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P48

  ..續本文上一頁要誤會,是說如果沒有先生是比較好修行,比較好修行,因爲比較沒有挂礙,比較沒有牽挂,但要經濟好,若孩子還小不要死,孩子還小養不起,你也辛苦,你也無法修行,賺給這叁個孩子吃你就忙不過來了,所以說總而言之,說極樂世界好,你沒有辦法去形容,你沒有辦法去形容,所以我們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沒有路可以走了,若有路可以走,祖師大德、佛祖就跟你介紹了,爲什麼十方叁世一切諸佛都贊歎這本《彌陀經》,所以我們講堂開始的時候爲什麼講這部經,這部經太重要,太重要,生死就是看這本經,拚生死就是看這本經。所以,【皆廣陳極樂之依報世界。種種莊嚴。

  ○經中舍利弗于汝意雲何下。】底下,彼佛何故號阿彌陀佛,【征釋無量光。無量壽。羅漢菩薩。亦複無量。衆生生者。皆得不退。一生補處】補處就是補佛的位置,補處就是補佛位,佛度完之後,阿彌陀佛之後換觀世音,觀世音之後換大勢至,大勢至之後換諸大菩薩去補這個世界的佛位,【菩薩甚多。皆廣陳極樂之正報主伴。】簡單講,極樂世界處處是佛,都是正法,沒有象法和末法,皆廣陳極樂之正報主伴,正報和主伴,正報就是佛,無量壽、無量光,聲聞緣覺的菩薩,正報!主就是阿彌陀佛,伴呢?就是聲聞緣覺的菩薩,【種種莊嚴。廣陳依正種種莊嚴者。】依正種種莊嚴就是,依報跟正報各種的莊嚴,就是要讓我們聽到之後産生信心。【正欲令聞者以生信也。

  次勸發願以導行者。】再來,勸告我們發願來引導我們修行。【經中佛告舍利弗。衆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此即佛勸衆生。發願導行之文。有願方能起行故也。

  次示持名以徑登不退者。經中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即示持名念佛之法。從一日至七日。克期取證。而得一心不亂。臨終蒙佛接引。往生淨土。以徑登不退也。】徑登不退也。

  【解】信則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願則厭離娑婆。欣求極樂。行則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信則信自,信自己,信他就是諸佛,信這個因,念佛的因,信這個果,確實有這個極樂世界,信這個事相,信這個道理,願呢?厭離娑婆,所謂厭離娑婆就是很討厭這個娑婆世界,有叁苦,有八苦,有無量的痛苦,欣求極樂,很歡喜心來求生極樂世界,行則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講】此總標信願行叁資。】資就是我們這個道糧,比如說我要去爬山我就要准備一些吃的東西才走得動,我若有准備一些資糧,這樣我爬山我就不怕被餓死,我要去五天,就要准備五天的糧食,我要走很遠的路,要爬很高的山,我必須要有糧食,沒有糧食你怎麼爬山呢?你要往生極樂世界你也要具足資糧,具足信,具足願,具足行,這些資糧,你才能夠往生。【能信之心是一。所信自他因果事理不一。願則厭苦欣樂。】厭惡這個娑婆世界的痛苦,欣樂就是歡喜心來接受極樂世界,一心一意欣慕極樂世界的好處。【行則但持一句佛號。求得一心不亂。即求證念佛叁昧也。】念佛叁昧,叁昧就是正定的意思,正定就是定慧均等。

  【解】信自者。】信自是什麼呢?【信我現前一念之心。(學者須從這裏死盡偷心,不可草草。)本非肉團。亦非緣影。(指第六識緣塵分別影事之心。)豎無初後。橫絕邊涯。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信自就是信我現在這一念的心,“學者”看右邊小字的,這幾個字很重要,學者“須從這裏死盡偷心,”死盡偷心就是不可以有那個僥幸的心理,偷心就是僥幸,我現在念佛、念佛,煩惱,煩惱還在,我現在念佛還在造口業,或是心裏想:我這樣可能會往生了,我這輩子修這樣已經算不錯了,這樣算會往生了,常常寬恕自己,常常原諒自己,其實懶惰得要命,都不用功,都自己安慰自己,我這樣差不多可以往生了,我這樣夠資格了,那就是偷心,偷心就是自己的修行其實是不夠,臨命終他沒有把握,但是他都自認爲他可以這叫做偷心,意思是說僥幸,僥幸,希望僥幸往生極樂世界,錯了,這個不可以,“不可草草。”簡單講就是說信我現前一念之心,意思是說每一念出來你要觀照,裏面有分別心沒有?有執著心沒有?有煩惱心沒有?你這一念放得下嗎?要常常告訴自己,現在這一念你放不下你臨命終真的有辦法?你現在意識作得了主你都無法放下了,臨命終真的有辦法嗎?真的嗎?你真的臨命終有辦法放下,你這個時候控製不住,臨命終控製得住?你不要騙人,所以說當下放下臨命終就有希望了,你若老是認爲我修這樣差不多了,可以往生,你穩死的,臨命終你穩死的,你要常常說:這樣還不可以,還要精進,這樣還不可以,還要用功,現在若發起脾氣,暴跳如雷。師姑!不要發脾氣,我這樣算不錯了,十年前我可以讓他這樣嗎?像今天我這樣算不錯了,其實你雖然說比十年前還進步,但是你這個時候這個念頭嗔恨心又起來,你也不能往生,你要搞清楚,我們都是這樣自我原諒,我過去……,我現在有在進步,被違逆余,要是叁年前就讓你死怎樣,其實他這一念,這也不對,對不對?你有進步,但是還沒有往生的把握,對不對?還是沒有往生的把握,你這一念恨還是沒有往生的把握,所以說現前一念之心就是這個時候,不可以老是跟過去比較,我過去沒有學佛是怎麼樣,我現在學佛是怎麼樣,不可以這樣比較,一定要二十四小時都觀照自己,保持秒秒安詳,要保持每一個念頭出來就非常的安詳,這才有辦法,這才有辦法,本非肉團,不是我們色身這顆心,這顆是肉心,肉心是沒有作用,剛烈的時候心髒還沒有爛就沒有知覺了,可見心髒沒有用,心髒跳動時是幫助意識,我們人死掉的時候這心髒還沒有爛,我們人就毫無知覺了,所以心髒放在那裏也沒有作用,它沒有爛,但是它沒有意識,所以不是那顆肉團心,也不是緣影,亦非緣影,“指第六識緣塵分別影事之心”緣影就是說緣著虛妄,意思是說第六意識所攀緣的東西,就是全都虛妄的這個因緣合和的東西,所以叫做緣影,事相是屬于影像,不是真實的東西,叫做緣影,亦非緣影,我們現在一念之心,我們這清淨的本性,本來就是當下,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也不是我們肉身,也不是這個第六意識虛妄之心,是什麼心呢?底下說豎無初後,我們這個本性,清淨心就是本性,他現在講心,我們這顆心是什麼心呢?清淨心是什麼呢?豎無初後,沒有開始也沒有後面,豎無初後,橫絕邊涯,沒有一個前面,也沒有一個後面,沒有一個開始,也沒有一個結束,也沒有一個邊涯,就是沒有個界限,沒有一個界止,永遠找不到一個邊涯,因爲我們的心是無形的東西,所以諸佛的國土也是無量無邊,終日隨緣,終日不變,記住!這一句話是中國的東西,中國的東西,佛法沒有這樣,佛經沒有這樣子,叁藏十二經典沒有講終日隨緣,終日不變的,意思就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一句話不是佛經的話,是中國祖師大德的話,在研讀班我們已經有談過了,終日隨緣,終日不變,這是方便講,我們每天都隨緣,本性是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邊個元跟我們原來的原意思是一樣的,十方虛空微塵的國土,本來就是我一念心中所顯現出來的,因爲我們會無明,動一個念頭,所以有叁細跟六粗,一直展現出來的粗細的四大,粗細的四大。底下:

  【講】信自者。以心性爲自。】以我們的本性爲自己。【乃對其它一切而說。即是信我現前一念真心。以爲自也。】我們以我們的真心當作自己。【此心本不是世人所認。四大身內之肉團。亦不是世人所認。緣塵】,就是五欲六塵,【分別之影事。】就是第六意識。【此二種皆非真心。】因爲這兩種都是會爛、會生滅、會變化的東西。【世人多皆認假爲真。及認妄爲真。】認這個虛妄當作是真的。【學者須從這裏。好好研究一番。死盡偷心。】意思就是不要存僥幸,要好好地去參悟,好好去參悟,悟到這個實相的東西,本性的東西。【不可草草過去。】不可以簡簡單單潦草過去。

  【何謂認假爲真。世人皆認身內肉團假心。以爲自心。且試問于人曰。汝心在何處。彼必以手指其胸曰。在這裏。】比這裏,【此即是認胸間一團肉。狀如倒挂蓮花。】白天有在作用,晚上暫時作用小一點,【晝開夜合者。】以前沒有醫學的觀念,所以沒有解剖,就講晝開夜合意思是說白天是有在作用,晚上是作用比較小,比較輕,在睡覺,不是合起來,就死了,怎麼合呢?以前的人沒有醫學的觀念,所以他說晝開夜合,作用比較少而已。【以爲自心也。此肉團心。是假非真。有生必滅。終歸爛壞。】就是一定死的。【非不生不滅之常住真心。此肉團心。亦無作用。我說此言。定有許多人不信。必曰此心能知。何以說爲無用。】如何能說明這個心是沒有用。【我曰無知。】根本就不知道,我們可以試試看,【不妨試驗看。若是有知。此心在人身內。未爛未壞。】躺在那裏。【皆當有知。何以世人乍死。此心仍在。即不能知。】意思就是說你的心根本是肉身之意識在作用,不是那個肉在作用。【足證能知者。非此心。說有知者。非事實也。】說我們這顆心,我們胸前這顆心,你說它是知道,這不是事實。

  【何謂認妄爲真。】認定這個虛妄的東西當作是真的。【世人皆認緣塵分別影事。(第六意識。)以爲自心。且試問于人曰。汝有心否。彼必答曰。誰人無心。】大家都有心怎麼沒有心。【再問曰:】心在什麼地方,【汝以何爲心。】你以什麼作心呢?你說我們人有心,那麼我問你,你用什麼作我們的心。這就是認賊作父,【彼必曰。現前能緣塵境。(色聲香味觸五塵境界。)】就是我們的心,【種種分別者。即我心也。】這就是認賊作父,【此正是認妄想爲真心。是爲不覺之凡夫。】沒有覺悟的凡夫,我們這個時候所認的意識在作用都是虛妄的心,都是生滅心,情緒的變化,感情遙變化的心全都是不覺之心,…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