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砰、砰,抓去关,枪毙,所以说修行要遇到善因缘,有这个讲堂,有善知识,有经典,有光线,全都一切具足,就要把握自己,每一分、每一秒你就要把握自己,不要浪费生命,专乎持也,要认真去念佛,统百行以无遗,有的人念xíng,如果当动词用hèng,行就是修行的意思,一切百般修行,你若一句佛号念下去念到死就解决了,所以这本经的宗就是万行的纲领,【纲者。网之纲也。提其纲。则网中众目自张。】纲,众目的集中处,所以这个提纲挈领,提纲则众目张,这一目、一目都看得清清楚楚。【领者。衣之领也。挈其领。则衣之襟袖自至。故辨体之后。应须辨宗也。
【解】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你若不相信佛祖,你要如何愿呢?在座诸位!你今天若对我慧律法师没有信心,你怎么会坐在我这里来听经呢?听经有好几种的情形,你若对我有信,我在讲你就会听进去,有的若是在打听状况的,再另外跟人家报备,派来这里不是在听经的,不是真的对师父很有信心的,要做什么,打听看看几个人,好回去向另外一个人报备,报告消息,这样就不是信,他没有信他怎么会发愿呢?对不对?若真正虔诚来的,我对师父很有信心,师父讲一我就听一,他是我法身父母,这样我讲什么他就会听,他就会发愿,这样确实要往生极乐世界,不要再造业,不要再造业,非信不足启这个愿,你若没有这个信你如何产生这个愿力呢?不可能。【非愿不足导行。】你若没有这个愿力你要如何去行呢?导就是引,引导去做,你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不是发愿就可以,要去做,要去念佛,要去行善。【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若不是持名妙行你就无法满我们所愿,因为我们所愿就是解脱生死,要了生脱死,你若没有持名的功夫,这个妙,妙就是不可思议,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所以持名念佛法门,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只有佛跟佛能了解这个奥妙而已,别人无法了解,舍利弗就不了解了,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才能证到我们所信的,就是这种法门,就是这种的根本。
【讲】此经信愿行(持名即净业之行。)三资粮。为修行之宗要。三资以信为首者。以信为道源功德母故。】信为道源功德母,人家说饮水思源,道源就是……,道就是修行的根本,就在信,所以研读班,我要求诸位,学生就是对师父要绝对地服从,为什么?放下你们的职业,放下你们的身份,放下你们的经济,你说很有钱,听师父的,你说你地位很高,照常要听师父的,你就是对我绝对的信心,这样我就有办法指引你一条对的路线,你若对信不足,会动摇,外面随便讲两句,倒,你永远建立不起信心,信不起来也无法修行,所以我告诉诸位,我有修行跟没修行是我的事情,你有修行跟没修行是你的生死,你要搞清楚,不要整天老是拿那支秤子秤别人,要秤自己,这样这个信已经进入绝对的清净,那么要入这个道就很简单。【又五根。】我们《弥陀经》里面诵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五根就是【(信】根,我们有相信叫做根,【进】就是精进,好好的修行,这是修行的根本,【念】,每一个念头会归事相,这就是念的根本,【定】呢?每一个定里面有具足我们的本体清净的本性,有具足智【慧)】,所以定跟慧照理讲是一体两面的东西,所以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慧根,是五种修行的根本,我们后面《三十七道品》会讲到。【十一善法。(信】根,信善法,【进】就是精进,精进法,【与惭愧。无贪等三根。】它只有写一个无贪,少了一个无嗔跟无痴,这在《百法明门论》里面的十一种善法,信、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轻安,我们打坐坐得很好,心情很欢喜,没有烦恼,【不放逸。】,不放逸就是没有懈怠,【行舍】就是施舍,施舍,【及不害。)】就是不能残害众生,不害。这十一种善法会让我们成道,信善法,信就是一个,进,第二个,惭,第三个,愧,第四个,无贪,第五个,无嗔,第六个,无痴,第七个,轻安,第八个,不放逸,第九个,行舍,第十个,不害,十一个,十一,十一种善法,无贪等三根那是省略。【亦皆以信居先。】也是要以信为优先。【至吾人学佛阶级。信解修证。】就是信、解、行、证,那个修就是行,信、解、行、证,我们要相信佛祖的,这个道理我们必须要了解,了解后让我们悟到,了解之后要继续修,修之后证,所证悟的刚好跟佛祖证的,跟这些诸佛、菩萨、阿罗汉证的相同,这就是信、解、行、证修行的四个步骤,修行的四个阶段就是信、解、行、证,【亦必以信为入门。】也是要以信为入门。【三资若非有信心。不足以启(发也。)愿。】,启愿就是“发也”愿,对一个人没有信心你怎么发愿,我问你,我愿意上研读班接受法师的严格要求,你对我没有信心,你会来吗?诽谤师父的早就跑得不见人影,哪有可能今天来上课,不可能的事情,对不对?对师父没信心跑到台北去了,中部去了,连靠近都不要靠近,还不屑一顾,写信来骂,打电话扰乱,所以说人家没有拿枪来就算很好了,很好了,真的,所以这也要感谢众生,感谢众生,不足以启愿。【若非有愿力。不足以导行。】若是没有这个愿力,不足以【(引起也。)】这个修行。【若非有持名妙行。(但凭六字横超三界)。】没有这个挂名就是好好念佛,妙行,不可思议的行,【不足满所愿。】妙行就是“但凭六字”出乾坤,但凭六字“横超三界”,不足满所愿,满所愿就【往生净土离苦得乐之愿。)而证明所信。即平日所信。西方极乐。依正庄严。皆为弥陀愿行之所成就。既念佛往生。亲见胜境。乃证所信也。】证所信,就是我那时候所信的,所以我今天有办法往生到极乐世界,确确实实佛没有妄语。底下。
【解】经中先陈】先陈就是先描写,经中先描写【依正以生信。】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经典,《弥陀经》这本经,它先跟我们讲极乐世界有多好,正报就是阿弥陀佛有多好,无量的阿罗汉有多好,声闻跟缘觉有多好,让你生出这个信心,之后叫你一心不乱,叫你要发愿,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发愿,再来告诉你如何用功,念佛一日到七日一心不乱你就往生极乐世界,生生世世不用再来六道轮回,径登不退。
【讲】经中佛呼舍利弗。而告之曰:西方有极乐世界。有弥陀现在说法。复广陈】就是很大,讲很多这个【行树。栏楯。罗网。楼阁。宝池。莲华。天乐。金地。天华。】这个华就是花。【众鸟风树说法。】小鸟,迦陵频伽,树,风吹来就是在说法,不是像我们这树,风吹来飕飕声,听得很恐怖,像鬼要出现般,拍电影都是这种声音,西方极乐世界风吹下去叮叮当当,就是听到人家在说法,听到说法,说来说去就是很好,很好,我们现在闭路电视,或是说看这个电视台,开起来就有,不用,极乐世界不用,二十四个小时你起到哪里树都在你的身边,树就会对你说法,小鸟就会对你说法,小鸟都不会拉屎的,极乐世界的小鸟没有在拉屎的,极乐世界的小鸟若有拉屎的,那种小鸟是五浊恶世才有,有的老太婆修行说:我去极乐世界为阿弥陀佛泡茶、扫地我也甘愿,我说:那里还要泡茶、扫地,那个肮脏的地方就不是叫做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据经典所讲,吃很多你也不会觉得很饱,你没有吃你也不会觉得饿,你要吃很多,你一直吃,也不会饱,你若觉得须要吃东西你就一直吃,若一直吃,吃很多你也会觉得饱,每样都恰到好处,看有多好,不是像我们这娑婆世界,我去忏云法师那里,忏云法师说爱吃水饺,我是七、八点,六、七点坐计程车下去买水饺皮,跟这个**法师买回来之后开始……,一直切、一直切,包整个早上,六、七点买水饺皮准备馅料,开始一直包,一直剁,十一点十五分开始吃,十一点半,十五分解决,十五分钟就吃光光,你也差不多,因为煮给一百零八个人吃,剁整个早上,你知道吗?讲到人家结束的时候包水饺我就烦恼,烦恼,真的烦恼,你不相信参加斋戒学会的你问看看,每次最后一天就包水饺,我就很烦恼,因为那是忙整个早上你知道吗?噢!很痛苦,做到牙齿发炎,没睡,没睡,极乐世界就没有这样,我们为了吃一餐饭,搞那么久十五分钟就吃光光,极乐世界没有这样,你不用去煮,也不用动锅灶,你只要饱食终日在那里听法,无量的快乐,无量的世界显现在你的前面,因为事事无碍法界,真好,所以说极乐世界,高僧大德就说,说:若不往生,如丧考妣,若是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就像死了父亲跟母亲那么悽惨,那么悽惨,因为就是极乐世界实在是太好,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赞叹,难道不是这样,如是等一切诸佛,都是赞叹,东方也有什么佛,南、西、北、下、上都是在赞叹极乐世界,都是在赞叹,无量的诸佛都是赞叹极乐世界,那你想想我们为什么不发愿到极乐世界,接下来又是很简单,你只要一心念佛就往生,不是很困难,不必断惑,只要临命终烦恼不要起来,所以平常要学习放下,放下、放下、放下,放下的最后还是要放下,放不下还是要放下,临命终就OK了,所以你要常常这样想世间没什么快乐的,都骗人的,这样临命终你就有希望了,这张车票你就快买到了,真的,放下,放不下你还是要放,这样临命终你就有几分的把握,如果说你现在很认真念佛,但是临命终……,你平时放不下,还执著你那个儿子,还执著你那个先生,所以我常常告诉这些太太,说:这些太太们!你要常常想你先生坏的地方,不然女人很重感情,你常常想:我先生打我,违逆我,侮辱我。好!我要往生极乐世界,下辈子不要再嫁给他了,要常常想坏的,不要常常想:我先生对我很好,帮我买衣服,买化妆品,下辈子还要嫁给他。你要想你先生坏的这样你才会往生,才放得下,最好是死掉比较好修行,死了先生是比较好修行,但是不是叫你先生死,你不…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