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P31

  ..續本文上一頁理。】也能夠讓衆生看到佛的道理,【不失佛意也。

  四著解序文講竟。

  五解經玄義分五科

  五解經玄義分五科,五科,我們要設這個經文,五重玄義,五重玄義,五重玄義就是釋名,就是解釋這本《佛說阿彌陀經》這幾個字,釋名。第二就是辨體,辯通了解《彌陀經》是以什麼作體。第叁就是說《彌陀經》以什麼作宗。第四明力用,就是說這本經它的作用是要做什麼。第五了解這個教相。慢慢、慢慢我們會解釋這個天臺宗,每一次在講經都會講到五重玄義。

  甲初釋名二辨體叁明宗四明力用五明教相

  那麼現在要講這個。

  【講】玄義。即經中玄妙之義。乃一經之綱要。先行提挈在前。】提挈就是提起這個綱領,人家講提綱挈領,我們若要拿一件衣服,頂部這個衣領提起來就簡單解決了,衣服,袖子什麼就很清楚了,先行提挈在先,提綱挈領。發揮之後,【發揮明了。至後經中余義。易于領會。天臺宗解經。總以五重玄義在前。賢首宗】賢首宗就是華嚴宗,《華嚴經》的意思,這是賢首大師所作的,賢首宗【解經。】賢首宗就是華嚴宗的意思,在這個解經,【則用十門】華嚴十玄門,這個天臺的五重玄義,華嚴的十門,【分別居先。】意思若要講這本經,以天臺宗來講講這本經它就講釋名,再講這個辯體,再講這個明宗,講這個力用,再講這個教相,先對這個本經大概用五個角度來解釋,之後再解釋這個經文,這樣我們對這本經已經有相當的認識,再來講這個經文就不會覺得很困難,不會覺得很生疏,所以我們現在分作五科,第一科就是要講這個名,《佛說阿彌陀經》這個名,這本經的名,【此乃二宗解經之家法也。

  

甲初釋名

  【解】第一。釋名。此經以能說所說人爲名。

  【講】第一重玄義。即解釋此經之名。《佛說阿彌陀經》。此題即前七種立題中。】七種的立題有單人、單法、單喻,人法、人喻、法喻、人法喻叁種,全部就是合爲一個,人、法、喻合爲一個,就是單叁釋,複叁釋具足一釋,加起來剛好叁加叁加一剛好七種的這個題目立題。【單人立題也。以能說所說。娑婆極樂。兩土】娑婆世界的人跟極樂世界淨土的人,這兩土【果人爲名。】果人爲名就是說他們全都證到佛果,叫做果人爲名,我們現在修是因,成佛是果,所以這兩土,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他就是娑婆世界的教主已經修到最高超的佛果,最究竟的佛果,極樂世界成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就是修行修到成佛,所以這兩土果人爲名,佛說這個佛也是釋迦牟尼佛,也是人,阿彌陀佛也是人,【皆是究竟極果。大覺悟之人也。】所以這本經是能說,能說就是釋迦牟尼佛能說,所說就是阿彌陀,就是所說,阿彌陀就是被釋迦牟尼佛所說,所以人家說阿彌陀佛從哪裏來?阿彌陀佛就是釋迦佛介紹給我們的,釋迦佛介紹給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我們這個高雄地區沒有一間比較好的醫院,若是生重病的人我介紹臺北長庚,或是臺大醫院,很好,這比喻就是這樣,所以說阿彌陀佛不是來這個娑婆世界,也不是來降生在印度,也不是降生在中國,全都沒有,不然我們怎麼認識一個阿彌陀佛呢?就是出世在印度的一個太子出家成佛,叫做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了解阿彌陀佛願力很了不起,所以他介紹我們有一尊佛,這尊佛他在極樂世界創造一個清淨的國土,專門在接引念佛往生的衆生,所以阿彌陀佛從哪裏來?就是釋迦牟尼佛向我們介紹的,觀世音怎麼來的?就是佛向我們介紹的,阿彌陀佛的左邊,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從哪裏來?就是站在右邊,大勢至菩薩,那麼地藏王菩薩從哪裏來?佛在《地藏經》裏面將這個責任都交代給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是……,有的人說地藏王菩薩是韓國人,其實不是這樣,是韓國人來出家,那麼來到九華山示現,其實地藏王菩薩在經典早就已經講好了,因爲他這個行爲看起來就像地藏王菩薩那麼了不起,所以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示現的,其實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跟這個地藏王菩薩,全都在我們這個中國示現,並不是他是真正的菩薩,說那個就是菩薩,只是說因爲他爲了要方便度衆生,所以來我們中國示現,因此這早在經典都有介紹,介紹,所以說我們要了解,要了解,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跟釋迦牟尼佛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相同的,就是本性都是相同,本性都是相同,但是願力不同,阿彌陀佛的願力是在極樂世界度衆生,十方一切衆生若聽到阿彌陀佛這句聖號,這句聖號,只要大家發願要去極樂世界,他都要來接引,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他來五濁惡世來示現成佛,憐愍我們這些愚癡,五濁惡世的衆生整天殺、盜、淫、妄,造這個惡業,憐愍,所以來這個世間示現成佛,是娑婆世界,所以你若看到《悲華經》裏面有講,我們這個世界,其他諸佛菩薩都不太敢來,那是很壞、很壞的一個世界,整天都是在戰爭,這《悲華經》裏面講,若要找無量叁千大千世界,要找像我們這個世界這麼惡的很難找得到這個世界,只有釋迦佛祖敢來而已,《悲華經》這麼說,他說這個五濁惡世,娑婆世界都是造惡的衆生來的,還有一種是菩薩示現的,不怕辛苦要來度衆生的,不怕辛苦要來度衆生的,所以《悲華經》裏面說,所有的包括彌勒佛來請,他不要在人壽百歲的時候度衆生,這個彌勒佛他要等到人八萬歲的時候,人八萬歲的時候這個國土,這個娑婆世界就變成清淨的世界,人全都行十善,不會互相攻擊、毀謗,也沒有殺、盜、淫、妄這些事情,彌勒佛降世時人是八萬歲,八萬歲的時候所有的樹木、水果都長得好好的,不用耕作大家都有得吃,因爲福報夠,福報夠,吃一吃若要大便的時候,位下去這大地自然裂開,糞便自然埋下去又變平坦,不用廁所,這有多好你想想看!所以說只有我們釋迦佛最偉大,他在人百歲的時候,惡業最重的時候,還有辦法挽回的時候,他來示現,示現這個成佛,示現這個成佛,這尊佛你若錯過要再經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才會再遇到這個彌勒佛,才會再遇到彌勒佛,但還不一定……,遇到彌勒佛必須要抓住受五戒的人,一定要有皈依,要不然遇不到,就是說這輩子若沒了脫的人,在彌勒佛出世時候,要度出家、皈依、受五戒的人,其他的人可能就無緣了,而且彌勒佛若降世的時候只講叁次經而已,叁次而已,叁次而已就要入涅槃了,若釋迦佛是講四十九年,叁百多次,所以再傻的人都要趕快求往生極樂世界,沒有人講我要再等,等彌勒佛來降世,我跟隨他修行,來不及了,來不及了,所以《悲華經》裏面講,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人敢在這個娑婆世界示現,沒有人敢在這個人歲,人的壽命一百歲的時候示現,只有釋迦佛,能爲甚難稀有之事,這是太困難、太困難,我今天我度衆生我也是有這種感覺,衆生,我不會形容,不會形容,你用這個生命要給衆生,衆生一樣要讓你死,你用這個生命要給衆生,衆生一樣要讓你死,一樣,你對他九十九次好,你都不能對他一次不好,你就不得了了,一次不好你就不得了了,你用這個生命,用這個智慧,用這個學問,辯才,一直要度他,他有沒有想說:啊!我能夠學佛這是師父引導我們的,沒有,你可不要講錯一句話,或是有稍微的缺失,就把你批評得一無是處,什麼難聽的都講出來,我今天有一種感觸,我現在若沒有講經我都喜歡自己獨處,爲什麼自己獨處?因爲我跟衆生講話我不能得到什麼,你看我跟衆生講話要得到什麼,你講來我聽看看,你們要給我什麼,你們給我什麼,爲我開示嗎?還是讓我開悟,你要給我什麼,有啦!你給我的就:師父!我兒子不讀書。我太太偷跑。會(彙)錢被倒(盜)了。我要拜哪一尊比較好。講家裏煩惱的事情,所以今天我們不是沒有慈悲,有慈悲,但是不曉得要怎麼用,到後來就說:我上課時間來上課,平常就遠離衆生,到後來有這種感覺,有這種感覺,你說拿念珠的人講話比較有良心,不一定,不一定,拿念珠的講話,最沒有良心的就是拿念珠的,真的。所以說今天釋迦佛祖我覺得這是很不簡單,很了不起的人,這麼惡的世間,佛祖在世的時候,提婆達多,啊!知道佛祖要走到前面要講經,要從這條路經過,他跑到山上拿一顆石頭這麼大顆(法師比起來很大),滾下去,要壓死佛祖,他要來領導僧團,結果佛祖旁邊都有金剛護法站著,站著,拿著金剛杵,那個石頭滾到半中央,啪!碎開,碎開,一塊小石頭掉下去打到佛祖左腳的第一根指頭,腳指五指最粗的那根指頭,流血,流血,佛就說這個叫做出佛身血,出佛身血,用惡心來出佛身血,你想想看!佛祖在世就這樣,就這樣,你知道嗎?人家他有辦法,我們現在有黑星跟紅星,看你會不會害怕,可不要得罪人,得罪人……,死在臺上,我們講得也會害怕,你知道嗎?我們又沒有護法,我們不像佛祖那麼有修行,佛祖四周圍都站著金剛護法,我們身旁站什麼,沒有,都沒有,沒看到,一個也沒看到,若人家拿槍來,我要到跑到哪裏,所以還是不要得罪衆生比較穩,自認倒楣,我們的業障深重,五濁惡世沒有人敢來示現,沒有人敢來示現,怕都怕死了,所以我們現在獨善其身,獨善其身,知道的就多少對人家講,尤其是不要得罪女衆,不要得罪女衆,要贊歎,這裏都是菩薩,都是女衆菩薩,現在都要贊歎,因爲怕到了,怕到了,所以說你看……。底下說:

  【解】佛者,此土能說之教主。】我們這個地方能夠說法的教主【即釋迦牟尼。乘大悲願力,生五濁惡世。】乘就是藉著這個大悲願力,這沒那麼簡單,沒那麼簡單,你有辦法嗎?生這個五濁惡世,出世在五濁惡世。【以先覺覺後覺,】先覺就是(自覺),覺後覺就是(覺他),就是令衆生覺悟叫做覺後覺。我們什麼覺?我們是先覺還是後覺,有到後覺嗎?有嗎?我們不是,我們叫做不知不覺,我們連後覺也沒有,後覺已經不錯了,後覺還有一個覺,我們就是不…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