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遇到境界的时候所产生的力量,浑大有,浑大有就是全部都运用得出来,浑就是全部用得出来,整体都用得清清楚楚,浑大有,简单讲,本性你要找你怎么找都找不到,但是又清清楚楚具足智慧在你的日常生活,你要二十四小时都在我们的身边。【故曰:不可言其无。】不可以说它没有。【此不落空边也。】空边。
【具造百界千如者。具是理具。】就是我们的本性,【(理中本具)】但是第一件事情都有事理圆融,【造是事造。】事造就是【(事上造作)理即心性不变之体。事即心性随缘之用。】我们这个理就是这个本性不变的体,我们这个本性永久不变,永远就是这样,若就事相来讲这个本性随缘,它有作用,简单讲:【谓吾人一念心性理中。本具百界千如。】百界千如,它譬如说,【喻如海水本具百浪千波也。若约随缘之用。】随缘之用,【事上则造作百界千如。喻如水随风缘。而起百浪千波也。】种种的波浪,譬如说如水随风这个缘,而起这个百浪千波。
【喻中虽明。法中未了。】什么意思呢?海水本来同一体,风若吹下去,风就是我们的无明,就翻腾起伏,简单讲就是说我们的本性清清净净,若被欲望……,这个本性起了无明之后,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就产生六道轮回,简单讲就是这样,比喻当中难明,法中未了,对这个法并没有深入了解。【何谓百界千如。吾人一念。具足十法界。】我们人一念具足十法界,哪十法界呢?【四种圣人法界:】什么叫做四种圣人的法界?【一佛法界。】所谓佛法界就是究竟的解脱,究竟的觉悟就是佛。【二菩萨法界。】诸大菩萨,法身的菩萨。【三缘觉法界。】修十二因缘。【四声闻法界。】四圣就是圣人,不会再来六道轮回,不会再退堕为凡夫,所以叫做四圣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更有六种】所谓六种法界,【凡夫法界。天法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人法界。(四大部洲之人类)阿修罗法界。(阿修罗译非天。与人类隔绝,所以不见。住于须弥山,及大海底,有四种阿修罗)地狱法界。】天法界就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人法界就是“四大部洲之人类”。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这个洲就是星球的意思,四个星球。阿修罗法界,阿修罗翻译成中文就是有天之福,但是没有天之德,阿修罗翻译成中文叫做无端,就是心不端正,意思就是说上辈子他也有布施给三宝,但是也诽谤三宝,这就变成跑去阿修罗,脾气又坏,他布施三宝是很有福报,但是在三宝当中又好讲是非,脾气又坏,他虽然有福报,但是他会跑到阿修罗界,他有天的福报,但是没有天的德行,因为他造业,心中忿怒,无端就是端正的端,他不端正叫做阿修罗,所以“阿修罗译非天。与人类隔绝,所以不见。住于须弥山,及大海底,有四种阿修罗。”所以底下说还有一个“地狱法界”,四种的阿修罗,不是阿罗汉,阿修罗,底下说地狱的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这样刚好六凡,算六道轮回,加上四圣法界,【合为十法界。每界各具十界。】每一个界,比如说我们人,我们人若在人间修行开悟,大慈大悲度众生,啊!那个活佛,那个活佛,我们人若是在人间发一个心来修行,精进修行,又肯布施、持戒、精进、禅定、般若,他说:这个是人中的菩萨。这个人修行跑到深山林中自利,这种人是人中的阿罗汉,我们人修这个十善,他没有听到佛法,但是他修这个十善,(就是这个人是天人。……)所以这四圣法界就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法界就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十法界,所以十界,我们人若修十善这就是天法界,这个人法界,我们人守五戒,这就是我们人,这个人很会发脾气,这就是我们人里面的阿修罗,这个人杀生、偷盗、邪淫、诽谤三宝,五逆十恶罪全都做,这地狱的众生,地狱法界,这个人这辈子很窄,饿鬼,饿鬼,饿又冷,又没有人要给他吃,穿、住都没有,饿鬼的法界,再来畜生的法界,听别人讲:畜生不如,畜生的法界,人的地狱,造五逆十恶罪,人的这个饿鬼,又饿又冷又没有钱,畜生的法界就是我们人造这个恶业太重,人家说心不好,畜生不如,合起来是十法界,里面叫做十法界,意思是说我们人本身当下有具足十法界,若是佛,佛是示现,佛若要度菩萨就示现菩萨法界,佛若要度缘觉就示现这个缘觉,所以佛若下面的九界都叫做示现,到地狱度众生,地藏王菩萨那也算示现,算示现,算示现,所以佛法界里面也有十法界,菩萨法界里面也有十法界,缘觉法界里面也有十法界,声闻里面也有十法界,天里面也有十法界,人里面也有十法界,阿修罗也有十法界,地狱、饿鬼、畜生全都有十法界,这样十乘以十刚好多少?一百,【则成百界。】百界。
○【千如者。一界有十如是。】十如是。【《法华经》云: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这几句话在解释什么呢?千如,一界里面有十如,一界里面有什么十如呢?《法华经》里面说我们人出世做人,我们人就是这种相,如是相,我们人就是这种性,人就有这个人性,人就有这个体,这个体分这个假体,还有真体的本性,这个力,我们人就是有这个作用,我们人就是有这个造作,我们人就造这种因,我们人就是遇到这种缘,我们人就有是这种果报,果跟报分开,人就是本末究竟,本末就是如此,本来如此,法尔如是,本来如此,本末究竟就是彻彻底底的包括了相、性、体、力、作、如是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简单讲就是这样,没什么好讲的,得如是,造如是因得什么果,我们人就是具足这样,看到一只猪,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就是猪,简单讲就是这样,所以讲【百界各具十如。】十个如,佛,佛有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佛界也有,菩萨界也有,菩萨法界也有,缘觉法界也有,声闻法界也有,十法界统统有,所以百界里面又有一个十如,所以一百乘以十【是则成】多少?千,【千如。】千如。底下【复有假名一千。】假名一千就是假的,假的名一千,因为每一个要安上一个假的名,就一千。【正报一千。】正报是什么?身寿,我们的色身跟我们的生命,正报,【依报】就是我们的环境,环境又【一千。】正报有一千,依报也有一千,所以假名正报、依报,这样【共有三千。】刚好三千。底下【复有理具三千。】就是我们的本性就这个道理来讲,它有这个三千:假名三千,正报一千,依报一千,加起来三千,加起来三千,【事造三千。】理具就是无形的东西,事造就是有形的东西,三千,【古人云。理具事造。】理具还有事造,理具三千,事造也是三千,所以理具事造,【两重三千。】各三千的意思,各三千的意思。【同居一念也。不可言其有者。以百界千如。种种差别。惟一真如。】同居一念是什么意思?同居一念就是说同时就是一个念头,讲来讲去不离一个念头,一念三千,百界千如,这个天台宗的思想,一念三千,动一个念头具足三千,百界千如,一念三千,这是天台宗常常在讲的,同居一念也,不可言其有者,以百界千如,种种差别,惟一真如。【各无自体可得。】全都没有真实的体可以得。【故不可言其有也。】也不可以说它没有,全都无体可得,但是又不可以说它无,说它没有又不可以,又有事造,还有,所以说都是一念,不可言其有者,以百界千如,种种差别,就是一个真如,不可以说它有,但是从真如所幻化出来各无自体可得,也不可以说它有。【此不落有边也。】前面讲不落空,现在是不落有,佛教就是讲中道,佛法是讲中道,不落空,不落有,就是中道,中道本来就是没有,你不讲空,你不讲有,本来就是没有中,本来就是没有中。
【解】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非离此别有自性。】上二句是说本性离开虚妄的相,下三句是说相不离本性。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这就是说我们的本性是离开虚妄的,缘虑这就是第六意识,分别也是第六意识的作用,语言文字是因为我们人的思想是无形的东西,而必须要描写我们内心的东西所创造出来的语言跟文字,这都是一种假相的东西,假相的东西当然不是实在,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非离此别有自性,意思是说缘虑这个分别,语言文字虽然是假的虚妄,但是不能离开我们这个本性,不能离开本性,它别有自性,不能离开,也就是相不离我们的本性。
【讲】上二句言性离妄相。下三句言相不离性。缘虑分别者。是心缘念虑第六意识能分别心也。】就是说会攀缘又有思想的那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又此心能攀缘尘境。】尘就是肮脏污染的东西。【思虑分别也。】我们有思想,我们有分别。【此心有明了意识。】第六意识就是有清清楚楚明了的意识。【独头意识。】独头就是单独起来,没有经过境界的引诱自然产生的一种意识,明了意识跟独头意识,独头意识,【二种差别。明了意识。】是什么呢?【同前五识。】比如说眼、耳、鼻、舌、身,【俱时而起。】俱时而起就是同时起来,比如说眼睛看到花就攀缘这朵花美,我把它摘回来,耳朵若听到声音,说:这音响很好,有时间也要买一下,耳朵听这个声音,第六意识同时分别,所以这叫做同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俱时而起,同时起来。【缘五尘境界。】攀缘这个五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五尘的境界。【又名五俱意识。】五俱意识的意思就是说跟前面五识同时而起,这叫做五俱意识。【独头意识。】单独起来的,没有经过任何的境界引诱内心自己的思惟,所产生的独头意识。【缘法尘独影境。】法尘的意思就是说【即前五尘落卸影子。】的一种影像,一种影像,所以这叫做缘这个法尘,法尘是半…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