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P63

  ..续本文上一页界,为什么?微尘就是他的本性,本性里面就是有无量的色法,色、声、味法,所以在微尘晤面转大*轮,意思就是说自性有无量的神通力,自性有无量的神通力,但是用科学,还是用数学的观念来讲,就是说坐标轴里面这个零点是因为我们人定的,我们人定的,我们人定的时候,所以我们人有读过数学的观念,从小就教我们数学的坐标轴,我们坐标轴定这个零,定这个零,它就是零,所以我们在演算这个数学都是从这个零点,X轴、Y轴跟Z轴,但是他没想到我们人的思想不能用零点来定,我们人的思想不能用零点来定,意思就是说,这个零点本身可以重复的作用,本性有很大的能力,本性不能用零点,假设说这个坐标轴的零点它能够连续地作用,他产生无量的智慧,你说这个零点在哪里,因为我们画的这个十字,这个零点是固定的东西,它是用数目去绑死的东西,这个零点不能扩张,不能缩小,如果说把零点扩张,对不对?他就无量三千大千世界,把这个胸量扩张,因为我们人有执著,所以要定这个是零点,因为我们人有我执,所以以我为中心,佛祖不同,他将他的心发展像虚空般,所以就像这个零点,永无止尽的零点,所有的坐标对立统统包括在胸量里面,意思就是说当你摸一个零的时候,你东看,这个零就变成西,当你摸一个零的时候,再西看,它就变成东,当你摸一个零点,南看,就变成北,你跑到北边看,它就变成南,意思就是说只要有定位都是对立的东西,这样知道吗?当你破除这个定位的时候,因为我们人讲的是心,不是这个零点的数目字,所以这零点一扩大,扩大时它就无边,没有正,也没有负,也没有高,也没有低,所有的对立统统除掉,所有的对立统统除掉的时候,他就进入绝对的状态,你定在哪里都不对,不能让你定位,不能让你定位就是什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听不懂,听不懂没关系,听不懂没关系,慢慢来,慢慢来,不要再讲太多,讲太多下次不来了,讲了没人听,惨了,我看大家两眼无神,无神。于微尘里面转大*轮。【称性庄严。无障无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之所游居。必由全性起修。而至理一心不乱。豁然大悟。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方生此土。】这是天台宗的讲法。【乃至破四十一品无明。】好!这个四十一品无明是圆教的,意思是说什么叫做四十一品无明呢?圆教,圆教将这个无明安排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跟等觉,所以每一品就有一个无明,因此总共四十一个阶位有四十一品无明,别教不是这样,藏、通、别、圆的别,别教是十二品,圆教是四十二品,最后一品当然断就是成佛,别教十二品无明,圆教四十二品无明,这个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的。【位居等觉。】在等觉菩萨,赞赏菩萨就等于佛祖一样。【亦属此土。位位皆得分证。】第一位就去掉一分的无明见到一分的法身。【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

  【如何是理一心不乱。理者。净宗之理性。即达理念佛。称性念佛是也。了知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简单讲就是禅宗讲的即心即佛,佛就是心,心就是我们的佛,【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能念的心也没有,所念的佛也没有。【能所双亡。心佛一致。】我们的心就是佛,佛就是我们的心,也没有能念的心,也没有所念的佛,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要是问年纪大的阿婆,她就会说:听不懂,不晓得在讲什么,佛就是心,心就是佛,听不懂,干脆讲个故事比较快。阿婆她来这里等故事,等不到又回去,她来这里等很久,都等不到故事,等不到故事,要提高高雄佛教水准不能顾虑这么多,所以说能所双亡。心佛一致。【不住有念。不落无念。】所有的念不住,就是无所住,不落无念,无念就是顽空,不落入这个顽空。【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自体本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无。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清清楚楚叫做灵灵不昧,清清楚楚,【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无念而念。念即无念。唯是一心。寂然不动。是之谓理一心不乱也。】清清楚楚。底下:

  【解】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也。】无明断尽,我们这个别教是十二品无明,现在讲圆教,圆教讲四十二的无明,无明断、断、断……,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究竟寂光。

  【讲】此明常寂光净土之相。常寂光土。即如来所证三德秘藏。】三德密藏,底下,【究竟涅槃。】究竟涅槃就是不生不灭。【常即法身德。】法身是无相,无相就是常,【法身常住不迁故。】所以佛教会搞不清楚就是在这个地方,现在你若告诉他:噢!这个常寂光净土这个常就是永恒,他就把一个永恒当作观念化的观念,永远就是不会死,永远就是不变,完了,所以法师不好讲就是这样,因为这死在文字里面,因为他要解释他的本性,所以他要讲常,如果他若常,他就不能随缘不变,我问你,假使这个本性常的话,就永远常常在那里,也不能示现来度众生,如果这本性是常来讲,我们要如何从烦恼来改变呢?所以本性也是无常法,本性也是无常,为什么呢?你今天烦恼我可以转成智慧,我今天有这个恶业,我转成净业,但是你说本性是无常法,那这样跟凡夫不是凡夫不是不同,无常啊!也是六道轮回,所以说《大般涅槃经》里面说,不悟常与无常,学佛的困难不能彻悟本性的东西,众生就是你若跟他讲一个常,本性是常,他就想:噢!是一个死板的,永远这样子,不是,记住!本性有大用,本性有妙用,本性有清净的妙用,每一个妙用就是无相,当下它是本性,本性有无量的妙用,所以说本性非常非无常,你若说常,它就永远不变,你若说无常,又是凡夫法,如果你说这个佛性是常来讲,那么他如何将烦恼转菩提呢?对不对?烦恼转菩提是不是无常?会转的东西,难道不是这样,所以要讲到无常,但是你可以说它是无常,不可以这样讲,因为它若无常来讲变成六道轮回的凡夫法,所以说佛教不是断见,所以这经典不知死多少人,这个注解不晓得死多少人,为什么?他不了解本性的东西,当下是无相,当下是清净,当下是常的东西,但是他又不了解无常的法,所以本性是非常非无常,若常者就是外道,天然的外道,若无常就是众生,凡夫法,回去慢慢想,用想的还很困难,因为用想就是意识心,我若要告诉你,我只能讲到这样,我只能告诉你本性的东西就是这种东西,简单讲就是说本性的东西就是说,无证就是证,无任何的证,离一切法即是佛法,若有人告诉你他是成佛,那个就不是佛,若有人告诉你他证到果位,那个就没证,因为他心有念就不是证,不是我们的本性,这不是佛法,若有人告诉你那个有很大的神通,那个就有问题,本性的妙用自有神通,不是修来的,本性不用让你修,本性具足妙用,他就是有神通,所以佛教没有在讲神通,佛教没有在讲神通,成熟的时候他自然就会显现出来,所以佛他为什么一直禁止讲神通,你讲神通有时候众生会追求错误,会跑去追求神通,知道吗?你只要证悟到我们的本性神通自然显现出来,就像一面镜子你把它擦干净它自然就会鉴照,它自然就会照天照地,你都不用去管它,所以从无开始,从无开始,从无开始。过去有一个法师,一个法师,高僧大德,高僧大德,他修这个无相法,他通达了本性,附近一个道士,算是外道的,他就呼天唤地,因为信徒都跑到高僧大德这里来,就打他,人家所谓的斗法,他修这个空,无所著的东西,这个外道一直跟他拼,他就施展所有的本事,刮风下雨,风火,地震,呼天唤雨,一直跟他拼,用有相的东西一直跟他拼,那些徒弟大家都吓到,高僧大德旁边的徒弟,啊!师父!他这样搞,我们怎么办?刮风下雨,风雨交加,高僧大德坐着都没有感觉,到后来他已经有搞到没有了,他所有的办法都用完了,现在有人问师父:师父!奇怪!外道每样都搞完了,你到底是用什么赢他,你怎么都没有动也没有反抗。我就是什么也没有,才用不完,我随他,有一定会用完,我没有就用不完。噢!就是这样用不完,无就用不完你听得懂?这句话你有没有觉悟,人家要搞你你就一直让他搞,搞久了就没辄了,你听得懂吗?他所有的东西展现出来,展现他就没花招了,到后来无的人赢,你听得懂吗?他说:我就是没有,我无就用不完,若有就一定要用到完。真的。人家说道士赢不了和尚就是这样,道士他“有”,出家人“无”,(众鼓掌)所以有的就赢不过无的,人家诽谤不要理他,他就搞,搞久了……,从有办法,不为所动,搞到后来他就没有花招,这样听得懂吗?你不要理他他就没办法,他没有花招可搞了,对不对?我们没有花招,无所著,招数最多,招数最多,为什么?具足一切法,这故事回去慢慢去参,你马上就开悟,马上就开悟,我现在是讲这个常字,诸位!不要误会,常就是法身德,法身常住不变不迁故。【寂即解脱德。一切尘劳永寂故。】一切尘劳永寂,永寂,【光即般若德。般若光明遍照故。三德不离一心。】三德就是法身德、解脱德、般若德,三德不离一心。【复本心源。究竟清净。是证常寂光净土。

  若无明断尽者。四十二品无明。生住异灭】生就是刚出来,缘起,住就是停一段时间,异就是变化,灭就是无,所以这个生住异灭,这【四相。悉皆断尽。】全都断尽。【如《起信论》云:破和合识相。】破这个和合识就是染净,这《起信论》里面讲一心开二门嘛!染净和合,染净和合,破这个各合识,当然我了解这个《大乘起信论》矛盾的地方,诸位!你不了解,我今天只能方便对你解释,因为《大乘起信论》讲的道理是错的,讲这个道理是不对,佛性,自性清净的东西,这污染是绝对不能放在和合的,本性和合的,比如说佛祖修行,修、修……,修到后来成佛,成佛之后又变众生,众生又成佛,成佛又变众生,这样就跟凡夫没什么不同,所以《楞严经》讲的才对,这《大乘起信论》的理论问题很大,本性它是实…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