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P38

  ..续本文上一页【譬喻无相之实相。及无不相之实相。】底下,什么叫做无相的实相,什么是叫做无不相的实相,我们常常讲的实相无相无不相,现在在比喻,无相的实相跟无不相的实相,【世间所有一切诸相。种种不同。如金器各有相状不同。有生有灭。一一金器。皆可改造。所有诸相。皆虚妄不实之相。无相之实相。无字。当作离字解。】离,离开这个相,意思就是说【若离却金器。】金子打造成的,比如说【瓶、环、】手在戴的,老人死了埋下去……,老人若死了之后手都戴这个手环,顺便埋下去,再被劫棺,环,环,【钗、】把笔拿起来,在头叫做钗,底下是【钏。】在手叫做钏,都是金子打造的,这个钗……,我们金子……,女人都有一支,头发卷一卷插下去,插下去,钗,在头上的金器叫做钗,要不然插起来之后在前面晃来晃去的,你若看歌仔戏那个最多,我常常想:怎么要挂那个谁知道,感觉很麻烦,梳那一颗馒头发髺那么大颗,那也是负担很重,负担很重,古时候的人很保守,穿那个衣服很大件,顶着那个馒头发髻,整个头发留那么长,那个若要洗头不知要怎么洗谁知道,所以以前的老人,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老人头发放下来时到地上,若要洗头的时候,噢!就得放下来,提着,提着洗,提着洗,现代的人若留成这样很麻烦,很麻烦,所以古时候的人比较不开放,因此这个头发插得枝花乱颤,若现代的头发插那些不能看,插那个像什么,除了演歌仔戏以外,不然哪有人在插那个,多辛苦的,多辛苦的,所以这个钗就是插在头上的金器,钏就是挂在手上的手环叫做钏,钏【虚妄之相。】意思就是说若离开这个瓶、环、钗、钏,这个虚妄之相,【即见金之实相。】就能够看到金的实相,意思是说一个手环也是金子打造的,你不要看那个手环它本性就是金,本体就是金,意思就是这样,你若离开这个种种的瓶、环、钗、钏,你就了解这就是金子的本性,它本来就是金子。【法中。若离却世间。诸法虚妄之相。即见真如实相。故曰无相实相。】简而言之,这金子若打造种种的东西,种种的东西当下就是金子,无论你如何变化就是金子,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无论你如何变化它的本质就是金子,简单讲你今天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的,你若放下,那一念就是我们的本性,因为这都是我们的本性迷却所造出来的世间,有经过业力、我执、法执,所以经过业力显现的世间,当下你放得下,这一念就是我们的本性,虽然说有千差万别种种的相而言,我们放下,这当下就是无相的实相,你就看到真实之相,看到真实之相。

  ○又。一切金器虽然千差万别。于差别异相中。不是没有平等之一相。】意思是说虽然有千差万别,【瓶。】也好,【环。】也好,【钗。】也好,【钏。】也好,一个金再一个川念作chuàn,四声钏,一个金再一个叉念作chāi,一声钗,【差别相也。】瓶、环、钗、钏,差别相,【真金。平等相也。真金是一。】真金是一,意思是说我们的本性就是一。【能成无量器。】我们的本性会显现无量的法出来,无量的世界,若佛陀他就显现出无量的清净的报身的世界,若凡夫就显现出无量苦恼的业报的世界,所以佛菩萨是智慧身,是愿力所产生清净的身,众生是业力,作恶多端痛苦的这个色身,不同,真金是一,能成无量的器。【无量器。不出一金。即依金作器。器器皆金。诸器差别相上。】差别的当中。【不是没有金之平等相。法中。即世间诸法差别。虚妄相上。不是没有真如平等真实之相。故曰无不相实相。是实相。为诸法所依之体。亦为诸大乘经正体。】在此,在座诸位!先不要看这本书,先不要看这本书,你听师父讲,我将这个观念对你讲清楚,其实这是很简单,你不要恐惧,不要惶恐,这是很简单的东西,你不要被文字绕得团团转,一头雾水,看不懂,我跟你讲一个很简单,我现在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说这也是金子作的,这麦克风,也是金子作的,这花也是金子作的,这也是金子作的,那我请问你,你要说金子是一还是二,我们在讲无相就是说我们不可以有杯子的相,把它破掉,当下就是金,无相,这虚妄的,杯子,这是金,麦克风也是金,这花也是金子作的,这书架也是金子作的,这桌子也是金子作的,这全都是金,但是这个相不同,这个跟这个,桌子不同,这个跟这个,麦克风不同,举例来说,这都是金子作的,但是相都不同,相都不同,但是都是金子作的,简单讲金子就是它的本质,金子就是它的本质,虽然相不同,但是本体相同,虽然本体相同,但是每一个相又不同,简单讲就是说我们这个本性是相同,因为每一个人的业力不同,所以显现出来的世间也不同,每一个人生活有每一个人的世间,人生活在人的世间,鬼生活在鬼的世间,因为他业力不同,他这个业力不同,可是对人而言,虽然是共业,共业里面还有别业,每一个人大家都是有一个健全的色身,有一个头脑的思想,但是他活得很烦恼,他活得很解脱,又什么原因呢?因为他的心量不同,智慧不同,两个,虽然是人的色身相同,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他整天活得很痛苦,这个整天活得这么自在、解脱,为什么?心不同,心不同,所以说本性全都是相同,诸佛菩萨藉着他的愿力,他的智慧所造成他的庄严的报身,众生藉着他的业力,他的恶业来造成痛苦、束缚、烦恼的色身,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不净,分别、嫉妒、攻击、诽谤、杀人放火、强奸、绑票、分尸,佛祖所看的,因为他无量劫所修的就是放下,无烦恼法,所以佛祖他到一个世界他完全没有这个烦恼,我们今天若是修心,与极乐世界相同的人,临命终你念十声佛你绝对往生,绝对往生,因为我每一个念头就是在极乐世界的人,我跟世间不计较,我也不责备这个世间人,我也不要跟他道长论短,我放下一切的金钱,一切,心二十四个小时都清净,晕样就接近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在修行的人修错了,都是以为我今天持咒多少,都以为我今天佛号念多少,这样就接近极乐世界,这不是这样意思,要接近极乐世界必须要心清净,心清净,发菩提心不与众生计较,我们就真正接近极乐世界,所以有很多人他误解这个净土法门,认为我一心念佛就好,做坏事,还是说烦恼存在,我就有希望往生极乐世界,我告诉你,这不对,若要往生极乐世界很简单,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这才能够相应,这才是真正的佛法,所以我们常常在说十万亿佛土,十万亿佛土这是怎么来的,这是我们造十恶,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我问你,为什么过十万亿佛土?十万亿代表什么?十万亿就是代表十恶,你若造杀、盗、淫、妄这种种业,你就是离开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土,你若没造这十恶业当下你就是接近极乐世界,没有一个真正……,就事相来讲他有真正离开十万亿佛土,就本体来讲当下一念就是,去掉一切恶业,一切恶业当下清净,清净就是我们的本性,本性就是极乐世界,所以说学佛必须要听经,听经我们才有智慧,听经才有智慧,不要常常说:我一句佛号念到死。经典都不听,你没有那个功夫,经典都不听,这样释迦牟尼佛讲四十九年岂不是讲假的,四十九年,你若说一句佛号念到死,都不听经,都不闻法,释迦牟尼佛不就是白痴,他教人家听经四十九年他要讲什么?他何必那么辛苦做啥?他就教你念阿弥陀佛就好了,他何必讲四十九年做啥,法就是智慧,我们今天修,我们到极乐世界照样要修,一样,你今天在研读班好好地研究,你今天在文殊讲堂好好研究,你在极乐世界照样用得到,照样用得到,你若听阿弥陀佛讲过,我们在文殊讲堂听慧律法师讲过了,真的(众鼓掌),所以这佛道你生生世世都要读到,你绝对跑不掉,你即使到极乐世界也是研究这些,一样,一样。佛讲的跟我讲的不能不同,我讲的要依照佛讲的,佛讲的,我讲的不能离开佛,佛讲的也不离开我讲的,为什么?这个讲的……,因为我根据佛祖、祖师讲的,所以祖师讲的根据佛,佛他要度众生,他讲的也不能离开他讲的,所以都要相同,全都要相同。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者。此正指现前念佛之一念心性。心有灵知之用。】灵知的作用,【性乃不变之体。】性是不改变的这个本体,这个【用】就是我们这个作用,【不离体。故合称心性。下不在内外中间。过现未来等。是教人必须深研痛拶。】zǎn三声拶,拶就是逼的意思,就是教人要好好地去深入体会,要逼自己,好好地去悟的意思,其实这很简单,并不困难,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本性若是在内,这样外就没有,本性若在外,这样内就没有,本性若在中间,这样内外又没有,你要说内、外、中间都有也对,你要说有,却都找不到,你要说全都没有,是清清楚楚在作用,你要说全都有,要找是什么都没有,你要说没有,又每样都有,本性就是这样清清楚楚,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现在、未来等,没有在内、外、中间,也没有在过去,没有在现在,没有在未来,因为过去、现在、未来这都是我们意识的观念,所产生的一种时间的推论才有过去、现在跟未来,当下这一念悟到本性的时候就不生不灭,若不生不灭的东西,生灭归生灭,它一点也没有作用,是教人必须要深研痛拶,逼迫自己要悟出一番的消息。【自有一番消息。】要好好在本性的地方,必须要好好地研究。【不可徒落语言。】不可以说只在语言上打转。【作道理领过。】只作这个道理,作这个道理领过,意思是说我们所说的学佛,学佛,学佛是说学佛的行为,不是佛学,佛学是说我来研究看看,做一个学者,若学佛就是深入佛的本性去悟,这才是真正在学佛,【今当以二义释之。】二种意义来解释,【一本空义。】第二叫做常住义,本空义【即无相之实相。以现前一念心性。本自空寂。】你曾听过:庸人自扰之。庸人自扰之就是说愚痴的人他自己困扰自己的本性,因为他所发出来的就是意识,本性被迷了,起心动念就是我们这个意识,意识…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