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P43

  ..續本文上一頁故合照義。】所以底下,“照寂”,“照寂”重這個“寂”字,“強名法身”,“寂照強名報身”,重這個“照”字,簡單講就是“寂”字合“法身”,“照”字合“報身”,好!左邊圓圈的底下,圓圈的底下。

  ○【問】他就這樣問【:上科以法身合照。此科以法身合寂。豈不自相矛盾?】看前面:“寂而照,強名法身”,“照寂,強名法身”,這樣是不是矛盾?這樣是不是矛盾?前面講寂而照是強名法身,清淨法身;現在是講照寂強名法身。師父!這個是不是矛盾呢?這個沒有矛盾,沒有矛盾,此科以“法身”合“寂”字,上一科是以“法身”合“照”字,這是不是自相矛盾呢?絕對沒有矛盾。

  【答:法身有隨緣無相二義。上科身土對論。法身隨緣合是照。寂光不變應屬寂。此科法】身的【報】身【對舉。】互相對照出來。【法身無相合是寂。報身有相應屬照。幷非前後相違。】聽得懂的舉手,重新讀一遍,有我在你不用擔心,弄得你滾瓜爛熟,不會聽不懂,放心,我會把你弄得滾瓜爛熟,現在這句你注意看,有一個“土”跟一個“心”,你注意看!知道嗎?一個法身,一個報身,這樣知道嗎?一個法身,一個報身,好!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我們姑且不論前後,先就論這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土”跟“身”來比較,“照而寂,強名常寂光土”,因爲“土”是不動義,不動義,簡單講就是說“照而寂”是重在“寂”,是重在“寂”,是偏重于“寂”的解釋,所以強名,勉強說,強名就是勉強來講,它是常寂光土。“寂而照”這句話是重這個“照”字,照,這句話是重這個“照”,所以“強名清淨法身”,清淨法身,這樣講還聽不懂,簡單講就是說“常寂光淨土”它是不動,所以合這個“寂”,“清淨法身”因爲它有隨緣的意思,所以合這個“照”,沒有人笑就是都聽懂了,這樣就聽得懂了吧!搞得一頭霧水,現在再來,現在再來,無論前面跟後面,現在論這個“法身”跟“報身”,意思就是說“法身”是合這個“寂”,“報身”是合這個“照”,知道嗎?合這個“照”,所以若“照寂”應該合這個“法身”,若“寂照”合這個“報身”,這樣才合得來,知道嗎?意思是說無論前面後面就這一句而論,就這一句而論,就OK了,就這樣而已,這樣還聽不懂再舉手,這樣還聽不懂的舉手,我不會罵你,沒關系,聽得懂,所以現在再來講,我們又再來解釋一遍,知道嗎?我們這句,我們再來解釋一遍,這樣你就更清楚,更清楚,這兩句就是了解我們人一念的心性,又即是如來法身跟報身二身,法身是清淨不動,所以合這個寂,報身是光明遍照,所以合這個照,他就請問,前一科以法身合這個照,這一科法身合這個寂,這樣是不是互相矛盾?答:法身有隨緣跟無相,上一科是叁身跟四土在對論,所以法身隨緣應該是合這個照,若寂光淨土屬于寂,所以這一科是法身跟報身是對舉,所以法身無相是合寂,報身有相是合照,並沒有前後矛盾,簡單講就是每一個……,諸位!“照而寂,強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強名清淨法身。”這句話,就這句話來論,就“土”跟“心”來論,“照寂強名法身,寂照強名報身,”這句話就法身跟報身來論,其它不管,這樣你就清清楚楚,清清楚楚。諸位!你不要覺得聽不懂就不來,這個經典是千百萬億劫遇不到的東西,遇不到的東西,聽不懂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第一次就聽得懂是騙人的,沒有關系,跟師父合作,你們一定要來聽,不要說聽不懂就不來,不來你就失去這個因緣,下次講還是聽不懂,就像一條路,一條路,這個寶藏放在最後面,你若遇到彎彎曲曲,我不走了,你永遠得不到寶,永遠得不到寶,難的東西你再繼續聽,這樣下次再遇到困難就不困難,困難的你就逃避,下次遇到困難還是聽不懂,還是聽不懂,這真的。

  【解】又。性德寂照。名法身。修德照寂。名報身。

  【講】性德屬性具之德體。】的德體。【如在礦之金。】礦的金,金子雖然汙染,我們若把它修、修……,修久它就會恢複金子的這個原來的美,的這個光。【修德屬修成之德相。如出礦之金。】我們若有修、修……,這塊金子放在深山林中,沒有經過磨過,沒有經過修過,這金子顯現不出來,我們慢慢、慢慢修,哇!純金九九九九,這女人最愛的,挂得珠光寶氣,九九九九純金,提煉出來的,我們的本性就是這樣,本性大家都具足,但是顯現不出來,顯現不出來,必須要修,所以本性若具足這叫做性德,若修、修、修,修出來的,這叫做修德。【法身本有。不假修治之功。故性德寂照。名法身。報身修成。惑淨智圓方顯。】惑就是我們所講的煩惱,煩惱若斷盡了,惑就是我執跟法執若斷盡了,清淨智慧圓滿他就顯現出來。【故修德照寂。名報身。】簡單講這句話性德寂照,名叫做法身,修德照寂,名報身。性德寂照意思就是說我們的本性具足一切,所以它寂,但是他有無量照的功夫,清淨的智,照就是屬于理性,屬于智慧作用,名叫做法身,至于修,修德是照寂,意思就是說因爲他修行修到進入這個清淨寂靜處,所以叫做照寂,名叫做報身,名叫做報身,簡單講法身是站在本來有的就是我們的法身,報身就是修出來的,所以簡單講性德寂照,名法身,修德照寂,名報身,簡單講法身本有,修德照寂,報身是修出來的,所以多一個修,修德。底下,

  【解】又。修德照寂。名受用身。修德寂照。名應化身。】我們這句又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這個照寂跟寂照,今天整天都在講這兩個字而已,整天都在講這個,會一頭霧水就是這樣,底下,現在站在受用跟應化身來講,這個修德修出來有這個清淨智慧觀照,觀照通達到大寂靜處,咦!名受用身,把筆拿起來,什麼叫受用身?自己受用,修德寂照,名應化身,什麼叫做應化身?應化身,把筆拿起來,就是利益衆生,利益衆生,簡單講受用身就是他自己得到利益,自己來享受清淨的果報的色身,應化身就是方便,起大慈悲來度衆生,叫做應化身,出世在印度的釋迦牟尼佛就是應化身,應化身。底下,修德,就這人修的德來看這個照跟寂,寂跟照,這樣來講分作照而寂,照而寂,這是名受用身,寂而照,名應化身,底下有解釋,有解釋,底下:

  【講】又修德照寂。】這條全都修德,就修德照跟寂,寂跟照解釋修德的照寂,【照屬智。寂屬理。】道理。【用始覺智。照本覺理。】照得本覺跟始覺合一。【照徹心源。】照徹心源就是本性。【得根本智。】根本智,什麼叫做根本智呢?就是我們所講的實智,本性,實相,證悟到實相,如來藏,一真法界,這個叫做根本智,根本智又名如來藏,又名一真法界,又名實相,又名法身,簡單講就是這樣根本智,用始覺智照著本覺的道理,照徹我們的本性,得到根本智。【又名理智。】理上智,從道理上來講的這個智叫做理智,這個不是理智的……,不是我們所講的那個理智,不是這個意思,你要搞清楚,就道理上來講的智慧,就本體來講的智慧,這個理就是本體,就理上,就本性來講的這個智,【又名實智。成自受用報身。】自己受用,得到利益,爲什麼得到利益呢?爲什麼得到利益呢?他就是得到他清淨的報身,他會享受到無量無邊的快樂,所以什麼人最享受?娶美妻是不是享受?有轎車是不是享受?有樓房是不是享受?到全世界浏覽是不是享受?又怕飛機爆炸,有樓房又怕火災,開車怕車禍,若娶美妻怕被人家搶走,這都不是享受,世間最大享受的人是什麼人?佛,全宇宙當中最會享受的人是什麼人?佛,佛享受的是什麼?享受清淨無量的本性,清淨無量快樂的本性,清淨無量的智慧,清淨無量的報身,全宇宙當中沒有一個人比佛更快樂,沒有,學佛就是簡單講學佛就是要做什麼?要得到福報,要得到智慧,要得到最大的解脫,這金子,這男女,金錢,車,房子,更多享受都不可能比佛祖更享受,爲什麼?因爲無量的智慧,我們本性就是無量無邊金銀琉璃,無量無邊莊嚴的地方,我們不住那個地方,住這間……,有的人說:噢!文殊講堂像皇宮殿。這若要跟佛祖那個地方比較,你若看到佛祖的極樂世界,他創造的極樂世界再來看我們講堂,他那裏光是一朵花,極樂世界一朵花,經典在講,一朵蓮花有多大呢?有六十由旬,有四十由旬,有八十由旬,簡單講就是說極樂世界最小朵的蓮花四十裏,四十裏就是高雄到臺南畫一個圓圈那麼大,極樂世界最小朵的蓮花是高雄到臺南畫一條直線,直徑畫一個圓圈那麼大,你看極樂世界有多大,一個蓮花池裝六十億朵蓮花,你不敢想像極樂世界,所以我若講這個極樂世界我就不想活,希望很快死,很喜歡去,活在這世間沒有什麼意思,我們那個地方爲什麼不去要住在這個地方,對不對?那是今天業障卡住沒有講經不可以,度叁餐,不然住這娑婆世界做什麼,根本沒意思,你認爲人生有什麼意思,你認爲,根本沒有意思,又不能自殺才糟糕,可是不能自殺,聽到極樂世界這麼好,噢!我也要去,極樂世界有人誤會,今天講得這麼深奧,講一點有趣的地方,這個極樂世界這個蓮花,這個蓮花是事事無礙法界,我們若到極樂世界不是像我們的靈魂在媽媽的腹中,全都一無所知,不是這樣,極樂世界即使給你下品下生,經典在講給你最差的下品下生,比叁禅的這個……,我們娑婆世界叁禅,叁禅就是娑婆世界的極樂世界,那個修無量的定,在叁禅天那麼清淨的天人還要快樂,還要快樂,爲什麼?還是有漏的色身,來到極樂世界這是無漏的色身,無漏的色身,在蓮花裏面你就知道無量無邊的世界,所以我們若是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個蓮花池裏面,藥師佛,藥師如來的世界馬上顯現在蓮花苞裏面,讓你看得清清楚楚,你在蓮花苞裏面你也不感覺你在蓮花苞裏面,它是事事無礙的法界,你到那個地方你就覺得你的色身很清淨,而且神通自在,神通自在,他世界都顯現在這個蓮花苞裏面,因爲事事無礙,所以簡單講就是是,到極樂世界…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