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P4

  ..續本文上一頁初發心很勇猛雲萬佛寺,萬佛寺聖印法師那裏,那一年剛好請他雲打大專的精進佛七,我去參加,拜到腳爬樓梯的時候一直抖一直抖……一直抖,那個時候是大覺一年級而已,一起抖,大殿在樓上,寮房要下兩、叁層樓,下樓腳一直抖要扶著樓梯,很勇猛,沒辦法,我七分鍾拜一百拜,你想想看,七分鍾拜一百拜,下去上來,下去上來……那個時候初發心很勇猛。難行能行,但是很有感應,非常地感應,佛看我很虔誠,我到齋堂的時候,坐下去就睡著了,你看我多累,坐下去就睡著了,累得……一天只睡兩個鍾頭,我十二點去休息兩點就爬起來拜,所以我以前也吃了很多苦,這個還不算什麼,這種打佛七我還忍得住,看藏經就比較困難,看藏經不懂還要查資料,還要自己參,還要自己參,又沒有人在身旁指導,我如果有疑問拿去問人家,幾乎大家都不懂的比較多,這個很奇怪,問人家幾乎大家都不懂,我如果不懂的,對方幾乎也是不懂,不管問多老的,幾乎是不懂的比較多,不懂就去問,不懂就要自己想,參、參、參……所以我說你們現在福報大,因爲我已經懂了,現在告訴你們,你們就簡單了,以前都是靠師父自己一個人的智慧,我們的文學的程度自己看《大藏經》,一天看十四個鍾頭,十四個鍾頭坐在那個地方,一坐就是叁、四個鍾頭,吃飯才起來,吃完飯經行一下上個廁所,再繼續、再繼續……看到廣化老和尚(他就)說:這麼看很快就會死,很快就會死。說我這麼看藏經很快就會死,所以我說我們現在的徒弟只是一個早晚課他都不參加,身體稍微不舒服就打開冷氣納涼了,一代不如一代,真的一代不如一代,還不敢對他太大聲,不敢說他,說他,明天就對不起、對不起。所以要慢慢來、慢慢來,所以我現在的鑽叫做大慈大悲,大慈大悲。爲什麼?因爲現在的衆生根機不夠,不敢逼得太緊,逼得太緊他會受不了,像我就不必人家逼我,我不必,我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我這個人很自愛,我如果要完成一件事情,都不必你來操心,像現在我們要完成四十一甲地,我都不必讓徒弟操心,你都不必擔心,從頭到尾我都會辦得很妥當的,我就有這麼小小、小小、微不足道的優點,就是很有責任,很有責任。有時候我看到徒弟感慨很大,根器怎麼會這樣子,說他一、兩句就不高興,不高興,他就說:師父,我明天要離開。說:好,好!順你的意,順你的意,隨便你要如何,所以現在的人有那一種師父,有這種師父要教導他,但是問題現在沒有那一種徒弟可以受得了我們的教導,沒有辦法,他不能忍受我們罵幾句,沒有辦法。話講回來我也不是高僧大德,因爲我是矮僧無德,所以我不能攝受人家。我現在只有一個願望,我很富有不是因爲我擁有很多,而是因爲我要求很少,對不對?所以我只要求如果四十個到最後希望能夠留一個,至少幫我洗衣服、泡個牛奶,這算是最基本的條件,因爲我如果定位我會很失望,我的定位是一百個,我好不容易撐到四十個,我的希望很大,動不動就要走,動不動就要走我會很失望,所以我現在不要定位,我不要定位男衆到底有多少人,一切隨緣。所以說我們難行能行,【難舍能舍,難忍能忍。】現在沒有了,沒有了,可以說不曾見過了,不曾見過了,一點點苦他就無法忍耐了,又說不得,所以不能成大器,不能成大器,不能講,你不能罵也不能……打不要講,像以前大陸用打的,我打他,他比我還有力氣,對不對?所以說現在的難行能行、難舍能舍、難忍能忍,Zero,根本不可能,他怎麼會聽師父的勸告,忍耐、委屈,爲了僧團、爲了佛教,我們就是要忍耐,沒有,沒有辦法。【菩提心須堅固不退。】這個也難,所以我也不抱任何希望,隨緣,隨緣這樣就解脫,解脫。居住在一起佛教大幸,不住在一起也沒有辦法,誰也沒有辦法就是這樣子。

  好,休息一下。

  我們剛剛談到那個江陵,是不是?江陵,是不是?江陵,是在哪一本的?是哪一本的?《普賢行願品》,是不是?那是湖北省的潛江縣西,古時候的湖北省的潛江縣境內西邊。

  【發者:發明,發起,發展。

  發明:如聞勸之後,發明自性真心,即是菩提心。】我們的菩提心是【廣大】心,像虛空那麼大,【平等,】心,沒有高下,【一向迷而不覺,】我們迷了而沒有覺悟,【今承指示,開解明了,謂之發明。

  發起:】就像接受人家的勸告:【如既承勸明了,】接受人家的勸告明了,【即發起此菩提心。智悲並運,】就是運用,【解行相應,】解和行而相應,【蹑解起行,】蹑就是追隨的意思,蹑解,簡單講就是依解起行,我們了解道理,但是我們要去做,【謂之發起。

  發展:如既發菩提心,而修菩薩行。則六度齊修,四攝普被。】四攝法我們已經講過了,同事、愛語等等,這個已經講過好幾次了,不了解的人去查《佛學大辭典》,【令未種善根者種,已種者增長,已增長者成熟,】所以多聽經多聞法,無論我們聽不聽得懂,一天來撿一、兩句,撿一、兩句,如此我們根機慢慢、慢慢就成熟,所以俗語說積少成多,積少成多,我們人不管懂不懂一直來聽經,那就不得了了,不得了了,就是六、七十歲不識字,假使你每天來聽經,每天來聽經撿一、兩句,撿一、兩句,他就會懂得比別人多,懂得比別人多,還會開示別人,【已成熟者解脫。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衆生,謂之發展。

  

  真性菩提:以理爲道。

  實智菩提:真實智慧。

  方便菩提:對機施教爲道。

  

  

  

菩提

  

  

菩提心,即是道心。梵語菩提,此翻爲道。菩提有叁:一曰真性菩提,】就是我們的本性,當下就具足有覺性,但是因爲我們沒有覺,我們整天都在計較,整天都在鬥爭,整天都是是非、善惡,哪一個對、哪一個不對、哪一個有修、哪一個沒有修,自己有沒有修都不管,整天都是在管別人的生死,所以我們真性的菩提沒有開采出來,瞎忙,替別人忙,不會替自己忙,這也是一種不簡單的根機,他自己的生死不重要,別人的生死比較重要,論東論西浪費生命,【此以理爲道也;】真性的菩提每一個人都具足,這是以理性爲道,理性就是無相的意思,真性菩提就是無相的意思,只能在理性上去了解,沒有一個真實體。【二曰實智菩提,】顧名思義,實智就是以智慧爲道,【此以智慧爲道也;叁曰方便菩提,】每一尊佛證菩提的時候,他一定有方便,他一定有辦法度衆生,【此以逗】(透)【機施教爲道也。】透機就是了解根器,他了解這個根機,施教就是要如何教化他。

  

  再來,【真性,乃真如自性,】我們真性就是真如本性,【聖凡同具。迷之爲凡,悟之成聖。迷悟雖殊,生佛一致,平等平等。《楞嚴經》雲:大地草木,軟動含靈,】軟就是叫做軟一樣的,軟動,軟綿綿的會動,一般而言如蚯蚓或是蟲,會蠕動的叫做軟,全身都沒有骨頭的意思,軟動含靈,全身都沒有骨頭的,【本元真如,即是如來成佛真體。依此不特生佛無異,實則情與無情,皆同一體。】研究唯識學的人完全了解,情就是佛性,無情就是法性,有情、無情叫做精神跟物質,都同歸于自體分,都來自于我們的自性清淨心,迷了以後的無明業力所變化,所以情與無情其實是同一體,你若證悟法身你就包容一切,當然情與無情統統是你的法身,所以因爲有很多人不了解,不了解,說:師父,菜有沒有生命?我說:有。說:有生命,你們修行人吃素,你們也要把菜拔掉,這也算是殺生。我說:對。說:你們也是犯戒?我說:對!但是在還沒有成佛之前沒辦法,總比殺衆生的肉來吃還慈悲,今天我是修行人,我不吃飯吃菜吃素食,不然你叫我吃什麼?不吃能活嗎?總比殺衆生來吃還慈悲吧。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他們都拿這種問題來問難我們,等到我們成佛再來度他們,菜也是有生命沒有錯,但是我們沒有成道沒有辦法,我們沒有成道,我們如果證阿羅漢果,一個禮拜吃一餐就受得了了,成佛無量劫不必吃也不成問題,所以退而求其次一定是這樣子,世間你殺人罪一定比較重,你砍樹也不可能判你死刑,對不對?你去偷拔菜罪一定比較輕,你雲殺人、殺衆生的動物,罪一定是比較重的,所以見血不吉利,因此你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至少、至少。雖然我們不能完全斷掉不殺生,因爲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我們沒有辦法斷,我們至少比一般人還慈悲,要不然該怎麼辦?只能退而求其次,要不然你不要吃?不要吃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整天喝牛奶,喝牛奶他也沒殺生,對不對?我喝牛流出來的東西,牛乳要新鮮的話,就在內門自己養一頭牛,餓了就蹲下去喝,這樣就沒有殺生了,對不對?我也沒有殺動物了,也沒有拔菜,對不對?要不然該怎麼辦?只好整天都喝牛奶了,要不然該怎麼辦?那個沒有辦法,這是在雞蛋裏面挑骨頭,爲難我們吃素的人。有一種人的知見錯誤:吃素食也是殺生,殺狗來吃也是殺生,同樣是殺生,我就吃狗肉了還吃素。我說那是你的歪論,正論不是如此,殺狗人人都說很殘忍,吃素食人人都說很慈悲,對不對?衆生雖然情與無情來講,無情算是業障比較深重,離成佛的道路還很長遠,暫時先用一下不然怎麼辦?沒有辦法。《楞嚴經》裏面講,還有一種變石頭的,變石頭的,外道的修行修無想定,修無想定,無想定,因爲它沒有一個固定的方式,沒有一個固定的方式,無想定福報盡掉下來,變成一顆大石頭,變成一顆大石頭。打它還會叫,叫他輕一點,打他…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