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right">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仲秋
南昌梅光羲序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现在就讲这个讲义了。
【姚秦】后秦朝【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姚秦就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后面会谈到。三藏法师就是通达经、律、论的法师。鸠摩罗什翻译,鸠摩罗什是将印度文翻译成中文,所以这是一位译经师,这是翻译梵文的意思。
【明西有沙门蕅益智旭解】
明朝西有就是西方有莲花,他一心向西,所以西方有莲花叫做西有。沙门,专修净土的一个出家人,沙门就是出家人的意思。蕅益跟智旭是同一个人,因为一个法师都有二个法号,像我就是叫慧律,这大家都认识,但是我还有一个内号叫做悟根(,觉悟的悟,根本的根),像我的内号你们就都不晓得,你若跟人家讲:我们去听悟根法师讲经,啊!啊!哪一个,啊!没有人晓得悟根是谁,是不是这样,所以过去出家人都有一个内号跟外号,这后面也有解释。再底下,
【上海圆明讲堂沙门韬光圆瑛讲】
现在是在上海一个圆明讲堂,沙门就是出家人。“韬光圆瑛讲”:韬就是怀有才能不表现出来,有才能而不要表现叫做韬光。圆瑛法师,我相信这也是同一个人。
【受度弟子芬陀利子明旸日新录】
弟子芬陀利子,把笔拿起来,“芬陀利子”翻译成中文叫做白莲花,意思是说大家都修净土的,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芬陀利就是白莲花的意思。明旸日新录,我相信这也是同一个人。底下,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我们【今讲此解。略分为六】个简单的段落,【:】
第【一】是讲这个【二种题目】,第【二】要讲这个【译经法师】译经的法师就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第【三】要解释这个【解经大师】就是明西有沙门蕅益智旭解。第【四著解序文】解释它的序文,序文。第【五解经玄义】解释经典里面的玄义,就是五重玄义。第【六】就是【正释经解】就开始解释经文。
【今先讲】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叫做【二种题目】二种题目。底下说
【讲】前佛说阿弥陀经六字。是经题。后要解二字。是疏题。】疏题就是……,疏就是疏通的意思,要让你了解经意的意思叫做疏题,现在讲:
甲一经题】,经典第一个这个题目【分二 乙一别题 二通题
【讲】经题六字中。复有通别之分。】《佛说阿弥陀经》全部是六字,【前五字是别题。】“佛说阿弥陀”叫做别,就是说这本经不是《妙法莲华经》,不是《华严经》,不是《涅槃经》,“佛说阿弥陀”这本经跟别部经不同叫做别,别于其他经典的题目,所以前面五字叫做别题。【别者辨别。与诸经之题不同故。】若别部经就不是叫做《佛说阿弥陀经》,别部经《八大人觉经》,或是《妙慧童女经》,或是《般若心经》,就不是《佛说阿弥陀经》,所以“佛说阿弥陀”就是别,跟别部经不同,【后一字是通题。】后一字就是经。【通者通同。】全都一样,【凡是经藏。皆名经故。】《佛说阿弥陀经》这本也是经,《妙法莲华经》也是一个经字,《八大人觉经》也是一个经字,《华严经》也是一个经字,《妙慧童女经》也是一个经字,《涅槃经》也是一个经字,所以经叫做通题,凡是一切佛所讲的,或不是佛所讲的经典,而是佛所印证的,全都叫做一个经字,一个“经”叫做通题,共用的。
今初别题
【讲】别题。按古德七种立题中。】七种的立题就是这个题目有七种情形,来命这个经典的题目,【乃是单人立题。】单人立题就是说这本经典只用人去立这个题目,比如说“佛说阿弥陀”,佛也是人,阿弥陀也是人,“佛说阿弥陀”这只是用人去立题,单人立题,就是这个题目只有人而已,【诸经别名无量。】其他种种的经典别名无量,【不出七种。】有三种【以人、法、喻三字。】不是用人去立题,不然就是用法,不然就是用譬喻(,譬喻就是……),法就是说这个“妙法”就是法,“涅槃”也是一个法。若人,比如说《药师经》就是人,《地藏经》就是人,就是菩萨,就是用人去立题。法,《妙法莲华经》就是用法去立题。那么喻就是譬喻,比如说《金刚》,《大宝积经》,譬喻,或是师子吼,佛在讲经就像师子吼那样,用比喻的,或者是莲花下去比喻,或是什么灯,或是放大光明像日光,用譬喻的(,用譬喻的)。所以七种的立题就是【有单的三种。即单人。单法。单喻(一字为单)。】这个题目只用人去立题,这个题目用法去立题,这个题目用譬喻去立题,人就是一些诸佛菩萨的名字,法就是诸佛菩萨所讲的法,譬喻就是莲花、师子吼种种的譬喻,【复的三种。即人法。人喻。法喻】现在把它合起来,人跟法,经典也有人跟法去立题,经典也有人跟譬喻去立题,再来就是法跟譬喻,【(二字为复)。】因为两个字叫做复的三种,复的三种,单的就是人,不然就是法,不然就是譬喻,若是复的,人跟法,人跟譬喻,法跟譬喻,合在一起命这个题目,【具足一种。人法喻三字。】人法喻【皆具足故。】有人,也有法,也有譬喻,全都具足。底下就举一个例子给我们听:
【单人立题。如本经《佛说阿弥陀经》。能说之佛。】能说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之佛。】就是阿弥陀佛,这个释迦牟尼佛能说,说这个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是被他所说,是所说的佛,【皆是大觉悟之人。是娑婆极乐。两土教主。已证究竟极果之人也。】所以这个【题中】“佛说阿弥陀”【无法喻。
○单法立题。如《大涅槃经》。涅槃是不生灭之法。题中无有人】也没有讲到譬【喻。】所以《大涅槃经》就是只有法。再来,【
○单喻】就是单一个譬喻【立题。如《大宝积经》。】《大宝积经》,【譬如大宝积聚。】就像很多宝贝集合在一起,就是一种譬喻,像很多宝贝在一起,【题中无有人法。】这是单人、单法、单喻。【
○人】跟【法】混在一起【立题。如《文殊问般若经》。文殊是人。般若是法。】所以文殊是人,般若就是法,因此叫做人法立题,【题中无譬喻。】没有比喻,人法立题。底下:【
○人喻立题。】有人还有譬喻,【如《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是人。师子吼是喻。】如来就是人,师子吼就是说佛在讲的经就是像狮子在吼一般,这个禽兽,很多禽兽全都降伏,师子吼就是譬喻,【题中无法。】题中无法的意思就是说里面没有说到法。再来:【
○法喻立题。】也有法也有譬喻。【如《妙法】妙法是法,【莲华】莲花,莲华【经》。】就是譬喻,修行像污泥中出莲花,所以说《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喻。题中无人。】没有讲到人。【
○具足立题。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就是佛在讲这部《华严经》,很大、很大……,像无量无边的世界那么大,方就是遍十方,广就是很深、很深,很广的种种佛法,所以大方广【是最上一乘之法。佛是一切智人。华严喻以万行因华。庄严果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万行就是菩萨在修行的六度万行,菩萨在修这个六度万行全都是因,因,因地修行,将来要做什么呢?要庄严这个果德,果德就是诸佛国土,我们将来会成佛我们也有我们的净土,每一尊佛有每一尊佛的净土,所以庄严果德,我们今天修这个六度万行就是因,庄严果德,将来有一天我们成道,我们就是因为无量劫所累积下来,所造的功德的德,叫做【具足人、法、喻三字。】简单讲就是大方广就是法,佛就是人,华严,这个华严就是通这个花,就是花的意思,用花来庄严,华严的意思就是比喻,华严就是比喻万行因华,庄严果德,华严就是用花来庄严的意思,简单讲就是这样,所以大方广就是法,佛就是人,华严就是譬喻,所以叫做人、法、喻全都有,叫做具足人法喻三字,三字全都具足。【诸经虽多。总不出此七种立题。】底下:
【再将经题六字分讲。先讲佛字。梵语本有佛陀二字。】佛陀【译为】中文叫做【觉者。即大觉悟之者。中国人】讲佛陀比较麻烦,【有好略之习惯。】希望比较简单,中国人就是希望比较简单,简略讲佛陀两字比较麻烦,【单称佛之一字。】比较快,讲一个字比较快,所以中国人有好略的习惯,单称佛的一字。【我等信佛念佛学佛之人。第一要明白佛字意义。此字意义无穷。说不能尽。今且略讲。】简单讲,【佛者觉也。】佛祖就是觉悟的人。【觉有本觉。始觉。究竟觉。】后面会谈到,【佛即究竟大觉之人。又觉有自觉。】就是自己开悟,悟到本性,【觉他。】就是让众生了解这个佛法,让他们知道要了生脱死,【觉满。佛即觉行圆满之人。】觉行圆满,就是说度众生已经圆成他的佛道了,度到已经圆满了叫做觉行圆满,佛就是觉行圆满的人。【又有法、报、应三身佛等。】法身就是无相,报身就是做无量的功德所产生的智慧之身,智慧之身,应化身是普度二乘跟凡夫的众生所示现的,所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印度丈六金身就是应身,因为佛的报身太大太高我们看不到,这就要有华严的境界才看得到佛的报身,华严的境界是圆教初住,见法身,看到我们平等的法身才有办法见到佛的本性,所以《华严经》讲初地菩萨跟二地菩萨,看到佛的色身大小不同,境界愈高的看到佛的境界愈高,十地菩萨所看到的佛差不多跟佛同样大尊,若我们凡夫看这个佛……看不到,若佛要跟我们……,在《华严经》讲的佛的高度,色身跟我们现在色身比赛,比赛,佛的色身差不多地球这么大,我们人差不多一只蚂蚁那么大,看不到,你怎么看都看不到,这个《观无量寿经》…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