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P62

  ..续本文上一页持的法门,要结婚以前你先问看看,先打听看看,看结婚好不好,若打听之后十个里面九对告诉你不好,刹车就稍微踩一下,不要一直滑下去,真的,稍微踩一下,不要……,徒弟写信给我:师父!我没有办法,我明明知道这个感情这个是为火坑,但是我很乐意跳下去,这是一种甜蜜的负担,没救,没救,这叫做甜蜜的负担,神经病,哪有这个道理的,没听到佛法迷迷糊糊跑去结婚,听到佛法还去走结婚的路,啊!可怜!自己一个吃饱全家饱,就是这样,我肚子饱全家饱,难道不是,若有结过婚的没关系,有结过婚的反而好修行,结过婚的,若回去太太违逆我们,师父讲的世间痛苦,下辈子不娶你了,现在丈夫揍我们,师父讲得对,世间痛苦,要去极乐世界了,还有一处可以依靠,所以结婚也是比较好修行,逆境多比较会觉悟,所以嫁人可能也不错,不然你嫁看看,这样可以观想,都可以观想,总而言之就是出家比较好修行,简单讲就是这样,那么这个瓜熟蒂落,【自然而然。可以横超娑婆同居秽土。而生极乐方便净土也。

  如何是事一心不乱。事者。念佛之事相。一是纯一。】在座诸位!什么叫做精进佛七呢?精进佛七是什么意思?精就是纯,进就是不退,纯粹念佛七天叫做精进,不打其他的妄想,精就是纯,纯就是进来一直念佛,《弥陀经》,赞佛、念佛、大回向,纯,所以说念佛的事相,一就是纯一,【乱为杂乱。令依事相法门。以能念之心。专念所念之佛。心口相应。非同口念。】就是不只是只有这张嘴在念而已。【而心不念。】系念,一心一意去念。【又非同心念。而心不一也。既一心系念。】不是说像心在念,但是心又不统一。【六字分明。】这六字分明,清清楚楚。【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无间。名为事一心。】所以从早上睡醒一直念到晚上没有打妄想,叫做事一心不乱,我们众生没办法,我们众生哪有办法,难道不是这样。【一心是功用纯熟。不乱即三昧成就。梵语三昧。此云正定。不乱即正定。亦即念佛三昧也。】念佛三昧,正定,正确的定,什么叫正定呢?定中有慧名为正定,定中有智慧,不是坐在那里傻里傻气的,坐在那里头脑都不想,这个不是正定,不是正定,不是正定。前面是讲事一心不乱,底下:

  【解】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土。】我们若是念到理一心不乱,破这个无明的一品,破这个无明的一品,这个天台宗的无明分作四十一品,这个天台宗讲的无明分作四十一品,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就四十位,跟等觉,豁破就是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显,这是天台宗的思想,禅宗不是这种思想,禅宗认为数量一就是二的开始,二就是三的开始,无明不可以分四十一品,无明它是根本无明,断就是头断,人一定要死,断根本无明当下见到佛性,没有分数量的一、二、三,因为我们的本性是绝对,我们的本性是绝对的东西,本性的东西不可以让你分,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这样你要断到民国几年,你要断多久你才断得完,有一就是二,一是数目的开始不是结束,绝对的东西当下进入这个断掉这个根本无明,什么惑都没有,即见佛性,直入佛的本怀,所以天台宗他的思想他有他的看法,至于我支持禅宗的思想,因为我们人的本性是绝对的东西,你要把分成几品来讲这变成是一种对立性的东西,变成我们的无明可以分割,我们的无明可以分割,所以说天台宗也有他很了不起的优点,我们必须要研究看看,禅宗是怎样谈,所以人家说:请问法师!请问师父!六祖证到什么果位?我说:你头脑不清楚,六祖他是顿悟,顿悟就没有阶位,他没有什么初果阿罗汉、二果阿罗汉、三果阿罗汉,顿教就是没有阶位叫做顿,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小、始、终、顿、圆这是华严宗,就是贤首他分的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这个顿就是没有阶位叫做顿嘛!哪有说六祖证到什么果位,初果、二果、三果,或是说广钦老和尚证到什么果位,一悟即入佛地,证什么果,搞不清楚,你在研究什么经教你都搞不清楚,禅宗没有阶位的,知道吗?不要问人家被当笑话,广钦老和尚证到几果,神经有问题,禅宗一入就是到佛要证到什么,经教搞不清楚,我是支持禅宗的,我是支持禅宗的这种思想,根本无明一断,无明如果可以分割,一就是数目的开始,可以分成四十一品,也可以分成四百一十品,对不对?但是因为他有他的教理在,他有他伟大的地方我们也要去研究,才知道智者大师他行,行在什么地方,我们这不是诽谤,是说八大宗派他的思想不同,我们一定要彻彻底底去了解,豁破无明一分,法身就显一分出来,乃至四十一品的无明破掉,佛性就……,我们这清净的本性就显现出来,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也分证,分证就是沾了一点边,沾了一点边,分证,沾到这个的气息,意思是说生这个实报庄严净土,渐渐,分证就是渐渐接近,证到这个常寂光净土,究竟的觉。

  【讲】此明实报庄严土之相。亦名实报无障碍净土。全性起修。称性所感。真实果报。色心自在。】全性,实报无障碍净土,实报庄严土亦名实报无障碍净土,全性起修,所谓全性起修就是本性当下,本性当下就是在修,所修就是会归我们的本性,叫做全性起修,就是简单用本性在修行,用本性在长养圣胎,称性所感,依照我们本性所感应的真实的果报,我们本性,用这个清净的本性去修持,所以感应这个清净的色身,色跟心法,微细的色法,清净的心变成自在,简单讲我们今天就是用贪、嗔、痴去造业,去造成这个色身,诸佛、诸大菩萨就是用他的愿力,慈悲,用他清净的三业,般若的智慧,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色身自在得到这个色身,就是得到这清净的果报,我们是用身、口、意三业去造业,而产生我们今天痛苦的果报,所以人家诸佛、诸大菩萨是用无量的愿力,无量的清净,无量的慈悲,无量的智慧,无量的悲心,无量的慈来普度众生,所以得到的果报是这样,色身自在,【身土互现。】色身因为是用本性显现出来,这个四土也是用本性显现出来,所以身跟土就可以互相显现。【身能现土。】土能现身,所以身土互现。【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土能现身,什么叫做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就是佛的一根毛,佛的一根毛,在座诸位!佛的一根毛,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就是无量清净的三千大千世界,意思是说佛祖他的能力有多高呢?有多了不起呢?只要佛祖一根毛,这么微细的东西,无量三千大千世界都可以包容在里面,这意思就是说佛已经证悟到本性,开悟我们的佛性,我们佛性本身当下就是一切清净的心,一切清净的心就是我们的本性,本性一就是无量,无量就是一,所以我们的本性用一点可以包含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举一个例子来说我们这个头脑,我们头脑里面的智慧一点点,芥而纳须弥,芥子纳须弥,我们一点点,我们用意识来解释,我们头盖骨一点点而已,我们的脑髓也一点点而已,我们头脑的神经也一点点而已,但是我们一个人头脑一点点,从小读书、读书,噢!读这么多书,都记在我们头脑里面,都记在头脑里面,藏经看二、三遍,大藏经三百本,《中华大藏经》,把它记在头脑,记在头脑,头脑也没有胀大也没有减少,我们的意识就有这种能力,叫做芥子纳须弥,我们这个本性比我们这意识还厉害,本性若证悟之后,包括每一个细胞它都含有无量的智慧在,因为他是唯心所造,所以这色身就是他的本性,他的本性就是这个色身,清净的心就是他的本性,本性就是这个色身,他所站的地上就是他本性所显现出来的四土,四土就是他本性的东西,所以三身四土互用,因为全修在性,全性即修,所以他有得到真实的果报,他有得到真实的果报,因此说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就是说在微尘一点点里面的本性,因为他一根毛,他的毛就是本性所显现的,这一点就是包括全部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因为他是本性所显现出来的,所以说于一毫端现宝王刹,简单讲我们这个头脑也会显现,但是用这头脑来解释这是很不得已的,因为我们这个头脑若来解释是说我们有思想,我们会想很多事情,它有这种扩张性,但是它是无形相,它无法容纳,无法容纳,但是佛祖不同,佛祖他在母胎里面他就会说法,为什么呢?他所有都是本性,本性无大无小,他是绝对的,因为我们今天是有我执跟法执,因为我执跟法执的业障遮住,所以我们看到就是有这个我,有一个桌子,有一个山河大地,对我们意识都打开的人,色身都从本性显现出来的人,每一个时空的交会点都是我们的本性,但是因为时空的交会点,这是因为在不得已众生意识的观念里面,所以用错误的坐标去描写,去描写一点的感觉,因为照理是没有点也没有三千大千世界,因为我们讲到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就觉得它很大,是因为过去我们就执著,到今天我们一直无法扩张我们的思想,这个本性符合无量的虚空,我们若讲到一点,小点,我们就觉得这很小的东西,是因为我们意识的惯性意识所产生的一种意识的观念,见到本性的人不会这样,见到本性的人他是绝对,你要讲它多小都没关系,多小是你在讲的,本性,要讲它多大,大而无边,小而无内,本性是什么东西?小是小到没有里面,大,大到比虚空还大,无边,到底本性是什么东西?但是因为我们人生活在束缚的环境里面,所以一听到虚空,噢!好像我们的本性很大、很大,都用这种观念,错误,本性很大不会离开我们的心,既然没有离开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充满在宇宙里面,这个宇宙当中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因为感觉大,是凡夫感觉大,若佛祖它就在他的掌中,都不来不去的东西,不增不减的东西,都不能离开他的本性的东西,所以说于一毫端现宝王刹,一根毛现无量清净的世界。【土能现身。】土能现身,土能现身。【于微尘里转大*轮。】在微尘里面转大法…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