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P32

  ..續本文上一頁知不覺。以先覺覺後覺,【無法不知,無法不見者也。】無法不知就是(覺行),覺行,他覺悟,了解自力無法不知,無法不見就是覺行(圓滿),無法不知,無法不見就是覺行圓滿。底下:

  【講】此土。指吾人所住娑婆世界。以釋迦牟尼佛。爲能說教利生之主也。】能夠說教利益衆生的主。【乘大悲願力。】藉著大悲心這個願力,【生五濁惡世者。諸佛雖大悲平等。】雖然大慈悲平等心。【而我佛偏】就是比較照顧。偏【憫極苦衆生。】偏偏憐憫極苦的衆生,我們現在就是極苦的衆生,《悲華經》講的,叁千大千世界要找這麼痛苦,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找不到,很難找,其他的極樂世界全都行十善,唯有娑婆世界行十惡,就是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遇到利害關系,什麼恩情都忘記了,什麼恩情都忘記了,衆生,明明犯大妄語戒,你問他:你有這麼說?沒有,我發誓我絕對沒有這樣講,若有這樣講我被火車輾死,輾得粉身碎骨,他明明這樣放風聲,誹謗,誹謗得這麼嚴重,沒有,我絕對沒有誹謗,衆生,衆生,所以我當時要初出洞門要來度衆生的時候,一個老和尚告訴我:法師!你要講經很好,但是我要交代你一句話,你一定要忍耐,你沒有出來弘法沒有是非,你出來弘法絕對有是非,絕對有,你可要忍耐,若忍耐得住才出來跟衆生周旋,若忍耐不了你就躲到山上住茅蓬。一定的,出來絕對有是非。這句話我銘記在心,銘記在心,所以說,我們要憐憫這極苦的衆生,沒那麼簡單,要發這個大慈悲心也沒那麼簡單,【故發願生此娑婆。五濁惡世。示現成佛。以先覺下叁句。】以先覺覺後覺,無法不知,無法不見,【即成就佛道之義。】就是我們《十四講表》講的自行就是自覺,化他就是度化衆生,行滿就是功德圓滿,自行,化他,行滿,【前雲必要叁覺圓滿。方得稱佛。

  以先覺者。即自覺。自己先能覺悟也。覺後覺者。即覺他。覺悟其它一切衆生也。】就是自己覺悟又讓一切衆生覺悟,【無法不知。無法不見者。即覺滿。覺行圓滿。】他的覺跟他的行全都圓滿。【覺至一心本源。】就是我們的本性。【是謂大圓滿覺。】圓滿覺。【入佛知見。佛知真知。無所不知。佛見真見。無所不見也。】在這個《佛說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裏面有講一句話,萬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至證阿羅漢方可信汝意。這句話很有學問,萬勿信汝意就是說千萬不可相信你自己,汝意不可信,你的意不可相信,意思是說凡夫不可以相信自己,你相信自己因爲你是一個有感情的人,你是有欲望的人,你是一個煩惱的衆生。你說:我相信我自己。你相信你自己,你馬上又改變,今天講,明天又改變,今年講,明年又改變,一年前講,十年後又改變,我們這個意識生滅的心是不能相信我們自己,所以要相信佛,佛知才是真知,無所不知,佛見真見,佛的知見才是真正的知見,不可以相信我們自己,我很相信我自己,五年後你就會後悔,我很相信我自己,十年後你就會改變,這是佛在《佛遺教經》裏面萬勿信汝意,萬不可以相信你自己,你是凡夫你要怎麼相信自己,你隨時會改變你的看法,無所不見。

  【此叁句。即解佛字要義。】解佛字,解這個佛字,【佛字。乃超九界以獨尊之號。】九界就是九法界。【自覺。超六凡法界衆生之不覺故。】六凡就是六道輪回,六道輪回。自覺,六道輪回就是不能自己覺悟,所以佛就是一個自覺的人,六凡就是六道輪回,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這是六凡,六道,輪回的凡夫叫做六凡,【覺他。超聲聞緣覺二乘法界。】聲聞就是修這個四谛法,苦、集、滅、道,聽佛的聲音修這個苦、集、滅、道四谛法,而證阿羅漢果這叫做聲聞,聽佛的音聲而聞四谛法證悟,名叫做聲聞。緣覺,修十二因緣而證悟叫做辟支佛,叫做因緣覺,叫做二乘,小乘的二乘,聲聞跟緣覺,有的人講小乘跟中乘,小乘跟中乘,他只修自己而已,所以覺他是超越聲聞跟緣覺自利的小乘,二乘法界,二乘的法界,超越二乘的法界。【不能自覺覺他故。】不能自覺覺他故。【覺滿。超權】教【實】教【教菩薩法界。】這聲聞緣覺就是不能自覺覺他,覺滿,沒有辦法這樣,那麼覺滿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爲他超越權教的菩薩跟實教的菩薩。實教的菩薩就證悟到空的道理,權教的菩薩就證悟到這個有的道理,假有的道理,就是說空不壞有,有不壞空,權實二教就是了解有跟空的這個菩薩法界,他【雖能自覺覺他。】來利益衆生,但是還沒有圓滿,還沒有到圓滿,【而覺行未曾圓滿。】還沒有圓滿,【乃至等覺菩薩。喻如十四夜月。比之十五夜。尚差一等故。】意思是說等覺的菩薩,等覺,等覺就是平等,等覺就像佛了,已經像佛但是不是佛叫做等覺,他的地位已經是快跟佛平等了,但是還差一等,所以叫做等覺,等于是佛的覺悟,佛的大覺但是還不是叫做叫做等覺,譬如十四的月亮比十五的月亮還差一等。【惟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是爲叁覺圓。萬德具。超九界以獨尊。堪稱世尊。】九界全都尊重這叫做世尊。

  【解】說者,悅所懷也。佛以度生爲懷,衆生成佛機熟,爲說難信法,令究竟脫。故悅也。

  【講】悅所懷者。】什麼意思呢?【乃暢悅所有懷抱。(即佛心懷抱負也。)】悅所懷,【佛惟以度生爲懷。今衆生成佛之機已熟。可以爲說。】可以爲他說法。【念佛成佛。難信之法。】我們沒有看到極樂世界也沒有看到阿彌陀佛,沒有看到觀世音,沒有看到大勢至,全都沒有看到,但是你只要相信一心念佛就能到極樂世界,你跟誰講,誰要相信,每個都說:那都是騙人的,佛祖都騙人的,大家都在講:那種都是烏托邦。不是實在的,那是佛製造一個空洞的世間,要引誘衆生方便度衆生而已,不見得有極樂世界,講這句話要下阿鼻地獄,所以念佛成佛,這是難信之法。【令得究竟脫離分段變易二種生死。】分段這是凡夫,六道凡夫的生死,變易這是菩薩的生死,要如何解釋呢?分段生死就是說衆生一段、一段的生死。舉一個例子說人活著,這個人活叁十歲就死,這一段,一個階段,這個人活到八十歲就死,這個人就活到一個階段,分段生死,分段生死,天人他的生命雖然很長,但是也有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分段就是一段、一段,這只狗活叁年,暈只狗的生命就是叁年,一段、一段的生死,變易本來就不是生死,但是菩薩的心,菩薩的心還是法執,還有微細的這個法執,微細的法執他斷掉一個煩惱他這個莊嚴心就又産生,更大的莊嚴,放更大的光明,實在是沒有這個生死,但是方便,所以變易生死,把筆拿起來,心境的改變叫做變易,心在改變,煩惱去掉,法執慢慢地去掉,這叫做變易,實在是沒有生死,只是他的心在慢慢、慢慢去掉,變化這個煩惱去掉一直到成佛,等覺菩薩,所以他這個色身就是說:咦!你看都是這樣莊嚴身,你若去年這個惑,他的色身又更大尊了,光明就更加發出來,像初地菩薩。咦!又去掉這個法執,就變二地菩薩,色身又更大,色身一直變、一直變,當下就變,當下就變,其實實在沒有生死,心境變報身就變,色身就變,所以方便說叫做變易生死,實在是沒有生死,所以分段是凡夫,變易是菩薩,方便講有變易生死,【故悅也。】就是歡喜,諸佛菩薩他會歡喜,歡喜要做什麼?就是要來度衆生,叫做悅所懷。【

  此二節解。即解成佛說法二事。如本經後文。佛呼舍利弗而告曰:】佛就對舍利弗這麼說:【當知我于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翻譯成中文叫做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沒有比這個更高,無上,正等,正確的,沒有一個跟他平等的,無上正等正覺,這是無上正等正覺,沒有一個比他更行,大徹大悟的一個聖者叫做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此成佛難)爲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什麼難信呢?【(持名念佛)】就能往生,就能解脫,就能夠成佛,【是爲甚難。(此說法難)佛說此經。能爲甚難希有之事也。】非常地困難,非常地困難。【

  【解】阿彌陀,所說彼土之導師。以四十八願,接信願念佛衆生生極樂世界,永階不退者也。

  【講】阿彌陀。】阿彌陀佛【是本師所說。】我們這阿彌陀佛要念得清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是像我媽媽在念的,阿彌陀陀,阿彌陀陀。我沒教她這句她怎麼自己編這句出來,誰知道,阿彌陀佛,不是阿彌陀陀,阿彌陀陀,《大悲咒》,說貼壁紙,很嚴重,看這音差多少,你回去要念《大悲咒》,念什麼貼壁紙,慘了,念得還真諧音,啊!貼壁紙就好了,慘了,音要念得准,大悲咒不是貼壁紙,阿彌陀佛,不是阿彌陀陀,阿彌陀是本師所說,【彼西方極樂世界之導師。導是引導化導。彌陀過去爲轉輪聖王。】轉輪聖王過去我們也有講過了,轉輪聖王就是軍隊強盛,而且美女如雲,國家富庶,那麼這個人才濟濟,國家很強盛,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很強盛國家的國王,轉輪聖王簡單講就是這樣。【于世自在王佛會下。聞法出家。發四十八種大願。】發四十八大願。這在這個《無量壽經》裏面就有講四十八大願。【第一願。國中無有地獄。】這國中不是小學、國中、高中那個國中,是極樂世界無地獄,極樂世界無【餓鬼。】極樂世界無【畜生。】極樂世界無惡道,啊!你想想看!無地獄、餓鬼、畜生【叁惡道。】你想想看,看有多好,看有多好,所以極樂世界就不怕鬼,它沒有鬼,怎麼有什麼餓鬼道,沒有鬼。【乃至第四十八願。他方菩薩。聞佛名號。即得第一。第二。第叁法忍。】法忍就是無生的法忍,證悟到無生,無生。【總之以四十八願。成就極樂依正莊嚴。】依報就是環境,正報就是生命跟他的壽命,身體跟他的壽命。【接引信願念佛衆生。生彼世界。永階不退者。】永遠不會退,【即永遠登不退地。而直趣佛果也。】直接到佛,成佛。【不退有叁。一位不退。】什麼叫做位不退呢?【趣入聖流。】到極樂世界他就是入這個…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