠爲甚深法要”,之大講是很深的法要。
【淨土資糧。顧其文約義豐。】義豐,看它這個文章,文約就是簡的意思,簡單那個簡,意思就是說他所著作的這個書文章很短,但是它的義理很豐富,【語近旨遠。】(語近就是說大家都清楚,語近就是說講的這個語言讓人感覺很貼切,)語近就是說很貼切。旨遠就是它的含義很深。遠就是深的意思。【講貫者衆。精詣罕觏。】講貫者衆就是說講這人經典的人,講這個佛法的人講得很通達,人很多,但是很精通的人很少。罕觏,觏就是見的意思,罕“觏”就是見的意思。精詣罕覯就是說真的很深入,很精通這本《彌陀經》的人很少、很少,很少、很少。
【圓瑛法師爲當今龍象。大乘司南。】司南就是指南,指南針,就是你一根針在指導我們往哪裏去,大乘佛法的司南,司南簡單講就是正確的方向。【講席之盛。四方向往。】他講經是真的很殊勝,四方,十方的人,全都向往。【既以高座敷揚之語。】既然以這個高座,高座就是說坐在臺上這樣,敷揚就是布施佛法出去之語。所以【錄成《彌陀經講義》。】意思就是說講經的資料收集起來,就變成《彌陀經》的講義。【茲又錄成彌陀要解講義。俾未獲親侍講筵者。亦得均沾法乳。】讓那些不能親自來接近的人,不能接近演講的人,就像我們今天不能來聽演講的人,就聽錄音帶(,不能聽演講的人就聽錄音帶)。亦得均沾法乳,大家全都可以喝到這個甘露法雨,法雨就是法乳,喝下去大家都可以長養聖胎,可以了生脫死。【開啓愚蒙。】就是說啓發這個愚癡的衆生。【大慈悲心。善巧方便。引領玄模。】“玄模”就是無知,迷迷糊糊的。引導那一些迷迷糊糊的人(,玄模,引領玄模意思是說……,簡單講就是說引導我們)進入一個深奧的境界。玄模就是說很深奧的境界,不爲大衆所知,把我們善巧引入那個境界。【不勝慶喜。】實在是真的很榮幸。
【乃承不棄。】多一個字,公就是說……,那裏少印一個字,乃承公不棄,因爲他寫這個序文嘛!表示說尊重一下,公就是你,承蒙你的不棄。【索爲序引。】索就是要求。要求我來寫這個序引,一個序文。【粗述所懷。】粗就是簡單的意思,簡單,【藉資贊勸。】大家來合作來出錢,藉資就是大家藉著金錢,大家來合作來贊助,來勸化。【仰冀世賢。】仰就是對長輩叫做仰,冀就是希望。希望世間的賢人【普共流通。】希望大家能夠來流通。【傳燈無盡。】燈就是佛的智慧。就是傳這個慧命的意思,傳這個慧命能夠無盡。【同棲神于安養。】安養就是極樂世界(,安養就是極樂世界)。大家可以一起到極樂世界,【指大覺以爲期爾。】指就是說指日可待,意思是說到了那一天大家同一個方向,向著大覺就是佛,大家都向這個佛的境界繼續來希望,以期爾就是希望,就是把希望放在將來的大徹大悟成佛,意思就是這樣。我們以前這全都是在講解這個序文,一般在講經很少人在講這個序文,但是因爲這本很重要,過去可能其他的法師好像不曾講過,所以我發一個心來講解,若有講解錯誤的地方請諸位包涵,因爲我還在學習,跟諸位研究(衆鼓掌)。我們研究序文之後,就要進入正式講解經典,
【中華民國叁十一年五月一日靳】jìn【雲鵬敬序
序
民國叁十六年農曆五月十二日,爲圓瑛老法師七十初度之辰,弟子輩以祝暇請:
師曰:吾侪修出世法,爾等欲以世俗陋習相渎,修持謂何矣?顧弟子輩以師德臘俱高,無以將意,若有不能已者。斌曰:法師一生,說法度人,願力彌廣。所著阿彌陀經講義乃度生寶筏。原阿彌陀佛大願,普攝十方念佛衆生,同往西方授記作佛;與佛同一無量光壽命。法師講義,即宏此義,以此言壽,何壽如之!以此爲祝,則世法轉成佛法,且可宏法于無盡。吾侪印送此書,以當祝暇,庶幾不違诰誡,而弟子尊師之意,亦可得達。乃以此意請,幸蒙首肯,弟子亦歡喜無量。乃書其緣起于此,即以爲老法師壽。
民國叁十六年孟春樂慧斌敬述
圓瑛法彙序一
圓瑛上人,吾閩産也。幼失怙恃,依季父教養,穎悟絕人。甫成年,即受牒度,于石鼓山之湧泉寺,早參叁昧,夙擅譚經,素以宏化利生爲本願。初主甯波接待寺,倡辦甯波佛教孤兒院;次至泉州,重興開元寺,創辦開元慈兒院,孤露子弟,薰育者衆。旋曆內地,並南洋群島,周流說法,于大乘教義,多所闡明。生平著作,編成法彙。近被推爲甯波天童、七塔,二大叢林及中國佛教會首席。去年天童寺不戒于火,上人則奔走四方,募化重修,規模闳敞,爲四明道場之冠。間亦稍治生産,爲發展化育基金,是皆躬行實踐,以求達其利濟宏願,固不僅以舌粲蓮花見稱也。今秋上人,莅京說法,持示所講《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經講義》。其所發揮演繹,皆切于護國愛人,旨趣之宏,足維風化,爰樂而爲之序。
民國二十二年十月
閩侯林森敬撰
序二
如來知見,衆生同具,佛若不說,誰能自知?故我世尊,示生世間,成等正覺;普爲九界衆生,隨機宣說妙法,必使機理雙契,解行俱圓,以致斷惑證真,複本心性而已。又以鈍根衆生,斷證難期,一經再生,進一退萬;一乘上士,親證法身,不曆僧祇,速成佛道等因緣;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法門。俾九法界上聖下凡,同于現生往生西方。上士則圓滿菩提,下根亦親登不退。其保護撫育之恩,窮劫說不能盡矣。是知淨土一法,乃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衆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也。當此末法,人根陋劣,壽命短促,知識希少,魔外縱橫;若無此法,其何能淑?以故法流震旦二千年來,所有智識,或專或兼,或顯或潛,各修此法,以期究竟自利利他也。圓瑛法師,宿具慧根,久研教觀。迹雖住持宗門,心實注重淨土。然圓人受法,無法不圓;隨人意樂,爲講諸經。佛學書局,彙集諸著,排印流通,名爲圓瑛法彙,首以阿彌陀經注,以示法師注重淨土之意。竊以浙江昔有雲棲法彙,近有谛閑講錄,圓瑛法彙,同爲險道之導師,苦海之慈航;有緣遇者,何幸如之!光粥飯庸僧,除念佛外,一無所知;承師不棄,命爲序引。只得略陳所知,以塞其責。而文不貼題,一任大通家之指斥譏诮雲爾。
民國二十二年癸酉首夏
古莘常慚愧僧釋印光謹撰
序四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雲:“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中觀論雲:“諸佛或說我,或說于無我,諸法實相中,無我無無我”。由是觀之,可知佛之對機設教,原無定法之可言也。是故衆生中有應聞四谛而得度者,佛即爲之說四谛。有應聞十二因緣而得度者,佛即爲之說十二因緣。有應聞六度萬行而得度者,佛即爲之說六度萬行。乃至有應聞空而得度者,佛即爲之說空。有應聞有而得度者,佛即爲之說有。佛法自漢明帝以後,傳至東土,迄今二千余年,各宗次第建立。大乘教中,叁論宗、禅宗,多屬空之法門,法相宗、天臺宗、華嚴宗、淨士宗、真言宗中,多屬有之法門。如金剛般若經、仁王護國般若經、心經等,則空之類也。阿彌陀經、法華經、大乘起信論等,則有之類也。以俗谛言:說空則不應說有,說有則不應說空。然而以真谛言:則說空正不妨說有,說有正不妨說空。此則超情離見之旨,非凡夫思量所能測度者也。圓瑛法師,既具智慧,複有辯才。于金剛般若經、仁王護國般若經、心經、阿彌陀經、法華經及大乘起信論,演講之余,並加注釋,陳義精深,屬詞雅暢。不知者觀之,以爲空有並談,未免矛盾。而知者觀之,則贊歎其空有雙融,正符我佛對機設教,無有定法之深旨矣。今上梅佛學書局,取法師之名著述,彙刻而流通之,宏法功德,曷其有極哉!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