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P12

  ..續本文上一頁"right">中華民國二十叁年仲秋

  

南昌梅光羲序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現在就講這個講義了。

  

【姚秦】後秦朝【叁藏法師鸠摩羅什譯】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姚秦就是一個朝代,一個朝代,後面會談到。叁藏法師就是通達經、律、論的法師。鸠摩羅什翻譯,鸠摩羅什是將印度文翻譯成中文,所以這是一位譯經師,這是翻譯梵文的意思。

  

【明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明朝西有就是西方有蓮花,他一心向西,所以西方有蓮花叫做西有。沙門,專修淨土的一個出家人,沙門就是出家人的意思。蕅益跟智旭是同一個人,因爲一個法師都有二個法號,像我就是叫慧律,這大家都認識,但是我還有一個內號叫做悟根(,覺悟的悟,根本的根),像我的內號你們就都不曉得,你若跟人家講:我們去聽悟根法師講經,啊!啊!哪一個,啊!沒有人曉得悟根是誰,是不是這樣,所以過去出家人都有一個內號跟外號,這後面也有解釋。再底下,

  

【上海圓明講堂沙門韬光圓瑛講】

  現在是在上海一個圓明講堂,沙門就是出家人。“韬光圓瑛講”:韬就是懷有才能不表現出來,有才能而不要表現叫做韬光。圓瑛法師,我相信這也是同一個人。

  

【受度弟子芬陀利子明旸日新錄】

  弟子芬陀利子,把筆拿起來,“芬陀利子”翻譯成中文叫做白蓮花,意思是說大家都修淨土的,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芬陀利就是白蓮花的意思。明旸日新錄,我相信這也是同一個人。底下,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我們【今講此解。略分爲六】個簡單的段落,【:】

  第【一】是講這個【二種題目】,第【二】要講這個【譯經法師】譯經的法師就是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第【叁】要解釋這個【解經大師】就是明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第【四著解序文】解釋它的序文,序文。第【五解經玄義】解釋經典裏面的玄義,就是五重玄義。第【六】就是【正釋經解】就開始解釋經文。

  

【今先講】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叫做【二種題目】二種題目。底下說

  【講】前佛說阿彌陀經六字。是經題。後要解二字。是疏題。】疏題就是……,疏就是疏通的意思,要讓你了解經意的意思叫做疏題,現在講:

  甲一經題】,經典第一個這個題目【分二 乙一別題 二通題

  【講】經題六字中。複有通別之分。】《佛說阿彌陀經》全部是六字,【前五字是別題。】“佛說阿彌陀”叫做別,就是說這本經不是《妙法蓮華經》,不是《華嚴經》,不是《涅槃經》,“佛說阿彌陀”這本經跟別部經不同叫做別,別于其他經典的題目,所以前面五字叫做別題。【別者辨別。與諸經之題不同故。】若別部經就不是叫做《佛說阿彌陀經》,別部經《八大人覺經》,或是《妙慧童女經》,或是《般若心經》,就不是《佛說阿彌陀經》,所以“佛說阿彌陀”就是別,跟別部經不同,【後一字是通題。】後一字就是經。【通者通同。】全都一樣,【凡是經藏。皆名經故。】《佛說阿彌陀經》這本也是經,《妙法蓮華經》也是一個經字,《八大人覺經》也是一個經字,《華嚴經》也是一個經字,《妙慧童女經》也是一個經字,《涅槃經》也是一個經字,所以經叫做通題,凡是一切佛所講的,或不是佛所講的經典,而是佛所印證的,全都叫做一個經字,一個“經”叫做通題,共用的。

  

今初別題

  【講】別題。按古德七種立題中。】七種的立題就是這個題目有七種情形,來命這個經典的題目,【乃是單人立題。】單人立題就是說這本經典只用人去立這個題目,比如說“佛說阿彌陀”,佛也是人,阿彌陀也是人,“佛說阿彌陀”這只是用人去立題,單人立題,就是這個題目只有人而已,【諸經別名無量。】其他種種的經典別名無量,【不出七種。】有叁種【以人、法、喻叁字。】不是用人去立題,不然就是用法,不然就是用譬喻(,譬喻就是……),法就是說這個“妙法”就是法,“涅槃”也是一個法。若人,比如說《藥師經》就是人,《地藏經》就是人,就是菩薩,就是用人去立題。法,《妙法蓮華經》就是用法去立題。那麼喻就是譬喻,比如說《金剛》,《大寶積經》,譬喻,或是師子吼,佛在講經就像師子吼那樣,用比喻的,或者是蓮花下去比喻,或是什麼燈,或是放大光明像日光,用譬喻的(,用譬喻的)。所以七種的立題就是【有單的叁種。即單人。單法。單喻(一字爲單)。】這個題目只用人去立題,這個題目用法去立題,這個題目用譬喻去立題,人就是一些諸佛菩薩的名字,法就是諸佛菩薩所講的法,譬喻就是蓮花、師子吼種種的譬喻,【複的叁種。即人法。人喻。法喻】現在把它合起來,人跟法,經典也有人跟法去立題,經典也有人跟譬喻去立題,再來就是法跟譬喻,【(二字爲複)。】因爲兩個字叫做複的叁種,複的叁種,單的就是人,不然就是法,不然就是譬喻,若是複的,人跟法,人跟譬喻,法跟譬喻,合在一起命這個題目,【具足一種。人法喻叁字。】人法喻【皆具足故。】有人,也有法,也有譬喻,全都具足。底下就舉一個例子給我們聽:

  【單人立題。如本經《佛說阿彌陀經》。能說之佛。】能說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之佛。】就是阿彌陀佛,這個釋迦牟尼佛能說,說這個淨土法門,阿彌陀佛是被他所說,是所說的佛,【皆是大覺悟之人。是娑婆極樂。兩土教主。已證究竟極果之人也。】所以這個【題中】“佛說阿彌陀”【無法喻。

  ○單法立題。如《大涅槃經》。涅槃是不生滅之法。題中無有人】也沒有講到譬【喻。】所以《大涅槃經》就是只有法。再來,【

  ○單喻】就是單一個譬喻【立題。如《大寶積經》。】《大寶積經》,【譬如大寶積聚。】就像很多寶貝集合在一起,就是一種譬喻,像很多寶貝在一起,【題中無有人法。】這是單人、單法、單喻。【

  ○人】跟【法】混在一起【立題。如《文殊問般若經》。文殊是人。般若是法。】所以文殊是人,般若就是法,因此叫做人法立題,【題中無譬喻。】沒有比喻,人法立題。底下:【

  ○人喻立題。】有人還有譬喻,【如《如來師子吼經》。如來是人。師子吼是喻。】如來就是人,師子吼就是說佛在講的經就是像獅子在吼一般,這個禽獸,很多禽獸全都降伏,師子吼就是譬喻,【題中無法。】題中無法的意思就是說裏面沒有說到法。再來:【

  ○法喻立題。】也有法也有譬喻。【如《妙法】妙法是法,【蓮華】蓮花,蓮華【經》。】就是譬喻,修行像汙泥中出蓮花,所以說《妙法蓮華經》【妙法是法。蓮華是喻。題中無人。】沒有講到人。【

  ○具足立題。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就是佛在講這部《華嚴經》,很大、很大……,像無量無邊的世界那麼大,方就是遍十方,廣就是很深、很深,很廣的種種佛法,所以大方廣【是最上一乘之法。佛是一切智人。華嚴喻以萬行因華。莊嚴果德。】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萬行就是菩薩在修行的六度萬行,菩薩在修這個六度萬行全都是因,因,因地修行,將來要做什麼呢?要莊嚴這個果德,果德就是諸佛國土,我們將來會成佛我們也有我們的淨土,每一尊佛有每一尊佛的淨土,所以莊嚴果德,我們今天修這個六度萬行就是因,莊嚴果德,將來有一天我們成道,我們就是因爲無量劫所累積下來,所造的功德的德,叫做【具足人、法、喻叁字。】簡單講就是大方廣就是法,佛就是人,華嚴,這個華嚴就是通這個花,就是花的意思,用花來莊嚴,華嚴的意思就是比喻,華嚴就是比喻萬行因華,莊嚴果德,華嚴就是用花來莊嚴的意思,簡單講就是這樣,所以大方廣就是法,佛就是人,華嚴就是譬喻,所以叫做人、法、喻全都有,叫做具足人法喻叁字,叁字全都具足。【諸經雖多。總不出此七種立題。】底下:

  【再將經題六字分講。先講佛字。梵語本有佛陀二字。】佛陀【譯爲】中文叫做【覺者。即大覺悟之者。中國人】講佛陀比較麻煩,【有好略之習慣。】希望比較簡單,中國人就是希望比較簡單,簡略講佛陀兩字比較麻煩,【單稱佛之一字。】比較快,講一個字比較快,所以中國人有好略的習慣,單稱佛的一字。【我等信佛念佛學佛之人。第一要明白佛字意義。此字意義無窮。說不能盡。今且略講。】簡單講,【佛者覺也。】佛祖就是覺悟的人。【覺有本覺。始覺。究竟覺。】後面會談到,【佛即究竟大覺之人。又覺有自覺。】就是自己開悟,悟到本性,【覺他。】就是讓衆生了解這個佛法,讓他們知道要了生脫死,【覺滿。佛即覺行圓滿之人。】覺行圓滿,就是說度衆生已經圓成他的佛道了,度到已經圓滿了叫做覺行圓滿,佛就是覺行圓滿的人。【又有法、報、應叁身佛等。】法身就是無相,報身就是做無量的功德所産生的智慧之身,智慧之身,應化身是普度二乘跟凡夫的衆生所示現的,所以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印度丈六金身就是應身,因爲佛的報身太大太高我們看不到,這就要有華嚴的境界才看得到佛的報身,華嚴的境界是圓教初住,見法身,看到我們平等的法身才有辦法見到佛的本性,所以《華嚴經》講初地菩薩跟二地菩薩,看到佛的色身大小不同,境界愈高的看到佛的境界愈高,十地菩薩所看到的佛差不多跟佛同樣大尊,若我們凡夫看這個佛……看不到,若佛要跟我們……,在《華嚴經》講的佛的高度,色身跟我們現在色身比賽,比賽,佛的色身差不多地球這麼大,我們人差不多一只螞蟻那麼大,看不到,你怎麼看都看不到,這個《觀無量壽經》…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