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可談。
【又若文若義,皆不離心,】文章一定不能離開道理,道理一定不能離開文章,皆不離心,【心爲諸法之本,諸法不出一心。此文字字句句,都從省庵法師性海中流出。既有文字,則屬事相。依終教教理,】大乘終教的教理,【自當會相歸性,而以歸性爲教體也。】就是每一種文都要使我們了解本性,每一種文就是要使我們了解本性。
【七能诠教體竟。
八 所被機宜
已知此文,能诠教體,未悉所被何機?】所加被的是何種衆生?【文是省庵法師化導之教。若聞教生信發解,】解就是想要了解,【依教起修求證,皆謂之機。教必對機而成益,】像師父現在講經也是一樣,我所說的經典你一定會接受,我所說的經典如果對你們沒有利益,說兩個小時也沒有用,有的法師講經就是喜歡講得很深,講得很深讓人家統統聽不懂,底下的人會說法師很厲害,我不喜歡如此,我講得讓人家聽得懂,我甯願讓人家說這個法師很笨沒有深度。沒有關系,只要衆生能夠得利益,其實深淺要去做,你說不貪、不嗔、不癡,你做得到嗎?做不到!做不到,你怎麼說這個道理很淺呢?那就是很深了,做得到你再說很淺。衆生聽經聞法的很多,叫他做卻做不到,做不到就是很深,所以深淺要如何講,對不對?教必對機而成益,【如藥必對症而生效。此文勸發菩提心,乃屬大乘之教理行果,】教就是信,要讓你相信,理就是要讓你解的,行就是讓你修的,果就是要讓你證的,教理行果就是我們所講的信、解、行、證,【應被大根衆生。根機既大,智慧必大,心量亦大,于此大教,方能領荷】擔如來家業的重責【。願力亦大,于此家業,方克承當。大根衆生,正所被之機也。
如是則應小根絕分,如雲龍象蹴踏,】蹴踏就是腳踏,腳去踩的意思蹴踏,那個念“蹴”cù不是念jiù,龍象,龍和象踩過的腳步很大,你看象的腳步那麼大,【非驢所堪。】驢的腳步哪有象的腳步大。【若仔細研究,二乘根器,亦爲當被之機。何以故?因二乘志意狹劣,但求獨善其身,不肯成就衆生。經此文種種勸導,恥小慕大之心,自然而生。時至機熟,必能回小向大,而發菩提心也。故此文實可普被叁根。
八所被機宜竟。】因此我們發菩提心要盡早,要盡早。像阿賓叁十七歲就往生了,就比較可惜。他都會來做晚課,阿賓都會來做晚課,他是男衆,他很發心,只要是佛教的事情他都很發心,我告訴過你們:我們人若要往生臨命終要好死,你一定要記住,你好好地護持叁寶,要記住不要在叁寶裏面造業,造口業、造身業、造意業,身、口、意,發心。照理他沒有出家,娶妻又生了叁個孩子,這樣燒出來有舍利子,這也不可思議,聽說他往生像在睡覺一樣,像在睡覺一樣。最主要醫生有對他急救,這個不對,阿賓要往生以前,早就對醫生交代了,交代醫生不要動他,在臨急的時候旁邊剛好沒有眷屬在,就對他急救,眼睛睜大很痛苦,一直對他急救,是送回家才斷氣的,痛苦、痛苦、掙紮。我就說不行就不行了,看不行就不需要再留在醫院了,我的徒弟我交代你們:你們看我不行了,就不要讓醫生再動我,你們要阻擋他不要讓師父痛苦,要不然我會爬起來罵你們,真的!那個痛苦!他就是臨命終安排得不好,不過他太發心了,他對佛教的事情就是……這個真的沒話講,沒話講的,搬重,不分晝夜一直拼命做,很贊歎!(阿賓,)一位很了不起的在家居士,這算是他的業報,叁十七歲,所以說早往生不一定不好,跟他助念,水陸法會又到了,我們這裏又每天跟他回向,這樣哪有什麼不好?對不對?我百年之後,國家不知道會不會戰亂?死于非命,能力夠的人不需要人家助念,如果功德做夠的,法師或是在家菩薩功德做夠的,在世他就拼命一直做功德,到臨命終他就不必擔心,有沒有助念,他眼睛一閉、斷氣,馬上就往生了。功德做不夠的人就麻煩了,所以現在剛好碰上水陸法會,你們多多發心,接著房間要整理你們要多發心,如果有人有困難要助念,盡量去幫忙人家,家裏經濟很好印印經典,要不然你留那些錢帶進棺材裏當枕頭嗎?要買冥紙當枕頭。我常常說經濟好的人要趕緊施舍要趕緊做功德,到臨命終才要做來不及了,絕對來不及,真的!如果沒有信心的人就會說:要人家拿錢出來才這麼說。還對我指指點點,那個沒辦法,沒辦法。做法師要能夠被人批評。這是說給大家有信心。
九 力用殊勝
【菩提心,爲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衆生,及荷擔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衆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
九力用殊勝竟。】
十 別解文義
【將本文全篇,仿照諸經,】每部經典【分爲叁分。
甲一 序分 自開篇至“方得名爲真正發菩提心也”止。
二 正宗分 自“此菩提心,諸善中王”至“是爲發菩提心第十因緣也”止。
叁 流通分 自“十緣備識”至文終。】
底下不必看看文。
甲一 序文 (敘述發起之意)
乙一 先敘修行心願爲本
【不肖愚下凡夫僧實賢,】不肖愚下這是自謙,自己謙稱凡夫。僧實賢,就是省庵法師另外一個法號,內號、外號,【泣血稽颡,】稽(jǐ)颡(sǎng),我不是小學老師,音就是讀不准,我的國語比嘉義還好,颡(sǎng),嘉義的國語實在有夠爛,只要是嘉義縣來的,你問問看:你以前開什麼課?叁民主義(師父學嘉義縣口音)。什麼是叁民主義?結果就是叁民主義(師父學嘉義縣口音)。很好吃,很好吃(師父學嘉義縣口音,師笑),我們那一班就是有嘉義來的,我才會知道嘉義的國語,那個不是差,(師笑)嘉義人會聽到,就不聽我的錄音帶,不要再講下去了,錄音帶會傳不出去。【哀告現前大衆】稽颡就是頂禮,泣血就是哭到流血,稽颡就是跟你頂禮,跟你哀告現前大衆,他很誠懇地哀告現前大衆,【及當世淨信男女等!唯願慈悲,少加聽察!】你注意聽我說一下,聽我說一下。
底下,【首句自謙之詞。】不肖愚下凡夫,這個文字很簡單沒錯,但是我們也要解釋一下,【不肖表其非賢;愚下謂非上智;凡夫愧非聖人。】自己慚愧不是聖人,省庵大師說話還這麼謙虛,你想想看,【因對涅槃法會,衆前說話,未敢自高。】不敢我慢,【衆中僧俗老幼,根機不等,】根機不同,【或有諸佛菩薩,影響當時,或有祖師聖僧,乘願再來。肉眼不識,】就像在座諸位,我都把你們當成菩薩再來的,真的!你們真的是菩薩,每一個都比師父還行,包括師父剃度的徒弟,他們都是示現來做我的徒弟,其實我都在向他們學習,這裏面的徒弟,說真的有的根機比師父還利,比師父還利,這是青出于藍沒有辦法,這算是我的福,這算是我的福氣,他們沒讓我生氣我也很高興,所以肉眼不識,【故發言必宜謙遜也。】這一點要學習,一定要學習。在座諸位,講話狂妄的人一聽就知道他是初學佛法的人,初出家的人講話會狂,初學佛法的人講話會狂妄。若是學佛久了的人、聖人看多了會慚愧,會慚愧,像我,每個人都比我行,我什麼都不敢講,講什麼?只是偶爾會吹吹牛而已,不過我吹得也是稍微有一點實力才敢亂講,也不能沒有實力亂吹牛,所以簡單講要謙虛,對我們總是有益無害。
和合
|
理合——謂十方聚會,個個學無爲,同證無爲之理也。
|
事合
|
身合同住 口和無诤 意和同悅 戒和同修 見和同解 利和同均
|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