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角度來講,就是說各國的語言他都通達,每一國的語言他每一個都通達,簡單講叫做詞無礙,詞無礙,名詞的詞,詞無礙,每一國的語言他都通達。四辯,義無礙辯,就是義理都通達,義理都通達,四辯的第叁就義無礙辯。第四叫做樂說無礙(辯),樂,“快樂”的“樂”,“說法”的“說”,樂說無礙,樂說無礙意思是說衆生須要什麼法,順衆生的意思叫做樂說無礙,四種辯才。再講一遍:法無礙辯,詞無礙辯,義無礙辯,樂說無礙辯,不能讀樂說,樂說,很快樂去講叫做樂說無礙。“暢悅本懷而說也”,哇!時間又到了,我是講得很快,怕諸位聽得會煩,你看,所以講很快,因爲我的個性不喜歡拖,講完要講《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再來就是講《普賢菩薩行願品》,再來就是這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淨土五經》,一直講,好!念佛。
好!從前面高雄文殊講堂清規,大家一起念,合掌,念:
高雄文殊講堂清規
1、真觀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見性,靈光普蔭人天。
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國,念到不念而念,彌陀不從他得。
3、虔禮佛,消盡平生罪業,欲了施主供養,便是這個法則。
4、常念經,虔誠報答四恩,信口念出四句,自成大藏全文。
5、敬師長,隨力隨時供養,百孝不如一順,不可回頭倔強。
6、學老成,第一不可誇能,猖狂硬氣粗疏,神人一見生嗔。
7、教子弟,不可隨他遊戲,諄諄教誨成人,好作人中大器。
8、除懶隋,凡事向前去做,你若避懶偷安,人神那得衛護。
9、學定力,直把私心盡絕,誓死往生極樂,自然萬緣俱息。
1O、近善人,死心蹋地親近,學些好樣在肚,自然脫俗離塵。
11、離惡友,一惡般般出醜,王法不怕惡人,惡人披枷帶杻。
12、輕財物,不可千方百計,一口氣若不來,一文拿它不去。
13、甘淡泊,自古聖賢皆然,莫嫌粗茶淡飯,有道高僧如是。
14、持戒行,戒是佛祖正令,受持不守毗尼,徒勞喪身失命。
15、要聽教,不宜開口亂道,無念無住無相,佛祖開顔含笑。
16、斷煩惱,一了千百俱了,終朝煩煩惱惱,此生那得悟道。
17、明因果,粒粒米皆辛苦,吃了若不修行,做牛做馬還補。
18、和大衆,慎勿互相爭鬥,聚頭說是說非,空把光陰來送。
19、吃些虧,又要帶叁分呆,心似寒灰枯木,是非從何處來。
20、常知足,莫管衣衫淡泊,休想他人財物,不顧自己福薄。
21、惜物資,一針一草勿棄,隨心恣意侵損,福享與你算計。
22、趁少年,諸般要去向前,當此臂力強健,莫待老來悲殘。
23、起得早,遲起修行不了,明朝又有明朝,明朝壽命難保。
24、口謹默,不可多嘴饒舌,若然惹是招非,地獄少你不得。
25、立主意,務使頓明心地,妄爲顛倒攀緣,阿鼻誰人可替。
26、忍人辱,忍辱天下和睦,此章佛祖真傳,忍辱少罪多福。
27、遠俗事,俗家人事如麻,杜絕塵緣煩擾,自然別有生涯。
28、斷妄心,妄心好事難成,若依妄心行事,必有禍患臨身。
29、達道理,切莫非人是己,謙和每讓叁分,相見人人歡喜。
30、信佛法,叁藏一口吞卻,方知源遠流長,可接佛祖一脈。
文殊講堂四大根本戒規
1、不說是非;2、不聽是非;3、不傳是非;4、不打妄語。
菩薩學處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叁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恒順衆生,十者普皆回向。
好!請翻開前半部第一部分。好!翻開第二部份。
【阿彌陀。譯雲無量壽。本經雲】本經就是《阿彌陀經》,《阿彌陀經》在講【: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此雲無數)劫。故名阿彌陀。】它現在意思是在說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什麼意義,本經就是《彌陀經》,在《佛阿彌陀經》裏面解釋,說彼佛的生命,阿彌陀佛的生命跟他的人民無量無邊,無法計算,無量無邊,阿僧祇劫,阿僧祇是印度語,印度語。“此雲無數”:無數的意思。劫就是很長、很長的時間叫做劫,那麼劫已經很長了,那麼再一個阿僧祇,無數劫的意思,太長、太長的時間,故名阿彌陀,意思就是說他的生命跟往生極樂世界衆生的生命,全都是無量無邊。【此無量之稱。有有量之無量。與無量之無量。二種差別。】無量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有量的無量,有量的無量的意思就是說對我們衆生而言,阿彌陀佛的生命是無量無邊,一太長了,不是我們凡夫可以測量,但是雖然無法測量,無法測量,但是他還是得入涅槃,在極樂世界度到一段時間,他就要入涅槃,換觀世音菩薩來示現作佛,所以這個有量的無量意思就是說對衆生而言,阿彌陀佛有很長的生命叫做無量,但是雖然無量也有一個限製,極樂世界壽命很久、很久,對衆生而言是很長、很長的無量,但是還有一個界限叫做有量的無量,再來說無量的無量,無量的無量就是法身跟報身,法身就是無相所以是無量,報身是智慧之身,有始無終的報身是無量的無量,所以無量的無量的意思是就我們的法身而言,就我們的智慧而言這是無量的無量,有量的無量呢?就他示現的生命而言是很長的無量,但是對極樂世界而也是有一個限製,也有一個生命,有一個涅槃的時間,所以叫做無量的無量跟無量的無量,兩種差別。【彌陀法身。無始無終。及報身。有始無終。】爲什麼說彌陀法身是無始無終呢?彌陀法身,因爲他證悟到空性,證悟到空性他就遍一切處,所以沒有一個開始也沒有一個結束,至于報身呢?是不曉得從哪裏開始,但是修、修、修……,修到證悟到報身,咦!有一個開始,我們一開始叫做無明,修、修、修……,修到這個智慧出來,報身就出來,所以報身是有始無終,意思是說我們修到一個階段智慧大開的時候,這就是有始,開始有這個報身,但是什麼時候結束?無終,沒有一個結束,所以彌陀的法身是無始無終,若報身呢?有始無終,像我們現在還沒有開發出我們的報身出來,所以還沒有開始有報身,報身是本來就有,但是還沒有開發出來,因此到有一天開發出來,有始但是無終,沒有一個結束。【皆無量之無量。】意思是說法身跟報身都是無量的無量。【而應身有始有終。】就是說應化身有一個開始也有一個結束。【乃有量之無量。】意思是說應化身有一個開始有一個結束,這意思是說有量的無量。【應身壽量雖長。亦有涅槃。】應化身它的生命雖然是很長,也是有一個涅槃的時候,意思是說示現在極樂世界也會進入這個涅槃。【正法住世。劫亦無量。無有像法末法。】意思就是說正法住世,阿彌陀佛用這個無量的願力來造成這個極樂世界,他在正法期住世,劫也無量,很久、很久的時間,所以阿彌陀佛現在在極樂世界還在說法,還在說法,所以他的生命還很長,成佛到現在才十劫而已,十劫而已,像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才一分鍾而已,才一分鍾而已,還很久、很久的時間,所以我們若認真念佛,再幾年之後,就要去見阿彌陀佛了,要去見阿彌陀佛了,見阿彌陀佛的時候去到極樂世界,大家都很高興,噢!你也來。噢!你也來。很好,就想到當時大家都在文殊講堂共修,你也來,他也來,那一個怎麼沒來?——那個就是謗佛、謗法、謗僧,誹謗叁寶,一邊拿念珠一邊誹謗,結果沒有來,打入阿鼻地獄在喝咖啡,所以說想到要往生極樂世界再辛苦也要忍耐,——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在等我們,不可以在這裏太久,我今天是要講經,要不然也很不喜歡住在這個世間,沒什麼意思,正法今世,劫亦無量,就是說佛祖示現,正法,佛祖常常在衆生的身邊叫做正法。“無有像法末法”,所以這個正法、像法、末法,這就是我們在講的叁期,正法期、像法期、末法期,——正法就等于加一個言字的證,證悟的證,證明的證,正法就是那個證法,意思是說佛在世的時候證悟的人很多,這個正法就是證悟的證,就是說佛住世的時候有很多人證果,正法跟證明的證是一樣的,跟證道的證是一樣的,無有像法跟末法,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我們就有像法,像就是似的意思,似的意思,似的意思,很像,比如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入涅槃,經過一千年之後,一千年到二千…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