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P46

  ..續本文上一頁有執著呢?無明,爲什麼無明呢?不曾觀照,不曾觀照,知道嗎?不曾觀照過自己,當然他不曾觀照他會隨這個習氣一直牽引一直牽引,所以一個人他在做錯誤的時候,他用主觀的意識自己做,他很嚴重的錯誤,他不認爲說他這樣是錯誤,他明明就是在造地獄的因,他認爲這樣是對,所以說佛說十方叁世一切衆生皆因爲無明才會造業,皆因無明,你若有智慧你就不會貪,你就不會嗔恨心,你就不會嫉妒衆生,你就無量的智慧,所有一切戒、定、慧都具足,戒、定、慧都具足,就是悟到實相的道理,所以這個實相的道理是非常的重要,提綱則衆目張,挈領則襟袖至,我們拿這件衣服起來,挈就是提起來,將這件衣服領子拿起來,哪裏是領子,哪裏是袖子,襟袖就是領子,就看得很清楚,挈領則襟袖至,故體後應須辯宗,所以我們講到實相的體之後,應該須要辯宗,就是要明了如何修行,要分辨說我們這本《彌陀經》是講實相,實相這到底是要如何修行。

  【講】第叁明宗】明宗【者。五重玄義。此當第叁。】這是釋名、辯體、明宗,這是第叁。【須當顯明。】要顯明出來。【此經之宗旨。宗者要也。】就是最重要。【即經中所立之行。】經典所講的要如何做。【故曰宗是修行要徑。】最重要的這條路線。【行門無量。】行門無量,【必擇其要。古德雲】古時候的人在說【:念佛是修行捷徑。】直接的。【持名念佛。又爲徑中之徑也。】捷徑當中的捷徑。意思就是說一句佛號念到死,但是諸位要記得要先悟到實相,悟到實相的道理當下你就能夠用功,所以開悟的人沒有是非,開悟的人再發生驚天動地的事情他都沒有感覺,驚天動地的事情絕對沒有感覺。我們去參訪這個廣欽老和尚,廣欽老和尚,說:你如何修行?我就說我在南普陀的時候很煩惱,講出某某人名字,他就說:這也是一條戒律,不要講別人,不要講別人讓我們痛苦,要講我們的福報不夠。所以我覺得這個老和尚在講話就是跟人家不一樣,很厲害,他不會跟你講很多話,一句就一針見血,你開口要講的時候,他就跟你講:不要講別人,講你自己。講你自己,你有對不起別人嗎?若沒有,別人對我們不好,我們的福報不夠,我們若福報夠就遇到好的,我們福報不夠就遇到壞的,這樣也是有道理,我們那時候在南普陀讀佛學院的時候,從九點拜,拜到十一點,我們院長都這樣拜到十一點,飯、菜都冷掉,我又常常腹瀉,不可以吃冷的,吃得很煩惱,身體虛弱得受不了,那時候初出家很抱怨,明明可以吃熱飯菜何必這樣呢?若要拜也不用每樣都拿出去拜,整個都拿出去拜,盛幾碗代表就好了,七粒遍十方對不對,不須要這樣,他整個都扛出去拜,整桶都扛出去拜,拜到後來飯都冷了,十一點,因爲持午,十一點要吃,都冷了,冷了,吃下去腹瀉不止,一直止不住,很痛苦,很煩惱的時候去參訪廣欽老和尚,參訪廣欽老和尚的時候我就說:南普陀都吃冷飯,都給我們吃冷飯。不要這樣講,要講我們沒有福報吃熱飯,不可以講人家拿冷飯給我們吃,反正都講自己不對,這實在很厲害,這聖人跟我們凡夫就不同,難道不是這樣,聖人的看法就是大家都對,他不對,凡夫是他對,大家都不對,相反,我覺得說我們若說學高僧大德一點點,就受用不盡了,受用不盡了,這輩子你用不完,一句就好,所以高僧大德跟你講話不會講太多,不會講太多話,兩句、叁句,你回去自己想,兩句、叁句你會運用一輩子,若不會運用教到死也是一樣,牛牽到北京還是牛,會用功就兩、叁句而已,所以說本性的重要就是有這麼了不起,會修,所以我發現禅宗實在是最了不起,禅宗非常了不起,禅宗的禅師若開悟,你跟他講話半小時就比你看十年的經典還厲害,半小時就好,兩、叁句就好,有時候我們每天在講:啊!這世間是痛苦。世間是痛苦,要用功,其實習氣都還在,習氣都還在。參訪開悟的人他不是這樣告訴你,他不是這樣告訴你,我們參訪那個高僧大德,他才不是說世間是痛苦,他都怎麼告訴你,你看世間哪一樣是快樂,真的,他反過來問你,你看世間哪一樣是快樂,不快樂,你怎麼不用功,怎麼老是習氣還在,對不對?這倒是真的,對不對?所以你有時候每天在看經典,你體會不到,被禅宗的禅師一句話點拔下去,開悟,不是用鐵槌打的,是真的從心地去悟的,因此修行當中若有一個心的清楚,你不會去造口業,你也不會去誹謗人家,你會很冷靜接受宇宙的是是非非,逆境、順境在你心中都沒有作用,都不能産生作用,因爲你有悟到空性,順境也一種力量,逆境也一種力量,這力量跟力量去碰,愈碰力量就愈大,愈攪是非就愈大,愈攪就愈大,你若要跟它對陣愈來就愈大,他悟到空性,順境、逆境全放下,怎麼搞,搞到後來他就搞不動了,悟性拿出來就是有這種力量,所以開悟的人他不會報複,但是憐愍衆生造這個惡業,你要殺他,他也不會煩惱,因爲他已經解脫的聖者,你誹謗他他也不會煩惱,他爲什麼不會煩惱,誹謗人要負因果,被別人誹謗不用負因果,你誹謗人家你本身而言你是造業,令衆生退道心是你的問題,聖者被人誹謗時他歡喜心接受,他還能消業障,而你誹謗別人反而代替人家擔業,換我們代替人家擔業,所以聖人即使再驚天動地的事情他都沒有感覺,包括他的生命要給你他都沒關系,我們沒有辦法。底下,持名念佛就是最重要的路線。

  【會體樞機者。】會體就是悟到這個本體就是實相最爲重要的,【體。即上科所辨之正體。有謂宗即是體。體即是宗。此言不當。要知體是理。】理性的東西,站在理的方面講。【宗是行。體爲宗依之體。宗是顯體之宗。】簡單講宗就是作用的意思,簡單講宗就是怎樣作用,我們悟到實相,是我們的本體,但是要如何行呢?信、願、行,所以宗就是說信、願、行,信、願、行就是我們本體的作用,本體的作用,我們信,信我們這個自己,願,願往生極樂世界,行呢?持名念佛,好好地行善,所以體就是宗依,宗所依的這個體,宗就是顯體的宗,簡單講一個體就是作用。【宗體不即不離。】體跟相、用一樣,體、相、用一樣,宗體不即不離,宗跟體是不即,就是你不能說它是一樣,不離,你不能說它是離開體,也不能說體離開宗,意思是說一爲二,二而爲一。【故曰宗是會體樞機。門之開閉由樞。】門之開閉由樞,樞就是門的軸,那個軸,一個車再一個由那個軸,軸是最重要,開門若沒有那個軸,軸這個臺灣話我就不會講了,你們會講嗎?軸,門的那個軸,開關,我就不曉得這怎麼講,我沒有讀過漢文我不會講這個,不曉得怎麼講,不是,門這樣底下一根栓轉動,知道嗎?門在開,不是在鎖門那個,鎖門的是栓,知道嗎?一個門一……,那是栓,不是軸,你不要搞錯了,那個是拴住的東西,軸就是那個開的那個地方,這片門開起來,這片門開起來,放在最底下那裏,知道嗎?撐起來,門,門具,沒關系,你們自己回去問老一輩的,這我不會念,問老一輩的看這怎麼念,門之開閉由樞。底下一個注音符號起來,【弩之】nǔ,叁聲弩,用機關施放箭的弓矢,用這個機關,弩之【發動由機。】就是用這個機關,用這個機關施放這個箭,安機關,箭安好在弓上,要不然就射這個石頭出去,射箭跟射這個石頭出去,機,【以樞機喻宗。】就是修行最爲重要的。【則宗是會體之要行也。】就是宗,就是我們要修行,修行這個宗就是會體,就是悟到這個本體的實相最重要的修行方法。

  【而萬行之綱領也叁句。而字轉語之辭。此經以信願持名爲宗。】底下說,【余常言持名一法。爲大總持法門。】大總持,我們說“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稀有”。總,總一切法,持,持一切法,總一切法,持一切法,總持,總持,我們說“妙湛總持”就是總一切法也是持一切法,包括了一切所有的修持就是總持,爲大總持法門。【叁學全該。】叁學就是戒、定、慧,戒、定、慧,戒學、定學、慧學全部都包括在內,【六度具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蓮池大師雲:舉其名兮。兼衆德而俱備。專乎持也。統百行以無遺。故此經之宗。爲萬行之綱領。】蓮池大師在說,舉其名,兼衆德而俱備,就是說這個名若是念出來,用持誦的,贊誦的,這個名若呼出來,呼出來,兼衆德而俱備,一切的德行就全部俱備,全部都俱備,這個名是很重要,你不相信嗎?今天你家的單子若貼一個南無阿彌陀佛,寫那六個字,你沒有佛相南無阿彌陀佛,你會向它頂禮嗎,會不會?會嗎?你一定會拜它,對不對?名字,名是假的,但是名字假的東西是包括德行,知道嗎?名字是代表那個人,那個人一切德行就是那個名字,是不是這樣?不然人家誹謗慧律法師你爲什麼會生氣,保護師父,對不對?誹謗別人,你家的事,那不是我師父,是不是這樣?因爲這個名就包括一切,包括一切,人家在贊歎師父的時候我們聽得很安慰,噢!你師父很有修行,口才很好,講經好幾萬人在聽,我們當徒弟的聽起來很歡喜,人家說:你師父怎麼壞、怎樣壞。不同,雖然是假的名字,假的語言,但是代表一切,知道嗎?所以我們要了解雖然是假的,但是實際上當下實在的東西,我們念佛這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當作真的,就是跟我們的本性相應,所以舉其名,兼衆德而俱備,專乎持也,我們會專門念它,念久了就是會跟佛感應,所以我們這個修行就是每天都打電報,每天都打電報,阿彌陀佛我在念你你知道嗎?打這個傳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在娑婆世界,臨命終記得來接引我,不要忘記我每天都有打電話給你,佛祖你可要記得,不然每天用功做啥,就是提醒佛陀,提醒自己,臨命終這一刹那不要顛倒,若顛倒下輩子不得了了,讀大學的時候可以讓你重修、補修,若臨命終,下輩子會聽到佛經不會聽到佛經你還不知道,你還不知道,你懵懵懂懂下輩子說不定當流氓,是老大,老大槍帶著,槍就帶著,講不到兩、叁句話,…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