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笔拿起来,毗尼就是戒律的意思,开始写这个戒律事义集要。
【三十二岁。方究心台宗。】究心就是专心天台宗的研究,三十二岁就是专心下去研究天台宗。
【三十七岁后。宏化诸方。】我今年刚好三十七,三十七,刚好跟这位蕅益大师同年纪,人家这么有成就,闭过关,参禅,开过悟,又研究天台宗这么有成就,而我呢?很可怜,只是照这本这样念有办法而已,又没有成就,所以你们拜到没有成就的师父,稍微忍耐一下,稍微忍耐一下,不过我多少还看得懂,还不错,怕看不懂就惨了,所以诸位委屈一下,拜师父拜到比较差劲的。宏化诸方。【著述各种经论疏解。计四十八种。约三百余卷。】我看整天都在写书。
【五十七岁。圆寂于灵峰。
越三年。】他的徒弟,【门人】就是徒弟,【开龛荼毗。】荼毗就是火化。门从开龛荼毗,开龛就是火化,开龛就是开这个坐缸里面的东西,把他封在里面的龛,我们所讲的佛龛、佛龛,荼毗就是火化。【见趺坐巍然。】看到他还坐在那里,巍然,很端庄坐在那里,就像活人一样。【发长覆耳。】坐在里面头发又继续一直长、一直长,长到耳朵,所以这也是有来历的,若是我,我没办法,不可能,不可能。【面貌如生。】这个貌相就像活人一样。【火化后。牙齿俱不坏。】以前他们没有这个金牙齿,以前没有假牙,所以这都是真的,烧不坏,【与罗什法师。舌相不坏。同一征信。】就是让人相信,这个人确实很了不起,确实是一位得道的高僧。【大师生前遗嘱。荼毗后。】就是火化之后。【将灵骨研砞。】研砞(mò,碎石),砞就是碎的意思,把它磨,磨碎。【和面为饼】做饼。做这个饼【饵。】饼饵。饼饵就是做这个饼,一块一块【散放山水之中。】让这个小鸟吃,水中让鱼吃。【以结衆生之缘。后衆门人。不敢从】不敢将他的骨头【粉骴】骴就是死人的骨头还有肉叫做骴,残骨,剩下来的骨头但是还黏着有肉,残余的肉,我们现在所讲的肉骨,熬汤的肉骨,过去没有学佛也吃很多,排骨汤,现在吓死了,不敢将这个粉骴把它磨碎,磨碎,死人的骨头还有肉,粉骴【遗嘱。】粉骴遗嘱,粉骴就是把它磨碎,死人的骨头还有肉,不敢,他的徒弟不敢这样做,哪有说师父死了,骨头把它磨成粉,放着让小鸟吃,水,鱼吃,对不对?所以你看我们人差多少,我们人若要把他火葬他就怕得要命,还跟他说骨头要把他磨成粉,怕死了,对不对?人家大师得道的,知道这个色身会败坏,磨一磨丢给鱼吃,对不对?我想说我这把老骨头不知要放在哪里,我也曾这么想过,想:我这把骨头要放在哪里。若要放在五楼让人家拜,人家会吓到,下次不敢到文殊讲堂,因为我这里是开基祖师,若要放在地下室,地下室有粪坑,若薰到我,我会受不了,若放在上面又怕人家吓到,这堆老骨头现在不晓得要放在哪里,不可能到后来我看还是选一个三楼,骨头放在那里,一点点而已,我这个人一百五十八而已,烧一烧,我看拿这个装,我看就够装了。徒弟慈悲,不要把我丢掉,我会没地方可住,三餐点个香,吃饭稍微叫一下,这不要鼓掌,这没什么好鼓掌,我的意思是:还不晓得谁先死,说不定你先死也不一定。底下,【遂奉骨。塔于灵峰大殿之右。】“塔”就是当动词,塔就是安放在,那个不能念tǎ于灵峰大殿之右,不能这样讲,tà于灵峰大殿之右,当动词,就是安放。放在灵峰大殿右边。
【西有。是大师之别号。此号根据本经。佛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此告以依报实有)。】确确实实有这个极乐世界。【其土有佛。】极乐世界有一尊佛,【号阿弥陀。】叫做阿弥陀。【今现在说法】阿弥陀佛不是过去佛,不是未来佛,是现在佛,现在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是现在在那里讲经,今现在说法,现在在说法。【(此告以正报实有)。】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确实有一个阿弥陀佛,有一个依报,有一个正报,全都确确实实。【即是西方依正二报。皆是实有。故号西有。并非寓言。】寓言就是乌托邦,不是一种寓言,不是一种寄托,不实在的东西,是确确实实有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有阿弥陀佛。【亦非理想。】有人说阿弥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为了度众生,方便讲一个假的地方,下地狱,释迦牟尼佛讲假的,哪一个才讲真的,傻瓜!决定有极乐世界,决定有阿弥陀佛,相信,绝对的相信,要不然过去千百万人临命终的时候念佛往生,面貌如生,坐缸坐化,烧出舍利子,闻到香味,听到音乐,看到佛,难道那都是假的,对不对?佛祖若骗我们,我们中国人怎么这么多人往生,所以要了解确确实实有极乐世界。【因无人知。故佛举告舍利弗。】舍利弗是大智慧第一,所以佛就对大智慧第一这么说,意思就是这本经要有智慧的人才听得懂。【实有西方极乐之依正。】依报就是这个环境,正报就是这个阿弥陀佛确实有,【不可偏理而废事也。】不能偏于道理,废掉事相。
【沙门。为印度出家修道者之通称。】凡是出家都叫沙门。【译云勤息。】勤息,很精进,【谓勤修戒定慧。】很努力修这个戒律,修这个定,修这个智慧。【息灭】息就是灭,灭这个【贪】灭这个【嗔】灭这个【痴。又曰识心达本源。】这里写一个,识心达本源就是见本性,识心就是明了,这识不是分别的意思,是悟到,悟到我们的心,本源就是佛性,悟到我们的心,回归到我们的本性,悟到我们的本性就是佛,佛就是我们的本性。【故号为沙门。此二字实不易称。】称沙门不简单。
○【沙门有四种分别。一胜道沙门。】就是有证果的意思,证果的意思。【三乘】就是菩萨、缘觉跟这个声闻,声闻就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三乘【圣衆。修证道果者。二说道沙门。】就是讲经的法师。【代佛宏化。说法利生者。三活道沙门。持戒修身。】他没有说法,但是他是持戒,修自己,【以道自活者。四污道沙门。破戒比丘。玷污佛门者。蕅公是前三种沙门。
蕅益。乃是大师精修净业之号。】精修,认真修行这个净土法门。【蕅为莲之因。由蕅而生荷。】荷再【开华。结莲。莲即蕅之果。意以种蕅。有得莲之益。】叫做蕅益,有得到这个莲的益处,意思称蕅,就能够得到莲,有这种益处,好处的意思,【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自有往生九品莲华。横超三界。直趣菩提之益。
智旭。是大师法讳。】就是大师的名字,法号,【旭为清晨】这个早晨,【东升之日。】刚出来的太阳,【其师以其智慧。譬如东升之日。能破大夜之昏。光明遍照也。
解。即解释。将本经重要之义理。纲要之心宗。一一解释。令得显明也。】显明。【三解经大师讲竟。
四著解序文分二科甲初序法门二序注疏】先讲解法门
【初科又分二乙初总序多门二别显净宗
乙初总序多门
序
【序】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简单讲就是说诸佛菩萨悯念众生,悯念众生迷了,他随机来施化,虽然归元不二,归元就是成佛。成佛就是无二,目的相同,但是方便有多门。
【讲】原夫。是起语之辞。诸佛者。诸是众多之谓也。即指过去现在。十方一切诸佛。佛佛道同。】为什么呢?因为诸佛都见到本性,见到本性就破掉我空,破掉这个法空,我也空,法也空,他证悟到究竟空,所以本性的东西全都一样,只是愿力不同,所以这叫做佛佛道同,【同以无缘之大慈。】无缘就是没有任何条件,对众生的大慈没有任何的条件,没有条件的慈。【同体之大悲。】同体就是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诸佛菩萨【悯念众生。】本性就是佛,所以起这个大悲心,大悲心,悯念众生,悯念众生。【悯者哀悯。】悯就是哀悯的意思,【即大悲之用。念者护念。即大慈之用。群迷范围广大。指九法界众生之多。】九法界就是菩萨、声闻、缘觉,还有六道轮回,九法界。【六凡众生(即三界内六道凡夫)。】叫做六凡的众生。【于本来无我。妄执此身为实】实在在的【我。迷却我空之理。】实在讲这个色身是短暂的,所以禅宗常常在参,我还没有出生以前我是什么,我死了之后我又是谁,这样参,这样参,这样参,参完之后你就会发现每一个一秒钟刹那之间变化的东西,无常的东西就是假的东西,就是缘起性空的东西,这样就对每一个念头、生灭法,放下,放掉,得失的观念都放下,慢慢就见到我们的本性,见到我们的本性,我们现在就是执著我们的色身就是实实在在的我,所以在五欲六尘里面打滚,一切就为了我,一切执著就为了我,虽然他有听到佛法,虽然他也知道我空,但是没有实际去观照,没有实际去证道,所以他不能得到利益,佛法也是听很多,但是不能运用,不能运用,所以迷却我空之道理,【于本来无法。】无法就是无生。本来当下就是无生的,缘起法嘛!缘起就是条件所造成的缘起,本性就是空,所以本来就没有,【妄执心外有实法。】他妄执心外有法,就会爱面子,他就会怕人家念,他就喜爱这个顺境,不要有逆境,他就确确实实执著这世间有实在的世间,执著这实在的世间就产生内心的一种标准,跟我不和的就是敌人,就是敌人,跟我合得来的就是朋友,变成这样,妄执,虚妄来执著心外有实实在在的法,有名可得,有利可得,他不知道两手放掉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知道来也空,去也空,双手空空,大家都会念,哪一个不会念,就是三岁小孩他也会念,之大有没有在用功,所以一个修行人要在境界现前,才能够看出他的功夫,境界没有现前,大家都能够讲大话,讲很好听的话,所以要观察一个人必须要在逆境,顺境观察,观察不出来,所以妄执心外有实法,【迷却法空之理。】他迷却这个我空的道理,他执为实在,迷却外面有法,实在的法,对这个法空的道理不了解,【二…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