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P30

  ..續本文上一頁禅師,有悟,有所覺悟。【大明隆慶五年。】明朝,把筆拿起來,西元1571年,是隆慶五年(,西元1571年,隆慶五年),就是四百多年前(,四百多年前),這個祖師大德。【至杭之五雲山。見五色彩雲。棲于西塢。】塢,wù塢,四聲塢,可惡的那個音,wù,那個是村的意思,村莊的意思,塢,以前這個塢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村的意思,就是村,西村,在這個西村,這西村方面有一個五色的彩雲。【複觀山明水秀。遂結茅居焉。後以道德所感。遠近來歸。成爲叢林。名雲棲寺。】雲棲寺。【文殊菩薩。化爲童子。】這文殊菩薩化作童子來,【來參大師。】所以我很怕菩薩化身來我們文殊講堂參我,所以我都將你們當作菩薩你們知道嗎?我們這裏不曉得哪一尊再來的,我們不曉得,所以我就是有看過這個我會怕,萬一你們是菩薩來的,哇!慘了,所以我都很尊重你們,很贊歎你們,很贊歎低谷産,你們是菩薩,我是凡夫,不要考我,文殊菩薩化作童子來參大師。

  【師見問曰:兩腳有泥。必是遠來客。

  童子曰:聞知蓮池水。特來洗一洗。】聽到這個蓮池的水,我特別來洗一下,聞知蓮池水,特來洗一洗。

  【師曰:蓮池深萬丈。不怕淹死你。】師說:蓮池深萬丈,不怕淹死你嗎?

  【童子曰:兩手攀虛空。一腳踏到底。】你知道什麼意思嗎?是菩薩的舉手,我們這裏若是菩薩的舉手,不要考我,若沒有暫時不是……,我不是菩薩,是由我來解釋一下。菩薩的舉手,開悟的舉手,開悟的,這句一看就知道了,見性的一看,就知道這句什麼意思。童子曰:聞知蓮池水,特來洗一洗。這句話意思就是說:聽說你蓮池大師非常……很偉大,你相當了不起,水就是佛法飽滿,大智慧的意思,特來洗一洗,就是特別來參,特別要來學習,特別要來徹悟了解一下,洗一洗就是特別來參,要來參一下。師曰,蓮池大師就說:蓮池深萬丈,不怕淹死你。意思是說:我這個佛法是很深奧,你不怕迷迷糊糊搞不清楚,無法了悟這麼深奧的東西,蓮池深萬丈意思是說,我蓮池大師這個佛法是萬丈深淵,來的時候淹死你意思就是搞迷糊,你不怕被迷糊掉,你弄不清楚不能徹悟。童子因爲是文殊師利菩薩化身的:兩手攀虛空,一腳踏到底。兩手攀虛空意思是說,手想抓但是虛空是無所著的東西,我雙手想要依止,就是依止在無所住的地方,一腳踏到底,我一心直接悟入究竟的本性,看你多深奧,一下子就踏到底,聽得懂嗎?我看這句也是悟出來的,這句只能這樣解釋而已,因爲這句沒解釋,現在無法解釋,暫時聽我,對不對?一腳踏到底,就是我們這個本性無所住當下就悟到本性,這就是我們自己的地方,一腳踏到底就是無,全都徹悟,究竟,到底就是究竟,徹悟的意思。

  ○【今稱雲棲和尚者。不敢直呼其諱。重其人也。梵語和尚。此雲力生。以有力能生弟子智慧。】蕅益,【蕅公】就是蕅益大師,【從其塔前受戒。故稱和尚。】在他的塔前受戒。

  【著爲疏鈔者。將此經著疏解釋。恐淺智未了。】智慧很淺的人不能了解,他就著這個鈔解疏,【複著鈔解疏。】用這個鈔來解釋這個疏,因爲疏比較深奧,鈔,再淺一點。【婆心特切。】很親切,很深心,切,切要,心很切。【足見其爲法爲人之處。】爲了這個法,爲了這個人。(爲法爲人:爲了這個法,爲了衆生)【廣大者。文言浩瀚。】這太大、太大,太深奧、太深奧,太廣、太廣。【精微者。義理明妙。一經要旨。闡發顯了。可謂盡美矣。又盡善也。】所以著這個疏鈔,意思是說這個經用這個疏來解釋,疏又很深奧又用鈔來解釋,意思就是說爲法、爲人,因爲廣大,文言很多、很多,這樣它才有辦法顯示出來,顯化出來。

  【幽溪師伯者。幽溪地名。即天臺山幽溪高明寺。傳燈大師道場。大師俗姓葉。少從映庵禅師出家。後弘揚念佛法門。每臨登座。天樂鳴空。】就是要登臺講經的時候,天空中就是有奏樂,就是有奏樂,就像講堂,我若要就座就有放錄音帶(“錄音帶”這幾個字法師講的聲音與前面的字句低了很多),差這麼多,我要就座不是天樂鳴空,是放錄音帶。【大衆俱聞。】大家都聽到。【蕅公是其侄輩。】侄子輩。【亦以地尊稱其人。曰幽溪師伯。】師伯,幽溪師伯,就是傳燈大師的道場,傳燈大師在講經都有天樂鳴空。

  ○【圓中鈔者。圓中。是圓融中道之理。真】谛【俗】谛【中】谛【叁谛。】真谛是講空的思想,俗谛是講有,是假有的思想,中是講中道的思想,所以說真谛是講空,俗谛是講有,中谛是講中,谛就是真理。【圓融無礙。】你若講到真谛就包括俗谛跟中谛,你講空,你講真谛就不離俗谛、中谛,講俗谛就不離真谛跟中谛,講中谛就不離真俗二谛,所以說真俗中叁谛是一心叁谛,圓融無礙,【故名圓中。幽溪大師。以圓中之理。鈔釋彌陀略解。稱爲彌陀圓中鈔。略解是蘇州北禅寺。大佑法師所著。】這本書就是蘇州的北禅寺,大佑法師所作的。

  【高深洪博者。贊圓中之理。】很圓融。【是最上第一義谛。如須彌之高。】須彌山那麼高。【是無邊無盡法界。如滄海之深。】滄海就是四大海,很多、很多海的意思,滄海就是大海的意思,無量無邊。【洪博即廣大也。圓中之理。包太虛。】圓中的理就是包太虛,【周沙界。故曰洪博。】高深洪博。

  【蓋如日月中天。有目皆睹者。】大家都看到。【以喻二書幷行于世。如日月之麗中天。】就是像日月在天空中那麼光亮。【凡有目者。】只要有眼睛的人。【皆能睹見兩輪並耀。】能夠看到日,能夠看到月,白天看到日,晚上看到月,就是這兩本書,有眼睛的人就是說有慧眼的人,大家都了解這兩本書很好,很了解,很清楚。【光華煥發。若無目者。則日月雖明。彼亦無見。】意思是說這兩本書雖然很好,無目就是說智慧不夠,比喻智慧不夠,凡有目就是說智慧夠的,大家都看到這兩本書看得清清楚楚,叫做皆能睹見兩輪並耀,光華煥發,若是沒有眼睛的人,就是若智慧不夠的人,雖然日月難明,那兩本書雖然寫得很好,彼亦無見,他也是看不清楚,就是說沒有用粗淺的來講解,寫得太深奧,也沒有辦法去了解,雖然是寫得那麼好也沒有辦法了解。【意以二書利于夙根有智之者。不能及于下根無智之人。】沒有智慧的人。所以,底下:

  【序】特以文富義繁,邊涯莫測。或致初機淺識,信願難階。】那個讀jiē沒有錯吧!對吧!階,信願難階。

  【講】此數語。即著述要解之發起因緣。】意思是說他爲什麼要來作這本《要解》,就是因爲文章很豐富,義理很繁,邊涯莫測就是很深奧、很深奧,沒有人能夠了解,初機淺識,初機的人無法了解,信願難階就是不能入門,所以他要作這本《要解》,這幾句話的意思就是,蕅益大量他爲什麼要來作這個《要解》的原理,所以說【承上《彌陀疏鈔》。與《圓中鈔》。】《彌陀(經的)疏鈔》跟《圓中鈔》,【特以文廣爲富。】這個文章很深奧、很廣、很豐富。【義多曰繁。】義理很多叫做很繁。【邊際涯畔。】涯,天涯,涯畔是說很高深,無量無邊沒有這個畔,【莫能測度。或致初機之人。依之生信發願爲難。】要按照這兩本書來發願,非常、非常地難。【程度不及。】就是程度不夠。【故曰信願難階。上序古疏講竟。】他要發出這個信心,他要發起這個願,根本就是不可能,不可能。請打開《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乙二 序 今解

  【序】故複弗揣庸愚,再述要解。不敢與二翁競異,亦不必與二翁強同(也)。】意思就是說,“弗”就是不,“揣”就是衡量。

  【講】承上發起因緣。故不揣自己庸碌無能。】沒有衡量我自己是一個【愚暗無智。再述《要解》。此大師自謙語。作者謂之聖。述者謂之賢。不敢與二翁。競爭其異彩。】二翁就是雲棲和尚跟幽溪師伯,幽溪師伯。雲棲和尚跟幽溪師伯這兩位,我不敢說要跟……,我作這個《要解》,【亦不必與】雲棲和尚,跟幽溪師伯這【二翁。】這個“競異”就是互相放這個光彩,互相競爭說哪一個比較行,哪一個比較行,我不敢說跟這二位來互相競爭,也不必一定跟二位【強唱其同調也。】他們這樣寫,我就這樣寫,也不必一定要相同,意思是說我作這本《要解》有我自己的看法,我不敢說跟這二位高僧大德互相來爭奪,說哪一個比較行,也不必說一定跟這二位勉強相同,簡單解釋就是這樣。底下看大字的:

  【序】譬如側看成峰,橫看成嶺。】譬如從旁邊看就變峰,從橫的來看就變嶺。【縱皆不盡廬山真境。要不失爲各各親見廬山而已。】這句話意思是說譬如側看成峰,把筆拿起來,峰,高而尖的山嶺叫做峰,什麼是嶺?山脈的幹系叫做嶺,峰跟嶺不同,峰是從側面看,嶺是從橫的(。簡單講這個嶺就是山脈的一個輪廓,這個輪廓,整個山脈的輪廓,若峰就是山尖,山頂,意思是說整個山看你是橫的看還是直的看都不同。譬如側看成峰,峰就是高而尖的山頂叫做峰,橫看成嶺,嶺就是山脈的幹系,山脈主要的幹系,一個輪廓)。縱然皆不盡廬山真境意思就是說:全都無法看到全部的廬山真面目,但是也不失爲大家都有看到廬山,我們簡單講就是大家都來文殊講堂,你看到你有來文殊講堂嗎?有,在一樓,他在二樓聽,他在叁樓,他在四樓,雖然無法看到整棟,無法同時看到一樓、二樓、叁樓、四樓、五樓,但是大家都有來講堂,意思就是說我們若悟道,悟道的人有的看到全部,有的看到部分,雖然沒有看到全體,但是已經有了解本性的東西,簡單比喻就是這樣。底下解釋:

  【(將釋經文。五重玄義。)】

  這是天臺宗在講的,每一本經要講以前都講這五重玄義,講這個五重玄義,這是比喻。看這個

  【講】此舉喻。其喻是蘇東坡遊廬山詩。

  詩曰:

  橫看成嶺側成峰。】橫的看像嶺,那麼從側面看,側面看就變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遠的,近的,…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