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譬喻無相之實相。及無不相之實相。】底下,什麼叫做無相的實相,什麼是叫做無不相的實相,我們常常講的實相無相無不相,現在在比喻,無相的實相跟無不相的實相,【世間所有一切諸相。種種不同。如金器各有相狀不同。有生有滅。一一金器。皆可改造。所有諸相。皆虛妄不實之相。無相之實相。無字。當作離字解。】離,離開這個相,意思就是說【若離卻金器。】金子打造成的,比如說【瓶、環、】手在戴的,老人死了埋下去……,老人若死了之後手都戴這個手環,順便埋下去,再被劫棺,環,環,【钗、】把筆拿起來,在頭叫做钗,底下是【钏。】在手叫做钏,都是金子打造的,這個钗……,我們金子……,女人都有一支,頭發卷一卷插下去,插下去,钗,在頭上的金器叫做钗,要不然插起來之後在前面晃來晃去的,你若看歌仔戲那個最多,我常常想:怎麼要挂那個誰知道,感覺很麻煩,梳那一顆饅頭發髺那麼大顆,那也是負擔很重,負擔很重,古時候的人很保守,穿那個衣服很大件,頂著那個饅頭發髻,整個頭發留那麼長,那個若要洗頭不知要怎麼洗誰知道,所以以前的老人,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老人頭發放下來時到地上,若要洗頭的時候,噢!就得放下來,提著,提著洗,提著洗,現代的人若留成這樣很麻煩,很麻煩,所以古時候的人比較不開放,因此這個頭發插得枝花亂顫,若現代的頭發插那些不能看,插那個像什麼,除了演歌仔戲以外,不然哪有人在插那個,多辛苦的,多辛苦的,所以這個钗就是插在頭上的金器,钏就是挂在手上的手環叫做钏,钏【虛妄之相。】意思就是說若離開這個瓶、環、钗、钏,這個虛妄之相,【即見金之實相。】就能夠看到金的實相,意思是說一個手環也是金子打造的,你不要看那個手環它本性就是金,本體就是金,意思就是這樣,你若離開這個種種的瓶、環、钗、钏,你就了解這就是金子的本性,它本來就是金子。【法中。若離卻世間。諸法虛妄之相。即見真如實相。故曰無相實相。】簡而言之,這金子若打造種種的東西,種種的東西當下就是金子,無論你如何變化就是金子,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無論你如何變化它的本質就是金子,簡單講你今天眼睛所看的,耳朵所聽的,你若放下,那一念就是我們的本性,因爲這都是我們的本性迷卻所造出來的世間,有經過業力、我執、法執,所以經過業力顯現的世間,當下你放得下,這一念就是我們的本性,雖然說有千差萬別種種的相而言,我們放下,這當下就是無相的實相,你就看到真實之相,看到真實之相。
○又。一切金器雖然千差萬別。于差別異相中。不是沒有平等之一相。】意思是說雖然有千差萬別,【瓶。】也好,【環。】也好,【钗。】也好,【钏。】也好,一個金再一個川念作chuàn,四聲钏,一個金再一個叉念作chāi,一聲钗,【差別相也。】瓶、環、钗、钏,差別相,【真金。平等相也。真金是一。】真金是一,意思是說我們的本性就是一。【能成無量器。】我們的本性會顯現無量的法出來,無量的世界,若佛陀他就顯現出無量的清淨的報身的世界,若凡夫就顯現出無量苦惱的業報的世界,所以佛菩薩是智慧身,是願力所産生清淨的身,衆生是業力,作惡多端痛苦的這個色身,不同,真金是一,能成無量的器。【無量器。不出一金。即依金作器。器器皆金。諸器差別相上。】差別的當中。【不是沒有金之平等相。法中。即世間諸法差別。虛妄相上。不是沒有真如平等真實之相。故曰無不相實相。是實相。爲諸法所依之體。亦爲諸大乘經正體。】在此,在座諸位!先不要看這本書,先不要看這本書,你聽師父講,我將這個觀念對你講清楚,其實這是很簡單,你不要恐懼,不要惶恐,這是很簡單的東西,你不要被文字繞得團團轉,一頭霧水,看不懂,我跟你講一個很簡單,我現在舉一個例子來說,比如說這也是金子作的,這麥克風,也是金子作的,這花也是金子作的,這也是金子作的,那我請問你,你要說金子是一還是二,我們在講無相就是說我們不可以有杯子的相,把它破掉,當下就是金,無相,這虛妄的,杯子,這是金,麥克風也是金,這花也是金子作的,這書架也是金子作的,這桌子也是金子作的,這全都是金,但是這個相不同,這個跟這個,桌子不同,這個跟這個,麥克風不同,舉例來說,這都是金子作的,但是相都不同,相都不同,但是都是金子作的,簡單講金子就是它的本質,金子就是它的本質,雖然相不同,但是本體相同,雖然本體相同,但是每一個相又不同,簡單講就是說我們這個本性是相同,因爲每一個人的業力不同,所以顯現出來的世間也不同,每一個人生活有每一個人的世間,人生活在人的世間,鬼生活在鬼的世間,因爲他業力不同,他這個業力不同,可是對人而言,雖然是共業,共業裏面還有別業,每一個人大家都是有一個健全的色身,有一個頭腦的思想,但是他活得很煩惱,他活得很解脫,又什麼原因呢?因爲他的心量不同,智慧不同,兩個,雖然是人的色身相同,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他整天活得很痛苦,這個整天活得這麼自在、解脫,爲什麼?心不同,心不同,所以說本性全都是相同,諸佛菩薩藉著他的願力,他的智慧所造成他的莊嚴的報身,衆生藉著他的業力,他的惡業來造成痛苦、束縛、煩惱的色身,所以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是不淨,分別、嫉妒、攻擊、誹謗、殺人放火、強奸、綁票、分屍,佛祖所看的,因爲他無量劫所修的就是放下,無煩惱法,所以佛祖他到一個世界他完全沒有這個煩惱,我們今天若是修心,與極樂世界相同的人,臨命終你念十聲佛你絕對往生,絕對往生,因爲我每一個念頭就是在極樂世界的人,我跟世間不計較,我也不責備這個世間人,我也不要跟他道長論短,我放下一切的金錢,一切,心二十四個小時都清淨,暈樣就接近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在修行的人修錯了,都是以爲我今天持咒多少,都以爲我今天佛號念多少,這樣就接近極樂世界,這不是這樣意思,要接近極樂世界必須要心清淨,心清淨,發菩提心不與衆生計較,我們就真正接近極樂世界,所以有很多人他誤解這個淨土法門,認爲我一心念佛就好,做壞事,還是說煩惱存在,我就有希望往生極樂世界,我告訴你,這不對,若要往生極樂世界很簡單,放下一切,一心念佛,這才能夠相應,這才是真正的佛法,所以我們常常在說十萬億佛土,十萬億佛土這是怎麼來的,這是我們造十惡,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我問你,爲什麼過十萬億佛土?十萬億代表什麼?十萬億就是代表十惡,你若造殺、盜、淫、妄這種種業,你就是離開極樂世界十萬億佛土,你若沒造這十惡業當下你就是接近極樂世界,沒有一個真正……,就事相來講他有真正離開十萬億佛土,就本體來講當下一念就是,去掉一切惡業,一切惡業當下清淨,清淨就是我們的本性,本性就是極樂世界,所以說學佛必須要聽經,聽經我們才有智慧,聽經才有智慧,不要常常說:我一句佛號念到死。經典都不聽,你沒有那個功夫,經典都不聽,這樣釋迦牟尼佛講四十九年豈不是講假的,四十九年,你若說一句佛號念到死,都不聽經,都不聞法,釋迦牟尼佛不就是白癡,他教人家聽經四十九年他要講什麼?他何必那麼辛苦做啥?他就教你念阿彌陀佛就好了,他何必講四十九年做啥,法就是智慧,我們今天修,我們到極樂世界照樣要修,一樣,你今天在研讀班好好地研究,你今天在文殊講堂好好研究,你在極樂世界照樣用得到,照樣用得到,你若聽阿彌陀佛講過,我們在文殊講堂聽慧律法師講過了,真的(衆鼓掌),所以這佛道你生生世世都要讀到,你絕對跑不掉,你即使到極樂世界也是研究這些,一樣,一樣。佛講的跟我講的不能不同,我講的要依照佛講的,佛講的,我講的不能離開佛,佛講的也不離開我講的,爲什麼?這個講的……,因爲我根據佛祖、祖師講的,所以祖師講的根據佛,佛他要度衆生,他講的也不能離開他講的,所以都要相同,全都要相同。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者。此正指現前念佛之一念心性。心有靈知之用。】靈知的作用,【性乃不變之體。】性是不改變的這個本體,這個【用】就是我們這個作用,【不離體。故合稱心性。下不在內外中間。過現未來等。是教人必須深研痛拶。】zǎn叁聲拶,拶就是逼的意思,就是教人要好好地去深入體會,要逼自己,好好地去悟的意思,其實這很簡單,並不困難,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本性若是在內,這樣外就沒有,本性若在外,這樣內就沒有,本性若在中間,這樣內外又沒有,你要說內、外、中間都有也對,你要說有,卻都找不到,你要說全都沒有,是清清楚楚在作用,你要說全都有,要找是什麼都沒有,你要說沒有,又每樣都有,本性就是這樣清清楚楚,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現在、未來等,沒有在內、外、中間,也沒有在過去,沒有在現在,沒有在未來,因爲過去、現在、未來這都是我們意識的觀念,所産生的一種時間的推論才有過去、現在跟未來,當下這一念悟到本性的時候就不生不滅,若不生不滅的東西,生滅歸生滅,它一點也沒有作用,是教人必須要深研痛拶,逼迫自己要悟出一番的消息。【自有一番消息。】要好好在本性的地方,必須要好好地研究。【不可徒落語言。】不可以說只在語言上打轉。【作道理領過。】只作這個道理,作這個道理領過,意思是說我們所說的學佛,學佛,學佛是說學佛的行爲,不是佛學,佛學是說我來研究看看,做一個學者,若學佛就是深入佛的本性去悟,這才是真正在學佛,【今當以二義釋之。】二種意義來解釋,【一本空義。】第二叫做常住義,本空義【即無相之實相。以現前一念心性。本自空寂。】你曾聽過:庸人自擾之。庸人自擾之就是說愚癡的人他自己困擾自己的本性,因爲他所發出來的就是意識,本性被迷了,起心動念就是我們這個意識,意識…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