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乘之人(阿羅漢、辟支佛)。灰身泯智。趣向偏空。】灰身泯智就是這個身體去掉,泯智就是去掉,這個世間的分別心,泯智就是去掉,我們所講的去掉第六意識叫做泯智。灰身泯智,智不是智慧的智,灰身就是身體去掉,我們所講的入涅槃,泯智就是去掉這人分別,趨向偏空,偏空,他只有破掉我空,他不能破掉法空,他破掉我執,當下他就證到我空,所以叫做偏空,迷卻真空的道理,他有偏,只想自己入涅槃,不敢出來度衆生,怕出來度衆生煩惱、痛苦,煩惱、痛苦。所以【迷卻真空之理。權教菩薩。未悟真如。】權教就是方便權巧,但是他沒有證到真如的本性,【所修不能離相。】離相,在旁邊寫兩個字,就是空一切,空掉一切。我們離相就是空掉一切,禅宗講的一塵不染,我們講的一塵不染。你若執相,事事你都痛苦,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離相,修行最重要的要離相,離一切相才是真如,要記得!若是要證悟到我們的本性就是離相,講一個比較簡單的相就是叫你要放下,簡單講就是這樣,若講離相一般有時候會誤會離開這個相跑到深山林中,這樣也是執相,你離開都市跑到深山林中,你也執深山林中,對不對?難道不是這樣,離開都市執著深山林中也是執,離開這裏執那裏還不是一樣,離相而亦相就是即相而離相,在事相當中沒有被汙染到,沒有被汙染到,簡單講就是這樣,所以離相若就現在的名詞來講,就是清清楚楚很能放得下,簡單講就是這樣,秒秒安詳,每一秒都活得很慈祥,很安詳,離相就是沒有被染汙、被染汙到。【迷卻圓中之理。】迷卻這個圓中,圓中,圓滿的道理,圓中,我們現在所講的中庸之道,中道,圓中的道理就是圓滿成就佛道的道理,他不了解。【九界之迷雖分輕重。】九法界,九界就是九法界,叁乘六凡,叁乘:聲聞、緣覺、菩薩,叁界,叁乘嘛!六凡就是六道凡夫,加起來就是九界嘛!九界之迷雖分輕重,也有輕也有重。【其爲無明所覆。一也。】全都被無明遮住,大家都一樣,一定要到諸佛的境界叫做業盡情空,業盡了,情,所有的感情都斷盡了,只有剩下慈悲心而已,所以說我們學佛學這個慈悲,慈悲從哪裏來?從這個愛來,愛的升華就是慈悲,所以你若是真的疼你的太太,或者你真的照顧你的先生,要度他來學佛,有的太太要聽這個經就要用騙的,我今晚到夜市走一走,就跑來文殊講堂偷聽經,回去的時候趕快把工作做一做,所以說有時候若不是佛法的家庭,學這個佛很痛苦,很痛苦,得要遮遮掩掩,好像在討客兄(紅杏出牆),很痛苦,很痛苦。所以有時候有須要度你先生來學佛,也有須要度你的太太來學佛,因爲都被無明遮住,我們在拜佛要求覺悟,我們清清楚楚,他說你迷,甚至要打你,你先生會比慧律法師還差勁,怎麼你一天沒看到他會死,不是,人家不是來看師父的,你不要誤會,人家是來看本性的,人家是來看佛法的,夫妻吵架,罵他太太在:你啊!被慧律法師迷走了,你啊!我告訴他:我不會迷人。我又不會亂抛媚眼,我這眼睛很正派都不敢亂看,不要這樣講,這樣講傷到感情,他太太每天來,現在離不開師父,這講堂,講實在的我很少跟女衆講話,說真的,我現在也怕到了,被人家擺了一道,我也嚇到,破膽了,不太敢跟女衆講話,所以整天都躺起來,不敢跟女衆講話,十年以內要好好遠離女衆,所以說我們衆生的迷很深,很深!諸位!你若學佛佛當中有受到什麼逆境,這都難免的,難免的,有的女衆罪多重呢?業障多重呢?她告訴她先生:我甯願讓你到外面娶小老婆,就是不願讓你聽慧律法師講經。你想想看!看有多天才,你看看!她甯願讓他娶小老婆,就是不願讓他來聽經,她只怕什麼?怕她先生來出家,她以爲剃度很簡單,可憐,真的很可憐,你不知道衆生可憐,你若不相信到市場繞一圈,造業的,大家都是在造業,買葷,大家都是在造業,真正有覺悟的有幾個,你站在火車站看一看,進去看一看,芸芸的衆生穿梭,你問他到底在忙什麼,不知道,不知道,什麼時候死?不知道,迷迷糊糊,若有人出家,唉!那出家人你看看,沒有用才出家,人家在修行,要成佛做聖人還在笑人家,看有多可憐,所以說度衆生都隨緣,所以有的人問:師父!若要拿初機的錄音帶給人家聽要先聽什麼?《正信的佛教》,聽了就入門,拿《正信的佛教》,《智慧的與人生》,不曾聽過,拿這兩套給他聽,聽了就入門,半句話他都不敢講。有的說:喂!師父!不然我叫我先生來,讓你跟他比較一下。我說:我沒有那個時間,我要度你先生,我不如度千百萬的衆生,我爲什麼要度你先生,他有多偉大,他到外面怎麼樣跟我沒有關系,我度衆生比較重要,所以這【隨機施化者。諸佛轉八識成四智。】我們那天有講過,轉前五識,成所作智,轉第六意識,妙觀察智,轉第七意識,平等性智,轉第八意識爲大圓鏡智。諸佛轉八識,轉前五識爲成所作智,我們衆生所作就是業,但是諸佛前面五識已經變成智慧了,成所作就是一切所作皆成,無漏的意思,轉第六意識叫做【有妙觀察智。】他有辦法觀察衆生的根機,有緣,他一句話就把他度來,無緣,你多會度,真的,你無緣,你再煮湯圓、綠豆湯,聽經之後每天都有什麼湯可喝,他都不會來,你若真的跟佛有緣的,跟這個講堂有緣的,他生生世世是大修行的人,你都不用煮綠豆湯,他自然從臺北就跑來,這是很奇怪,有緣就是有緣,無緣,你再怎麼樣都沒辦法,確實沒有辦法,這我試過太多次,你再多會度就是沒辦法,有時候你就師父很行,不一定,師父很行,有時候度笨的衆生,沒有不被徒弟氣的,他不聽我們的,很奇怪,所以一個人一個緣,一個人一個緣,佛祖他很行,也有跟佛祖無緣的,也是有,度不來,度不入門,所以佛祖有妙觀察智,【能觀察衆生。是何種機。爲說何種法。是隨其機宜。施以教化。如觀世音菩薩。叁十二應。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應以何法得度。即說何法。
又。諸佛稱爲無上醫王。能醫衆生各種心病。】所以說法師也可以說我是醫生,專門治衆生的病。【如醫師對症。開方授藥。】授藥,開這個藥給他。【自可藥到病除矣。】不是命除,藥到命除,那是蒙古大夫,自然能夠藥到病除,【隨機施化。爲度生之唯一方法。】所以說做法師很難就是這樣,以前我在講經針對好幾萬個衆生,中華體育館,人家講:這講得太淺,現在我來講這個《彌陀經要義》,是真正要講佛法的,要深奧一點,我去看看,叁樓沒有人,二樓一半,四樓剩前面五排在桌子前寫字而已,總共加起來不會超過四百個,真的要講佛法,我現在真的要講佛法,沒人,講什麼比較多人,講笑話比較多人,你講整場,笑整晚,噢!那法師很會講,講這個,不曉得講什麼,沒有一句聽得懂,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到後來傻傻的,不曉得在講什麼,回家睡比較比較有精神,真的要講佛法,你不是說師父講得太淺,現在真的在講深奧,真的佛法就在這裏,剩多少個?剩叁、四百個而已,真正在修的,對不對?沒辦法,做一個法師有多難?根本就很困難,人家只愛聽故事,聽笑話,笑話講完那要講什麼,不知要講什麼?當然講佛法,現在真的在講佛法你就不來,真的要讓他開悟,要讓他往生,他就不來,對不對?所以回去多少邀幾個來捧場,不然沒有人,再多講兩個月要關門,沒人,太深奧,這個時候還不夠深奧,到後面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那不是讀大學你就聽得懂,後面你就知道了,現在這裏還很簡單,現在還很簡單,講到四土那個地方,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你想想在佛學院上課,以後要當法師的,你想想看講這本講到那裏摸不著頭緒,當法師的書都讀很多,光是講淨土四土而已就摸不著頭緒,不要說你們,所以不要高興得太早。底下,隨機施化,爲度衆生唯一辦法。【如不淨錯施于爐鞴。】錯施就是方法錯誤。【數息不利于冢人。】冢人就是守護墳場的,意思就是說不淨錯施于爐鞴(bèi:古代的鼓風吹火器),就是說那爐鞴,以前有風箱,爐鞴,就是風箱,以前若在打鐵的時候都有灌風,噓,噓,你知道吧!風,灌風,以前沒有電,電,風扇一吹,噢!風就一起旋轉,它沒有這樣,以前都是用手拉,手要拉,知道嗎?你曾看那個西部的快槍俠,人家西部用那個馬蹄,做那個馬蹄,或是做那個槍,本部快槍俠在燒那個,燒鐵,紅通通的那種,風箱,這爐鞴就是風箱。現在佛的徒弟教錯方法,在風箱那個地方的工人教他修不淨觀,現在教這個守護死人的,守護墳場的才教他數息觀,不淨觀就是觀我們四大,死的時候蟲,觀察我們大便、小便,大腸、小腸、血,觀這個肮髒,觀不淨觀,觀這個冢人,冢人就是說管理死人,數息不利于冢人,他在看守死人,你才教他數息觀,【皆不能受益。】就是說修很久都不會得道,你要守護那個風箱,噓……,阿彌陀佛,守護死人那個要叫他修不淨觀,他常常看死人,你教他數息觀怎麼對,對不對?你教他要用……,守護死人要跟他講不淨觀,每天看死人快腐爛了,棺材掀開沒有爛,所以我說若要看不淨觀要什麼才會刺激你知道嗎?埋下去一個月,或是二個月,都爛一半的,蟲正在啃的時候,棺材把它打開,馬上開悟,真的,你若人死還不會恐怖,人死怎麼會恐怖,你就要棺材埋下去二個月,叁個月,還沒有爛,棺材挖下去打開,臭味逼人,腐屍的臭味,你立刻會覺得這個結婚,這個男女,你馬上就了解確實要修行,確實要修行,這色身肮髒,不淨,而且不能讓我們得到快樂,有這個色身是痛苦的,馬上就覺悟,哪一個多美都一樣,都一樣,以前楊貴妃、貂婵、王昭君,而今呢?跑到哪裏去了,沒有了,多美,所以說修行方法一定要對。
底下就解釋:【昔有二人。】過去有二個人,【投佛出家。】跟隨佛出家。【一是】,這個字錯誤,這個是掣,掣,這個不是“製(製)”,這個底下這個字應該是錯誤,一個製,底下一個手,一個手,…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