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P13

  ..续本文上一页里面在观这个几百万丈,阿弥陀佛的色身几百万丈,没有办法看到,尤其是佛头上无见顶相,无见顶相,这文殊师利菩萨一直要看他怎么看都看不到,所以人家老是说:佛祖这里怎么一团肉团。那是无见顶相,无见顶相,让你怎么看都看不到,看不到,所以说我们今天看到只能看到印度,一个释迦牟尼佛他来示现,他示现在印度,他有父亲也有母亲,示现出家、剃度、修行、开悟、证果、广度众生。(在《华严经》讲:吾自成道以来经尘沙阿僧祇劫。)《华严经》讲:释迦牟尼佛成道以来,已经经过尘沙阿僧祇劫,我于娑婆世界八千返,佛祖来娑婆世界已经示现八千次成佛,我们现在还在这里团团转,还在打转,到今天还在打转,说起来实在是要痛哭流涕,说起来我们要发大惭愧心,要痛哭流涕,为什么佛来示现八千次我们都没遇到,一次也没遇到,佛已经入涅槃了,是说还不错,还有一个慧律要来讲这部经跟诸位参考,还不错(众鼓掌),来跟诸位研究、参考,所以说很不幸,说很幸运也很幸运,所以大家要发惭愧心,回去不要再造恶业,赶快修行,赶快修行。所以法身、报身、应身,法身本来就无身,他无一切相嘛!报身是佛的智慧之身,应身就是度二乘人,二乘就是罗汉跟辟支佛,跟度凡夫所应化的,叫做法、报、应三身,三身佛等。【信佛念佛学佛之人。所应深知而解悟也。】深知而解悟也,底下要开始解释:

  【何谓本觉。】简单讲就是本来就有觉性,本来就有佛性的意思,简单讲就是这样,我们大家都会成佛,只是我们今天被迷了。【即吾人本有之觉性。此性本来自有。不假修成。】我们今天来听经,我们来修行、修行,讲:啊!我来修出一个佛性。不对,这样讲不对!(我来修行修出一个佛性出来,那不对,)佛性不是用修的,本来就有,本来就有,讲修是方便,本来深山林中一块金子,一块金子,它有脏污,我们拿来用监酸洗一洗再磨一磨、搅一搅,再把它造作,把它调整,再把它雕刻,这金子就刻出一条龙出来,你总不能说我得到这块金子,不能这样讲,本来就是金子,只是脏污了而已,本来就是金子,你怎么可以说你得到金子,挖出来本来就是金子,是没经过修练而已。我们今天本来就是有佛,我们不可以说我们得到佛,不可以这样讲,本来就是佛,是要修行才能看到佛,讲修行是方便,实在是本来就不用修,其实不用修又见到佛。【觉即是佛。】觉就是佛,【乃人人本具之佛性。今在凡夫迷位之中。称为本觉。】我们凡夫位里面我们称为本觉。【迷此本觉。而为不觉之衆生。虽然不觉。而本觉之性未尝失。如醉汉衣里明珠。贫人宅中宝藏。】这醉汉喝酒喝得醉茫茫,口袋装一颗明珠,他不晓得那颗是明珠,我们就是这样,明珠譬喻本性,贫人自己家中有宝藏,宝藏就是我们的佛性,贫人宅中有宝藏,宝藏就是比喻我们的本性(,我们今天就是……),贫人就是比喻众生,众生的心中里面本来就有我们的本性,只是我们不了解,所以我们现在就是醉汉,我们现在就是贫人,没有显发本性就是贫人,整天在斗争,整天在生气,整天只想尽办法要泄人家的气,要让人家死,哪有办法活得很快乐,所以我们要怎样才会快乐呢?无,无才会快乐,今天人家一直对我们搞花招,我们不想报复,我们不想解释,人家在是非,我们不想参杂,人家在生气,我不生气,人家在贪心,我不贪心,这个“无”很好过日子,你看看!会不会用?我不贪心,不想要贪心,全都用这个“无”跟“空”,噢!很好过日子。两个在那里讲是非,我不要讲是非。啊!就很快乐,你想想看!用这个字你若会用,噢!你就很有钱、很富有(众鼓掌),人家在那里造业,我不要造业,我不要造业,若人家在做功德,你不能说:我不要做功德。不可以这样讲。人家在布施。我不要布施。人家在听经。我不要听经。不可以这样子。这样就完蛋了,误会我的意思。人家在造功德,我要说:我要去造功德,本性就有功德,我去造功德,听经,我本性有具足的这个智慧,我再去听经闻法,这样才对。所以凡是来我们讲堂听经的人,听久自然他就解脱了,很奇怪哦!他在别家道场修、修,修得很烦恼的时候,他来这里听几遍,噢!很好,很好,听得很好(众鼓掌)。因为他来跟师父学两招就很好用,我这个人不讲他人的是非,我不会去解释,也不会去……,管你怎么样,我就是修养我自己,贪心,我不会贪心,发脾气,我不跟你发脾气,我就用这个空,用这个无,就算境界现前一观照就没了,真的,现在若在翻腾起伏,噢!本性是空,不可以生气,就慢慢、慢慢……,到后来就没有是非,所以我一直希望说我要建立一个清净的讲堂,不可以把是非带到我这里,若回到你家看你怎么说都没关系,进来都不可以讲是非,进来要讲赞叹,随喜,就是佛法,龙天护法,我们这里面有金刚护法,我请他来这里二十四小时都在守护,若在讲是非,小心回去屁股黑一边,打提黑一边,真的,所以说要认真修行,来这里持咒念佛,用功就好,用功就好,我们这间讲堂要建立一个人间的净土,人间的净土(众鼓掌)。底下,【诸大乘经云: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又云:衆生本成佛道。又云:一切众生。本元真如。】这个元就是原来的原,本来,原来就是佛,真如,真如。【与十方佛。无二无别。】我们的心跟佛的心是不一样,没什么不一样。【《金刚》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有的读到哪里还不知道,有的读到哪里还不知道,只有一直看师父,很严重!【皆谓此也。是本有觉性。故名本觉。】本觉。

  【何谓始觉。】简单讲就是开始要觉悟了。在座诸位!你们已经开始在觉悟了没?有了。开始有要向觉悟的这个道路在走,因为你有遇到师父在开示,有遇到众生布施集资建这间讲堂,遇到善知识有在看经书,才开始在觉悟了。【因衆生本具佛性。迷而不觉。忽逢善知识开导。或看经书。方始觉悟。】开始觉悟,啊!【本具天真佛性。此性有称本来面目。】禅宗【或呼无位真人。】把笔拿起来,无位就是不可思议,不能用任何的文词,不可用任何的语言去形容它叫做无位,没有一种语言可以形容它叫做无位,无位真人。【一向迷之。】一向就迷了。【今始觉悟。故名始觉。】我们过去迷了,现在开始觉悟,所以在座诸位!开始觉悟。

  【何谓究竟觉。前本觉属理。始觉属智。】我们现在开始要觉悟就是运用什么?运用智慧。【一切衆生。由本觉内熏之因。】本觉就是自有觉性。【遇善知识开导。及看经书。外熏之缘。】熏,外熏,他这个缘,这个条件,【因缘具足。】依这个佛性所产生的智慧,去彻悟到这个道理叫做【依理起智。】依照这个理去起这个智慧。【方始觉悟。既觉悟已。则以智照理。】用这个智慧照着我们这个理,就是本体,这里的理就是我们的本性,则以智慧照着我们本性的理体。【时时回光返照。】噢!这句话很重要,二十四小时每一分,每一秒,要让我们活得安详,我们就要回光返照,这句话非常重要,This senrencce is very important. 就是说这句话就是我们要成道,要下地狱,造业,造功德,就是这个时候,就这句话,凡夫这句话就是关键性,但是在看经典我们都轻忽过去,回光返照,只是人云亦云,其实没有几个真正了解,回光返照就是说遇到事情先冷静,开始:我们这样做对吗?我们若有错,要赶快求忏悔,我所做的事情我若对得起良心,即使别人怎样毁谤我,我也觉得很对得起我的良心,我还是觉得我活得很快乐,我没有对不起他们,但是我若有做错事情,我觉得我根本就不对,别人如何夸奖我们,如何赞叹我们,我还是心里难受,因为我确实做错事情,所以你可以骗别人,但是我们无法骗我们的良心,我们可以骗别人,但是我们无法骗我们的良心,我们的妄心在做什么事情我们很清楚,我们很清楚,因此时时回光返照这就是真正在修行的人,若一般人就是,来,念佛,来,他就来吃饭。噢!你不暴利落成的时候文殊讲堂煮的菜多好吃,来这里就是为了吃那一餐,有的人去道场都在讲:啊!那天落成的时候,慧律法师煮那个碱稀饭给我们吃而已,人家哪一间寺庙法会,大摆筵席,不知他是为法而来还是为吃而来,看不懂,所以说我们人其实来寺庙我们最重要就是要了解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佛,要学佛,今天我这里若有法,我这里若有法,我煮稀饭,配萝卜干给你吃你都要来,你都要来,那里若是没有法,再办几百桌,煮得多丰盛你也不用去,你不有了生死,吃一吃再拉出来都一样,没有差别,所以法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个可以让我们了生脱死,古时候的人说安贫乐道,对不对?对不对?难道不是这样?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在修行,要有修行就要有佛法,所以说时时回光返照,这句话最重要,最好回去写在墙壁上,时时回光返照,你真的有这样做吗?二十四小时检讨自己,你有这样做吗?若这样就接近成佛了,很快就成佛了,但是我们看到这句话都轻忽过去。【照破一切妄惑。】妄惑,惑就是烦恼的别名,惑就是烦恼的别名,【惑尽(即烦恼干净)智圆(即菩提圆满)。】智慧就圆满。【复还本有心源。究竟清净。朗然大觉。】突然间就大悟。【是名成佛。堪称究竟大觉之人。

  何谓自觉。】什么叫做自觉?【即前所云。本觉内熏为因。善知识与经教。外熏为缘。发起始觉之智。了知吾人本具佛性。生灭身中。自有不生灭性。】要记得!我们这个生灭身中有不生不灭的本性,悟到就不生不灭,所以不要落入意识的观念,动念即乖,禅宗就动念即乖,当你落入这个意识的观念你就有主客二观的观念,主观也变成客观,客观也变成主观,所以说主客二观执著分别就产生一个念头,我们每动一个念头,这个念头, 就是有执著的东西,这个念头无始劫以来就是想要保护自己,怎么,我执的产物。所…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