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P63

  ..續本文上一頁界,爲什麼?微塵就是他的本性,本性裏面就是有無量的色法,色、聲、味法,所以在微塵晤面轉大*輪,意思就是說自性有無量的神通力,自性有無量的神通力,但是用科學,還是用數學的觀念來講,就是說坐標軸裏面這個零點是因爲我們人定的,我們人定的,我們人定的時候,所以我們人有讀過數學的觀念,從小就教我們數學的坐標軸,我們坐標軸定這個零,定這個零,它就是零,所以我們在演算這個數學都是從這個零點,X軸、Y軸跟Z軸,但是他沒想到我們人的思想不能用零點來定,我們人的思想不能用零點來定,意思就是說,這個零點本身可以重複的作用,本性有很大的能力,本性不能用零點,假設說這個坐標軸的零點它能夠連續地作用,他産生無量的智慧,你說這個零點在哪裏,因爲我們畫的這個十字,這個零點是固定的東西,它是用數目去綁死的東西,這個零點不能擴張,不能縮小,如果說把零點擴張,對不對?他就無量叁千大千世界,把這個胸量擴張,因爲我們人有執著,所以要定這個是零點,因爲我們人有我執,所以以我爲中心,佛祖不同,他將他的心發展像虛空般,所以就像這個零點,永無止盡的零點,所有的坐標對立統統包括在胸量裏面,意思就是說當你摸一個零的時候,你東看,這個零就變成西,當你摸一個零的時候,再西看,它就變成東,當你摸一個零點,南看,就變成北,你跑到北邊看,它就變成南,意思就是說只要有定位都是對立的東西,這樣知道嗎?當你破除這個定位的時候,因爲我們人講的是心,不是這個零點的數目字,所以這零點一擴大,擴大時它就無邊,沒有正,也沒有負,也沒有高,也沒有低,所有的對立統統除掉,所有的對立統統除掉的時候,他就進入絕對的狀態,你定在哪裏都不對,不能讓你定位,不能讓你定位就是什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聽不懂,聽不懂沒關系,聽不懂沒關系,慢慢來,慢慢來,不要再講太多,講太多下次不來了,講了沒人聽,慘了,我看大家兩眼無神,無神。于微塵裏面轉大*輪。【稱性莊嚴。無障無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之所遊居。必由全性起修。而至理一心不亂。豁然大悟。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方生此土。】這是天臺宗的講法。【乃至破四十一品無明。】好!這個四十一品無明是圓教的,意思是說什麼叫做四十一品無明呢?圓教,圓教將這個無明安排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跟等覺,所以每一品就有一個無明,因此總共四十一個階位有四十一品無明,別教不是這樣,藏、通、別、圓的別,別教是十二品,圓教是四十二品,最後一品當然斷就是成佛,別教十二品無明,圓教四十二品無明,這個不一樣的,這個不一樣的。【位居等覺。】在等覺菩薩,贊賞菩薩就等于佛祖一樣。【亦屬此土。位位皆得分證。】第一位就去掉一分的無明見到一分的法身。【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

  【如何是理一心不亂。理者。淨宗之理性。即達理念佛。稱性念佛是也。了知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能念心外。無有佛爲我所念。】簡單講就是禅宗講的即心即佛,佛就是心,心就是我們的佛,【所念佛外。無有心能念于佛。】能念的心也沒有,所念的佛也沒有。【能所雙亡。心佛一致。】我們的心就是佛,佛就是我們的心,也沒有能念的心,也沒有所念的佛,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要是問年紀大的阿婆,她就會說:聽不懂,不曉得在講什麼,佛就是心,心就是佛,聽不懂,幹脆講個故事比較快。阿婆她來這裏等故事,等不到又回去,她來這裏等很久,都等不到故事,等不到故事,要提高高雄佛教水准不能顧慮這麼多,所以說能所雙亡。心佛一致。【不住有念。不落無念。】所有的念不住,就是無所住,不落無念,無念就是頑空,不落入這個頑空。【若言其有。則能念之心。自體本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無。能念之心。靈靈不昧。】清清楚楚叫做靈靈不昧,清清楚楚,【所念之佛。曆曆分明。無念而念。念即無念。唯是一心。寂然不動。是之謂理一心不亂也。】清清楚楚。底下:

  【解】若無明斷盡。則是上上實報。究竟寂光也。】無明斷盡,我們這個別教是十二品無明,現在講圓教,圓教講四十二的無明,無明斷、斷、斷……,無明斷盡,則是上上實報,究竟寂光,究竟寂光。

  【講】此明常寂光淨土之相。常寂光土。即如來所證叁德秘藏。】叁德密藏,底下,【究竟涅槃。】究竟涅槃就是不生不滅。【常即法身德。】法身是無相,無相就是常,【法身常住不遷故。】所以佛教會搞不清楚就是在這個地方,現在你若告訴他:噢!這個常寂光淨土這個常就是永恒,他就把一個永恒當作觀念化的觀念,永遠就是不會死,永遠就是不變,完了,所以法師不好講就是這樣,因爲這死在文字裏面,因爲他要解釋他的本性,所以他要講常,如果他若常,他就不能隨緣不變,我問你,假使這個本性常的話,就永遠常常在那裏,也不能示現來度衆生,如果這本性是常來講,我們要如何從煩惱來改變呢?所以本性也是無常法,本性也是無常,爲什麼呢?你今天煩惱我可以轉成智慧,我今天有這個惡業,我轉成淨業,但是你說本性是無常法,那這樣跟凡夫不是凡夫不是不同,無常啊!也是六道輪回,所以說《大般涅槃經》裏面說,不悟常與無常,學佛的困難不能徹悟本性的東西,衆生就是你若跟他講一個常,本性是常,他就想:噢!是一個死板的,永遠這樣子,不是,記住!本性有大用,本性有妙用,本性有清淨的妙用,每一個妙用就是無相,當下它是本性,本性有無量的妙用,所以說本性非常非無常,你若說常,它就永遠不變,你若說無常,又是凡夫法,如果你說這個佛性是常來講,那麼他如何將煩惱轉菩提呢?對不對?煩惱轉菩提是不是無常?會轉的東西,難道不是這樣,所以要講到無常,但是你可以說它是無常,不可以這樣講,因爲它若無常來講變成六道輪回的凡夫法,所以說佛教不是斷見,所以這經典不知死多少人,這個注解不曉得死多少人,爲什麼?他不了解本性的東西,當下是無相,當下是清淨,當下是常的東西,但是他又不了解無常的法,所以本性是非常非無常,若常者就是外道,天然的外道,若無常就是衆生,凡夫法,回去慢慢想,用想的還很困難,因爲用想就是意識心,我若要告訴你,我只能講到這樣,我只能告訴你本性的東西就是這種東西,簡單講就是說本性的東西就是說,無證就是證,無任何的證,離一切法即是佛法,若有人告訴你他是成佛,那個就不是佛,若有人告訴你他證到果位,那個就沒證,因爲他心有念就不是證,不是我們的本性,這不是佛法,若有人告訴你那個有很大的神通,那個就有問題,本性的妙用自有神通,不是修來的,本性不用讓你修,本性具足妙用,他就是有神通,所以佛教沒有在講神通,佛教沒有在講神通,成熟的時候他自然就會顯現出來,所以佛他爲什麼一直禁止講神通,你講神通有時候衆生會追求錯誤,會跑去追求神通,知道嗎?你只要證悟到我們的本性神通自然顯現出來,就像一面鏡子你把它擦幹淨它自然就會鑒照,它自然就會照天照地,你都不用去管它,所以從無開始,從無開始,從無開始。過去有一個法師,一個法師,高僧大德,高僧大德,他修這個無相法,他通達了本性,附近一個道士,算是外道的,他就呼天喚地,因爲信徒都跑到高僧大德這裏來,就打他,人家所謂的鬥法,他修這個空,無所著的東西,這個外道一直跟他拼,他就施展所有的本事,刮風下雨,風火,地震,呼天喚雨,一直跟他拼,用有相的東西一直跟他拼,那些徒弟大家都嚇到,高僧大德旁邊的徒弟,啊!師父!他這樣搞,我們怎麼辦?刮風下雨,風雨交加,高僧大德坐著都沒有感覺,到後來他已經有搞到沒有了,他所有的辦法都用完了,現在有人問師父:師父!奇怪!外道每樣都搞完了,你到底是用什麼贏他,你怎麼都沒有動也沒有反抗。我就是什麼也沒有,才用不完,我隨他,有一定會用完,我沒有就用不完。噢!就是這樣用不完,無就用不完你聽得懂?這句話你有沒有覺悟,人家要搞你你就一直讓他搞,搞久了就沒辄了,你聽得懂嗎?他所有的東西展現出來,展現他就沒花招了,到後來無的人贏,你聽得懂嗎?他說:我就是沒有,我無就用不完,若有就一定要用到完。真的。人家說道士贏不了和尚就是這樣,道士他“有”,出家人“無”,(衆鼓掌)所以有的就贏不過無的,人家誹謗不要理他,他就搞,搞久了……,從有辦法,不爲所動,搞到後來他就沒有花招,這樣聽得懂嗎?你不要理他他就沒辦法,他沒有花招可搞了,對不對?我們沒有花招,無所著,招數最多,招數最多,爲什麼?具足一切法,這故事回去慢慢去參,你馬上就開悟,馬上就開悟,我現在是講這個常字,諸位!不要誤會,常就是法身德,法身常住不變不遷故。【寂即解脫德。一切塵勞永寂故。】一切塵勞永寂,永寂,【光即般若德。般若光明遍照故。叁德不離一心。】叁德就是法身德、解脫德、般若德,叁德不離一心。【複本心源。究竟清淨。是證常寂光淨土。

  若無明斷盡者。四十二品無明。生住異滅】生就是剛出來,緣起,住就是停一段時間,異就是變化,滅就是無,所以這個生住異滅,這【四相。悉皆斷盡。】全都斷盡。【如《起信論》雲:破和合識相。】破這個和合識就是染淨,這《起信論》裏面講一心開二門嘛!染淨和合,染淨和合,破這個各合識,當然我了解這個《大乘起信論》矛盾的地方,諸位!你不了解,我今天只能方便對你解釋,因爲《大乘起信論》講的道理是錯的,講這個道理是不對,佛性,自性清淨的東西,這汙染是絕對不能放在和合的,本性和合的,比如說佛祖修行,修、修……,修到後來成佛,成佛之後又變衆生,衆生又成佛,成佛又變衆生,這樣就跟凡夫沒什麼不同,所以《楞嚴經》講的才對,這《大乘起信論》的理論問題很大,本性它是實…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