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八萬劫,你想想看!【佛何以許度出家。
佛雲:此人。八萬劫前爲樵夫。】樵夫。【在山采薪。見一虎來。即攀上樹以避之。虎過。念南無佛一聲。】只念一句南無佛而已,還不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即此念佛善根。今已成熟。可度出家。
後得阿羅漢果。】你看多好,念一句南無佛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就證得阿羅漢果。
【散心稱名尚然。反顯念佛一心不亂。安得不生淨土。況字。即反顯義。是名信因。
【解】信果者。深信淨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叁昧得生。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亦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無虛棄。是名信果。(以已生者爲果。)
【講】信果者。以往生爲果。深信淨土。諸上善人。】這上善是菩薩的意思,不是普通的善,是上善,這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上善就是說大家心地都很好,每一個都是菩薩心,上善人【俱會一處。皆從念佛叁昧真因。】念佛叁昧就是說定慧均等,叁昧翻譯成中文叫做正定,就是說他在念佛的時候他清清楚楚,他非常地清楚,也了解一切法無生,無生當下,就具足一切智慧,雖念而念,無念而念,所以叁昧叫做正定,定慧均等的真因。【而得往生實果。文中四種譬喻。】文中有四種的譬喻。【二喻依因感果。二喻果不離因。決無虛棄者。】兩種的譬喻依因感果,兩種的譬喻,這果是不離因,所以說絕無虛棄。【有念佛之因。必得往生之果。決定功無虛棄。但肯念佛。必得往生。是名信果。
【解】信事者。深信只今現前一念不可盡故。依心所現。十方世界。亦不可盡。實有極樂國。在十萬億土外。最極清淨莊嚴。不同莊生寓言。是名信事。(以境爲事。)】信事就是事相,以境界作事相,深信我們現在現前一念是不可盡故,爲什麼不可盡呢?因爲我們這個本性是盡虛空遍法界,是不能讓你講出一個範圍,所以不可盡,依心所現,我們這個十方諸佛國土也是我們心所顯現出來的,所以說以心所現十方世界也不可盡,這句話底下,實有極樂國,就是說實實在在有這個極樂世界,這個極樂世界,在十萬億佛土以外,十萬億土就是說十萬億叁千大千世界,一土就一尊佛在度化,一土就一個叁千大千世界那麼大,十萬億佛土意思就是說十萬億的叁千大千世界,依我們現在所講的,一個叁千大千世界有幾千個銀河系,幾千個銀河系,那麼過十萬億,幾千個銀河系,一千個銀河系當做一個單位乘以十萬億,這就是極樂世界的地方,所以這個土,一個土就是有一尊佛在度化,所以十萬億佛土就是十萬億叁千大千世界,但是叁千大千世界的範圍有大也有小,看衆生的業感,看衆生的業感,最極清淨莊嚴,不是莊生寓言,莊生寓言就是莊子,莊子他的名是周,所以有人叫莊周、莊周,這莊周他是一個大譬官,他是一個很會寓言的人,這莊子是一個很會講話的人,相當有神通的人,所以一部電影是大譬官,大譬官,那麼這部電影也是莊子恥笑衆生的一種寓言,講到這個莊子他這個思想比較屬于偏向消極的東西,他都主張這個無爲而治,講老莊的哲學思想,這莊子的哲學思想,那麼他都用很多,用譬喻的,用很多譬喻的,所以說莊生寓言,意思就是說我們一般的人都將這個極樂世界,當作是一種寓言,假讬的,意思是說佛是慈悲來講這個經,那麼因爲怕衆生失望,就假裝有一個極樂世界,這就是一般人錯覺的地方,是確確實實有這個極樂世界,不是講寓言的東西,不是假設的東西,確確實實有的東西,不同莊生寓言,是名信事,信這個事相,事就是以境爲事,有境界叫做事相,信事,看這個講解:
【講】信事者。以境爲事。境由心現。深信心無盡故。依心所現之境亦無盡。實有極樂世界。在此土之西。】在此土之西,【最極清淨莊嚴。雖雲過十萬億佛土。亦非心外。】也不能離開我們的心。
○【不同莊生寓言者。】假設,【寓是寄寓。】含有意思在裏面,【又托也。】寓言寄托就是……,【寄托之言。雖有其名。實無其事。】就是說寄托的意思,雖有名,實在是沒有這種事情。【如莊子(姓莊名周)《南華經》雲:有人名混沌。】就是天地還沒有開始的時候。【生而無七竅。】七竅就是七孔,我們的眼、鼻,眼睛,鼻子二個孔,眼睛二個孔,嘴一個孔,耳朵兩個孔,就七孔。【人憐而鑿之。】我們人可憐他就爲他鑽孔,替他鑽七孔,【七竅有而混沌死。】而混沌死,這句話你有覺得它矛盾的地方,有一個人名叫做混沌,就是天地還沒有開始,生而無七竅就是沒有七孔,人憐而鑿之,人憐而鑿之,你這句話看得……,人可憐他把他鑽七個孔,那我問你,這個人七孔又從哪裏來,這樣了解意思嗎?你爲他鑽七孔的這個人,爲他鑽七孔的這個人是從哪裏來,他的七孔誰爲他作的,這就是跟上帝在創造天地萬物一樣矛盾,所以爲什麼我們說基督教、天主教,其他宗教它沒有究竟法,它本身的道理矛盾你叫我如何相信上帝的東西,我從小不是信仰佛教,我跑到基督教堂,基督教堂去研究聖經,他說上帝創造天地萬物,那麼換我問你上帝站在哪裏在創造天地萬物,他站的地方誰創造的,上帝站的地方誰在創造,這無法解釋,難道不是這樣,這根本沒有辦法解釋嘛!上帝創造天地萬物,上帝站的地方誰創造的,你說上帝是萬能的,怎麼不把這個世間化作和平的世界,我們每天在戰爭,你注意看看,這教宗,他現在若看到貝魯特在戰爭,他就向全世界的人祈福,一祈福,菲律賓就打仗,內亂,這種東西你即使基督教,怎麼解釋都不通達,你每天在祈禱,每天國家在戰爭,這若佛教講的,呀!那太簡單,爲什麼會戰爭?很簡單,衆生愚癡,沒有智慧,具足貪、嗔、癡,有執著,對不對?一句話就每樣都解決了,共業所感的東西,這是我們大家所造的業,業感的東西,每一個人的心在改變這天地就在改變,天地就在改變,所以你不曾聽過一句話,陽間未亂的時候陰間就先亂了,我們這個陽間若要戰爭的時候陰間就先亂了,陰間就先亂了,人的電波就跑到陰間了。(我們跟這個美國斷絕邦交的時候,大家吵鬧不休,我們跟中美斷絕邦交的時候,異國好像六十九年是不是?六十七年,好像不對吧!六十幾年,我刻是六十八年,明天要斷絕邦交,宣布要斷絕邦交,今天就發生大地震,整個搖晃,震得很嚴重,他們說:這是什麼原因?我說:明天絕對有大事情。)衆生的這個心有憤怒,憤怒,所以有一種力量出來,出來,天地就改變,因爲這天地的依報是隨我們的心在改變,衆人的恨心的力量,只要讓這個人死,這個人很快就死了,萬夫所指,無病而死,這跟儒家的思想一樣,共業所感,這個人常常被人罵,罵久了沒生病都要死,每一個對他産生一種電波的攻擊性的這個人活不久,活不久,活不久,所以說我們這個佛教的道理就是很圓融,無懈可擊,所以學這個理工的人,他就對佛陀五體投地地佩服,學這個理工科的人,對這個佛祖的教理絕對是五體投地地佩服,無懈可擊,你會想怎樣一個人在兩千多年前,他能夠了解這麼深奧的物理學,這麼行,你怎樣坐著想你都想不透,我們現在在講這個電子、質子、中子,在兩千多年前佛就講到鄰虛塵,《俱舍論》裏面,你若翻過《俱舍論》,我們現在最多是研究到這個電子、質子、中子,對不對?到現在我們研究到中子核的碰撞,碰撞,這是他最厲害的地方,科學家最深奧的地方,佛在兩千多年前就將一根毛,將我們這一根毛分作四百九十幾塊,發尖的地方,不是一根頭發切成四百九十幾塊,五百塊,不是這意思,是一根頭發抽起來剖成四百多塊,你有辦法嗎?兩千多年前沒有科學的知識,佛一直開示、一直開示,到後來叫做鄰虛塵,到後來叫做鄰虛塵,是肉眼看不到,就是我們眼睛。元素在宇宙當中在流動,眼睛看不到,我們跟以前的人講,以前的人都不相信,現在的人有這個儀器,搜集空氣中化驗裏面有金屬,你看這個佛有多行,那就真的行到無話可說,那不只是無話可說而已,因爲這個物理學我在建中也讀叁年,在大學也讀這物理的東西,看到這佛經我會怕,佛祖的智慧嚇死人,你無法……,你用任何形容詞你都無法了解,佛爲什麼能夠了解這種東西,這種東西還得兩千多年後我們用儀器才看得懂,兩千多年前他就能夠用一根毛分成四百多根,這樣講出那個理論出來,所以看到佛望塵莫及,沒辦法,沒有哪一個宗教有辦法解決我們人生,沒有一個宗教,讓我們這樣心服口服的佩服這個釋迦牟尼佛,確實是唯有佛教,唯有佛教,所以走進來的人是福報,若走出去的人是業障,真的,所以你們要很歡喜走進這佛門,確實行,佛祖確實行,因此人憐而鑿之這句話就矛盾了,什麼人憐而鑿之,這句話就有問題了,意思就是說一切人都離不開這個數據的觀念,不是正就是負,都是對立法的存在,都是産生哲學上的矛盾,所以佛祖在講我們人是誰創造的,沒有人創造,無始劫以來妄動,一念妄動,妄動就造業,業就絞動業引起這個山河大地虛妄的世界,所以我們晚上在睡覺的時候黑漆漆,沒有智慧,晚上睡覺在做夢都沒有色彩,也不曾看到什麼光,也不曾夢見極樂世界,爲什麼?無明遮住,這個無明遮住不是一個明心見性的人,他沒有見到本性的人,他所看到的東西就是虛妄的轉動生滅法,虛妄轉動的生滅法,一刹那間在變化這個心態,在每一念的生滅法裏面又産生執著,所以他肯定他自己的看法,主頁的意識蘊藏著無量無邊的智慧,所以我們人是一種欺騙自己的動物,明明這種事情是錯誤的他就一直要隱藏,你摸自己的良心,你明明知道我這句話是妄語,是欺騙衆生,沒有良心的話,他爲了保護自己他也要害死別人,所以說衆生就是什麼東西,人家說:我念佛,仿佛念一念,念這麼久怎麼不曾看過阿彌陀佛的光,我們說阿彌陀佛的光遍十萬億佛土,那我現在問你這電燈有沒有光?你看裏面有沒有光?沒有,裏面爲什麼沒有光?遮住怎麼會有光?不是光不會亮,它自己遮住光怎麼射得進去,這…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