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P47

  ..續本文上一頁砰、砰,抓去關,槍斃,所以說修行要遇到善因緣,有這個講堂,有善知識,有經典,有光線,全都一切具足,就要把握自己,每一分、每一秒你就要把握自己,不要浪費生命,專乎持也,要認真去念佛,統百行以無遺,有的人念xíng,如果當動詞用hèng,行就是修行的意思,一切百般修行,你若一句佛號念下去念到死就解決了,所以這本經的宗就是萬行的綱領,【綱者。網之綱也。提其綱。則網中衆目自張。】綱,衆目的集中處,所以這個提綱挈領,提綱則衆目張,這一目、一目都看得清清楚楚。【領者。衣之領也。挈其領。則衣之襟袖自至。故辨體之後。應須辨宗也。

  【解】此經以信願持名。爲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啓願。】你若不相信佛祖,你要如何願呢?在座諸位!你今天若對我慧律法師沒有信心,你怎麼會坐在我這裏來聽經呢?聽經有好幾種的情形,你若對我有信,我在講你就會聽進去,有的若是在打聽狀況的,再另外跟人家報備,派來這裏不是在聽經的,不是真的對師父很有信心的,要做什麼,打聽看看幾個人,好回去向另外一個人報備,報告消息,這樣就不是信,他沒有信他怎麼會發願呢?對不對?若真正虔誠來的,我對師父很有信心,師父講一我就聽一,他是我法身父母,這樣我講什麼他就會聽,他就會發願,這樣確實要往生極樂世界,不要再造業,不要再造業,非信不足啓這個願,你若沒有這個信你如何産生這個願力呢?不可能。【非願不足導行。】你若沒有這個願力你要如何去行呢?導就是引,引導去做,你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不是發願就可以,要去做,要去念佛,要去行善。【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若不是持名妙行你就無法滿我們所願,因爲我們所願就是解脫生死,要了生脫死,你若沒有持名的功夫,這個妙,妙就是不可思議,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所以持名念佛法門,唯佛與佛,乃能究竟,只有佛跟佛能了解這個奧妙而已,別人無法了解,舍利弗就不了解了,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才能證到我們所信的,就是這種法門,就是這種的根本。

  【講】此經信願行(持名即淨業之行。)叁資糧。爲修行之宗要。叁資以信爲首者。以信爲道源功德母故。】信爲道源功德母,人家說飲水思源,道源就是……,道就是修行的根本,就在信,所以研讀班,我要求諸位,學生就是對師父要絕對地服從,爲什麼?放下你們的職業,放下你們的身份,放下你們的經濟,你說很有錢,聽師父的,你說你地位很高,照常要聽師父的,你就是對我絕對的信心,這樣我就有辦法指引你一條對的路線,你若對信不足,會動搖,外面隨便講兩句,倒,你永遠建立不起信心,信不起來也無法修行,所以我告訴諸位,我有修行跟沒修行是我的事情,你有修行跟沒修行是你的生死,你要搞清楚,不要整天老是拿那支秤子秤別人,要秤自己,這樣這個信已經進入絕對的清淨,那麼要入這個道就很簡單。【又五根。】我們《彌陀經》裏面誦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五根就是【(信】根,我們有相信叫做根,【進】就是精進,好好的修行,這是修行的根本,【念】,每一個念頭會歸事相,這就是念的根本,【定】呢?每一個定裏面有具足我們的本體清淨的本性,有具足智【慧)】,所以定跟慧照理講是一體兩面的東西,所以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慧根,是五種修行的根本,我們後面《叁十七道品》會講到。【十一善法。(信】根,信善法,【進】就是精進,精進法,【與慚愧。無貪等叁根。】它只有寫一個無貪,少了一個無嗔跟無癡,這在《百法明門論》裏面的十一種善法,信、進、慚、愧、無貪、無嗔、無癡,【輕安】,輕安,我們打坐坐得很好,心情很歡喜,沒有煩惱,【不放逸。】,不放逸就是沒有懈怠,【行舍】就是施舍,施舍,【及不害。)】就是不能殘害衆生,不害。這十一種善法會讓我們成道,信善法,信就是一個,進,第二個,慚,第叁個,愧,第四個,無貪,第五個,無嗔,第六個,無癡,第七個,輕安,第八個,不放逸,第九個,行舍,第十個,不害,十一個,十一,十一種善法,無貪等叁根那是省略。【亦皆以信居先。】也是要以信爲優先。【至吾人學佛階級。信解修證。】就是信、解、行、證,那個修就是行,信、解、行、證,我們要相信佛祖的,這個道理我們必須要了解,了解後讓我們悟到,了解之後要繼續修,修之後證,所證悟的剛好跟佛祖證的,跟這些諸佛、菩薩、阿羅漢證的相同,這就是信、解、行、證修行的四個步驟,修行的四個階段就是信、解、行、證,【亦必以信爲入門。】也是要以信爲入門。【叁資若非有信心。不足以啓(發也。)願。】,啓願就是“發也”願,對一個人沒有信心你怎麼發願,我問你,我願意上研讀班接受法師的嚴格要求,你對我沒有信心,你會來嗎?誹謗師父的早就跑得不見人影,哪有可能今天來上課,不可能的事情,對不對?對師父沒信心跑到臺北去了,中部去了,連靠近都不要靠近,還不屑一顧,寫信來罵,打電話擾亂,所以說人家沒有拿槍來就算很好了,很好了,真的,所以這也要感謝衆生,感謝衆生,不足以啓願。【若非有願力。不足以導行。】若是沒有這個願力,不足以【(引起也。)】這個修行。【若非有持名妙行。(但憑六字橫超叁界)。】沒有這個挂名就是好好念佛,妙行,不可思議的行,【不足滿所願。】妙行就是“但憑六字”出乾坤,但憑六字“橫超叁界”,不足滿所願,滿所願就【往生淨土離苦得樂之願。)而證明所信。即平日所信。西方極樂。依正莊嚴。皆爲彌陀願行之所成就。既念佛往生。親見勝境。乃證所信也。】證所信,就是我那時候所信的,所以我今天有辦法往生到極樂世界,確確實實佛沒有妄語。底下。

  【解】經中先陳】先陳就是先描寫,經中先描寫【依正以生信。】經中先陳依正以生信。【次勸發願以導行。次示持名以徑登不退。】經典,《彌陀經》這本經,它先跟我們講極樂世界有多好,正報就是阿彌陀佛有多好,無量的阿羅漢有多好,聲聞跟緣覺有多好,讓你生出這個信心,之後叫你一心不亂,叫你要發願,應當發願,生彼國土,發願,再來告訴你如何用功,念佛一日到七日一心不亂你就往生極樂世界,生生世世不用再來六道輪回,徑登不退。

  【講】經中佛呼舍利弗。而告之曰:西方有極樂世界。有彌陀現在說法。複廣陳】就是很大,講很多這個【行樹。欄楯。羅網。樓閣。寶池。蓮華。天樂。金地。天華。】這個華就是花。【衆鳥風樹說法。】小鳥,迦陵頻伽,樹,風吹來就是在說法,不是像我們這樹,風吹來飕飕聲,聽得很恐怖,像鬼要出現般,拍電影都是這種聲音,西方極樂世界風吹下去叮叮當當,就是聽到人家在說法,聽到說法,說來說去就是很好,很好,我們現在閉路電視,或是說看這個電視臺,開起來就有,不用,極樂世界不用,二十四個小時你起到哪裏樹都在你的身邊,樹就會對你說法,小鳥就會對你說法,小鳥都不會拉屎的,極樂世界的小鳥沒有在拉屎的,極樂世界的小鳥若有拉屎的,那種小鳥是五濁惡世才有,有的老太婆修行說:我去極樂世界爲阿彌陀佛泡茶、掃地我也甘願,我說:那裏還要泡茶、掃地,那個肮髒的地方就不是叫做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據經典所講,吃很多你也不會覺得很飽,你沒有吃你也不會覺得餓,你要吃很多,你一直吃,也不會飽,你若覺得須要吃東西你就一直吃,若一直吃,吃很多你也會覺得飽,每樣都恰到好處,看有多好,不是像我們這娑婆世界,我去忏雲法師那裏,忏雲法師說愛吃水餃,我是七、八點,六、七點坐計程車下去買水餃皮,跟這個**法師買回來之後開始……,一直切、一直切,包整個早上,六、七點買水餃皮准備餡料,開始一直包,一直剁,十一點十五分開始吃,十一點半,十五分解決,十五分鍾就吃光光,你也差不多,因爲煮給一百零八個人吃,剁整個早上,你知道嗎?講到人家結束的時候包水餃我就煩惱,煩惱,真的煩惱,你不相信參加齋戒學會的你問看看,每次最後一天就包水餃,我就很煩惱,因爲那是忙整個早上你知道嗎?噢!很痛苦,做到牙齒發炎,沒睡,沒睡,極樂世界就沒有這樣,我們爲了吃一餐飯,搞那麼久十五分鍾就吃光光,極樂世界沒有這樣,你不用去煮,也不用動鍋竈,你只要飽食終日在那裏聽法,無量的快樂,無量的世界顯現在你的前面,因爲事事無礙法界,真好,所以說極樂世界,高僧大德就說,說:若不往生,如喪考妣,若是沒有往生極樂世界就像死了父親跟母親那麼悽慘,那麼悽慘,因爲就是極樂世界實在是太好,因爲十方叁世一切諸佛都贊歎,難道不是這樣,如是等一切諸佛,都是贊歎,東方也有什麼佛,南、西、北、下、上都是在贊歎極樂世界,都是在贊歎,無量的諸佛都是贊歎極樂世界,那你想想我們爲什麼不發願到極樂世界,接下來又是很簡單,你只要一心念佛就往生,不是很困難,不必斷惑,只要臨命終煩惱不要起來,所以平常要學習放下,放下、放下、放下,放下的最後還是要放下,放不下還是要放下,臨命終就OK了,所以你要常常這樣想世間沒什麼快樂的,都騙人的,這樣臨命終你就有希望了,這張車票你就快買到了,真的,放下,放不下你還是要放,這樣臨命終你就有幾分的把握,如果說你現在很認真念佛,但是臨命終……,你平時放不下,還執著你那個兒子,還執著你那個先生,所以我常常告訴這些太太,說:這些太太們!你要常常想你先生壞的地方,不然女人很重感情,你常常想:我先生打我,違逆我,侮辱我。好!我要往生極樂世界,下輩子不要再嫁給他了,要常常想壞的,不要常常想:我先生對我很好,幫我買衣服,買化妝品,下輩子還要嫁給他。你要想你先生壞的這樣你才會往生,才放得下,最好是死掉比較好修行,死了先生是比較好修行,但是不是叫你先生死,你不…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