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具羽儀鹵簿,公服引入,親授祝版,乃赴清齋所。”唐•顧雲《華清詞》詩:“相公清齋朝蕊宮,太上符籙龍蛇蹤。”《武王伐纣平話》卷下:“ 文王清齋叁日,沐浴聖體。第叁日,文王宣文武排銮駕再去求賢。”2.謂素食,長齋。晉•支遁 《五月長齋》詩:“令月肇清齋,德澤潤無疆。”唐•王維 《積雨辋川莊作》詩:“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清•唐孫華《恕堂再次前韻見贈複次韻答之》:“中夜饑腸自雷轉,清齋叁月常無鹽。”3.清靜之室。郁達夫 《鹽原日記詩抄》之二:“何人解得山居樂,六月清齋午夢涼。”)就是持清淨齋,晏就是清晨,晦就是晚上,就是早晚都持清淨齋,而且謝絕諸緣。晏就是晨,晦叫做晚,早晚持齋,謝絕諸緣,【唯孜孜以立言爲務。】就是他整天都在寫作,立言就是寫作,寫文章,【而《楞嚴》一經,尤爲師一生精力所萃。】萃cuì就是聚集,他一生所聚集的精華,【八番講演,心得孔多。所纂全疏,亦削稿有期。】這是在說《楞嚴經》,八番講演,經過八次的演講,講一段休息一下,講一段再休息一下,經過八次的演講,心得孔,有孔才能通,就是使人家更明了,心得孔就是有所領悟的意思,心能夠貫通。所纂這個念cuǎn,把筆拿起來,叫做編撰的意思。圓瑛法師所編撰的全疏,解釋《楞嚴經》的叫做疏,亦削稿有期,削就是除掉那一些不必要的,已經接近完成了,有期就是已經接近完成了。
【今以《勸發菩提心文講義》待付手民,】現在把發菩提心文的講義,待付就是等待,付就是交給,手民就是排字的職業工人。以前不是用電腦,以前是手來排版的,所以待付手民就是要交出去准備排印的意思,手民就是以雕刻或排字爲職業的人叫做手民,都要動到手,簡單講就是現在的待付排版的意思,排版的意思,【屬圓淨一言附之。】屬,交代,叫我李圓淨寫幾句話,附帶于後,【謹略述因由,】所以就簡單地講述原由,【俾】,令。【讀此講義者,藉知】藉就是由此而知道,藉著這個勸發菩提心文或者是圓瑛法師的注解,經由圓瑛法師的注解,知道【吾師宏教之大凡雲爾。】他偉大的地方。
【民國二十九年六月十日】
【定煇】是他的法號【李圓淨謹序】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
【上海圓明講堂圓瑛弘悟講】
“上海圓明講堂圓瑛弘悟”,一個是外號,一個是內號,圓瑛弘悟“講”。
【侍座受度弟子明如日進記】
“侍座”,在身旁叫做侍座,就是他的侍者,“受度弟子”,讓他剃度的,“明如日進”,也是一個外號,一個內號,“記”。
【今講此文,依照賢首宗,】賢首宗就是華嚴宗,以華嚴經典爲主,特別創立一個宗派叫做華嚴宗。若是以《法華經》創辦的叫做法華宗,法華宗。若以《大般若經》創造的叫做般若宗,簡單講就是性空宗。依照賢首宗【十門解釋,略事發揮:
【一、總釋題目】 【二、撰文法師】撰文就是寫作文章的法師,就是省庵大師。 【叁、啓教因緣 四、藏乘所攝】
【五、教理淺深 六、宗趣分別】
【七、能诠】诠就是闡明、解釋的意思。能诠【教體】
【八、所被機宜】這個有兩種讀法:一種讀作所被機宜,所被就是所加被的。一種直接所被機宜,也是加被的意思,所以這個有兩種念法。所被機宜,古人是這麼念的,被就是加被,所以這個有兩種讀音,都可以。我們知道意思就好了。
【九、力用殊勝 十、別解文義】就開始進入文章。
今一 總釋題目
【勸發菩提心文】
【題,爲一文之總綱。文,是一題之別義。欲知別義,須究總綱。總綱若明,別義自易。如提綱,】綱就是網的總繩子,比較粗的繩子,繩子從細要網起來的四周圍就比較粗,那個叫做綱。網的總繩叫做綱。【則網目自彰;】彰就是明顯,這個念qiè,【挈領,】就是提起來、拿起來。領就是衣服護頸的部分,衣服的領子,【則衣縷自直。】縷就是絲線。我們捕魚的魚網,綱如果拉起來就清清楚楚。挈領,衣服如果提起來,絲衣自然就直,縷就是絲線的意思。衣縷那個縷就是絲線。自直,自然就直。【是以首門,即總釋題目。亦提綱挈領意也。
此題六字,應分通別二題。】通題就是每一個文都叫做文,譬如《龍舒淨土文》、《雲棲放生文》,這些都是文。別題,只有這一本才叫做《勸發菩提心文》,所以別就是與別的文不同,【前五字是別題,】勸發菩提心叫做別題,只有這一本如此而已,【他文非此題故,名之爲別。】不同于別本,【文之一字,是通題,通于他種故。如《龍舒淨土文》、】它也是一種文,【《雲棲】,把筆拿起來,明朝蓮池大師叫做雲棲和尚,雲棲就是蓮池大師,明朝的蓮池大師。雲棲【放生文》等,】他做這個放生文,也是文,這個也是個通題,【皆可名文。別題,是所诠之法義。】別題就是所解釋的法的道理,【通題,是能诠之文字。文者義之表也,】文章是什麼作用?文章就是要表達道理,道理要藉由文章才會實在,【義者文之實也。】道理也是文章的實在,【文稱于義,】稱就是恰合、適當,非常地適當。文章于義就是文章剛好符合道理,【義隨于文,】道理隨著文章,【文義相資,能所不離,】文章是能诠,道理是所诠,能所是不離,【合爲題目。
又應知此題,具含人法能所。】人跟法的能所,【按古德七種立題,】因爲以前我們都講過,但是我們再簡單解釋一遍:題目離不開叁種情形,【以人】爲題目,以【法】爲題目,以比【喻】爲題目,【叁字:單叁種(是一字),】人、法或是比喻。底下講得更清楚,【單人,】以人爲題目的,【如《佛說阿彌陀經》;】佛也是人,阿彌陀也是人,佛說阿彌陀,單人。就是《佛說阿彌陀經》這個題目,是以人立題的。【單法,如《大般涅槃經》;】《大般涅槃經》,《大般涅槃經》這個統統是法。
七種立題
|
單人:《佛說阿彌陀經》 單法:《大般涅槃經》 單喻:《大寶積經》 人法:《文殊問般若經》 人喻:《如來說師子吼經》 法喻:《妙法蓮華經》
|
單
|
複
|
具足(人、法、喻叁具足):《大方廣佛華嚴經》
|
底下,【若以義推,】若是以道理來講,【實含人法能所。既有所勸發菩提心之法,必有能勸發菩提心之人。若無其人,誰爲勸發?當知勸發屬教,】教人發菩提心,【發心屬機,題具對機施教之意。】對衆生施教。【勸者:勸化、勸導、勸勉。
勸化,如雲:一切衆生,當發菩提心,方能出離生死苦。勸導,如雲:我等本是佛,因爲無明所誤,】每一個衆生都是佛,但是因爲無明遮蔽所誤,【而爲衆生。今當返迷歸悟,稱性起修,】合于本性修行,【上求佛道,下度衆生。勸勉,如雲:既發菩提心,須行菩薩道,必要經過叁個難關:難行能行,】難修行的我們要忍耐住。我們現在初出家只是早晚課,八十八佛都不拜,要如何成就大德,以我個人來講,是因爲我現在要准備功課,以我個人來講,我打過佛七,十叁次,煮雲法師的佛七,十叁次,他是一天拜一千拜,他一天拜一千拜,是九支香,除外,休息二十分鍾要上廁所的,休息二十分鍾要上廁所的,這樣收集起來的一千拜,不像我們講堂這種修行法,就這麼精進地拜,我那個時候…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