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误会,是说如果没有先生是比较好修行,比较好修行,因为比较没有挂碍,比较没有牵挂,但要经济好,若孩子还小不要死,孩子还小养不起,你也辛苦,你也无法修行,赚给这三个孩子吃你就忙不过来了,所以说总而言之,说极乐世界好,你没有办法去形容,你没有办法去形容,所以我们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没有路可以走了,若有路可以走,祖师大德、佛祖就跟你介绍了,为什么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赞叹这本《弥陀经》,所以我们讲堂开始的时候为什么讲这部经,这部经太重要,太重要,生死就是看这本经,拚生死就是看这本经。所以,【皆广陈极乐之依报世界。种种庄严。
○经中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下。】底下,彼佛何故号阿弥陀佛,【征释无量光。无量寿。罗汉菩萨。亦复无量。众生生者。皆得不退。一生补处】补处就是补佛的位置,补处就是补佛位,佛度完之后,阿弥陀佛之后换观世音,观世音之后换大势至,大势至之后换诸大菩萨去补这个世界的佛位,【菩萨甚多。皆广陈极乐之正报主伴。】简单讲,极乐世界处处是佛,都是正法,没有象法和末法,皆广陈极乐之正报主伴,正报和主伴,正报就是佛,无量寿、无量光,声闻缘觉的菩萨,正报!主就是阿弥陀佛,伴呢?就是声闻缘觉的菩萨,【种种庄严。广陈依正种种庄严者。】依正种种庄严就是,依报跟正报各种的庄严,就是要让我们听到之后产生信心。【正欲令闻者以生信也。
次劝发愿以导行者。】再来,劝告我们发愿来引导我们修行。【经中佛告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此即佛劝众生。发愿导行之文。有愿方能起行故也。
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者。经中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即示持名念佛之法。从一日至七日。克期取证。而得一心不乱。临终蒙佛接引。往生净土。以径登不退也。】径登不退也。
【解】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信则信自,信自己,信他就是诸佛,信这个因,念佛的因,信这个果,确实有这个极乐世界,信这个事相,信这个道理,愿呢?厌离娑婆,所谓厌离娑婆就是很讨厌这个娑婆世界,有三苦,有八苦,有无量的痛苦,欣求极乐,很欢喜心来求生极乐世界,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讲】此总标信愿行三资。】资就是我们这个道粮,比如说我要去爬山我就要准备一些吃的东西才走得动,我若有准备一些资粮,这样我爬山我就不怕被饿死,我要去五天,就要准备五天的粮食,我要走很远的路,要爬很高的山,我必须要有粮食,没有粮食你怎么爬山呢?你要往生极乐世界你也要具足资粮,具足信,具足愿,具足行,这些资粮,你才能够往生。【能信之心是一。所信自他因果事理不一。愿则厌苦欣乐。】厌恶这个娑婆世界的痛苦,欣乐就是欢喜心来接受极乐世界,一心一意欣慕极乐世界的好处。【行则但持一句佛号。求得一心不乱。即求证念佛三昧也。】念佛三昧,三昧就是正定的意思,正定就是定慧均等。
【解】信自者。】信自是什么呢?【信我现前一念之心。(学者须从这里死尽偷心,不可草草。)本非肉团。亦非缘影。(指第六识缘尘分别影事之心。)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信自就是信我现在这一念的心,“学者”看右边小字的,这几个字很重要,学者“须从这里死尽偷心,”死尽偷心就是不可以有那个侥幸的心理,偷心就是侥幸,我现在念佛、念佛,烦恼,烦恼还在,我现在念佛还在造口业,或是心里想:我这样可能会往生了,我这辈子修这样已经算不错了,这样算会往生了,常常宽恕自己,常常原谅自己,其实懒惰得要命,都不用功,都自己安慰自己,我这样差不多可以往生了,我这样够资格了,那就是偷心,偷心就是自己的修行其实是不够,临命终他没有把握,但是他都自认为他可以这叫做偷心,意思是说侥幸,侥幸,希望侥幸往生极乐世界,错了,这个不可以,“不可草草。”简单讲就是说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意思是说每一念出来你要观照,里面有分别心没有?有执著心没有?有烦恼心没有?你这一念放得下吗?要常常告诉自己,现在这一念你放不下你临命终真的有办法?你现在意识作得了主你都无法放下了,临命终真的有办法吗?真的吗?你真的临命终有办法放下,你这个时候控制不住,临命终控制得住?你不要骗人,所以说当下放下临命终就有希望了,你若老是认为我修这样差不多了,可以往生,你稳死的,临命终你稳死的,你要常常说:这样还不可以,还要精进,这样还不可以,还要用功,现在若发起脾气,暴跳如雷。师姑!不要发脾气,我这样算不错了,十年前我可以让他这样吗?像今天我这样算不错了,其实你虽然说比十年前还进步,但是你这个时候这个念头嗔恨心又起来,你也不能往生,你要搞清楚,我们都是这样自我原谅,我过去……,我现在有在进步,被违逆余,要是三年前就让你死怎样,其实他这一念,这也不对,对不对?你有进步,但是还没有往生的把握,对不对?还是没有往生的把握,你这一念恨还是没有往生的把握,所以说现前一念之心就是这个时候,不可以老是跟过去比较,我过去没有学佛是怎么样,我现在学佛是怎么样,不可以这样比较,一定要二十四小时都观照自己,保持秒秒安详,要保持每一个念头出来就非常的安详,这才有办法,这才有办法,本非肉团,不是我们色身这颗心,这颗是肉心,肉心是没有作用,刚烈的时候心脏还没有烂就没有知觉了,可见心脏没有用,心脏跳动时是帮助意识,我们人死掉的时候这心脏还没有烂,我们人就毫无知觉了,所以心脏放在那里也没有作用,它没有烂,但是它没有意识,所以不是那颗肉团心,也不是缘影,亦非缘影,“指第六识缘尘分别影事之心”缘影就是说缘著虚妄,意思是说第六意识所攀缘的东西,就是全都虚妄的这个因缘合和的东西,所以叫做缘影,事相是属于影像,不是真实的东西,叫做缘影,亦非缘影,我们现在一念之心,我们这清净的本性,本来就是当下,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也不是我们肉身,也不是这个第六意识虚妄之心,是什么心呢?底下说竖无初后,我们这个本性,清净心就是本性,他现在讲心,我们这颗心是什么心呢?清净心是什么呢?竖无初后,没有开始也没有后面,竖无初后,横绝边涯,没有一个前面,也没有一个后面,没有一个开始,也没有一个结束,也没有一个边涯,就是没有个界限,没有一个界止,永远找不到一个边涯,因为我们的心是无形的东西,所以诸佛的国土也是无量无边,终日随缘,终日不变,记住!这一句话是中国的东西,中国的东西,佛法没有这样,佛经没有这样子,三藏十二经典没有讲终日随缘,终日不变的,意思就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一句话不是佛经的话,是中国祖师大德的话,在研读班我们已经有谈过了,终日随缘,终日不变,这是方便讲,我们每天都随缘,本性是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边个元跟我们原来的原意思是一样的,十方虚空微尘的国土,本来就是我一念心中所显现出来的,因为我们会无明,动一个念头,所以有三细跟六粗,一直展现出来的粗细的四大,粗细的四大。底下:
【讲】信自者。以心性为自。】以我们的本性为自己。【乃对其它一切而说。即是信我现前一念真心。以为自也。】我们以我们的真心当作自己。【此心本不是世人所认。四大身内之肉团。亦不是世人所认。缘尘】,就是五欲六尘,【分别之影事。】就是第六意识。【此二种皆非真心。】因为这两种都是会烂、会生灭、会变化的东西。【世人多皆认假为真。及认妄为真。】认这个虚妄当作是真的。【学者须从这里。好好研究一番。死尽偷心。】意思就是不要存侥幸,要好好地去参悟,好好去参悟,悟到这个实相的东西,本性的东西。【不可草草过去。】不可以简简单单潦草过去。
【何谓认假为真。世人皆认身内肉团假心。以为自心。且试问于人曰。汝心在何处。彼必以手指其胸曰。在这里。】比这里,【此即是认胸间一团肉。状如倒挂莲花。】白天有在作用,晚上暂时作用小一点,【昼开夜合者。】以前没有医学的观念,所以没有解剖,就讲昼开夜合意思是说白天是有在作用,晚上是作用比较小,比较轻,在睡觉,不是合起来,就死了,怎么合呢?以前的人没有医学的观念,所以他说昼开夜合,作用比较少而已。【以为自心也。此肉团心。是假非真。有生必灭。终归烂坏。】就是一定死的。【非不生不灭之常住真心。此肉团心。亦无作用。我说此言。定有许多人不信。必曰此心能知。何以说为无用。】如何能说明这个心是没有用。【我曰无知。】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可以试试看,【不妨试验看。若是有知。此心在人身内。未烂未坏。】躺在那里。【皆当有知。何以世人乍死。此心仍在。即不能知。】意思就是说你的心根本是肉身之意识在作用,不是那个肉在作用。【足证能知者。非此心。说有知者。非事实也。】说我们这颗心,我们胸前这颗心,你说它是知道,这不是事实。
【何谓认妄为真。】认定这个虚妄的东西当作是真的。【世人皆认缘尘分别影事。(第六意识。)以为自心。且试问于人曰。汝有心否。彼必答曰。谁人无心。】大家都有心怎么没有心。【再问曰:】心在什么地方,【汝以何为心。】你以什么作心呢?你说我们人有心,那么我问你,你用什么作我们的心。这就是认贼作父,【彼必曰。现前能缘尘境。(色声香味触五尘境界。)】就是我们的心,【种种分别者。即我心也。】这就是认贼作父,【此正是认妄想为真心。是为不觉之凡夫。】没有觉悟的凡夫,我们这个时候所认的意识在作用都是虚妄的心,都是生灭心,情绪的变化,感情遥变化的心全都是不觉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