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天到晚只做善事,你参禅参那么久,也已经了解禅了,念佛,你也念了,但是你如果没有把生死心提起,不切,尽力提起六字洪名,你想要从娑婆世界解脱,到极乐世界,难矣。就是非常地困难。你们看省庵大师的当着棒喝,修禅修到已经有消息了,他也叫你放下念佛,【不生安养而欲脱生死,】你如果不往生极乐世界,你想要了脱生死,【不脱生死而欲免堕落,抑又难矣。】那就更难了,抑又难,那就更难了,意思是说,你如果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你想要了生死,或者是你没有了生死,想不堕落三恶道那就更难了,来世,你是不是能听到佛经都不知道,【纵一生两生不失人身,济得甚么事?】能帮助你什么呢?纵然你今生没有堕入三恶道,没有失去人身,两生,再来世,两生不失人身,济就是助、帮助,济得甚么事?能帮助你什么事呢?就是来世你也是迷迷糊糊的。
【嗟乎!】就是感叹词,哎呀!【居士慧心如此明利,】你参禅已经对本性有悟了,你这么利的根机,【家缘如此丰足,】家里的经济也这么好,【继嗣】嗣就是子孙。贤嗣就是你这些子子孙孙【如此贤能,】很有才干,【事事适意,】你事事都这么如意,【尚不能放下万缘,】你若不能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为天负人耶?为人负天耶?】是天辜负我们人或是我们人辜负了天?【不以念佛为急,而以世间小善为急,不以生死大事为先,而以人天福报为先,是不知先后也。】先是重,后是轻,先就是比较重要的事情,你不知道念佛生死才是先,善是后,其实两样都是一样重要。
【居士虽不求福而常作福,】你当然不求福,但是你常常作福,【虽欲出生死而反入生死,】因为你的福报太大了,你的福报太大又不知道要施舍,不知道要救度众生,享受,【皆由不知所缓在彼,所急在此,】所缓就是放慢一点,在彼就是行善,造桥铺路,这是比较慢。所急在此,此就是生死,生死才是大事,生死才是大事,【致使北辕适越,】北辕,辕就是驾车而行,适就是前往。越(yuè:木星起步的地方。即今钱塘江下游两岸地区。)就是古时候南方的种族的名字,北辕的意思就是你驾着车子往北走,却想要到南方的国家,意思就是你在台中想要到高雄,却开往台北,或是你想要到高雄却开往台北,或是想要到台北却开到高雄来,那怎么可能到达目的地,根本就不可能,致使北辕适越。北辕适越,辕就是驾车而行,适就是往,越就是南方的一个种族的名字。北辕适越,你驾着车子往北方走,却想要到南方来,那是不可能的,【却步求前也。】却步就是退后。你想要前进,前进就要往前走,你没有,你却往后走,这怎么可能。
【居士今日要务,唯当谢绝人事,一心念佛。加以斋戒二字,尤为尽美。】这样更好。
【大抵】大概,一般而言,【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悠悠散善就是整天懒懒散散的,懒散鬼那种懒散,叫他做早课也不要,叫他做晚课也不要,叫他精进念佛也不要,一天到晚就是睡,常常躺着睡觉,稍微业障现前就喊:我很苦!他都没想到以前人的痛苦到什么程度,所以我们现在人的根基不是差那是烂,太烂了,稍微苦一点就受不了了,稍微苦一点就受不了了。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惰】因循就是迟延苟且不知振作叫做因循。迟延,延迟颠倒,迟延苟且不知振作叫做因循,不知道要振作自己,就是不想精进,怠惰就是懒惰,【所能脱。】所能脱,【无常迅速,旦暮即至,】早上太阳一出来,晚上马上就到,意思是说我们一出生,一下子就要接近死亡了,【安得不为之早办耶!】怎么能不及早来念佛做准备?
【衲所知识者甚寡,】衲就是衣服补了又补叫做衲,补了又补的衣服叫做衲,百衲衣、百衲衣、这是出家人自我谦虚的称呼,意思是贫僧的意思,衲就是贫僧的意思,我所知道的很少,【知识之中,求可以语此事者尤寡,】在这么多人当中,能够告诉你这种事的人更少,我本身懂得少,但是在知识当中,能够告诉你这种事的人更少,【舍居士一人,而深以期望者谁哉?】能够期望谁来了解我的心,【倘不以人废言,幸加努力。】倘就是如果,如果你能够接受我的意见。废言就是不接纳人家的建言,意思就是如果你能够接纳我的建言,不以人废言,就是你不会因为我的无知,这是谦虚,意思就是如果你不会因为我的无知,而不接纳我的建议,那么你好好地努力,幸加努力,你就好好地努力,这是省庵大师的谦虚,【若曰:吾不能也,】如果你说:我没有办法,我业障深重,【则亦无可奈何矣。】这样我也无可奈何。就像今天师父对徒弟一样,我有法,有食你一定要走,则亦无可奈何矣,我也没有办法。
【谨按:修净土者,非不需作诸功德事。《无量寿经》谓:念佛而广修功德者为上品,不修功德者为下品,惟当以无所住心,随缘而为之耳。若不专心念佛,而惟孳孳(孜孜)】而精进,【专以世间小善为急,】勤修世间小善为急,【人天福报为行,是大不可。】意思是说要懂得轻重,善事要做,没错,但是一定要念佛,而且他又告诉诸位不要改修别的宗派,一定要一句念佛念到死,不要改变你的初衷。
序
【《华严经》偈曰: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心佛及众生,这三种没有什么差别,【此无差别者云何?曰菩提是。梵语菩提,华言为觉。此菩提觉,约法而言谓之心,约人而言谓之佛及众生。菩提之体,竖穷横遍;】竖穷就是指时间,横遍是指空间。竖穷三际,横十方,所以竖穷横遍就是表示交织在一切时空之全部,一切时空都遍布叫做竖穷横遍,【菩提之相,万德庄严;】菩提就是我们觉悟的相,这个就是万德庄严,【菩提之用,】就是我们本性、觉性的妙用,【神化无方。】自自然然你就具足自在的神通力,【在佛则全体显现,】佛已经证得菩提,所以全部的本性的清净心,他都显现出来,【在众生则隐而未彰。】但是在众生是隐藏起来还没有显现出来,未彰这个“彰”就是不不明显,【惟其隐也,】因为众生的佛性菩提还隐藏者,【故须方便以发之;发之至于究竟,则为成佛。然而能发之心,未尝不是菩提,】我们所发的心不能离开菩提,【此之谓发菩提心。夫发众生在隐之菩提者,即下化众生之事也。】众生在隐就是还潜伏着。这个“隐”就是当作“潜伏”。我们发众生潜伏的菩提心即是下化众生之事,意思是说我们开发放在每一个众生内心的菩提心,这个就是真正的下化众生,【菩提发至究竟成佛者,即上求佛道之事也。总之,皆是发菩提心也。我侪学佛,】我侪这个“侪”就是平辈、同辈的学佛的人,【虽尚在众生数】就是众生的位子,众生的阶段,众生这一类,【而未得成佛,】是尚未成佛,【幸皆具此菩提心,苟能发心,则众生可度,佛道可成,方不负此所学。此古德所以有劝发菩提心文之作也。然劝发菩提心文旧传不一,而未有如省庵大师之文之恳切详明者。大师之文,举各教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诸相,及发心十种因缘,为明辨启发之资,】为了使大家了解,【而归结于回向极乐,以彰其效。非尤为我侪净业同仁之所宜拳拳服膺者乎!】拳拳就是时时谨记在胸中,尽力持守不使失去叫做拳拳服膺。拳拳服膺就是随时随地都牢记。
【圆瑛老法师夙以宏化为家业,】夙世以宏化为家业,圆瑛老法师做《楞严经》的讲义,【屡讲此文,】一直再三地讲这个文章,【其弟子明如记录之,于此文义蕴】就是含意,【诠发无遗,】诠发这个“诠”就是解释,把这个道理开发出来,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可谓善述者矣。】可以说写得很好,【圆公早岁安禅,悟明心地。】你看,他也是明心见性,悟明心地,透视,悟到心地的功夫,【长游义海,】长游义海,就是进入《大藏经》的道理,义海就是《大藏经》的义理如海,像海那么大,长游就是很自在,意思是说:《大藏经》没有一部他看不懂,长游义海,因为他能够贯通,长游可以说贯通《大藏经》的意思,长游义海,【了彻灵文。】灵文就是经典,因为可以启发我们灵性的文章,可以启发我们本性的东西叫做了彻灵文。灵文就是经典的意思,佛所讲的经典叫做灵文,【殷殷以救世为心,在在以度生为急。讲座远敷于群岛,】远敷就遍布于海外群岛就是海外,意思是说圆瑛老法师不只是在中国讲经,海外他也有,【丈席接迹于诸山。】丈席就是住持,住持,去那里当住持,又去那里当住持,诸山住持,【龙天推出,不辞担荷。】他没有推辞,就是不怕辛劳,【忍辱负重,】他忍辱负重,【道俗翕然。】这个“翕”就是合的意思。他来到这个地方,道就是出家人,俗就是居士,这些出家人,这些居士都跟他合得来,意思是说这个人为人大慈大悲,没有一个人跟他合不来,他做人的德行够。
【近以国家多难,】最近因为国家多难,内战,【法弱魔强,慨津梁之已疲,】津梁就是口述弘法演讲,因为国家多难,无一处可讲经,没有办法他也觉得很疲劳。津梁(津梁:渡口和桥梁,比喻用做引导的事物或过渡的方法、手段。)这个“津”本来是口水,嘴巴的口水,津梁简单讲就是口述,就是弘法利生讲演的部分。慨津梁之已疲,讲经已经讲得很疲累了,因为战乱没有办法,【托文身以垂教;】不得不停下来写文章以利益后代的人,讲经讲到一半,因为战乱没有办法讲,干脆拿起笔来写,就是这个意思,【因取旧稿修治而厘定焉。】拿旧稿经过修改,所以厘定,清除不必要的,加入需要的资料,叫做厘定,【清斋晏晦,谢绝诸缘,】清斋(清斋qīng zhāi:1.谓举行祭祀或典礼前洁身静心以示诚敬。《旧唐书•礼仪志四》:“其太尉行事前一日,於致斋所…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