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感覺,包括他的生命要給你他都沒關系,我們沒有辦法。底下,持名念佛就是最重要的路線。
【會體樞機者。】會體就是悟到這個本體就是實相最爲重要的,【體。即上科所辨之正體。有謂宗即是體。體即是宗。此言不當。要知體是理。】理性的東西,站在理的方面講。【宗是行。體爲宗依之體。宗是顯體之宗。】簡單講宗就是作用的意思,簡單講宗就是怎樣作用,我們悟到實相,是我們的本體,但是要如何行呢?信、願、行,所以宗就是說信、願、行,信、願、行就是我們本體的作用,本體的作用,我們信,信我們這個自己,願,願往生極樂世界,行呢?持名念佛,好好地行善,所以體就是宗依,宗所依的這個體,宗就是顯體的宗,簡單講一個體就是作用。【宗體不即不離。】體跟相、用一樣,體、相、用一樣,宗體不即不離,宗跟體是不即,就是你不能說它是一樣,不離,你不能說它是離開體,也不能說體離開宗,意思是說一爲二,二而爲一。【故曰宗是會體樞機。門之開閉由樞。】門之開閉由樞,樞就是門的軸,那個軸,一個車再一個由那個軸,軸是最重要,開門若沒有那個軸,軸這個臺灣話我就不會講了,你們會講嗎?軸,門的那個軸,開關,我就不曉得這怎麼講,我沒有讀過漢文我不會講這個,不曉得怎麼講,不是,門這樣底下一根栓轉動,知道嗎?門在開,不是在鎖門那個,鎖門的是栓,知道嗎?一個門一……,那是栓,不是軸,你不要搞錯了,那個是拴住的東西,軸就是那個開的那個地方,這片門開起來,這片門開起來,放在最底下那裏,知道嗎?撐起來,門,門具,沒關系,你們自己回去問老一輩的,這我不會念,問老一輩的看這怎麼念,門之開閉由樞。底下一個注音符號起來,【弩之】nǔ,叁聲弩,用機關施放箭的弓矢,用這個機關,弩之【發動由機。】就是用這個機關,用這個機關施放這個箭,安機關,箭安好在弓上,要不然就射這個石頭出去,射箭跟射這個石頭出去,機,【以樞機喻宗。】就是修行最爲重要的。【則宗是會體之要行也。】就是宗,就是我們要修行,修行這個宗就是會體,就是悟到這個本體的實相最重要的修行方法。
【而萬行之綱領也叁句。而字轉語之辭。此經以信願持名爲宗。】底下說,【余常言持名一法。爲大總持法門。】大總持,我們說“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稀有”。總,總一切法,持,持一切法,總一切法,持一切法,總持,總持,我們說“妙湛總持”就是總一切法也是持一切法,包括了一切所有的修持就是總持,爲大總持法門。【叁學全該。】叁學就是戒、定、慧,戒、定、慧,戒學、定學、慧學全部都包括在內,【六度具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蓮池大師雲:舉其名兮。兼衆德而俱備。專乎持也。統百行以無遺。故此經之宗。爲萬行之綱領。】蓮池大師在說,舉其名,兼衆德而俱備,就是說這個名若是念出來,用持誦的,贊誦的,這個名若呼出來,呼出來,兼衆德而俱備,一切的德行就全部俱備,全部都俱備,這個名是很重要,你不相信嗎?今天你家的單子若貼一個南無阿彌陀佛,寫那六個字,你沒有佛相南無阿彌陀佛,你會向它頂禮嗎,會不會?會嗎?你一定會拜它,對不對?名字,名是假的,但是名字假的東西是包括德行,知道嗎?名字是代表那個人,那個人一切德行就是那個名字,是不是這樣?不然人家誹謗慧律法師你爲什麼會生氣,保護師父,對不對?誹謗別人,你家的事,那不是我師父,是不是這樣?因爲這個名就包括一切,包括一切,人家在贊歎師父的時候我們聽得很安慰,噢!你師父很有修行,口才很好,講經好幾萬人在聽,我們當徒弟的聽起來很歡喜,人家說:你師父怎麼壞、怎樣壞。不同,雖然是假的名字,假的語言,但是代表一切,知道嗎?所以我們要了解雖然是假的,但是實際上當下實在的東西,我們念佛這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當作真的,就是跟我們的本性相應,所以舉其名,兼衆德而俱備,專乎持也,我們會專門念它,念久了就是會跟佛感應,所以我們這個修行就是每天都打電報,每天都打電報,阿彌陀佛我在念你你知道嗎?打這個傳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在娑婆世界,臨命終記得來接引我,不要忘記我每天都有打電話給你,佛祖你可要記得,不然每天用功做啥,就是提醒佛陀,提醒自己,臨命終這一刹那不要顛倒,若顛倒下輩子不得了了,讀大學的時候可以讓你重修、補修,若臨命終,下輩子會聽到佛經不會聽到佛經你還不知道,你還不知道,你懵懵懂懂下輩子說不定當流氓,是老大,老大槍帶著,槍就帶著,講不到兩、叁句話,砰、砰,抓去關,槍斃,所以說修行要遇到善因緣,有這個講堂,有善知識,有經典,有光線,全都一切具足,就要把握自己,每一分、每一秒你就要把握自己,不要浪費生命,專乎持也,要認真去念佛,統百行以無遺,有的人念xíng,如果當動詞用hèng,行就是修行的意思,一切百般修行,你若一句佛號念下去念到死就解決了,所以這本經的宗就是萬行的綱領,【綱者。網之綱也。提其綱。則網中衆目自張。】綱,衆目的集中處,所以這個提綱挈領,提綱則衆目張,這一目、一目都看得清清楚楚。【領者。衣之領也。挈其領。則衣之襟袖自至。故辨體之後。應須辨宗也。
【解】此經以信願持名。爲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啓願。】你若不相信佛祖,你要如何願呢?在座諸位!你今天若對我慧律法師沒有信心,你怎麼會坐在我這裏來聽經呢?聽經有好幾種的情形,你若對我有信,我在講你就會聽進去,有的若是在打聽狀況的,再另外跟人家報備,派來這裏不是在聽經的,不是真的對師父很有信心的,要做什麼,打聽看看幾個人,好回去向另外一個人報備,報告消息,這樣就不是信,他沒有信他怎麼會發願呢?對不對?若真正虔誠來的,我對師父很有信心,師父講一我就聽一,他是我法身父母,這樣我講什麼他就會聽,他就會發願,這樣確實要往生極樂世界,不要再造業,不要再造業,非信不足啓這個願,你若沒有這個信你如何産生這個願力呢?不可能。【非願不足導行。】你若沒有這個願力你要如何去行呢?導就是引,引導去做,你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不是發願就可以,要去做,要去念佛,要去行善。【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若不是持名妙行你就無法滿我們所願,因爲我們所願就是解脫生死,要了生脫死,你若沒有持名的功夫,這個妙,妙就是不可思議,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所以持名念佛法門,唯佛與佛,乃能究竟,只有佛跟佛能了解這個奧妙而已,別人無法了解,舍利弗就不了解了,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才能證到我們所信的,就是這種法門,就是這種的根本。
【講】此經信願行(持名即淨業之行。)叁資糧。爲修行之宗要。叁資以信爲首者。以信爲道源功德母故。】信爲道源功德母,人家說飲水思源,道源就是……,道就是修行的根本,就在信,所以研讀班,我要求諸位,學生就是對師父要絕對地服從,爲什麼?放下你們的職業,放下你們的身份,放下你們的經濟,你說很有錢,聽師父的,你說你地位很高,照常要聽師父的,你就是對我絕對的信心,這樣我就有辦法指引你一條對的路線,你若對信不足,會動搖,外面隨便講兩句,倒,你永遠建立不起信心,信不起來也無法修行,所以我告訴諸位,我有修行跟沒修行是我的事情,你有修行跟沒修行是你的生死,你要搞清楚,不要整天老是拿那支秤子秤別人,要秤自己,這樣這個信已經進入絕對的清淨,那麼要入這個道就很簡單。【又五根。】我們《彌陀經》裏面誦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五根就是【(信】根,我們有相信叫做根,【進】就是精進,好好的修行,這是修行的根本,【念】,每一個念頭會歸事相,這就是念的根本,【定】呢?每一個定裏面有具足我們的本體清淨的本性,有具足智【慧)】,所以定跟慧照理講是一體兩面的東西,所以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慧根,是五種修行的根本,我們後面《叁十七道品》會講到。【十一善法。(信】根,信善法,【進】就是精進,精進法,【與慚愧。無貪等叁根。】它只有寫一個無貪,少了一個無嗔跟無癡,這在《百法明門論》裏面的十一種善法,信、進、慚、愧、無貪、無嗔、無癡,【輕安】,輕安,我們打坐坐得很好,心情很歡喜,沒有煩惱,【不放逸。】,不放逸就是沒有懈怠,【行舍】就是施舍,施舍,【及不害。)】就是不能殘害衆生,不害。這十一種善法會讓我們成道,信善法,信就是一個,進,第二個,慚,第叁個,愧,第四個,無貪,第五個,無嗔,第六個,無癡,第七個,輕安,第八個,不放逸,第九個,行舍,第十個,不害,十一個,十一,十一種善法,無貪等叁根那是省略。【亦皆以信居先。】也是要以信爲優先。【至吾人學佛階級。信解修證。】就是信、解、行、證,那個修就是行,信、解、行、證,我們要相信佛祖的,這個道理我們必須要了解,了解後讓我們悟到,了解之後要繼續修,修之後證,所證悟的剛好跟佛祖證的,跟這些諸佛、菩薩、阿羅漢證的相同,這就是信、解、行、證修行的四個步驟,修行的四個階段就是信、解、行、證,【亦必以信爲入門。】也是要以信爲入門。【叁資若非有信心。不足以啓(發也。)願。】,啓願就是“發也”願,對一個人沒有信心你怎麼發願,我問你,我願意上研讀班接受法師的嚴格要求,你對我沒有信心,你會來嗎?誹謗師父的早就跑得不見人影,哪有可能今天來上課,不可能的事情,對不對?對師父沒信心跑到臺北去了,中部去了,連靠近都不要靠近,還不屑一顧,寫信來罵,打電話擾亂,所以說人家沒有拿槍來就算很好了,很好了,真的,所以這也要感謝衆生,感謝衆生,不足以啓願。【若非有願力。不足以導行。】若是沒有這個願力,不足以【(引起…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