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P23

  ..續本文上一頁筆拿起來,毗尼就是戒律的意思,開始寫這個戒律事義集要。

  【叁十二歲。方究心臺宗。】究心就是專心天臺宗的研究,叁十二歲就是專心下去研究天臺宗。

  【叁十七歲後。宏化諸方。】我今年剛好叁十七,叁十七,剛好跟這位蕅益大師同年紀,人家這麼有成就,閉過關,參禅,開過悟,又研究天臺宗這麼有成就,而我呢?很可憐,只是照這本這樣念有辦法而已,又沒有成就,所以你們拜到沒有成就的師父,稍微忍耐一下,稍微忍耐一下,不過我多少還看得懂,還不錯,怕看不懂就慘了,所以諸位委屈一下,拜師父拜到比較差勁的。宏化諸方。【著述各種經論疏解。計四十八種。約叁百余卷。】我看整天都在寫書。

  【五十七歲。圓寂于靈峰。

  越叁年。】他的徒弟,【門人】就是徒弟,【開龛荼毗。】荼毗就是火化。門從開龛荼毗,開龛就是火化,開龛就是開這個坐缸裏面的東西,把他封在裏面的龛,我們所講的佛龛、佛龛,荼毗就是火化。【見趺坐巍然。】看到他還坐在那裏,巍然,很端莊坐在那裏,就像活人一樣。【發長覆耳。】坐在裏面頭發又繼續一直長、一直長,長到耳朵,所以這也是有來曆的,若是我,我沒辦法,不可能,不可能。【面貌如生。】這個貌相就像活人一樣。【火化後。牙齒俱不壞。】以前他們沒有這個金牙齒,以前沒有假牙,所以這都是真的,燒不壞,【與羅什法師。舌相不壞。同一征信。】就是讓人相信,這個人確實很了不起,確實是一位得道的高僧。【大師生前遺囑。荼毗後。】就是火化之後。【將靈骨研砞。】研砞(mò,碎石),砞就是碎的意思,把它磨,磨碎。【和面爲餅】做餅。做這個餅【餌。】餅餌。餅餌就是做這個餅,一塊一塊【散放山水之中。】讓這個小鳥吃,水中讓魚吃。【以結衆生之緣。後衆門人。不敢從】不敢將他的骨頭【粉骴】骴就是死人的骨頭還有肉叫做骴,殘骨,剩下來的骨頭但是還黏著有肉,殘余的肉,我們現在所講的肉骨,熬湯的肉骨,過去沒有學佛也吃很多,排骨湯,現在嚇死了,不敢將這個粉骴把它磨碎,磨碎,死人的骨頭還有肉,粉骴【遺囑。】粉骴遺囑,粉骴就是把它磨碎,死人的骨頭還有肉,不敢,他的徒弟不敢這樣做,哪有說師父死了,骨頭把它磨成粉,放著讓小鳥吃,水,魚吃,對不對?所以你看我們人差多少,我們人若要把他火葬他就怕得要命,還跟他說骨頭要把他磨成粉,怕死了,對不對?人家大師得道的,知道這個色身會敗壞,磨一磨丟給魚吃,對不對?我想說我這把老骨頭不知要放在哪裏,我也曾這麼想過,想:我這把骨頭要放在哪裏。若要放在五樓讓人家拜,人家會嚇到,下次不敢到文殊講堂,因爲我這裏是開基祖師,若要放在地下室,地下室有糞坑,若薰到我,我會受不了,若放在上面又怕人家嚇到,這堆老骨頭現在不曉得要放在哪裏,不可能到後來我看還是選一個叁樓,骨頭放在那裏,一點點而已,我這個人一百五十八而已,燒一燒,我看拿這個裝,我看就夠裝了。徒弟慈悲,不要把我丟掉,我會沒地方可住,叁餐點個香,吃飯稍微叫一下,這不要鼓掌,這沒什麼好鼓掌,我的意思是:還不曉得誰先死,說不定你先死也不一定。底下,【遂奉骨。塔于靈峰大殿之右。】“塔”就是當動詞,塔就是安放在,那個不能念tǎ于靈峰大殿之右,不能這樣講,tà于靈峰大殿之右,當動詞,就是安放。放在靈峰大殿右邊。

  【西有。是大師之別號。此號根據本經。佛告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此告以依報實有)。】確確實實有這個極樂世界。【其土有佛。】極樂世界有一尊佛,【號阿彌陀。】叫做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阿彌陀佛不是過去佛,不是未來佛,是現在佛,現在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是現在在那裏講經,今現在說法,現在在說法。【(此告以正報實有)。】確實有一個極樂世界,確實有一個阿彌陀佛,有一個依報,有一個正報,全都確確實實。【即是西方依正二報。皆是實有。故號西有。並非寓言。】寓言就是烏托邦,不是一種寓言,不是一種寄托,不實在的東西,是確確實實有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有阿彌陀佛。【亦非理想。】有人說阿彌陀佛就是釋迦牟尼佛爲了度衆生,方便講一個假的地方,下地獄,釋迦牟尼佛講假的,哪一個才講真的,傻瓜!決定有極樂世界,決定有阿彌陀佛,相信,絕對的相信,要不然過去千百萬人臨命終的時候念佛往生,面貌如生,坐缸坐化,燒出舍利子,聞到香味,聽到音樂,看到佛,難道那都是假的,對不對?佛祖若騙我們,我們中國人怎麼這麼多人往生,所以要了解確確實實有極樂世界。【因無人知。故佛舉告舍利弗。】舍利弗是大智慧第一,所以佛就對大智慧第一這麼說,意思就是這本經要有智慧的人才聽得懂。【實有西方極樂之依正。】依報就是這個環境,正報就是這個阿彌陀佛確實有,【不可偏理而廢事也。】不能偏于道理,廢掉事相。

  【沙門。爲印度出家修道者之通稱。】凡是出家都叫沙門。【譯雲勤息。】勤息,很精進,【謂勤修戒定慧。】很努力修這個戒律,修這個定,修這個智慧。【息滅】息就是滅,滅這個【貪】滅這個【嗔】滅這個【癡。又曰識心達本源。】這裏寫一個,識心達本源就是見本性,識心就是明了,這識不是分別的意思,是悟到,悟到我們的心,本源就是佛性,悟到我們的心,回歸到我們的本性,悟到我們的本性就是佛,佛就是我們的本性。【故號爲沙門。此二字實不易稱。】稱沙門不簡單。

  ○【沙門有四種分別。一勝道沙門。】就是有證果的意思,證果的意思。【叁乘】就是菩薩、緣覺跟這個聲聞,聲聞就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叁乘【聖衆。修證道果者。二說道沙門。】就是講經的法師。【代佛宏化。說法利生者。叁活道沙門。持戒修身。】他沒有說法,但是他是持戒,修自己,【以道自活者。四汙道沙門。破戒比丘。玷汙佛門者。蕅公是前叁種沙門。

  蕅益。乃是大師精修淨業之號。】精修,認真修行這個淨土法門。【蕅爲蓮之因。由蕅而生荷。】荷再【開華。結蓮。蓮即蕅之果。意以種蕅。有得蓮之益。】叫做蕅益,有得到這個蓮的益處,意思稱蕅,就能夠得到蓮,有這種益處,好處的意思,【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自有往生九品蓮華。橫超叁界。直趣菩提之益。

  智旭。是大師法諱。】就是大師的名字,法號,【旭爲清晨】這個早晨,【東升之日。】剛出來的太陽,【其師以其智慧。譬如東升之日。能破大夜之昏。光明遍照也。

  解。即解釋。將本經重要之義理。綱要之心宗。一一解釋。令得顯明也。】顯明。【叁解經大師講竟。

  四著解序文分二科甲初序法門二序注疏】先講解法門

  【初科又分二乙初總序多門二別顯淨宗

  

乙初總序多門

  

  【序】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簡單講就是說諸佛菩薩憫念衆生,憫念衆生迷了,他隨機來施化,雖然歸元不二,歸元就是成佛。成佛就是無二,目的相同,但是方便有多門。

  【講】原夫。是起語之辭。諸佛者。諸是衆多之謂也。即指過去現在。十方一切諸佛。佛佛道同。】爲什麼呢?因爲諸佛都見到本性,見到本性就破掉我空,破掉這個法空,我也空,法也空,他證悟到究竟空,所以本性的東西全都一樣,只是願力不同,所以這叫做佛佛道同,【同以無緣之大慈。】無緣就是沒有任何條件,對衆生的大慈沒有任何的條件,沒有條件的慈。【同體之大悲。】同體就是衆生就是佛,佛就是衆生,諸佛菩薩【憫念衆生。】本性就是佛,所以起這個大悲心,大悲心,憫念衆生,憫念衆生。【憫者哀憫。】憫就是哀憫的意思,【即大悲之用。念者護念。即大慈之用。群迷範圍廣大。指九法界衆生之多。】九法界就是菩薩、聲聞、緣覺,還有六道輪回,九法界。【六凡衆生(即叁界內六道凡夫)。】叫做六凡的衆生。【于本來無我。妄執此身爲實】實在在的【我。迷卻我空之理。】實在講這個色身是短暫的,所以禅宗常常在參,我還沒有出生以前我是什麼,我死了之後我又是誰,這樣參,這樣參,這樣參,參完之後你就會發現每一個一秒鍾刹那之間變化的東西,無常的東西就是假的東西,就是緣起性空的東西,這樣就對每一個念頭、生滅法,放下,放掉,得失的觀念都放下,慢慢就見到我們的本性,見到我們的本性,我們現在就是執著我們的色身就是實實在在的我,所以在五欲六塵裏面打滾,一切就爲了我,一切執著就爲了我,雖然他有聽到佛法,雖然他也知道我空,但是沒有實際去觀照,沒有實際去證道,所以他不能得到利益,佛法也是聽很多,但是不能運用,不能運用,所以迷卻我空之道理,【于本來無法。】無法就是無生。本來當下就是無生的,緣起法嘛!緣起就是條件所造成的緣起,本性就是空,所以本來就沒有,【妄執心外有實法。】他妄執心外有法,就會愛面子,他就會怕人家念,他就喜愛這個順境,不要有逆境,他就確確實實執著這世間有實在的世間,執著這實在的世間就産生內心的一種標准,跟我不和的就是敵人,就是敵人,跟我合得來的就是朋友,變成這樣,妄執,虛妄來執著心外有實實在在的法,有名可得,有利可得,他不知道兩手放掉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知道來也空,去也空,雙手空空,大家都會念,哪一個不會念,就是叁歲小孩他也會念,之大有沒有在用功,所以一個修行人要在境界現前,才能夠看出他的功夫,境界沒有現前,大家都能夠講大話,講很好聽的話,所以要觀察一個人必須要在逆境,順境觀察,觀察不出來,所以妄執心外有實法,【迷卻法空之理。】他迷卻這個我空的道理,他執爲實在,迷卻外面有法,實在的法,對這個法空的道理不了解,【二…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