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P45

  ..续本文上一页弥陀佛号。能生之三种资粮。所生之四种净土。能赞之释迦诸佛。所赞之极乐依正。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现。

  此科作字。应贯下诸法到底。喻如依金作器之作字。一金能作众器。众器不出一金。】金子能够打造很多东西,每一种东西,耳环、鼻环、脚镯、手镯、玉环,金都是金子所作的。【喻实相能随缘。而作依正等诸法。】实相能够随缘,而作依报正报种种的诸法。【诸法无不是实相。故曰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此段之理。与诸大乘经同。《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们应该看这个法界的本性,一切法界所产生的,唯心所造,唯心所造,【《楞严经》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法所产生的东西就是我们本心这个心所显现的。【《法华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这句不好了解,这一句不好了解,这句话才能解释我们的本性,法尔如是,本来如此,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这句就是在解释我们的本性,解释我们的实相,什么叫做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诸位!注意听!(诸位!注意听!)注意听师父解释,比如说我们人,人这个色身是一个法,这个身是一个法,我们人这个色身一定要喝水、要吃饭、吃菜,慢慢这个色身才会长大成人,要有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法住法位,因为这个色身含有业,所以它每一个生灭法都有一种力量在支持它,每一个生灭法都有一种力量在支持它,就是业,业有旧业又有新造的业,那么这个色身就是因为无量的业现前在当下,当下虽然有业卡住变成生灭,但是他放下这个生灭,当下就是本性,所以说是法住,是法,这句话要这样读,是法,就是这个法,住法位,住在他应该住的法位,我这个色身,我有无量的业报,当下我又有在修持,所以每一秒都是总报,每一秒都是算总帐,过去卡住现在所造的业,每一个念头就是安住他现在应该得到的果报,是法,住法位,这句要这样读,是法,住法位,这个法安住在这个法位,人是这样,这张桌子,桌子是我们所作出来,这个时候因为它藉着因缘果报,它暂时借我们利用,当下就是生灭,本性自空,是法住法位,安住在桌子的生灭,知道吗?所以我们这个业若是很强的时候转不过来,我们这个业若是很强的时候转不过来,不要夸下海口,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他在释迦族业报到的时候,释迦佛住在释迦族那个地方,他照常要死人,佛祖都没办法,知道吗?因为无量的业产生的时候集合,那个业可以惊天动地,乃至地震、火灾、爆炸种种,无缘无故灾难就会来,任何哪一个都不可能改变他,知道吗?即使佛祖住在台湾,台湾有灾难吗?诸位!有灾难吗?有没有?照样要有灾难,一定要有灾难,为什么?大家不是佛,大家有造很多业,业搅下去的时候来到这个地方绝对要报应,你躲不掉,即使佛祖来住你的地方,佛祖是佛,因为他改变他本来,他开发他的本性,对不对?他开发他的本性,他可以不受任何的伤害,我们没办法,我们的业还卡住,不可能改变这个业,所以说是法住法位,住法位,每一个人有的业还有共业,他该得到什么果报他绝对跑不掉,一定要被车子撞死,绝对跑不掉,跑不掉,这个人注定要饿死,你再怎样救济他,还是要饿死,一样,要饿死,真的,这个人一定要饿死,你再怎么救他,他还是要饿死,真的,这个人跟佛没有缘,你再多会度,他就是不入,所以他有无量劫以来的定业,但是我们要藉着:好,我度不来,我要有耐性再跟你结缘,有耐性再跟你结缘,慢慢、慢慢改变,这辈子他无缘,叫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也好,这个缘又开始了,所以说无量劫来所产生的就是这个色身,就是这个果报,是法,这个时候这个法,安住在这个地方,生灭法,生灭法当下是空性,当下是空性,住法位,安住在他应该得到因缘果报的东西,世间相常住,世间相都是生灭,世间相为什么常住呢?实相,当下你悟道,这个就是影像,影像有生灭,当下悟到空性就是不生不灭,世间相常住。世间相常住,这是出自《法华经》。【古德云】古时候的人说【: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皆此义也。故随拈一法。】随便拿一个法,【体即法界。】体就是法界,【(实相之别名。)以此而知。一句弥陀名号。亦复体即法界。】亦复体即法界。【此经亦复体即法界。】法界就是我们的体,体就是法界,法界就是我们的体,因此我们就知道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体,体就是法界,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体,体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体,体就是阿弥陀佛,简单讲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实相,实相就是法界,就是我们的体。【故以实相为此经之正体也。五重玄义。

  第二辨体讲竟。】辩体讲竟,讲完了。

  

甲三明宗

  【解】第三。明宗。】明宗,【宗是修行要径。会体枢机。而万行之纲领也。提纲则众目张。挈领则襟袖至。故体后应须辨宗。】明宗,宗就是要,就是修行那个行,现在第三要来讲解《弥陀经》要如何行,要如何行,就是说明宗就是修行的宗要,要如何修行,就是这本经的宗旨,会体枢机,会,会就是悟的意思,体就是实相,大乘经典以实相为体,意思就是说会体枢机就是说要悟到这个实性最为重要的,枢机就是最重要的,这个枢就是门的轴,门的轴,这个门若没有这个轴它就不能开了,简单讲就是最重要的,意思是说要悟到这个实相最为重要的,而万行之纲领也,万行之纲领也,我们若要修各种的行,最重要的就是要体会这个实相的东西,因为佛教根本的精神是放在无生法忍,要用无生这种修行法,空的思想去修行,这个烦恼在刹那之间它就能够顿悟,破除,如果说我们今天只知道念佛,不能用实相,用空的思想,用我们的本性去修行,那么要修累劫,就像煮这个沙它不能变饭一样,因为你修的因不对,若能用本性去修持,刹那间就进入佛的心地,所以要悟到这个实相修行万行才能具足它的圆满性,若没有悟到实性的东西,用意识心、分别心在修行那没办法进入无生法忍,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就是悟到这个实相的东西,才能够成佛,若没有悟到实相的东西你即使多会用功都没办法,提纲则众目张,挈领则襟袖至,提纲,纲,我们这个,用这个撒这个鱼网,我们用这个鱼网,那个要领那个地方,纲的地方一拉上来,整个鱼网都上来,意思就是说修行一定要了解这个实相的东西,了解什么叫做无生的东西,了解什么叫做无相无不相空的东西,这样就是找到佛教根本的精神,如果说我们每天在分别心在用功,虽然他很用功也很认真在拜佛,但是很烦恼,所以有道无道自己知道,有道无道自己知道,我们人很容易错觉,认为那个每天都在拜佛,整天都是佛祖前面拜佛,认为那种叫做用功,这是一种事相的用功,但是实实在在用功的人坐在躺椅说不定在用功,像虚云老和尚他师父怎么用功,躺着,别人看他是很懒惰,但是他躺着,他躺着在观照自己,观照自己,他悟到实相的东西,行、住、坐、卧就是不来不去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真实的面目,但是《金刚经》这么说,或说如来有行住坐卧,即不解如来义,不了解佛的意思,佛行住坐卧皆是本性的动用,本性在作用,本来就没有行住坐卧,因为有众生相,分别心,所以必须要讲这种名相,因此躺着说不定真的在修行,在佛祖面前拜,你想想看,在拜,在拜,你一直拜,一直拜,但是内心没有悟到空性的道理,没有悟到实相的道理,你多会修行,烦恼起来,压下去,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有三就有四,就是等于一个人生病,一个人生病,一个人生病,他在发炎很痛苦,注射消炎,注射消炎,压制下去,下次再来注射消炎的,要再注射第二次,你只要体质没有改变你常常会发炎,常常会发炎。一个人烦恼若没有断,没有悟到实相,无相无不相,空性的道理,你多会拜佛就是有烦恼,因为他不是用根本在修行,他用意识心、分别心,用压制的方式,用压制的方式患了气喘病往往会咳嗽,知道吗?我们患气喘病往往偶尔会发作一、两次,我们若没有去掉习气,他内心没有观照的功夫,没有空的思想,没办法修行,虽然人在拜佛,念《普门品》要消灾,但是无法消灾,脾气坏得不得了,无法消灾,无法消灾,所以说念经、念佛,总而言之必须要从心地下手这才是真正在修行,大修行的人,所以菩萨在示现你根本看不懂,你怎么看得懂呢?修行是在心性的,从一件事可以判断一个修行人境界高不高,我教你们,很简单,很简单,你只要看这个人你说他每天在拜佛,很简单,你只是看就知道他有修没有修,你看他在处理事情执著不执著,很简单的问题,这个人遇到逆境的时候,他是不是很平静在接受事实,或是说发大脾气,平时这个人……,别人犯了错,他是不是真的能宽恕别人,事事都很慈悲随顺众生,若这样这个人确实真的在修持,这个人确实在修持,你看他很持戒也很用功,但是他碰到小事情不原谅别人,责备别人,一直要让人家死,这种临命终绝对没办法,学佛是在平常的功夫,这个修行,我们说信、愿、行也是要用实相去契合我们的心地,才有办法真的在修行,若说只在佛祖面前拜佛,但是拜完之后,香点完了,又乱七八糟,你说他这样如何消灾,到处树立敌人讲别人的坏话,讲到后来全台湾省法师都不对只有他对,这我听很多,那个不对,闲时坐着泡茶,泡到后来就讲是非,泡到后来就讲是非,一开始讲几句佛法,泡到后来就讲是非,不讲是非就不晓得要讲什么,要讲什么,脖子里面没有墨水,有,有一些东西就是烦恼跟业,所以一般人在修行就是怎样,像在注射止痛的,体内得到癌,这个癌表示无量的烦恼,癌若开始疼痛,咦!注射吗啡,压制,注射吗啡,压制,若禅宗实相的修行就是整粒都割下来,整粒都处理掉,彻彻底底去解决这个烦恼的根本是从哪里来,所以你想想看我们人烦恼根本从哪里来,从这颗心,心为什么会烦恼?就是“著”,为什么…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