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P40

  ..續本文上一頁,遇到境界的時候所産生的力量,渾大有,渾大有就是全部都運用得出來,渾就是全部用得出來,整體都用得清清楚楚,渾大有,簡單講,本性你要找你怎麼找都找不到,但是又清清楚楚具足智慧在你的日常生活,你要二十四小時都在我們的身邊。【故曰:不可言其無。】不可以說它沒有。【此不落空邊也。】空邊。

  【具造百界千如者。具是理具。】就是我們的本性,【(理中本具)】但是第一件事情都有事理圓融,【造是事造。】事造就是【(事上造作)理即心性不變之體。事即心性隨緣之用。】我們這個理就是這個本性不變的體,我們這個本性永久不變,永遠就是這樣,若就事相來講這個本性隨緣,它有作用,簡單講:【謂吾人一念心性理中。本具百界千如。】百界千如,它譬如說,【喻如海水本具百浪千波也。若約隨緣之用。】隨緣之用,【事上則造作百界千如。喻如水隨風緣。而起百浪千波也。】種種的波浪,譬如說如水隨風這個緣,而起這個百浪千波。

  【喻中雖明。法中未了。】什麼意思呢?海水本來同一體,風若吹下去,風就是我們的無明,就翻騰起伏,簡單講就是說我們的本性清清淨淨,若被欲望……,這個本性起了無明之後,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就産生六道輪回,簡單講就是這樣,比喻當中難明,法中未了,對這個法並沒有深入了解。【何謂百界千如。吾人一念。具足十法界。】我們人一念具足十法界,哪十法界呢?【四種聖人法界:】什麼叫做四種聖人的法界?【一佛法界。】所謂佛法界就是究竟的解脫,究竟的覺悟就是佛。【二菩薩法界。】諸大菩薩,法身的菩薩。【叁緣覺法界。】修十二因緣。【四聲聞法界。】四聖就是聖人,不會再來六道輪回,不會再退墮爲凡夫,所以叫做四聖法界,佛、菩薩、緣覺、聲聞。【更有六種】所謂六種法界,【凡夫法界。天法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諸天)人法界。(四大部洲之人類)阿修羅法界。(阿修羅譯非天。與人類隔絕,所以不見。住于須彌山,及大海底,有四種阿修羅)地獄法界。】天法界就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諸天”,人法界就是“四大部洲之人類”。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盧洲,這個洲就是星球的意思,四個星球。阿修羅法界,阿修羅翻譯成中文就是有天之福,但是沒有天之德,阿修羅翻譯成中文叫做無端,就是心不端正,意思就是說上輩子他也有布施給叁寶,但是也誹謗叁寶,這就變成跑去阿修羅,脾氣又壞,他布施叁寶是很有福報,但是在叁寶當中又好講是非,脾氣又壞,他雖然有福報,但是他會跑到阿修羅界,他有天的福報,但是沒有天的德行,因爲他造業,心中忿怒,無端就是端正的端,他不端正叫做阿修羅,所以“阿修羅譯非天。與人類隔絕,所以不見。住于須彌山,及大海底,有四種阿修羅。”所以底下說還有一個“地獄法界”,四種的阿修羅,不是阿羅漢,阿修羅,底下說地獄的法界,【餓鬼法界。畜生法界。】這樣剛好六凡,算六道輪回,加上四聖法界,【合爲十法界。每界各具十界。】每一個界,比如說我們人,我們人若在人間修行開悟,大慈大悲度衆生,啊!那個活佛,那個活佛,我們人若是在人間發一個心來修行,精進修行,又肯布施、持戒、精進、禅定、般若,他說:這個是人中的菩薩。這個人修行跑到深山林中自利,這種人是人中的阿羅漢,我們人修這個十善,他沒有聽到佛法,但是他修這個十善,(就是這個人是天人。……)所以這四聖法界就是佛、菩薩、緣覺、聲聞,六凡法界就是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十法界,所以十界,我們人若修十善這就是天法界,這個人法界,我們人守五戒,這就是我們人,這個人很會發脾氣,這就是我們人裏面的阿修羅,這個人殺生、偷盜、邪淫、誹謗叁寶,五逆十惡罪全都做,這地獄的衆生,地獄法界,這個人這輩子很窄,餓鬼,餓鬼,餓又冷,又沒有人要給他吃,穿、住都沒有,餓鬼的法界,再來畜生的法界,聽別人講:畜生不如,畜生的法界,人的地獄,造五逆十惡罪,人的這個餓鬼,又餓又冷又沒有錢,畜生的法界就是我們人造這個惡業太重,人家說心不好,畜生不如,合起來是十法界,裏面叫做十法界,意思是說我們人本身當下有具足十法界,若是佛,佛是示現,佛若要度菩薩就示現菩薩法界,佛若要度緣覺就示現這個緣覺,所以佛若下面的九界都叫做示現,到地獄度衆生,地藏王菩薩那也算示現,算示現,算示現,所以佛法界裏面也有十法界,菩薩法界裏面也有十法界,緣覺法界裏面也有十法界,聲聞裏面也有十法界,天裏面也有十法界,人裏面也有十法界,阿修羅也有十法界,地獄、餓鬼、畜生全都有十法界,這樣十乘以十剛好多少?一百,【則成百界。】百界。

  ○【千如者。一界有十如是。】十如是。【《法華經》雲: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這幾句話在解釋什麼呢?千如,一界裏面有十如,一界裏面有什麼十如呢?《法華經》裏面說我們人出世做人,我們人就是這種相,如是相,我們人就是這種性,人就有這個人性,人就有這個體,這個體分這個假體,還有真體的本性,這個力,我們人就是有這個作用,我們人就是有這個造作,我們人就造這種因,我們人就是遇到這種緣,我們人就有是這種果報,果跟報分開,人就是本末究竟,本末就是如此,本來如此,法爾如是,本來如此,本末究竟就是徹徹底底的包括了相、性、體、力、作、如是因、緣、果、報,本末究竟簡單講就是這樣,沒什麼好講的,得如是,造如是因得什麼果,我們人就是具足這樣,看到一只豬,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就是豬,簡單講就是這樣,所以講【百界各具十如。】十個如,佛,佛有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佛界也有,菩薩界也有,菩薩法界也有,緣覺法界也有,聲聞法界也有,十法界統統有,所以百界裏面又有一個十如,所以一百乘以十【是則成】多少?千,【千如。】千如。底下【複有假名一千。】假名一千就是假的,假的名一千,因爲每一個要安上一個假的名,就一千。【正報一千。】正報是什麼?身壽,我們的色身跟我們的生命,正報,【依報】就是我們的環境,環境又【一千。】正報有一千,依報也有一千,所以假名正報、依報,這樣【共有叁千。】剛好叁千。底下【複有理具叁千。】就是我們的本性就這個道理來講,它有這個叁千:假名叁千,正報一千,依報一千,加起來叁千,加起來叁千,【事造叁千。】理具就是無形的東西,事造就是有形的東西,叁千,【古人雲。理具事造。】理具還有事造,理具叁千,事造也是叁千,所以理具事造,【兩重叁千。】各叁千的意思,各叁千的意思。【同居一念也。不可言其有者。以百界千如。種種差別。惟一真如。】同居一念是什麼意思?同居一念就是說同時就是一個念頭,講來講去不離一個念頭,一念叁千,百界千如,這個天臺宗的思想,一念叁千,動一個念頭具足叁千,百界千如,一念叁千,這是天臺宗常常在講的,同居一念也,不可言其有者,以百界千如,種種差別,惟一真如。【各無自體可得。】全都沒有真實的體可以得。【故不可言其有也。】也不可以說它沒有,全都無體可得,但是又不可以說它無,說它沒有又不可以,又有事造,還有,所以說都是一念,不可言其有者,以百界千如,種種差別,就是一個真如,不可以說它有,但是從真如所幻化出來各無自體可得,也不可以說它有。【此不落有邊也。】前面講不落空,現在是不落有,佛教就是講中道,佛法是講中道,不落空,不落有,就是中道,中道本來就是沒有,你不講空,你不講有,本來就是沒有中,本來就是沒有中。

  【解】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非離此別有自性。】上二句是說本性離開虛妄的相,下叁句是說相不離本性。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這就是說我們的本性是離開虛妄的,緣慮這就是第六意識,分別也是第六意識的作用,語言文字是因爲我們人的思想是無形的東西,而必須要描寫我們內心的東西所創造出來的語言跟文字,這都是一種假相的東西,假相的東西當然不是實在,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意思是說緣慮這個分別,語言文字雖然是假的虛妄,但是不能離開我們這個本性,不能離開本性,它別有自性,不能離開,也就是相不離我們的本性。

  【講】上二句言性離妄相。下叁句言相不離性。緣慮分別者。是心緣念慮第六意識能分別心也。】就是說會攀緣又有思想的那就是第六意識的分別心。【又此心能攀緣塵境。】塵就是肮髒汙染的東西。【思慮分別也。】我們有思想,我們有分別。【此心有明了意識。】第六意識就是有清清楚楚明了的意識。【獨頭意識。】獨頭就是單獨起來,沒有經過境界的引誘自然産生的一種意識,明了意識跟獨頭意識,獨頭意識,【二種差別。明了意識。】是什麼呢?【同前五識。】比如說眼、耳、鼻、舌、身,【俱時而起。】俱時而起就是同時起來,比如說眼睛看到花就攀緣這朵花美,我把它摘回來,耳朵若聽到聲音,說:這音響很好,有時間也要買一下,耳朵聽這個聲音,第六意識同時分別,所以這叫做同前五識,眼、耳、鼻、舌、身,俱時而起,同時起來。【緣五塵境界。】攀緣這個五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色、聲、香、味、觸,五塵的境界。【又名五俱意識。】五俱意識的意思就是說跟前面五識同時而起,這叫做五俱意識。【獨頭意識。】單獨起來的,沒有經過任何的境界引誘內心自己的思惟,所産生的獨頭意識。【緣法塵獨影境。】法塵的意思就是說【即前五塵落卸影子。】的一種影像,一種影像,所以這叫做緣這個法塵,法塵是半…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